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形容相貌好总会说"貌似潘安"潘安指的是谁啊

人们形容相貌好总会说"貌似潘安"潘安指的是谁啊,第1张

子建是曹植

其实潘安本名潘岳,字安仁,俗称潘安,如果您在古书中看到西晋的潘岳那就是指这位美男子潘安了。

潘安,对于很多人来说如同雾里看花。和潘安齐名的子建是曹操的儿子曹植,以一首《七步诗》名扬天下,名垂青史,而潘安除了美貌之外,其他方面鲜为人知。出于对这位古代名人的好奇,我们来到潘安故里—中牟县城关镇大潘庄村,试图通过寻访了解到一个真实、完整的潘安。

说到潘安,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一个问题就是潘安到底有多美?中牟县地方志主编王曜卿给我们讲了《晋书潘岳传》里记载的一个小故事:他十七八时,每次夹弹弓出游,当地的妇女就联手萦绕往他的车上扔果子以表达爱慕之情,每次他都满载而归。应该说,潘岳的相貌在当时是比较美的。这在正史上有反复记载,如《潘岳传》:“岳,美姿仪”;《文心雕龙》:“潘岳,少有容止”。就是相貌好的意思。

成语“掷果盈车”就是从这里来的,当时书中记载的另一段故事更能突出潘安的美貌。当时也有一个有名的人叫张载,他也学潘岳出带车出游,但他的相貌丑,人家都给他扔石头,每次都是碎砖头瓦块的拉一车。

如今潘安故里竖着一尊潘安的塑像,这位传说中的美男子果然是仪表堂堂。他手持书卷,凝望远方,有一种儒雅之气。不过专家告诉我们:这座塑像是雕塑家凭借想象完成的作品,由于年代久远,潘安的庐山真面目到现在还是一个谜,我们只能寄希望于考古事业的发展,也许有一天,潘安的真实画像能够重见天日,让世人能够一睹这位美男子的风采。

其实,潘安这个名字能够载入史册,并不仅仅是因为他的美貌,用才貌双全概括他是最合适的了。《中牟县志》主编王曜卿对这位家乡名人颇有研究,从他那里,我们了解到了这位美男子的另一面。他告诉我们:潘安的文学造诣在当时可以说是顶尖级的。潘安出生书香门第,从小就受到很好的文学熏陶,十二岁就能行文作诗,被乡里称为“奇童”。

(十六、十七岁时的《射雉赋》,风格清新、文词成熟,以大自然的感情,也折射出一种社会现象,影响较大。)

西晋太康、元康时期,文坛上出现很多作家,潘安就是众多作家中的佼佼者。在文学史上,潘安与同时代的文学家陆机齐名,当时有种说法叫“陆才如海,潘才如江”。( 这在一方面证明其文学才华高,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其文学作品具有清新质朴、清澈见底的风格。“陆才如海”风格浑厚不好理解,而潘岳的清新浅显既对于文人是上好的作品、便于流传,对一般的人也能接受,流传很广。)

在魏晋时期,赋是主要的文学题材。潘安的赋不仅多有名篇,而且无论在用典造句、审美立意上都是高人一筹。(从深度上说,他写的一个《西征赋》将近六千字,其长度就有文字以来无人超过。当时,很多文人都在写大赋,像左思的《三都赋》约三千字。而潘岳的《西征赋》却写了将近六千字,其词汇、审美都是很高的,在当时达到了无可匹敌的高度。而且从作品数量来说也很多。《藉田赋》、《闲居赋》、《秋兴赋》等都较有名。尤其是《闲居赋》、《秋兴赋》因表现出潘岳的为人处世及其经历而广为引用。)

潘安的作品以抒情见长,这点在他的名作《悼亡诗》三首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潘安12岁与其妻杨氏定亲,婚后共同生活二十多年,夫妻情深。妻子不幸早亡后,潘安对她念念不忘,在他的许多诗作里面寄托了对亡妻的无限哀思。《悼亡诗》三首是其中最有影响的。(《悼亡诗》在历史上享有盛名,因为他的三首悼亡诗都是怀念妻子的,后世就把悼亡诗限制在了悼念妻子的范畴,可见影响有多大;他的悼亡诗中名句也很多,象用比目鱼比喻夫妻情深,《悼亡诗》中有一句“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比喻夫妻一人先去,像比目鱼的分崩离析。)

潘安这个风流倜傥、才华横溢的才子,在仕途上却屡屡受挫。司马炎结束三国鼎立局面建立西晋后,22岁的潘安任太尉贾充的撰吏,他做了一篇《藉田赋》被司马炎大加赞赏,却招致了朝中大臣的忌妒,由于他们从中作梗,潘安十年没有升迁。潘安一生之中做官最高做到黄门侍郎,还做过多年的七品县令。虽然怀才不遇,潘安还是勤政廉明,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任河阳县令时,他常常行走在百姓之间,调查民情民意,根据当地河流纵横、山川遍布的自然优势,号召百姓广种桃李,不但绿化了荒山,而且造福了后代。在整治民风上,潘安也是因势利导,以德育人。(四年后,他调到怀县任县令,上任后实行政策,谁来告状就先到花园浇花,用的桶大而且底尖,井上卡桶的钩是双环的,这项工作只有两人合力才能完成,往往两人在配合中矛盾就化解了大半,这时再审案双方都能心平气和地接受。)

虽然潘安并不抱怨命运的不公,但无情的命运却总是在捉弄他。

公元296年,潘安回到京城做官,经常参与依附贾谧的文人集团“二十四友”的活动,从此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关于潘岳疑案,得从二十四友说起,后人归之为政治集团,而事实上他们是“文人二十四友”,为首的贾谧是一个大文人,包括陆机陆云都是二十四友之一,经常在一起讨论文学。这是一个文人集团但每个人身份不同,石崇富可敌国但品质不好、无恶不作,贾谧是皇后贾南风的侄子。)

贾谧很欣赏潘安的才华,上朝的文辞多出自于潘安之手。贾谧的宠信,使潘安为其效力达到了忘我的地步,以至于在宫廷政权争夺中,越陷越深,难以自拔。贾后、贾谧为达到长期左右朝政大权的目的,策划了一起谋害太子的计划。潘安被牵扯其中,招致“杀身灭门“之祸,潘安在这件事中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至今仍是迷雾重重,但史学家多数认为:潘安的死是个冤案。(这么大一件事东汉南北朝人写的史书中对此没有记载,而是在后代房玄龄的著作中提到的,当朝人未写而三百年后的人才写其依据何在?直接参与陷害太子是忤逆之罪而潘岳的传记中却只字未提,这在史官是不可原谅的错误,同时赵王伦起兵诛贾后翼党理由就是为太子报仇,如果“元凶”是潘岳,为什么却没提到潘岳的事?这三个事联系起来,有疑点。)

潘安依附和结交的人物也使他遭到后人抨击。石崇是个臭名昭著的人物,因为和官僚王恺斗富而暴殄天物,千百年来一直遭后人唾骂,不幸的是潘安和石崇是好朋友,两个人一同被处死,临刑前潘安还称石崇为石友,也难怪后人对潘安的人品议论纷纷。

正是因为这些疑点和争议,潘安成了人格复杂并且被历史迷雾笼罩着的人,成了后世不好评说的人,倒是他的美貌有口皆碑,于是人们就只记住了他的美貌。

象母亲疼爱儿女一样,故乡没有忘记潘安这个游子。1996年中牟县城关镇政府投资600多万元兴建了“潘安故里游乐园”,潘安墓也在其中。在这里我们看到:圆形坟头上生着繁茂的茅草,墓后是一小片树林,墓前立有汉白玉的香炉和一整块不规则的石头做成的墓碑,墓碑上“潘安墓”三个黑漆大字显得静穆、哀戚。这位曾经倾国倾城的美貌才子如今门庭冷落,只有一些儿童在游乐,和其生前被女追星族狂捧穷追的景象真是有天壤之别。

潘安的人生,像他的作品一样清绮哀艳,令人感叹而又回味无穷

潘安(247—300),字安仁,西晋文学家,河南荥阳人,“姿容既好,神情亦佳”。作为西晋文学的代表,潘安在文学史上有一定地位,他擅缀词令,长于铺陈,造句工整,时人称他是一个忧郁的美男作家。

虽说史书上并没有详细记载潘安到底五官如何、身高几尺,他的美貌却是毋庸置疑的,因为在那时候他就已经有了大批“粉丝”了。潘安每次出去游玩的时候,总有大批少女追着他,那绝对就是个追星的架势。追着潘安的一批批少女老妇又是给他献花,又是给他献果。潘安每次回家的时候,都能够满载而归,这也就成为了“ 掷果盈车”这个典故的由来。《晋书·潘岳传》里记载有这个小故事。潘岳每次上街都能弄一车水果回来,自然惹人羡慕,而当“时张载甚丑,每行,小儿以瓦石掷之,委顿而返。”《世说新语》中记载的丑男还有左思:“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张载是被小孩子扔石头乱砸,左思则更惨,挨女人们一顿乱唾。张载和左思都是当时著名文人,掷果与掷石、乱唾绝然相反,这让潘岳的名声更大了。

潘安这个风流倜傥、才华横溢的才子,在仕途上却屡屡受挫。司马炎建立西晋后,22岁的潘安任太尉贾充的属吏,他做了一篇《藉田赋》被司马炎大加赞赏,却招致了朝中大臣的忌妒,由于他们从中作梗,潘安十年没有升迁。潘安一生之中做官最高做到黄门侍郎,还做过多年的七品县令。虽然怀才不遇,潘安还是勤政廉明,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此后在政坛屡升屡降,直到元康六年(296年)前后,回洛阳做京官,经常参与依附贾谧的文人集团“二十四友”的活动,从此走上了一条不归路。曾经恃才傲物的翩翩少年如今鬓发花白,饱尝宦海艰辛,学会了趋炎附势。为贾氏外戚集团进行文字煽惑。精彩之笔,当数搞垮太子的阴谋。

那个时候正是贾氏集团呼风唤雨的时候。贾南风想废掉太子,潘安也被搅入了这场阴谋之中。一次太子喝醉了酒,潘安就被安排写了一篇祭神的文章,并让太子抄写。太子早已醉得神志不清,依葫芦画瓢地写了一通。潘安拿到太子写的文章以后,再勾勒几笔,把它变成了一篇谋逆的文章,导致太子被废,太子的生母被处死。虽不是策划者,但潘安在这起阴谋中显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太子死后,赵王司马伦以为太子报仇为名,联合另外七位司马家的皇族一起发动了兵变,入宫除尽贾氏党羽,史称“八王之乱”。潘岳从前就得罪过赵王,赵王司马伦夺权成功后,他立刻抓了潘安,并判了他一个灭三族。

NO2卫玠:被“粉丝”看死的偶像

卫玠(285-312年),字叔宝,山西夏县人。他是魏晋之际著名的清谈名士和玄理学家。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极度混乱的一个时期,但同时却是个美男如玉的年代。生活在这个崇尚阴柔之美时代的卫玠,“花一般娇,粉一般嫩”,皮肤白皙如玉。他常坐在白羊车上到洛阳的街上游玩,远远望去,恰似白玉雕的塑像,街上行人纷纷赞叹:“谁家璧人!”因此史书常以“卫璧人”称之。

卫玠的美超越了性别,他的舅舅骠骑将军王济是当时有名的帅哥,但每当他看到卫玠时总会自惭形秽,叹息道:“珠玉在侧,觉我形秽。”每次和卫玠一起出游,总会说“与玠同游,同若明珠之在侧,朗然照人。”

“珠玉在侧”的卫玠还是一个辩论高手,谈起老庄玄学来,能让当时最负盛名的清谈高手王澄于瞬间绝倒三次,差点得了脑溢血。而他的爱好也匪夷所思,比如驯牛,比如烹调,比如在当时极其奢侈的纺棉纱———那时所有棉花都要途经西域传入,只有士族才能享用。无聊时,卫玠喜欢在书房专辟一角,数日不打扫,积满灰尘后,看老鼠跑来跑去,在灰尘上留下细细足印的样子。再无聊时,可能就是采集茶叶与收集昆虫翅膀了。花样美男果然与一般人不一样。

卫玠之死在现代人看来就像是一个笑话。由于他每次出门都会造成交通瘫痪,所以后来他的父亲卫恒就禁止儿子出门。一次,他有事去下都,那里的人们听说卫玠来了,争相观看,围得里三层外三层,“观者如堵墙”,其轰动效果是现在任何一个明星都无法比拟的。本就体质孱弱的卫玠 “体不堪劳”,回家后一病不起,留下“看杀卫玠”的典故后,就非常蓝颜薄命地驾鹤西归去了。

说到潘安其实也还是挺有意思的一个人,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他给人感觉就是那种非常非常漂亮的人,因为古代也有话是说的“貌比潘安”了,也就说明了潘安这个人真的是有多么的好看了,那么历史上真的有潘安这个人吗或者说潘安这个人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呢下面就跟随我继续揭秘分析看看吧!

后人常用来形容美男子的“貌比潘安”中的潘安,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他就是魏晋之际人潘岳(247年―300年),字安仁,荥阳中牟人。后人将其与兰陵王、宋玉、卫玠四人合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男。“潘安”之名,或许始于杜甫《花底》诗“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后世遂称其为潘安。

潘岳确实姿容出众,史书记载:潘岳美姿仪,少时常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之,皆连手萦绕,投之以果,往往满车而归。

当时还有一名叫张载的男子,相貌甚丑,每次外出,即便是小儿以会用瓦石掷打他,往往回家时,身上伤痕累累,疲累不堪。

除了长得帅外,潘岳还才华出众。他少以才颖见称,乡邑人号为奇童。但杰出的才能也害了他。因为相貌、才华出众,因而遭到众人的嫉妒,在仕途上一直不得志。栖迟十年,才担任了河阳令这样一个小官,潘岳自负其才,郁郁不得志。潘岳频宰二邑,勤于政绩。调补尚书度支郎,迁廷尉评,以公事免。杨骏辅政,高选吏佐,任命潘岳担任太傅主簿的职务,很器重他。可是不久杨骏就被诛杀了,潘岳也被解除了职务。

或许仕途艰难,导致潘岳养成了性轻躁、喜谄媚权贵的心态。与石崇等谄事贾谧,每次贾谧外出的时候,潘岳与石崇望尘而拜。贾谧构陷愍怀太子的奏文,就是潘岳起草的。谧二十四友,岳为其首。因而颇为当时正直的士人所不齿。

不过,由于潘岳媚上凌下,也因此遭杀身之祸。

潘岳任琅邪内史职务时,一名叫孙秀的小吏,充当潘岳的随从,孙秀狡黠自喜。潘岳恶其为人,屡屡殴打侮辱他,孙秀常衔忿,寻机报复。后来孙秀投靠赵王司马伦,并因智谋百出,颇得司马伦信任倚重。司马伦辅政,孙秀任中书令的要职。一天,潘岳在中书省内遇到孙秀,为巴结孙秀,潘岳主动对孙秀曰:“孙令还记得我们当年在一起周旋来往的事情吗”孙秀狞笑着回答曰:“我时时刻刻都牢记着以往我们之间的那些事情。”岳于是知道孙秀肯定不会放过他。不久,孙秀遂诬陷潘岳、石崇、欧阳建谋奉淮南王司马允、齐王司马冏意图谋乱,诛杀上述人,皆夷三族。

潘安是魏晋时期中牟人(河南居然出这样的帅哥,简直不可思议),本不叫潘安,叫潘岳,字安仁,乳名叫“檀奴”,金庸的小说看多了,你就会联想到“檀郎”和“檀奴”的关系。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刘孝标注引《语林》:“安仁至美,每行,老妪以果掷之满车。”

潘岳,就是人所周知的潘安,西晋时河南人氏,表字安仁,小字檀奴。其人“姿容既好,神情亦佳”。潘岳年轻时,坐车到洛阳城外游玩,当时不少妙龄姑娘见了他,都会怦然心动给他一个“回头率”,有的甚至忘情地跟着他走。因此常吓得潘安不敢出门。有的怀春少女难以亲近他,就用水果来投掷他,每每满载而归,于是民间就有了“掷果盈车”之说。以至后世文学中“檀奴”或“檀郎”也成了俊美情郎的代名词。有个叫张孟阳的相貌奇丑,也学着潘岳的样子去郊游,但每次出门,妇人就往他车上吐唾沫,扔石头,石头倒也满载而归。典型的男性版东施效颦!

潘岳不仅长了张锦绣皮囊还写得一手锦绣文章,很小就显露出文学天赋,被乡里称为”奇童”。二十来岁时,晋武帝司马炎一天来了兴趣,下乡耕田作秀,大伙纷纷写马屁文章。结果潘岳的赋作得最好。大臣们一看,这小白脸,算什么东西,马屁胆敢拍得比我们好!嫉妒得要死,立马赶他出朝廷。赋闲十年后,潘岳终于被重新录用。先后当了河阳还令的县太爷,颇有政绩。风雅县令在河阳县种遍桃树,时人号称“一县花”。此后在政坛屡升屡降,直到元康六年(296)前后,回洛阳任京官。几曾持才傲物的翩翩少年如今鬓发花白,饱尝宦海艰辛,学会了趋炎附势。

当时掌权的是丑八怪皇后贾南风。她外孙贾谧好结交宾客,组织了个文人团”二十四友”,为贾氏外戚集团进行文字煽惑。潘岳是其中最卖力的一位。精彩之笔,当数搞垮太子的阴谋。具体过程如下:潘岳写了一篇狂草,贾南风派手下的宫人将太子灌醉,哄他抄写。太子醉眼模糊,根本辨不清纸上啥内容。照着笔画胡乱描了一遍。太子的墨宝别人当然也看不懂,何况当时皇帝还是个白痴。这难不倒才子潘岳,他模仿笔迹的工夫了得,在太子的纸头上照原来风格添置笔画,成为反迹昭著的逆书。正是以笔为刀,杀人不流血!太子死后,赵王司马伦借口报仇,兵变入宫除尽贾氏一党。潘岳从前就得罪过赵王伦的boyfriend孙秀,这会儿当然死翘翘,还是满门抄斩。他一生孝顺,却连累老母丧命于东市。不亦哀哉!

八王之乱中政治一锅粥,潘岳偏要凑热闹,落了个为虎作伥的恶名。好歹在文学史上占了一席之地,这辈子过得不算太衰。其文风华美却不失于雕琢;描写细致,尚不致于繁芜。善写清绮哀艳的悲情文章,是一个很忧郁的美男子。

在生活中潘岳绝对是个好男人,十余岁定婚,对发妻杨氏一往情深。杨氏不幸于元康八年(298)去世,潘岳的悼亡词写得缠绵悱恻,情真意切,是中国此类题材中最早的名篇。可惜功名心太重,躁急干进,不知满足,终落得身首分离。

以上就是关于人们形容相貌好总会说"貌似潘安"潘安指的是谁啊全部的内容,包括:人们形容相貌好总会说"貌似潘安"潘安指的是谁啊、潘安是谁啊、“貌比潘安”中的潘安是谁潘安身世身份揭秘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2284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9
下一篇 2023-04-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