古代日本是怎样建国的

古代日本是怎样建国的,第1张

“古代日本是个移民国家”这个概念在中国史学界可能还很生疏!有不少历史学者都表示他们没听过有这种说法,没有这个概念!

笔者现在重点研究明代中日关系史中的嘉靖倭寇历史,总结出一个自我观点是“此倭非彼倭”。笔者研究的角度是从中日间“交通工具”的海船问题出发。因为中日间远隔大洋,如果没有先进的“过洋大船”的话,“倭寇”过不来。因此笔者在网上发表的《倭寇史观的重新探讨》一文中,提出:明代时期日本还没能力建造过洋大船;永乐朝日本开始朝贡的两艘“朝贡船”还是永乐皇帝赐赠给日本的无偿援助。这问题提出后,就有网友学者反问下述两个问题:

·汉代时候日本已经开始通中国了,没有过洋大船日本人怎样过来?

·唐代日本的遣唐船都是“日本船”,这是史学界的“定论”!为什么说到了明代日本反而不能建造过洋大船?

`

这些提问都涉及到古代的日本究竟是怎样的国家?什么时代形成的?等等日本古代史的基本认识问题。这问题本来不在笔者的研究范围,但居然有人提问也就不能不认真地回答。因此笔者也就认真地翻阅了不少相关的日本古代史的文献与史料,结果意外地发现了下述两个问题:

第一个是:遣唐船是日本船的学说,是日本学者虚构出来的问题。

第二个是:日本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起来的移民国家。

针对前一命题,笔者找到了从明治时期以来,架构该学说的重要基础论文:1903年明治末期由水生的论文《遣唐使》〈注1〉;1920年大正时期谷森饶男的论文《关于日唐的交通路》〈注2〉;1926年昭和初期木宫泰彦的论著《日支交通史》;以及1955年战后森克已的论著《遣唐使》等等文献后总结出了一个研究报告《遣唐使船是日本船学说的臆断问题》〈注3〉,指出了该外来学说牵强附会的虚构问题。针对第二个命题,就是笔 者正要整理的一篇研究报告《日本是魏晋南北朝时代形成的移民国家》。

“移民”的概念是日本史学界的“禁忌”

“移民”与“移民国家”这两个名词是日本史学界最忌讳使用的名词,可能是日本史学界的“禁句”!因为一公开肯定“移民”或“移民国家”这一历史概念时,无疑地等于公开否定明治维新以来,日本政府所灌输的单一民族国家与皇国史观教育的宗旨。因此日本史学界对于古代日本国家形成过程中,起了决定性作用的“大陆移民”,回避使用“移民”一词,基本上都使用出典于《日本书纪》、《古事记》等日本古代官编“正史”用语的“归化人”或“渡来人”。所谓“归化人”或“渡来人”用白话说就是“移民”。“归化人”这个用词本身带有一种“自大意识(对外)”与“愚民意识(对内)”。这也是日本史学界固执于使用这个专有名词的本意。所谓“归化人”的称法,实质上只不过是带有浓厚“华夷思想”(日本称之为“中华思想”)的古代日本老一代移民的统治阶层,称呼新一代移民的一种叫法而已!“归化人”这一古代“大陆移民”的概念,在1930年代日本军国主义“皇国史观”盛行的年代下,成为日本国粹主义者鞭尸的对象。二次战后,史学家关晃才站出来为“归化人”平反。主张“归化人”(大陆移民)是古代日本国家建设过程中,贡献最大的功劳者〈注4〉。1965年《日韩基本条约》签定后,为顾及日韩关系正常化后的韩国国民感情,日本学术界才改用“渡来人”这个不太具有民族差别意识的专有名词来取代“归化人”一词。

日本古代千年移民史

古代的日本海岛可说是个荒岛!根据人口学家小山修三运用文化人类学与考古学的综合研究方法演算出“绳文时代人口与人口密度表”,并得出了下述的结论:公元前200年以前的绳文时代(秦汉时代以前)日本海岛上的原住民(绳文人)人口,平均只在十万人左右,也就是几近于一个荒岛。而其文化仅为绳纹土器文化!公元前200年以后的弥生时代(从秦汉到唐宋),弥生人(外来移民)的人口则呈直线地上升,相当于中国汉朝时期日本海岛的人口约增加到六十万人左右,到了唐朝时期则达五百四十万人左右。人类学家埴原和郎运用人口增殖模式演算法,参照小山修三的绳纹人口表数据,推算出从BC300年到AD700年千年间,日本外来移民人口几乎高达一百五十万人。那些外来移民(弥生人)再加上他们的后裔在内时,他们的总人口几乎是原住民(绳文人)的九倍之多。这个“埴原百万移民说”发表后震撼了日本史学界,成为日本古代人口变迁历史的经典学说,但也马上受到国粹派学者的围剿。

日本史学界基本上也肯定:古代日本国家的形成,如果没有那长期的大批的而且优秀的“归化人(大陆移民)”,传播进来各种先进的“汉文化”与生产技术的话,古代日本的文明开化将不知道还会再落后几百年?另外关于日本古代民族的由来及国家的形成,日本史学界也存在有“骑马民族征服说”及“外来朝廷”起源说等等外来政权说。再加上日本古代的大和朝廷时代与朝鲜百济王族的长期姻亲关系,足以充分说明古代日本是个移民国家的本质。简单地说:古代日本国家是“大陆移民”所建立的“移民国家”。所谓“大陆移民”并非专指“中国移民”,而是广泛地指从东亚地域移民到日本海岛上的“古代人”。但其中主要还是汉人、朝鲜人以及其他东胡人等等毗邻于日本海岛的周边民族。从成书于公元815年的古代日本统治王朝的氏族系谱《新撰姓氏录》中,更可看出当时的统治王朝是一个外来的“移民王朝”。

如果从文化的传承角度看,主要是汉文化的移民起着主导地位。《三国志》〈魏志倭人传〉写着:倭人“自古以来,其使诣中国,皆自称大夫。”又《晋书》写得更清楚,说:倭人“自谓太伯之后,又言上古使诣中国,皆自称大夫。”“太伯”就是《史记》上〈吴太伯世家〉的周太王(公元前1100年)古公覃父长子太伯。当太伯探知父王要传位给末弟季历后,率弟仲雍二人流亡东夷的荆蛮之地(据《史记正义》考为今之太湖北岸的无锡一带),并随从当地荆蛮(倭族)文身断发之习,荆蛮感其义,归而崇立为“吴太伯”。春秋末期(公元前五六世纪之交)吴越争战,部分太伯后裔又辗转流离到日本海岛定居,成为后来东汉光武帝时的“倭奴国”及魏明帝时的“邪马台国”的祖先。“大夫”为汉代的官称。汉光武帝以后,“倭人”开始入贡,享受“大夫”待遇,因此《魏志倭人传》与《晋书》才那样记载。从这些文献史料看,不难看出当时的日本女王国“邪马台国”在民族与文化的传承上,跟汉民族与汉文化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根据日本古代移民历史研究的领衔学者上田正昭的研究指出:古代日本长期大量移民迁入的时期,是从公元前三世纪开始,以至公元七世纪,前前后后,将近千年岁月的漫长移民历史。其间高峰期有四:首批大量移民是在公元前二三世纪;其次是在公元四五世纪之交;再次为五世纪中期到六世纪初期;接着就是七世纪中期等四个阶段〈注5〉。如果将这四大移民时期用中国朝代相对照的话,就是:首次大批移民始于秦汉之交;其次为魏晋时期;再次为南北朝时期;最后是在隋唐之际。上田正昭的这个观点,点出了古代东北亚国际间政治社会联动的移民关系。但可惜的是他在这观点上没有进一步深入地探讨分析。

中原动乱激发周边民族国家的崛起

上述这种中日间的历史连动现象,说明了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古代中国中原地区的政治动乱,都会造成大批的集团性政治移民,直接或间接地涌向周边地区。中国古代的集团性政治移民,本身都拥有高度的文化水平与生产技术,因此也就成为优秀的“汉文化”传播的媒体。由于古代的朝鲜半岛与日本海岛,都还处于人口稀少的荒凉的半原始社会状态,因此也就成为承受中国政治移民的托盘。古代中国从春秋战国以至秦汉之交,是中国历史上首次长期大动乱时代,从那时候开始中原的政治难民就开始往朝鲜半岛,往日本海岛大迁徙;魏晋南北朝时代又是中国史上第二次长期大动乱时代,在那个动乱的时代里,由于中原皇朝丧失了维系东亚国际秩序的朝贡体系能力,导致了北方,东北,西北等各地少数民族政权的崛起,所谓五胡十六国,南北朝等等,分裂割据,长达四百年左右!高句丽,百济,新罗,日本(倭国)等等东北亚周边“民族国家”也都在这一时期形成。日本古代国家的形成摆脱不了汉文化的影响,因此研究日本古代国家的形成非得着眼于中国与东北亚的历史演变关系不可。

汉武帝殖民朝鲜半岛开启东北亚文明开化的契机

古代文化传播的主要媒体是凭籍政治性的征服统治与移民。汉武帝于公元前108年灭汉裔的卫氏朝鲜政权后,在朝鲜半岛北部设置乐浪等四郡,开始直接对朝鲜半岛的殖民统治。开启了朝鲜半岛汉文化传播的文明开化的直接契机,同时也带动了汉文化间接向半岛南端以及日本海岛等周边地域传播的作用。因此约在那150年后的公元57年(汉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日本九州北部的“倭奴国”才开始到汉皇朝驻半岛上的行政机构“乐浪郡”进贡求封。请留意!后汉时期的“倭奴国”还只是一个氏族部落政权,而不是成熟的国家,而其朝贡,只到当时汉皇朝统治朝鲜半岛的乐浪郡,而不是到汉皇朝的京都洛阳城!这个史实基本上能回答上述“汉代时候日本已经开始通中国了,没有过洋大船日本人怎样过来?”的提问。因受汉文化的洗礼和薰陶,约再过200年后,中国的史书《三国志》在《魏志》中才开始为“倭人”立传。这标志着当时东亚朝贡世界中心的中国皇朝开始认同当时日本的女王国—邪马台国,在以中国为中心的维系当时东亚国际秩序的朝贡体系中的国际存在地位。从《三国志》以后,中国各朝代的正史,诸如:《后汉书》、《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南史》、《北史》、《隋书》、《旧唐书》、《新唐书》、《宋史》等等也都相继在《东夷传》中为“倭”、“倭人”“倭国”、或“日本国”等立传。

日本的国家雏形始于南朝的宋

日本的国家雏形(大和朝廷)形成于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宋代。从中国的正史看,在《晋书》以前的史书,包括《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等、还都称当时的日本为“倭”或“倭人”;而在《宋书》以后的正史中,除了《梁史》外,诸如《南齐书》、《南史》、《北史》、《隋书》、《旧唐书》、《新唐书》等等、则都一改“倭”或“倭人”的称谓,全都改称“倭国”或“日本国”。《新唐书》以后的《宋史》,《元史》,《明史》等等正史更不用说基本上也都称“日本国”,或“日本”。古代中国的史官运词用字都经过严谨考究,从“倭”或“倭人”转变为“倭国”或“日本国”的政治概念,标志着古代日本国家体制实质的演进过程。因此可说古代日本国家的形成阶段是:东晋以前(五世纪以前)日本尚处于从氏族联合政权过渡到早期国家的阶段;而南北朝后期到隋代时期(六世纪末)日本才逐步演进成为成熟国家。唐代初期,公元约七世纪初,日本才正式演变为东亚国际社会公认的独立国家。因此笔者才总结出:古代日本是在中国魏晋南北朝四百年的大动乱期间,形成起来的“移民国家”这一基本观点。

1)日本国的起源 约公元1世纪,日本各地共有100多个小国(其中有的与东汉建立了外交关系),后来,这些小国逐渐得到了统一。 到了公元4世纪,在关西地方建立了比较大的国家,据说最终将它们统一起来的是当今天皇家族的祖先。当时,日本国的范围包括本州西部、九州北部及四国。 于是,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国家才得以统一。所以很难对日本国诞生的确切年代作出准确的判定。据《古事记》和《日本书纪》记载,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于公元前660年建国并即位,即位日相当于现在的西历2月11日,因此就把这一天定为“建国纪念日”。 (2)古代 绳文时代 从洪积世起,日本列岛上就有人类的祖先生活,日本人种及日语原型的形成则被认为是1万年前至公元前3世纪前后的绳文时代。当时,人们数人或10人一户居住在竖坑式草屋,以狩猎、捕捞、采集为生,构成了没有贫富与阶级差别的社会。 弥生时代 公元前3世纪,水稻种植和金属器具使用技术由朝鲜传入九州北部。稻作技术给日本社会带来了划时代的变化,它扩大了生产,产生了贫富等级之差,使农村共同体趋向政治集团化。农耕带来的信仰、礼仪、风俗习惯也逐渐传播开来,形成了日本文化的原型。 古坟时代 公元4世纪中期,大和政权统一了割据的小国。随着国家的统一,以前方后圆坟为代表的古坟扩大到各个地方。这个时期是中国许多知识、技术传入日本的时期。4世纪,大和政权吸收了大陆的高度物质文明;到了5世纪,来自朝鲜半岛的外来人(归化人)带来了铁器生产、制陶、纺织、金属工艺、土木等技术,同时已开始使用中国的汉字。6世纪,正式接受儒教,佛教也传入日本。 7世纪,圣德太子致力于政治革新,并以“大化改新”为契机,着手建立一个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国家。这个做法仿效了隋、唐,而且此时更加积极地摄取大陆文化,至9世纪末期先后共派出10多次遣隋使和遣唐使。 奈良时代 公元710年,日本定都平城京(现在的奈良市以及近郊),迎来了律令国家的兴盛时期。但是,此时农民贫困、游民增加,由于庄园扩大而导致公地公民制的实质上的崩溃等,矛盾开始暴露出来。 这个时期由于国家极力保护佛教,因此,佛教文化,特别是佛教美术开始繁荣起来。如7世纪初期开创日本佛教文化的飞鸟文化;7世纪后期独具一格的白凤文化;8世纪中叶在唐代鼎盛期文化的影响下以写实手法体现人类丰富情感的天平文化等等。 与佛教美术相媲美,这个时期的文化方面的金字塔是《万叶集》。《万叶集》收集了8世纪中叶前约400年间,下至庶民上至天皇所作的大约4500首和歌,如实反映了古代日本人的朴素的生活情感。此外,现在还保存着的日本最古老的历史书籍《古事记》(712年)、最古老的敕撰历史书《日本书纪》(720年)、最古的汉诗集《怀风藻》(751年)等等都是这个时期的文化遗产。 平安时代 8世纪末,日本将都城移至平安京(现在的京都市),试图重建律令体制。但由于公地公民制的崩溃,国家陷入了财政困难。894年派出最后一批遣唐使后便告终止,就此不在大量摄取大陆文化。 10——11世纪,藤原氏垄断政权,以庄园为经济基础,势力最为强盛。但是,由于地方政治的混乱,导致治安混乱,武士集团强大起来。到11世纪末,为对抗藤原开始实行“院政”(指日本平安时代后期上皇、法皇代理天皇执政),于是,武士进入了中央政界。 平安时代以本国文化为特色。9世纪时受唐朝影响,密教和汉学方面的弘仁、贞观文化还十分繁荣。但是10世纪后与大陆的直接交流断绝后,便产生了日本独特的贵族文化。其代表有第一部敕撰和歌集《古今和歌集》(10世纪初)、世界上最古老的长篇小说《源氏物语》(11世纪初)、随笔《枕草子》(公元1000年前后)等等一批文艺作品。 (3)中世纪(12-16世纪) 镰仓时代 12世纪末,源赖朝受封征夷大将军,并在镰仓建立日本历史上第一个幕府政权。从此诞生了武士政权,由此产生了武家政治和公家(指朝廷公卿,贵族)政治的对立。13世纪后期,幕府的武士统治开始面临困难,镰仓幕府逐渐走上灭亡的道路。 在文化方面,以过去的贵族文化为基础,摄取宋朝时传入日本的禅宗文化,培育了生动、写实、朴素、独特的武家文化。在宗教方面,由法然、亲鸾、日莲等著名僧人创建了镰仓佛教,获得了各阶层的信仰。12世纪传入日本的禅宗受到了关东武士的重视,艺术领域也出现了新的倾向。文学方面出现了以源平合战为背景的小说《平家物语》(原作诞生于13世纪初),是日本古代军记物语的杰出代表。 室町时代 14世纪的前半期,征夷大将军足利义满稳定了京都的室町幕府以后,2个多世纪内在政治、文化方面,武家都压倒公家,处于优势。由于室町幕府是聚集了各有力大名而建立的,因此幕府本身的统治能力薄弱。应仁元年(1467年)一月,应仁之乱爆发,全国各地的大名纷纷而起,室町幕府摇摇欲坠,日本进入战国时代。战国大名成了统治当地土地、人民的强有力的独立政权。 在文化方面,无论是贵族还是武家的文化,都受到禅宗的影响。14世纪末期以金阁寺为代表的北山文化,15世纪末期以银阁寺为代表的东山文化都十分发达。16世纪中叶,葡萄牙人、西班牙人来到日本,传入了枪炮和基督教。那是文化方面充满生气的时代。

由于民族,文化等多种原因,作为国家定义的日本,建国时期没有明确定义。

因《日本书记》中有神武天皇在公元前660年1月1日(阴历)即2月11(阳历)即位的记述,古代被认为这是建国的日期。

现代因《日本书记》中的记述有神话性质,建国纪念日2/11是1966年才确定。因仅是为了纪念有了建国这个事件而已。

按此说法,日本建国应该是2677年了。

除上述以外,还有各种说法很多,如确定使用日本这个国号的时期,或者明治维新等,多为主观因素的解说。

1、绳文时代:(縄文时代、じょうもんじだい),是日本石器时代后期,约一万年以前到公元前一世纪前后的时期。

2、弥生时代:出现于北海道以外的全日本列岛、这时开始有水稻种植出现。时间大约是西元前5世纪中到西元3世纪中顷。

3、古坟时代:又称大和时代,日本继弥生时代之后的时代,从西元300年开始,迄于西元600年,因当时统治者大量营建“古坟”而得名。

4、飞鸟时代: 593年圣德太子摄政,推行改革,至710年从飞鸟藤原京迁都平城京(今奈良)为止。

5、奈良时代:(710年—794年),是日本历史的一段时期,始于元明天皇迁都至平城京(奈良),终于桓武天皇迁都至平安京(京都)。

6、平安时代:平安时代是日本古代的最后一个历史时代,它从794年桓武天皇将首都从长冈京(784年至794年)移到平安京(京都)开始,到1192年源赖朝建立镰仓幕府一揽大权为止。

7、镰仓时代:(镰仓时代、かまくらじだい,1192年—1333年),是日本历史中以镰仓为全国政治中心的武家政权时代。始于1192年(建久三年)镰仓幕府成立,终于1333年(正庆二年,元弘三年)幕府灭亡,经历149年。

8、南北朝时代:(なんぼくちょう)南北朝发生于1336年-1392年,之前为镰仓时代,之后为室町时代。在这段时期里,日本同时出现了南、北两个天皇,并有各自的承传。

9、室町时代:(むろまちじだい 1338年-1573年),是日本史中世时代的一个划分,名称源自于幕府设在京都的室町。

10、战国时代:严格意义上日本战国并非正式的历史名词,一般用来称呼室町时代爆发之应仁之乱后到安土桃山时代之间(也有把江户时代初期列入的说法)百多年间政局纷乱、群雄割据的日本历史。

11、安土桃山时代:1573年至1603年之间的一个年代。又称织丰时代。是织田信长与丰臣秀吉称霸日本的时代。起于织田信长驱逐将军足利义昭,终于德川家康建立江户幕府。以织田信长的安土城和丰臣秀吉的伏见城(又称“桃山城”)为名。

日本历史简介

日本历史是指日本从日本文明产生到现在的历史。日本列岛最早在20万年前出现人类,已知最早的日本人类化石可追溯到约3万年前。

据《古事记》和《日本书纪》记载,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于公元前660年建国并即位,即位日相当于西历2月11日,因此就把这一天定为“建国纪念日”。

日本在公元4世纪出现首个统一政权大和国,其后于大化革新后确立天皇体制,引入唐朝文化,仿效中国唐朝的政治制度,尝试创建一个律令制的国家。

710年,元明天皇迁都平城京,日本进入奈良时代,律令制国家也日益成熟。大和政权的版图在这时也逐渐扩张,征服东北地方部分地区和南九州 。

12世纪末,日本开始六百多年的幕府时代,镰仓幕府、室町幕府相继执政。期间曾经历一个半世纪的战国时代,以及由丰臣秀吉领导的文禄庆长之役。

17世纪初,江户幕府实行锁国政策二百多年,到1854年黑船事件后,日本国内有志之士提出“尊王攘夷”等号召,江户幕府在舆论的压力下,被迫将政权还给明治天皇,史称“大政奉还”。

1867年,明治天皇整顿内政,富国强兵,一战后短暂经历大正民主时期,到20世纪30年代落入军部控制,实行军国主义,但于1945年被盟国击败后宣布投降。

日本在恢复主权后经济高速增长,跻身先进国家之列,直至20世纪90年代,泡沫经济破灭,日本进入长期的相对经济不景气状态至今。

扩展资料

日本新世纪

经济不景气,泡沫经济崩溃以后,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资产价格的严重缩水。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的土地资产和股票资产约缩水1300万亿日元。

2007年,日本政府的债务已经超过GDP的17倍,在整个经合国家表现的最差。

2011年《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本政府债务将首次超过2倍,而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到2014年,日本政府债务可能达到23倍,到时候日本恐怕将步入希腊政府的后尘。

安倍晋三再上台后,推行了一系列经济改革措施,包括推动日元贬值、实行量化宽松等,被称为“安倍经济学”。

纵使当中调高消费税的措施可能会令部分国民的薪资追不上物价升幅,但由于日元兑美元贬值,带动日本产业出口量和国内消费需求攀升,使日本能够摆脱长达15年之久的通缩阴影。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_日本历史

以上就是关于古代日本是怎样建国的全部的内容,包括:古代日本是怎样建国的、日本建国多少年了如题 谢谢了、日本建国多少年!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2553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9
下一篇 2023-04-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