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7和弦和d7和弦的差别(钢琴)

Dm7和弦和d7和弦的差别(钢琴),第1张

D7是属七和弦,就是大三和弦加个小七度,也叫大小七和弦,弹D

#F

A

C

Dm7是小七和弦,是小三和弦加个小七度,也叫小小七和弦,弹D

F

A

C

同理,常用的七和弦该有大七Dmaj7(也写成DM7)(D

#F

A

#C),减七Ddim7

(D

F

bA

B),半减七D

half

dim

7(D

#F

bA

C)等

一、左手五个手指自然弯曲握着琴颈,但左手虎口和掌心都不要碰到琴颈;

二、左手食指按紧一品一弦和二弦,左手中指按紧二品三弦,左手无名指和尾指自然弯曲不要碰到弦就可以了。(吉他需要多练习,如果是初学者,有时会因为没按紧弦而没音,建议从爬格子练起。)

常用指法:按住4、5弦2品,2弦3品。

扩展资料

几个常用的和弦

1、以根音命名的大和弦:即各大调的1级和弦,在吉他常用和弦里面,这些和弦当属最基础,如C、D、E、F、G、A、B,当然还有半音和弦,常见的除bB调和弦外,不常用

2、以根音命名的小和弦:即各小调的1级和弦,这也是吉他常用和弦之一,对应上述大调和弦,表示为Cm、Dm、Em、Fm、Gm、Am、Bm等。

3、以上述大小调和弦为基础演变的大7和弦、小七和弦:对应上述常用和弦可表示为C7、D7、E7……,Cm7、Dm7等,如此类推。

4、以大调和弦为基础演变的6、9和弦:对应上述常用和弦可表示为 C6、D6……C9、D9、E9等,如此类推。

不管你是对爵士乐即兴有兴趣的学习者,或是听音乐找资料的乐迷,相信一定会常常听到爵士乐手或是评论资料上说到「2-5」,这到底是什麼?为什麼大家都在谈?是的,这是在爵士乐中很重要的和声概念,所以我们先把它放到爵士曲式中来谈。

所谓的「2-5」或「Two-Five」,原出於一种和声进行上的动作,也就是低音的移动距离,会往下五度走,譬如如果是D和弦,那麼下个和弦就是G和弦,再下一个就是C和弦,这在许多被用来当作是爵士经典(标准)曲目的百老汇歌舞剧歌曲中,几乎是家常便饭,请参考本栏「使用同一和弦进行曲式的不同主题旋律」一文,观察许多曲子和弦根音(Root)的移动,便可一目了然。

这样的一个动作,便决定了许多事情,而这动作,在小调(Minor Key)中特别多,打从巴洛克时代的音乐就是如此,许多法国香颂也是如此进行,甚至在受巴洛克风影响的重金属摇滚乐中,也有数不清的例子。流行乐中,最有名的例子,莫过於Gary Moore的《Still Got The Blues》、Lionel Richie的《Hello》及兼具两首歌影子的黄品源《你怎麼舍得我难过?》︰

《Still Got The Blues》开头

Dm7 - G7 - CMaj7 - FMaj7 - Bm7b5 - Em7 - Am7

《Hello》副歌

Dm7 - G7 - CMaj7 - FMaj7 - BbMaj7 - E7 - Am7 - A7

《你怎麼舍得我难过?》副歌

Dm7 - G7 - CMaj7 - FMaj 7- Bm7b5 - E7 - Am7 - A7

请注意它们根音的走向,是不是都是往下五度?这五度不只有完全五度(Perfect 5th),还包括了调性内的五度—大多是减五度(Diminished 5th),简而言之,这样的和声模式,就是在一个小调中将调性和弦(Diatonic Chords)以五度下行的方式排列罢了!以上三首曲子,都属於A小调。在爵士乐中,各位还必须知道三首最有名的曲子,那就是原来也是法国香颂的《Autumn Leaves》、Jerome Kern的《All The Things You Are》,以及Bart Howard的《Fly Me To The Moon》,请大家自行去分析一下,证明这个“惯性”的存在。

这也是为什麼,在大多数的爵士乐教学体系中,总要我们练习「五度循环」(Cycle of Fifth)的缘故,因为这样练习能帮你克服转调的问题︰

CMaj7 - FMaj7 - BbMaj7 - EbMaj7 - AbMaj7 - DbMaj7 - GbMaj7(F#Maj7) - BMaj7 - EMaj7 - AMaj7 - DMaj7 - GMaj7 - CMaj7

Cm7 - Fm7 - Bbm7 - Ebm7 - Abm7 - Dbm7 - Gbm7(F#m7) - Bm7 - Em7 - Am7 - Dm7 - Gm7 - Cm7

C7 - F7 - Bb7 - Eb7 - Ab7 - D7 - G(F#7) - B7 - E7 - A7 - D7 - G7 - C7

尤其是第三个属七和弦的循环,我们在谈到「Rhythm Changes」时已介绍过。而转调练习的重要性,我们也已提过了,相信你一定能体会把句子、段落或曲子拿来转调练习的好处了!

那麼如果我们先回到一个大调之中,先看看它们的顺阶和弦—亦即调性内和弦—如何?

四个音的顺阶七和弦把它们分开来演奏,就是在爵士语汇里提过的「琶音」(Arpeggio)啦!根据我们上面谈到「往下五度走」的原则,最重要的就是「属到主」的进行,也就是五级到一级,从巴洛克时代确定大小调(Tonality)之後,这动作可说是影响了几百年来音乐的发展,包括你在小学时音乐课教唱的歌,或是去KTV欢唱的流行金曲,最後都会有这个「V-I」的和弦进行,在术语上我们叫它「解决」(Resolution),长一点的我们称它为一个「终止式」(Cadence),像音乐老师常常弹的和弦就是︰

C - F - G7 - C

C - F - C/G - G7 - C

用功能和声(Functional Harmony)的角度来看,这样的进行都符合「主—下属—属—主」的进行,也就是「T-SD-D-T」(Tonic-SubDominant-Dominant-Tonic),我们今天不打算钻研古典和声理论,请各位自己去找书或问音乐系的同学,我们要探讨的,是到了爵士乐里,大家会怎麼做?

很简单!先找出这个调的属七和弦,再解决到主和弦,以C大调来说,就是G7-Cmaj7,接下来,再援引五度下行的原则,回头去找调性内哪个和弦应该摆在G7之前?Yes!就是Dm7和弦,这样我们就找到了「Dm7-G7-CMaj7」,也就是调性里标准的II-V-I。(注︰别忘了五度下行就等於四度上行,我们在音程里有提过)请注意这个Dm7,跟正宗的下属和弦才差一个音而已,因此它也是属於下属类的和弦,也就是变成「SD-D-T」,不一定要从一级主和弦开始。所以,在爵士乐里,这样的动作变得非常重要,聆听数百首标准曲目,都涵盖了这样的和声进行,几乎只要看到IIm7-V7-IMaj7,我们就快就可以确定调性,这也称作「张力—解决」(Tension-Release),相信只要在钢琴或吉他上一弹,各位就可以感受到。您还必须练习转位(Inversions),把每一组和弦的转位都找出来,这里还是只有C大调的而已,重点是要熟悉它们的声响︰

> >

可是,这样我们就满足了吗?当然不!爵士乐是一种即兴的艺术,而这种艺术来自於音乐家如何即时创作与互动反应,所以它具备的特性,就是「四两拨千斤」的效果,等於是看准走势、最小投资、最大利润(这是在教人家玩股票吗?…),而在此处它的秘密到底在哪里呢?就在两个重要的关节,中文我们译之为「导引音」(Guide Tones),也就是每个和弦的3音与7音︰

IIm7-V7-IMaj7的导引音,正如连环扣一般,让每一步动作都有了依据,而且用最少的移动,就可以获得最大的效果,共享的音(Common Tones)不动,动一子而定全身,和声进行的色彩就这麼地勾勒出来,请赶快试试看!现在,你就可以藉由这种导引音顺畅进行的原理,把转位重新整理一遍罗︰

> >

帅呀!这样弹奏才会有好的和弦进行效果(Voice Leading),爵士的基本声响才会出来,先不要管什麼9音、11音、13音等等,这些能练好最重要,这年头我实在看到太多光说不练的人了!这个部份先巩固好,才有谈下去的可能,各位也会藉由对和声色彩的了解,而对旋律即兴更加地掌握,别忘了,连小号大师Dizzy Gillespie都要Miles Davis去练习钢琴哦!

接下来,就是转调练习的部份了,各位要很认真地把以上谈到的和弦配置(Voicing)十五个调都转来练,不能有一丝的犹豫,以下谨提供三种最实用的练法,如果你有任何的II-V-I小乐句(Lick),也必须要这样练,诀窍在於︰「从第一个和弦的哪个音开始,到第三个和弦的哪个音结束」的相对音程记法︰

一、照著五度循环走(四上五下)—

这是最基本的转调,也因此可以练到爵士乐最常见的降记号调,如此可将十二个调循环完毕,但如果您是指板弦乐器(Fretboard)如吉他、贝斯、提琴的话,建议再多想些指法,把十五个调练齐。记忆的诀窍在於把根音进行想成平行四边形◢◤。

Dm7 G7 CMaj7

Gm7 C7 FMaj7

Cm7 F7 BbMaj7

Fm7 Bb7 EbMaj7

Bbm7 Eb7 AbMaj7

Ebm7 Ab7 DbMaj7

Abm7 (G#m7) Db7 (C#7) GbMaj7 (F#Maj7)

Dbm7 (C#m7) Gb7 (F#7) CbMaj7 (BMaj7)

F#m7 B7 EMaj7

Bm7 E7 AMaj7

Em7 A7 DMaj7

Am7 D7 GMaj7

  ↖

二、大二度下行—

所有的和弦配置与小乐句都会以大二度的距离平行往下移动,在爵士作曲中常会碰到这样的「Major7转Minor7」,亦即第一个调的CMaj7,进入下一个调时根音不动,和声色彩改为minor7,依此类推,请先练习,我们以後再慢慢归纳出来。请注意这样的跑法会有两个循环。

Dm7 G7 CMaj7 ↓ Gm7 C7 FMaj7

Cm7 F7 BbMj7 Fm7 Bb7 EbMaj7

Bbm7 Eb7 AbMaj7 Ebm7 Ab7 DbMaj7

Abm7 Db7 GbMaj7 C#m7 F#7 BMaj7

F#m7 B7 EMaj7 Bm7 E7 AMaj7

Em7 A7 DMaj7 Am7 D7 GMaj7

三、小二度下行—

难度较高,所有的和弦配置与小乐句全部半音往下移动,强迫乐手克服盲点,这对指板弦乐器可能还好一点,只要往下移一格,但对管乐器跟键盤乐器来说是很辛苦的,因为都是不同的指法,不过练到这里能练好,II-V-I大概就很扎实了,请记得同样运用相对音程的方式记忆练习。

Dm7 G7 CMaj7

C#m7 F#7 BMaj7

Cm7 F7 BbMaj7

Bm7 E7 AMaj7

Bbm7 Eb7 AbMaj7

Am7 D7 GMaj7

Abm7 Db7 GbMaj7

Gm7 C7 FMaj7

F#m7 B7 EMaj7

Fm7 Bb7 EbMaj7

Em7 A7 DMaj7

Ebm7 Ab7 DbMaj7

  ↖

依据「和声节奏」(Harmonic Rhythm)的概念,各位可以一小节IIm7、一小节V7、然後两小节IMaj7来弹奏并思考句子;和声节奏密集些,就是两拍的IIm7、两拍的V7,然後进到下一小节的四拍IMaj7,希望大家能花时间感受,这没有捷径,只能帮你减少胡乱摸索的时间。

那麼,如果只是单纯的IIm7-V7,可否单独存在?当然可以!而且还会更多,原来在百老汇经典曲的时代,这样的和声节奏大多出现在曲末时,以比较密集的感觉来迈向结尾,但从Bebop时期开始,一小节两个和声已经不足为奇,更不用提Hard Bop的作曲及即兴手法中,几乎就是“二五决定论”,看到什麼就想IIm7-V7,有二想五、有五加二,且待我们日後再慢慢深入。OK,那麼去掉了IMaj7,我们一样要练习以下三种「二五串」(II-V Chains)︰

四、五度循环—

请以属七和弦为主来往下走循环,这样IIm7就等於是相关二级七和弦(Relative IIm7),这会在谈到「延伸属和弦」(Extended Dominant Chords)时再拿出来强调,目前建议的快速记忆法为「Dominant7转Minor7」,对於和声色彩能尽快地掌握。

Dm7 G7

Gm7 C7

Cm7 F7

Fm7 Bb7

Bbm7 Eb7

Ebm7 Ab7

Dbm7 (C#m7) Gb7 (F#7)

F#m7 B7

Bm7 E7

Em7 A7

Am7 D7

Abm7 Db7

  ↖

五、大二度下行—

跟第二项练法相同,只是去掉了Maj7,一样有两组。这会在谈到「装饰属和弦」(Secondary Dominant Chords)时再拿出来强调,各位可以先参考「Rhythm Changes的介绍与应用」一文,这也是很常听到的「III-VI-II-V」「Turnaround」和声进行之最佳练习法。

Dm7 G7 ↓ Gm7 C7

Cm7 F7 Fm7 Bb7

Bbm7 Eb7 Ebm7 Ab7

Abm7 Db7 C#m7 F#7

F#m7 B7 Bm7 E7

Em7 A7 Am7 D7

六、小二度下行—

保证在运用「降二代五」(Substitute Dominant Chords)时得心应手,这项练习同样比较难,请参照「爵士乐中常用的调性及判断应用」一文中段,有很清楚的说明。

Dm7 G7

C#m7 F#7

Cm7 F7

Bm7 E7

Bbm7 Eb7

Am7 D7

Abm7 Db7

Gm7 C7

F#m7 B7

Fm7 Bb7

Em7 A7

Ebm7 Ab7

  ↖

与其坐在那清谈,不如赶快练习吧!这种有练就有得、没练啥都不晓得的硬底子功夫,将会成为我们爵士乐手往音乐深处探索的重要根基喔!

注︰除以上连结栈内文章之外,在爵士语汇各文中所提供的II-V-I例句,以及采谱分析中的曲子都有成堆的II-V-I,请用它们来转调练习!

以上就是关于Dm7和弦和d7和弦的差别(钢琴)全部的内容,包括:Dm7和弦和d7和弦的差别(钢琴)、吉他dm7和弦怎么按、吉他和铉DM7怎么练习有效果我练习一周了,每天1小时,还是练习不好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2327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9
下一篇 2023-04-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