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有引力常数G的测定

万有引力常数G的测定,第1张

目前测G的方法大致可分为地球物理测量、实验室测量和空间测量等三大类。

地球物理学方法引力效应明显,但实验的精度比较低,空间测量方法面临着很多新的技术难题,目前仍在探索之中。

实验室内测量是目前获得高精度G值的主要手段,常用工具是精密扭秤。采用扭秤测量引力常数G有以下方法:直接倾斜法、共振法和周期法等。其中扭秤周期法是采用得最多并且测量结果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其基本原理是当扭秤周围放置吸引质量之后其运动周期要产生相应的变化。

实验室内测量引力常数G艰巨而又困难,实验精度的提高主要受到以下四个方面因素的制约:引力相互作用十分微弱;引力作用不可屏蔽;质量、长度以及时间的绝对测量;引力常数G的独立性等。

G=667×10^-11N·m²/kg²。

目前公认的结果是卡文迪许测定的G值为6754×10^-11N·m²/kg²。

目前推荐的标准为G=667259×10^-11N·m²/kg²,通常取G=667×10^-11N·m²/kg²。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引力常量是有单位的:它的单位应该是N·m²/kg²。

扩展资料:

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但引力常量G这个数值是多少,连他本人也不知道。按说只要测出两个物体的质量,测出两个物体间距离,再测出物体间的引力,代入万有引力定律,就可以测出这个常量。

但因为一般物体的质量太小了,它们间的引力无法测出,而天体的质量太大了,又无法测出质量。所以,万有引力定律发现了100多年,万有引力常量仍无准确结果,这个公式就仍不能是一个完善等式。

在历史上,G的值最早是1798年由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通过扭砰测得的。自那以后,科学家还用不同的方法多次测量过G,当然每次得到的值都会稍有差异,这被归结为是不同测量方法所带来的误差。

但是近两次时G的刚量,得到的结果却有些蹊跷。两次测量都是同一个研究小组用同一套设备测的。一次是在2001年,当时刚得的G低于公认值万分之29;另一次是在2010年,刚得的G高于公认值万分之24;虽然我们看起来这两个误差都不大,但在内行人眼里,已经超出了可容许的范围。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引力常量

物理上的万有引力常数g=667259×10^-11(牛·米^2)/(千克^2)。

两个可看作质点的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f=g·m1·m2/r^2,即万有引力等于引力常量乘以两物体质量的乘积除以它们距离的平方。其中g代表引力常量,其值约为667×10^(-11

)单位

n·㎡

/kg^2。是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亨利·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测得。

万有引力常量约为G=667x10^-11 (N·m^2 /kg^2) 适用条件:1只适用于计算质点间的相互作用力,即当两个物体间的距离远大于物体的大小时才近似适用; 2当两个物体距离不太远的时候,不能看成质点时,可以采用先

万有引力常量约为:G=667x10^-11(N·m^2/kg^2)。

适用条件:

1、只适用于计算质点间的相互作用力,即当两个物体间的距离远大于物体的大小时才近似适用;

2、当两个物体距离不太远的时候,不能看成质点时,可以采用先分割,再求矢量和的方法计算;

3、一个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与球外一个质点的万有引力,可用公式计算,这时r是指球心间距离。

万有引力定律:

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引力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的质量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内容:

两个可看作质点的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F=G·m₁·m₂/r^2。即万有引力等于引力常量乘以两物体质量的乘积除以它们距离的平方。其中G代表引力常量,其值约为667×10^-11N·㎡/kg^2,为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亨利·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测得。

以上就是关于万有引力常数G的测定全部的内容,包括:万有引力常数G的测定、引力常数是多少、计算万有引力的G值只多少(带单位)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2529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9
下一篇 2023-04-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