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喷发后形成的岩石 火山喷发形成的岩石是什么岩石

火山喷发后形成的岩石 火山喷发形成的岩石是什么岩石,第1张

极大规模火山喷发都以瞬间改变地形,瞬间改变全球天气及全球性的生命灾难。火山喷发后会形成一些岩石,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火山喷发形成的岩石,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火山喷发形成的岩石

火山岩是指火山爆发喷出地面的炽热气体、液体和固体再落到地面堆积起来的不同形状的小山,由于喷发时喷发出来的岩浆有气体渣、固体岩浆,温度和压力迅速下降,发生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所以岩浆就变成了火山岩。

火山岩强度高、保温、隔热、吸音、防水、防火、耐酸碱、耐沾污性、耐腐蚀、耐霉变,且无污染、无放射性等,是理想的天然绿色、环保节能墙面饰材。 装饰性好、强度高, 火山岩质地坚硬如天然石材,涂层表面如多孔蜂窝,质感强烈,装饰性好、耐磨;保温、隔热、吸音,不同骨材搭配,蜂窝多孔,具有一定保温、隔热、吸音作用;防水 ,混成材质,浸泡水中三个无异常变化,防水性极佳;防火,加有无机粘结剂,高温下不产生浓烟、不脱落、不燃烧,不产生有害有毒气体;耐侯性好,天然彩砂、彩石,颜色自然,不含任何染料,有机与无机混成材质,特殊的接桥结构,可防止因紫外线而引发的劣化,具有无毒、无味、无污染、抗腐蚀、耐酸碱、抗晒、不变色、无放射性等特点;耐沾污性好 ,饰面非平面,视觉上阻断由于大气中灰尘及其他悬浮物质较多,易沾污涂层而失去涂料原有的装饰效果,从而影响建筑物外貌,不易被污染耐水清擦洗。耐霉变性好,火山岩饰面在潮湿环境中能抑制霉菌和藻类繁殖生长。不易长霉。

依据岩浆向地壳表层侵入部位的深浅,可分为深成侵入岩和浅成侵入岩,深成侵入岩冷却凝固的部位距地表3公里以下,浅成侵入岩冷却凝固的部位大致在地下3公里到地表之间。如果侵入体接近地表的部位(地下05~15公里)冷却凝固,称为超浅成岩。侵入岩主要形成于燕山期,同位素年龄值129~1618百万年,产状为岩株、岩枝、岩脉,岩基极少。

火山喷发的主要类型

裂隙式喷发

岩浆沿着地壳上巨大裂缝溢出地表,称为裂隙式喷发。这类喷发没有强烈的爆炸现象,喷出物多为基性熔浆,冷凝后往往形成覆盖面积广的熔岩台地。如分布于中国西南川、滇、黔三省交界地区的二迭纪峨眉山玄武岩和河北张家口以北的第三纪汉诺坝玄武岩都属裂隙式喷发。现代裂隙式喷发主要分布于大洋底的洋中脊处,在大陆上只有冰岛可见到此类火山喷发活动,故又称为冰岛型火山。

中心式喷发

地下岩浆通过管状火山通道喷出地表,称为中心式喷发。这是现代火山活动的主要形式,又可细分为三种:

(1)宁静式:火山喷发时只有大量炽热的熔岩从火山口宁静溢出,顺着山坡缓缓流动,好像煮沸了的米汤从饭锅里沸泻出来一样。溢出的以基性熔浆为主,熔浆温度较高,粘度小,易流动。含气体较少,无爆炸现象、夏威夷诸火山为其代表,又称为夏威夷型。这类火山人们可以尽情地欣赏。

(2)爆烈式:火山爆发时,产生猛烈的爆炸,同时喷出大量的气体和火山碎屑物质,喷出的熔浆以中酸性熔浆为主。1902年12月16日,西印度群岛的培雷火山爆发震撼了整个世界。它喷出的岩浆粘稠,同时喷出大量浮石和炽热的火山灰。这次造成26000人死亡的喷发,就属此类,也称培雷型。

(3)中间式: 属于宁静式和爆烈式喷发之间的过渡型此种类型以中基性熔岩喷发为主。若有爆炸时,爆炸力也不大。可以连续几个月,甚至几年,长期平稳地喷发,并以伴有歇间性的爆发为特征。以靠近意大利西海岸利帕里群岛上的斯特朗博得火山为代表该火山大约每隔2-3分钟喷发一次,夜间在50公里以外仍可见火山喷发的光焰,故而被誉为“地中海灯塔”。又称斯特朗博利式。有人认为我国黑龙江省的五大连池火山属于这种类型。

应对火山喷发的自救方法

1,应对熔岩危险:火山爆发喷出了大量炽热的熔岩,它会坚持向前推进,直到到达谷底或者最终冷却。它们毁灭所经之处的所有东西。在火山的各种危害中,熔岩流可能对生命的威胁最小,因为人们能跑出熔岩流的路线。当看到火山喷出熔岩时,我们可以迅速跑出熔岩流的路线范围。

2,应对火山喷射物危险:火山喷射物大小不等,从卵石大小的碎片到大块岩石的热熔岩“炸弹”都有,能扩散到相当大的范围。而火山灰则能覆盖更大的范围,其中一些灰尘能被携至高空,扩散到全世界,进而影响天气情况。如果火山喷发时你正在附近,这时你应该快速逃离,并应戴上头盔或用其他物品护住头部,防止火山喷出的石块等砸伤头部。

3,应对火山灰灾害:火山灰是细微的火山碎屑,由岩石、矿物和火山玻璃碎片组成,有很强的刺激性。其重量能使屋顶倒塌。火山灰可窒息庄稼、阻塞交通路线和水道,且伴随有有毒气体,会对肺部产生伤害,特别是对儿童、老人和有呼吸道疾病的人。只有当离火山喷发处很近、气体足够集中时,才能伤害到健康的人。但当火山灰中的硫磺随雨而落时,硫酸(和别的一些特质)会大面积、大密度产生,会灼伤皮肤、眼睛和粘膜。戴上护目镜、通气管面罩或滑雪镜能保护眼睛--但不是太阳镜。用一块湿布护住嘴和鼻子,或者如果可能,用工业防毒面具。到避难所后,要脱去衣服,彻底洗净暴露在外的皮肤,用清水冲洗眼睛。

4,应对气体球状物危害:火山喷发时会有大量气体球状物喷出,这些物质以每小时160千米以上的速度滚下火山。这时,我们可以躲避在附近坚实的地下建筑物中,或跳入水中屏住呼吸半分钟左右,球状物就会滚过去。

5,如果是驾车逃离,那么一定要注意火山灰可使路面打滑。如果火山的高温岩浆逼近,就要弃车尽快爬到高处躲避岩浆。

6,地球上的火山在爆发时,会辐射出大量的强电粒子流。这种带电粒子束,会影响火山周围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以及会出现电子钟表的计时误差。这类似于太空辐射的带电粒子对地球空间的电子通讯、电器设备、计时装置等产生的干扰。上述现象,主要是由火山在爆发过程中地壳运动所形成的带电粒子飘逸。同时,这些飘逸出的带电粒子又会对电子设备构成磁脉冲干扰。最关键的一环是脉冲磁场在电子设备中可形成较强的感应电荷聚集累加,并可导致电子电路产生非正常状态下的运行错误。

猜你感兴趣:

1江苏地理高考卷及答案

2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题及答案

3山地的形成地理章节试题及答案

4火山爆发是什么形成的

5火山形成的原因

你指的应该是玄武岩。

玄武岩是火山爆发后由形成的多孔形石材,含丰富的钠、镁、铝、硅、钙、锰、铁、磷、镍、钴等矿物质。

岩浆在火山爆发时从火山口喷流出来,或者沿断裂溢流出来。熔浆的化学成分不同,冷却凝固后所形成的岩石也不同。基性的喷出岩为玄武岩,中性的喷出岩为安山岩,酸性的喷出岩为流纹岩,半碱性和碱性喷出岩为粗面岩和响岩。

火山岩是一种火成岩,也被称为喷出岩,是由火山喷出的岩浆在地表迅速冷却凝固後形成的岩石,由於冷却速度很快,一般喷出岩的结构会形成细粒、隐晶,或形成玻璃质,经常包含有碎屑和斑晶;含有斑晶的称为「某某斑岩」,比如英安斑岩、流纹斑岩等等,岩石中及含有斑晶也含有碎屑,大些的碎屑则称为角砾。

喷出岩由於冷却很快,有时其中气体无法逸出,形成很小的气泡,最典型的如浮岩,由於含气量大,造成比重小,甚至能在水中漂浮。

喷出岩中含矽量低的一般称为玄武岩,含矽量高的为流纹岩,此外矽含量中等的还有安山岩、粗面岩和英安岩等。火山喷出的火山灰和碎屑会形成凝灰岩。其实就是一一对应了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花岗岩岩浆化学成分对应的岩类:蛇绿岩套(辉长岩、辉绿岩等),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花岗岩。只是说在成因上一个是喷出岩,一个是潜伏岩。

本书采用IUGS火成岩分类名命名委员会推荐的火山岩分类方案(Le Maitre et al,1982)对大别地区中生代火山岩进行分类命名(图7-3)。

区内晚中生代火山岩岩石类型发育齐全,包括熔岩类、火山碎屑岩类、火山碎屑沉积岩类及潜火山岩类,以前两类为主。岩性包括玄武岩类(橄榄玄武岩、杏仁状玄武岩、玄武质角砾凝灰熔岩、杏仁状安山玄武岩、安山玄武质凝灰熔岩),安山岩-英安岩类(辉石安山岩、安山质角砾岩屑的屑凝灰岩),流纹岩类(流纹岩、流纹质角砾熔岩)和粗安岩类等。

玄武岩 除在南坡晚白垩世大量出现外,在腹部晚侏罗世和北坡早白垩世火山岩中有少量出露。岩石呈深灰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气孔-杏仁构造,基质为粗玄结构。斑晶主要为斜长石和橄榄石,基质以微晶斜长石为主。斜长石斑晶,粒径为04~35mm,含量15%左右;橄榄石斑晶大部分已伊丁石化,含量5%左右。微晶斜长石(An40),粒径02~025mm,蚀变比较弱;另外可见到微晶辉石,粒径02mm左右。与南坡晚白垩世相比,腹部晚侏罗世火山岩基质结晶程度差、斑晶中所含橄榄石斑晶少。

图7-3 大别中生代火山岩分类命名图解

L—碱性与亚碱性系列的分界线;B—玄武岩;O1—玄武安山岩;O2—安山岩;O3—英安岩;S1—粗面玄武岩;S2—玄武质粗面安山岩类:钾玄岩(Na2O-2<K2O),橄榄粗安岩(Na2O-2>K2O);S3—粗面安山岩:安粗岩(Na2O-2<K2O);歪长粗面岩(Na2O-2>K2O);T—粗面岩类(Q<20%),粗面英安岩(Q>20%);R—流纹岩

:腹部,J3, :北坡,J3, :北坡,K1, :南坡,K2

安山岩 岩石主要呈灰黑色、灰色、灰绿色及紫红色,见于北坡晚侏罗火山岩中,是该带火山岩中最主要的岩石类型。岩石具斑状结构,块状构造,火山碎屑构造及气孔-杏仁状构造。斑晶含量变化较大,从7%到30%。斑晶以斜长石为主,含少量普通辉石和普通角闪石。其中斜长石,An35-45;普通角闪石,具浅黄—褐色多色性,大部分晶体存在暗化边,有的已完全暗化;普通辉石部分已绿泥石化。基质以交织结构为主,由微晶斜长石及玻璃组成。

英安岩 岩石呈紫色、紫红色、灰绿色,是腹部和北坡晚侏罗世火山岩的主要岩石类型。具斑状结构,气孔-杏仁状构造。斑晶含量5%~20%,有的以斜长石为主,有的以普通辉石、普通角闪石为主,少量黑云母。其中斜长石斑晶具正环带结构,An27-41;普通角闪石和黑云母已蚀变,形成暗化边;普通辉石,已绿帘石化。基质为玻晶交织结构,主要由微晶斜长石和玻璃组成。

流纹岩 是北坡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常见的火山岩类型。岩石为灰紫色,具斑状结构,气孔-杏仁状构造和流纹状构造。斑晶以钾长石、斜长石为主,少量暗色矿物、石英及磁铁矿,含量15%~17%。基质为玻璃质结构、霏细结构、球粒结构。与晚侏罗世相比,早白垩世流纹岩中的石英斑晶含量略高。

粗面玄武岩 是南坡晚白垩世的主要岩石类型。与同地区玄武岩在岩相学特征上没有明显的差别。均为深灰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气孔-杏仁构造,基质为粗玄结构。斑晶主要为斜长石和橄榄石,基质以微晶斜长石为主。斜长石斑晶,粒径为05~35mm,含量15%左右;橄榄石斑晶,大部分已伊丁石化,含量6%左右。微晶斜长石(An40),粒径02~03mm;可见微晶辉石,粒径02mm左右。

粗安岩 灰绿色,具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杏仁状构造。斑晶含量为5%~10%,主要为斜长石,少量单斜辉石和角闪石,斑晶粒径2mm×1mm。斜长石内部多已全部变为绢云母,有时可见一些暗色矿物,但多已蚀变;角闪石暗化明显。基质为交织结构、微晶结构。钾长石、斜长石微晶之间夹有少量单斜辉石颗粒。杏仁体由绿泥石、绿帘石、石英和方解石等组成,含量10%~20%,大小为1~3mm。

粗面岩 具斑状结构,斑晶由斜长石、钾长石、黑云母和角闪石等组成,含量20%左右,其中斜长石为中—更长石;钾长石多高岭石化;黑云母大部分已完全暗化;角闪石数量很少,常有很宽的暗化边;基质为玻晶交织结构。

火山碎屑岩类 此类岩石较发育,是秦岭-大别晚中生代(除南坡晚白垩世外)火山岩的主要岩石类型。主要为安山质、玄武安山质角砾岩、集块岩及熔结凝灰岩等,尤以后者为多,部分具熔结凝灰结构、假流纹构造。主要成分为岩屑和玻屑,其中岩屑多为棱角状—次棱角状。

玄武粗安质角砾熔岩及角砾集块岩 紫红色,具角砾熔岩结构、角砾结构,块状构造。角砾成分与胶结物基本一致,为玄武粗安岩和粗安岩;角砾为次棱角状到次浑圆状,砾径5~30mm,含量15%~35%。角砾内部斑晶为斜长石和单斜辉石,粒度大于1mm。基质为微晶结构。

安山质集块角砾熔岩 紫灰色、灰紫色,具碎屑熔岩结构,集块角砾构造。碎屑为安山岩、辉石安山岩等。碎屑具斑状结构,斑晶为普通辉石和斜长石,其中普通辉石,粒径05~1mm;斜长石,An35,个别可见到环带结构,含量20%。基质为安山结构。

安山质角砾凝灰岩 浅灰绿色,具角砾凝灰结构,角砾含量10%~30%。角砾以次棱角状为主,成分主要为不同类型的安山岩与安山质凝灰岩,如辉石粗安岩、角闪粗安岩、杏仁状安山岩、橄榄玄武岩等熔岩,还有少量的异源角砾,如凝灰质砂岩、粉砂岩等,凝灰成分与角砾相同,角砾含量15%~30%。角砾中可见斜长石斑晶和角闪石斑晶。

流纹质熔结角砾熔灰岩 灰红色、暗红色,具熔结凝灰结构和角砾熔结凝灰结构,假流动构造,岩石由角砾、岩屑、晶屑、浆屑、玻屑等组成。角砾和岩屑成分为流纹质熔结凝灰岩、英安岩、安山岩和凝灰质粉砂岩等,大小不等;晶屑有石英、钾长石、斜长石和黑云母(多已蚀变)。

流纹质晶屑凝灰岩 暗红色、暗紫色,具晶屑凝灰结构,晶屑含量20%~30%。晶屑成分为石英、钾长石、斜长石和黑云母。石英呈棱角状,05~2mm;钾长石呈板状,05~2mm;斜长石,双晶纹细密;黑云母,02~05mm,边部暗化,含量<1%。基质为火山灰,胶结了上述晶屑。

镁铁质火山岩主要包括玄武岩及相关岩类,在火山岩TAS分类图中,狭义的玄武岩SiO2 45%~52%,Na2O+K2O≤5%,相关岩类指在TAS分类图上同玄武岩区临近的、外表上同玄武岩类似的苦橄岩、玄武安山岩、粗面玄武岩、碧玄岩和碱玄岩等。

玄武岩可以产出在多种构造环境中,如洋中脊、岛弧、弧后盆地、洋岛、大陆裂谷带等。同时,玄武岩也出现于类地行星和月球上。玄武质岩浆来自地幔,玄武岩的化学成分及携带的幔源包体和捕虏晶矿物对了解地幔深部物质组成和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一)基本特征

玄武岩(basalt)主要由普通辉石、基性斜长石组成,也含有火山玻璃,玄武岩中常见矿物见表7-2。新鲜的玄武岩为黑色、黑灰色,风化后为灰绿色,氧化强的为紫红色,岩石气孔构造和杏仁构造发育,以斑状及无斑隐晶结构为主,基质多具微晶-隐晶质。

表7-2 玄武岩中常见矿物简表

◎橄榄石:在玄武岩中比在辉长岩中更常见,因橄榄石在镁铁质岩浆中常为首先晶出的矿物(很高压的情况除外),由于岩浆冷却太快,先晶出的橄榄石来不及与熔体中的SiO2反应或反应不彻底,因此常作为斑晶的形式存在,但其边部或多或少会受到熔蚀。

◎辉石:玄武岩中常见,碱性玄武岩中通常为高钛普通辉石,多色性明显,环带发育。拉斑玄武岩中除普通辉石外,还含有低钙辉石(顽火辉石或易变辉石),易变辉石通常只出现于基质中,以小的2V角(<30°)区别于其他辉石,顽火辉石通常只呈斑晶而不存在于基质中。

◎斜长石:为基性斜长石,斑晶和基质中斜长石为两个世代结晶产物,先结晶的斑晶An分子较高,可达培长石,晚结晶的微晶An牌号一般比斑晶者低10~20,主要为拉长石。

◎角闪石及黑云母:在玄武岩中少见,仅见于斑晶,且常有暗化边及熔蚀现象。

(二)结构构造及产状

玄武岩一般为斑状结构,少量为无斑隐晶质结构或玻璃质结构。具有斑状结构的玄武岩,其基质的结构也可用Di-An体系相图(见第五章)解释,由于基质是在地表(PH2O=105Pa)冷凝固结的,斜长石微晶结晶要早于辉石微晶,因此辉石常充填在较自形的斜长石微晶粒间空隙内。因岩浆冷凝速度的不同,斜长石粒间空隙充填的物质除辉石外,还可有火山玻璃,磁铁矿等,构成不同的基质结构:

◎间粒结构(intergranular texture):又称粗玄结构(doleritic texture)、粒玄结构。在不规则排列的长条状斜长石微晶间隙中,充填若干个粒状辉石和磁铁矿物的细小颗粒。岩石为全晶质,是较缓慢冷却的条件下形成的(图7-7b)。

图7-7 不同冷却条件下玄武岩的结构

◎间隐结构(intersertal texture):斜长石杂乱排列,充填于斜长石间隙中的物质为隐晶质-玻璃质。反映了冷却速度较快的条件(图7-7a)。

◎间粒-间隐结构:又称拉斑玄武结构(tholeiitic texture)。填隙物有辉石、磁铁矿物及玻璃质。是介于前二种结构之间的结构类型。

在更快速的冷却条件下,斜长石微晶来不及晶出,基质完全由火山玻璃组成,称玻基斑状结构(图7-7c),如岩石中无斑晶或斑晶小于5%,则为玻璃质结构。

玄武岩常见气孔构造、块状构造、杏仁构造,有时还可见熔渣状构造、绳状构造、柱状节理构造等。近地面熔岩流,表面构造主要呈两种类型:绳状熔岩和渣块熔岩。在海底及水下喷发的玄武岩,常具有特殊的枕状构造。

◎绳状熔岩(pahoehoe lava):以具有光滑、波状起伏、褶皱的表面为特征,这是在运动过程中仍是可塑的熔融岩浆表面淬冷造成的。一般的绳状熔岩沿流动方向都呈弧形弯曲或呈链形排列,弧顶多指向熔岩流动方向。它是由流动性高的玄武岩外表冷却而内部仍处于熔融状态下形成的,气孔可超过总体积的20%,接近地表的绳状熔岩很容易被覆盖,后期被剥蚀暴露于地表时,有时很难同水下形成的枕状熔岩区分(见图3-22)。

◎渣状熔岩(aa lava):“aa” 是夏威夷词汇,音 “阿阿”,用来描述表面粗糙的熔岩流。这种熔岩流中布满多孔带刺的熔岩碎块,称为 “渣块”。渣状熔岩是由于熔岩在流动过程中,表层熔岩不断固结,固结的表层随着熔岩的流动不断发生脆性破裂,形成“渣块”,“渣块” 又随同液体熔岩翻滚、粘结,形成翻花状,因此渣状熔岩又称为翻花熔岩。

绳状熔岩的末端可转换为渣状熔岩,绳状熔岩只在低粘度玄武熔岩中生成,而渣状熔岩却可以在玄武岩及其演化的岩浆(较高粘度)中形成。

◎枕状熔岩(pillow lava):枕状熔岩呈椭球状,并叠加在一起,椭球的表面是玻璃质,内部有发射状构造,外形浑圆,状似枕头,是熔岩在水中迅速冷却、凝结而成。

玄武质熔体相对其他演化的岩浆具有低粘度低挥发分的特征,通常以夏威夷型(Hawaiian-type)喷发自火山口流出或以安静溢流式喷发到地表,形成低纵横比(低于1:50)的熔岩流。玄武岩也可呈斯通博利型(Strombolian-type)喷发,形成低爆炸性的火山碎屑岩。玄武岩在水中喷发通常形成枕状熔岩或席状岩流,可含玄武质碎屑岩。当玄武质岩浆接触到地表水或地下水时,突然的膨胀会形成舒尔特赛型(Surtseyan-type)喷发,产生环形或低平火山口。

玄武岩一般以熔岩的方式产出,多形成大面积分布的熔岩流、熔岩被、熔岩台地或盾形火山锥;少数情况下形成火山碎屑岩,在火山口处形成火山碎屑锥。厚层致密的玄武岩横截面通常发育柱状节理,主要是由于熔岩冷却均匀收缩的结果。

(三)镁铁质火山岩分类命名

能定量统计矿物成分或可以识别斑晶矿物的镁铁质火山岩,就可依据实际矿物含量,用QAPF分类图(图4-21)进行分类命名。对玻璃质或隐晶质的岩石,只能通过化学成分用火山岩TAS分类图进行分类(图4-22)。

1野外及岩相学分类命名

玄武岩野外定名的主要依据是:斑晶的成分和岩石的结构构造。例如,橄榄玄武岩橄榄石斑晶含量较多;伊丁玄武岩橄榄石斑晶被伊丁石化;气孔或杏仁玄武岩具气孔(或杏仁)构造;玻基玄武岩基质为玻璃质结构;粗玄岩基质具全晶质的粗玄结构。

玄武岩的岩相学定名主要结合手标本和薄片中矿物识别和含量的统计来进行。可划分为以下四种常见的类型(表7-3)。

表7-3 玄武岩岩相学分类命名

(据Robin,2010,修改)

玄武岩相关岩类的岩相学特征如下:

◎苦橄岩(picrite):SiO2较玄武岩的低(属于超基性岩),含MgO高。含有较多的橄榄石,斜长石很少。

◎玄武安山岩(basaltic andesite):矿物种类同玄武岩类似,但是斜长石含有更多的钠长石成分。详见第八章。

◎粗面玄武岩、碧玄岩和碱玄岩:通常含有碱性长石和似长石。

2化学成分分类命名

许多玄武岩粒度很细,在镜下很难分辨出矿物,这类玄武岩通常只能通过化学成分来定名,即直接用岩石的化学成分投图或将化学成分换算成CIPW标准矿物后进行详细定名。其中,利用火山岩TAS分类图(图4-22)定名是最常用的方法。据此,可划分为碱性玄武岩系列和亚碱性玄武岩系列。

◎碱性玄武岩系列:TAS图解中,处于玄武岩区域之中,碱性-亚碱性分界线之上,无论是否含存在霞石,分离结晶向碱性程度更高的熔体粗面岩和响岩演化。碱性橄榄玄武岩是碱性玄武岩系列的代表。

◎亚碱性玄武岩系列:TAS图解中,处于玄武岩区域之中,碱性-亚碱性分界线之下,包括钙碱性玄武岩和拉斑玄武岩,分离结晶向低碱的熔体英安岩或流纹岩演化。其中,拉斑玄武岩系列在分异过程中,具明显的富铁趋势,而钙碱性系列无富铁的趋势,而是向富碱方向演化(图4-13)。拉斑玄武岩是亚碱性玄武岩系列的代表。

玄武岩更详细的种属划分,可在CIPW标准矿物计算的基础上,依据Hy、Q及Ol、Ne等划分为不同系列及岩石类型(具体可参考邱家骧主编的《应用岩浆岩岩石学》,1991)。

3构造环境分类

玄武岩依据其产出的构造背景可划分为不同类型:如洋中脊玄武岩、洋岛玄武岩、大陆溢流玄武岩、大陆裂谷玄武岩、俯冲带有关玄武岩等。不同构造背景的玄武岩具有不同的主量及微量元素特征,根据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可以判别产出的古构造环境。拉斑玄武岩在各种构造环境中都有产出,钙碱性玄武岩通常产于与俯冲有关的岛弧和活动大陆边缘环境。

(四)常见种属

1亚碱性系列

化学成分上以富CaO、Al2O3、MgO、FeO、Fe2O3,贫碱(K2O+Na2O约4%)为特征。岩石中Na2O一般大于K2O,CaO较稳定(约10%),MgO、TFeO变化较大。亚碱性系列中的钙碱性玄武岩一般K2O、Na2O偏高而CaO、TFeO和MgO较低,Al2O3较高,当Al2O316%~17%时,可称为高铝玄武岩。拉斑玄武岩相对钙碱性的玄武岩贫碱,尤其是贫K2O,低TiO2。TFeO/MgO的比值具随SiO2增加的趋势。大洋拉斑玄武岩与大陆拉斑玄武岩相比,前者MgO、CaO稍富,后者SiO2稍富,前者显著低K2O(K2O<03%),具很高的Na/K(>10)比值,后者相对富K2O贫Na2O,Na/K(11~35)比值低。

◎拉斑玄武岩(tholeiitic basalt):为亚碱性玄武岩的代表,化学成分以SiO2较高(平均>49%),碱含量较低为特征,K2O+Na2O多为2%~4%。矿物以出现低钙辉石(顽火辉石或易变辉石)为特征,低钙辉石可作为斑晶、基质矿物或橄榄石斑晶的增生边存在(图7-8a),斑晶矿物结晶顺序为橄榄石→斜长石→普通辉石,基质中无橄榄石。石英可以出现于拉斑玄武岩的基质中,称为石英拉斑玄武岩,石英结晶来自于最晚期演化的岩浆熔体。斑晶或标准矿物中含有橄榄石时称橄榄拉斑玄武岩,Ol分子达25%~40%时称苦橄玄武岩,标准矿物中出现石英时,称石英拉斑玄武岩。拉斑玄武岩一般不含幔源包体,但也有例外,如我国福建牛头山拉斑玄武岩中就含有二辉橄榄岩包体。

◎钙碱性玄武岩(calc-alkaline basalt):与拉斑玄武岩相比,富铁趋势不明显,演化趋势不同于层状岩体中的拉斑玄武岩富铁的演化趋势,通常出现于与俯冲有关岛弧或造山带环境中,与典型的钙碱性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相伴生。

◎高铝玄武岩(high-alumina basalt):Al2O3>165%的玄武岩,其产状、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上介于拉斑玄武岩和碱性玄武岩之间,相当于中钾弧玄武岩。斑晶矿物常为斜长石、橄榄石、普通辉石和磁铁矿,偶尔出现角闪石,斜长石含量较多且An牌号偏高,为拉长石-倍长石。

◎粗玄岩(dolerite):又称粒玄岩,矿物成分与拉斑玄武岩相似,但结晶程度较好,为全晶质,基质具粗玄结构,肉眼就可以分辨出颗粒,其与辉绿岩的区别是具喷出产状。

◎玻基玄武岩(vitrobasalt):具特殊的玻基斑状结构得名,基质主要为褐色的玄武质玻璃,其中分布有少量的斜长石微晶,斑晶为辉石、基性斜长石和橄榄石。

◎细碧岩(spilite):一种以钠质斜长石和绿泥石为主要矿物的海相喷出岩(图7-8b),还含有绿帘石、绿纤石、方解石、绢云母和金属矿物,有时有基性斜长石和辉石的残余,基质为隐晶质结构。属拉斑玄武岩系列,化学上以较高的Na2O含量为特征。其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均有别于正常玄武岩。细碧岩常与角斑岩及石英角斑岩共生,称为细碧角斑岩系或细碧角斑岩建造。细碧岩通常认为是玄武岩与富Na海水相作用后发生低级变质作用而形成的。

图7-8 拉斑玄武岩和细碧岩

2碱性系列

碱性玄武岩的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变化范围都很大,突出的特征是富碱,K2O+Na2O>5%,最高可达9%。一般Na2O>K2O,很少有K2O >Na2O者。与拉斑玄武岩相比,碱性玄武岩(图7-9)在矿物成分上以含大量碱性长石、碱性暗色矿物、富钛辉石为特征,基质中出现橄榄石而无石英。若岩石碱度更高时,则会出现似长石。与钙碱性玄武岩相比,富TiO2(>2%),高碱。岩石常具玻基斑状结构、玻基交织结构。

碱性玄武岩系列常见种属如下:

◎碱性橄榄玄武岩(alkali olivine basalt):为碱性玄武岩的代表,含有霞石等似长石矿物。碱性玄武岩中普通辉石在显微镜下多呈淡紫色含钛辉石,多色性明显,环带发育。普通辉石斑晶通常早于斜长石出现,斑晶矿物结晶顺序为橄榄石→普通辉石→斜长石。橄榄石常见,斑晶、基质中均有。形成压力较高,来源深度较大。

◎碱玄岩(tephrite):标准矿物Ne >5%,Ol <5%,无Hy,是SiO2明显不饱和、碱含量很高的玄武质岩石。由基性斜长石、单斜辉石和似长石组成,可含有少量橄榄石,单斜辉石主要为含钛辉石,似长石以霞石、白榴石为主。据似长石种类不同,分别命名为霞石碱玄岩、白榴碱玄岩等。

图7-9 碱性玄武岩镜下素描(24×)(据Moorhouse,1959)

◎碧玄岩(basanite):标准矿物Ne >5%,Ol >5%,也是SiO2明显不饱和、碱较高和富含似长石的碱性玄武岩。主要矿物是基性斜长石、橄榄石、单斜辉石和似长石。与碱玄岩不同的是富橄榄石(>5%),可达25%。斑晶为橄榄石和辉石,似长石主要存在于基质中。根据似长石种类不同,分为霞石碧玄岩及白榴碧玄岩等。

碱性玄武岩中通常含有数量不等的幔源包体及捕虏巨晶(第六章),是研究地幔物质组成的窗口。所含有的蓝色刚玉、锆石、石榴子石等巨晶矿物是重要的宝石原料。

3钾玄岩系列

按照第四章表4-13的划分,钾玄岩系列SiO2含量与玄武岩和玄武安山岩相当的岩石为粗面玄武岩和玄武粗安岩,以含正长石为特征,常与中酸性的粗安岩、富钾英安岩、富钾流纹岩共生。钾玄岩系列属于造山带与伸展有关的岩石系列,具低钛特征。钾玄岩系列岩石的识别主要通过SiO2-K2O图识别及AFM图验证,在矿物学上出现普通辉石和低钙辉石区别于碱性玄武岩系列。Meen(1992)认为,这与岩浆在高压岩浆房中的辉石结晶分异有关(反映地壳厚度大,莫霍面位置深)。钾玄岩系列多见于以下三种构造环境(Gill,2010):(1)洋内岛弧和弧后盆地中的扩展裂谷(propagating rift)环境,例如,伊豆-小笠原-马里亚纳岛弧系,常与钙碱性火山活动共生;(2)大陆岩浆弧的裂谷带,例如美国西部的喀斯开(Cascades)地区,与低钾、中钾和高钾钙碱性火山岩共生;(3)青藏高原和阿尔卑斯的碰撞后环境,钾玄岩系列岩石与岩石圈减薄和造山带伸展垮塌有关。

◎钾玄岩(shoshonite):属于钾玄岩系列中的一种岩石(见表4-12),又称橄榄玄粗岩,为玄武粗安岩的钾质变种。化学成分上,SiO2 <57%,相对较富碱、Al2O3、K2O及大离子亲石元素,K2O/Na2O一般接近于1,Fe2O3/FeO比质较高,而TiO2较低,可以出现霞石标准矿物分子(Ne)。斑晶矿物有橄榄石、单斜辉石和斜长石,其中单斜辉石富Ca而贫Ti和Fe,常具环带结构,斜长石为拉长石,常具有透长石边缘,有时可见白榴石斑晶。基质主要由透长石、斜长石和单斜辉石组成,常含玻璃质。

不同系列玄武岩的主要鉴定特征见表(7-4)。

表7-4 玄武岩类的主要鉴定特征

(据Hyndman,1985,修改)

以上就是关于火山喷发后形成的岩石 火山喷发形成的岩石是什么岩石全部的内容,包括:火山喷发后形成的岩石 火山喷发形成的岩石是什么岩石、火山喷出的多孔岩石叫什么、火山岩特有的岩石结构是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2132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9
下一篇 2023-04-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