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易字乐天太原文言文翻译

居易字乐天太原文言文翻译,第1张

1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

一、译文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

他在年近二十名声未起的时候,(有一次)去京城游玩,拜见(当时名流)顾况。顾况是南方吴地人氏,自恃才华,很少有他推荐认可的诗人,于是就取笑白居易说:“长安城什么东西都贵,要想‘居’于此,是非常不容易的。”

等到翻阅白居易诗卷,读到其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诗时,他就又感慨道:“能写出这样的诗句,想居天下都不难。

老夫我之前的话是开玩笑的了。”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主持进士考试,选拔英才,白居易全都考中,被朝廷授任为校书郎。

元和元年,白居易写作乐府及诗歌一百多篇,讽谏时事,流传到了宫中。皇帝读了他的诗后非常喜欢他,召见他并且授任他翰林学士一职,接着又历任了左拾遗。

当时有盗贼刺杀了宰相,京城议论纷纷。白居易第一个上疏皇帝,请求紧急抓捕盗贼。

有权贵厌嫌他越职行事,对他十分恼怒。不久就有传言说:“白居易的母亲落井而死,他却写了篇《新井篇》,词句十分浮夸华丽,如此品行不可重用。”

后来白居易就被贬为江州司马。起初白居易只是认为不应当让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暴尸街头,其实并没有别的想法,(想不到却)触怒了奸党,于是志向受挫。

但他能顺其自然,随遇而安,借佛教的生死之说超脱形体的痛苦。很长一段时间后,又调任中书舍人,主管制定朝廷的政令。

有一年,河北发生暴乱,朝廷出兵无功,白居易又向朝廷进谏,没有被采纳,于是请求外调,担任了杭州太守。唐文宗即位后,下诏升任白居易为刑部侍郎。

会昌初年辞职回家,最后死在家中。白居易多次因为忠诚耿直遭到排斥,于是就纵情喝酒作诗。

被重新任用后,(由于)遇到的又都是年少君主,(所以)做官的心情顿时消沉。在履道里购宅定居,与香山僧人如满等成立净社。

每天开挖沟池,栽种树木,建造石楼,开凿八节滩,作为游玩之乐,茶壶锅子酒杯不离身。曾经有一次光着头,像箕一样张开腿盘坐着,谈论佛理,吟咏古诗,十分清静安闲。

自己号称醉吟先生,并且还为此作了篇传记。白居易十分喜欢佛教,也常常几个月不吃荤,自称香山居士。

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等人宴饮集会。这些人都是年纪大却不肯做官的人,每天互相招待邀请,当时人们很羡慕他们,有人给他们画了一幅《九老图》。

白居易的诗以风雅颂赋比兴六义为主,不推崇艰涩难懂,每写成一篇,必定让他家里的老婆婆先读一读,询问老婆婆直到她理解了才抄录下来。后人评价白居易的诗作就像崤山以东的百姓谈论农桑之事,字字句句都是非常朴实的话。

鸡林国的商人把他的诗作卖给他们的国相,每篇都是一百两银子,如果是伪造的,鸡林国相马上就能分辨出来。白居易与元稹关系十分要好,友情可谓如胶似漆,写诗追求的音韵也相同,天下人把他们并称为“元白”。

元稹死后,白居易与刘禹锡齐名,并称为“刘白”。白居易喜欢神仙,曾经自己造了一双飞云鞋,点起香举起脚,好像在腾云驾雾,云雾冉冉降临。

刚来九江时,居住在庐阜峰下,建了一座草堂,炼制丹药。这座草堂如今还保存着。

现在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五卷,及所撰古今事实为《六帖》,及述作诗格法,欲自除其病,名《白氏金针集》三卷,并行于世。二、原文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

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

老夫前言戏之尔。"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

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

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臣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

初以勋庸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

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

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

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尝科头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

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

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

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

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

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拨烟雾,冉冉生云。

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今尚存。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五卷,及所撰古今事实为《六帖》,及述作诗格法,欲自。

2 姜公辅文言文翻译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

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自雠校至结绶畿甸,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

而士君子多之,而往往流闻禁中。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二年十一月,召入翰林为学士。

三年五月,拜左拾遗。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

居易与河南元稹相善,同年登制举,交情隆厚。稹自监察御史谪为江陵府士曹掾,翰林学士李绛、崔群上前面论稹无罪,居易累疏切谏。

又淄青节度使李师道进绢,为魏徵子孙赎宅。居易谏曰:徵是陛下先朝宰相,太宗尝赐殿材成其正室,尤与诸家第宅不同。

子孙典贴,其钱不多,自可官中为之收赎,而令师道掠美,事实非宜。宪宗深然之。

上又欲加河东王锷平章事,居易谏曰:宰相是陛下辅臣,非贤良不可当此位。锷诛剥民财,以市恩泽,不可使四方之人谓陛下得王锷进奉,而与之宰相,深无益于圣朝。

乃止。王承宗拒命,上令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上章者十七八。

居易面论,辞情切至。既而又请罢河北用兵,凡数千百言,皆人之难言者,上多听纳。

唯谏承璀事切,上颇不悦,谓李绛曰: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绛对曰:居易所以不避死亡之诛,事无巨细必言者,盖酬陛下特力拔擢耳,非轻言也。

陛下欲开谏诤之路,不宜阻居易言。上曰:卿言是也。

由是多见听纳。五年,当改官,上谓崔群曰:居易官卑俸薄,拘于资地,不能超等,其官可听自便奏来。

居易奏曰:臣闻姜公辅为内职,求为京府判司,为奉亲也。臣有老母,家贫养薄,乞如公辅例。

于是,除京兆府户曹参军。六年四月,丁母陈夫人之丧,退居下邽。

九年冬,入朝,授太子左赞善大夫。十年七月,盗杀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论其冤,急请捕贼以雪国耻。

宰相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言浮华无行,其母因看花堕井而死,而居易作《赏花》及《新井》诗,甚伤名教,不宜置彼周行。

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诏出,中书舍人王涯上疏论之,言居易所犯状迹,不宜治郡,追诏授江州司马。

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士君子多之 多:赞赏 B以市恩泽 市:收买 C凡数千百言 凡:凡是 D会有素恶居易者 素:向来2下列各组句子中,表现白居易仰酬恩造,耿直进谏的一组是( )(3分) ①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②自可官中为之收赎,而令师道掠美,事实非宜③与之宰相,深无益于圣朝④请罢河北用兵,凡数千百言,皆人之难言者⑤甚伤名教,不宜置彼周行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③④ D ③④⑤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白居易文辞丰富艳丽,尤精于做诗。从学习写作到任职京师,所著诗歌数十百篇,皆含讽谏之意,针砭时弊,弥补政务之缺漏,往往流传到宫中。

B淄青节度使李师道献绢,为魏征子孙赎买住宅,白居易上奏皇帝,希望可由公家为魏征子孙赎买,不要让李师道占取美名。宪宗皇帝赞赏他的看法。

C白居易在进谏吐突承璀之事时,言辞太尖锐,让皇上很不高兴。皇上认为白居易是对他无礼,难以忍受。

李绛劝说皇上,白居易事无巨细必定要说,并非说话轻佻,是为报答陛下,皇上想广开言路,就不宜阻止白居易讲话。D盗贼诛杀宰相武元衡,白居易领头上疏论其冤屈。

正碰上有人嫉恨白居易,便挑他的毛病,说他浮华无德行。执政宰相正厌恶他多言,奏请皇上贬他为江表刺史。

诏令发出,中书舍人王涯上疏替白居易求情,于是追发诏令授任江州司马。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3分) (2)上曰:卿言是也。

由是多见听纳。(3分) 参考答案1C2C3D4(1)白居易认为遇到了喜好文治的主上,决心用生平所贮积的才识,仰报圣恩。

(2)皇上说:卿所说的正确。从此(白居易的意见)多被采纳。

解析 试题分析:1凡数千百言意为(奏文)总共有几百上千个字。凡:总共。

所以选C。本题难度不大。

2①白居易年轻时所写文章的特点,还未做官进谏。⑤是中书舍人王涯的上疏内容3中书舍人王涯上疏没有替白居易求情,反而是落井下石。

4要注意关键点:(1)自以的以,贮;(2)是、由是、见。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参考译文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白居易文辞丰富艳丽,尤精于做诗。

从学习写作到任职京师,所著诗歌数十百篇,皆含讽谏之意,针砭时弊,弥补政务之缺漏,受到 那些有志有识之士的赞赏,并往往流传到宫中。章武皇帝纳谏思治,渴望听到正直言论,元和二年(807)十一月,白居易被召入长安任翰林学士。

元和三年 (808)五月,官拜左拾遗。白居易认为遇到了喜好文治的主上,自己被破格提升,决心竭尽生平所贮积的才识,仰报圣恩。

白居易与河南人氏元稹相友善,同年应制举之试得中,彼此交谊深厚。元稹从监察御史贬为江陵府士曹属吏,翰林学士李绛、崔群在皇上面前辩说元稹无罪,白居易也屡。

3 《刘禹锡与白居易》文言文原文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初以勋庸①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

参考译文إ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白居易在二十岁名声未起的时候,到京城游玩,去拜见顾况顾况是南方吴人,自恃才华,很少有他推许认可的诗文(或人),于是就戏弄白居易说:“长安什么东西都贵,想‘居’是很不‘易’的”等到顾况阅览白居易的诗卷,看到其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诗句时,于是他感慨说:“能写出这样的诗句,想居天下都不难我之前的话是跟你开玩笑的啊”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选拔进士和人才,白居易都被选中,补任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和诗一百多篇,对时事进行规劝和批评,诗歌流传到宫中皇上对这件事感到很高兴,于是召见他并授予他翰林学士的职位,后担任左拾遗当时强盗杀了宰相,即使是京师也显出喧闹或纷乱的样子白居易第一个上书,请求尽快捉拿盗贼权贵中有人嫌他做事超出了他的职责范围,非常恼怒不久就有人说:“白居易的母亲掉到井里死了,但他却写了《新井篇》,文章语言肤浅华丽,白居易品行恶劣不可重用”于是他被贬为江州司马当初因为宰相武元衡被杀的事情而暴露自己不够适宜的行为,他的行为确实没

有其他的想法,却使奸党恼怒,于是也使他仕途失意但他也能顺应并适应自己的境况,把自己的精神寄托在佛教生死的说法里而忘记自己形骸的劳顿过了很久,又调任中书舍人,负责拟制诏书黄河以北发生动乱的时候,朝廷出动军队平乱无功而返,他又谈论国事,皇上没有多听取他的意见,于是请求到京师之外任职,被任命做杭州刺史文宗即位后,白居易被

召回升迁做刑部侍郎会昌初年辞官归家,后去世إ

1 范讽 字补之 文言文翻译

范讽,字补之,以荫补将作监主簿。知平阴县。会河决王陵埽,水去而土肥,失阡陌,田讼不能决,讽分别疆畔,著为券,民持去不复争。讽辨数激昂,喜为名声,然亦操持在己,吏不敢欺。为县存视贫弱,至豪猾大家,峻法治之。

举进士第,迁大理评事、通判淄州。岁旱蝗,他谷皆不立,民以蝗不食菽,犹可艺,而患无种,讽行县至邹平,发官廪货民。县令争不可,讽曰:“有责,令无预也。”即出贷三万斛;比秋,民皆先期而输。徙知梁山军,以母老不行,得通判郓州。诏塞决河,州募民入刍揵,而城邑与农户等,讽曰:“贫富不同而轻重相若,农民必大困。且诏书使度民力,今则均取之,此有司误也。”即改符,使富人输三之二,因请下诸州以郓为率,朝廷从其言。

徙知广济军,民避水堤居,凡给徭于官者,讽悉纵使护其家。山东饥,宰相王曾,家积粟多,讽发取数千斛济饥民,因请遣使安抚京东。入为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又请益漕江、淮米百万,自河阳、河阴东下以赈贷之。钱惟演倡议献、懿二太后宜祔真宗庙室,讽弹奏之,请绌去。仁宗不听,讽袖告身以对曰:“陛下不听臣言,愿纳此,不敢复为御史中丞矣。”帝不得已可之,讽乃趋出,遂贬惟演随州。时上章懿皇后谥,宰相张士逊、枢密使杨崇勋日中不赴慰班,讽弹士逊与崇勋,俱罢。

徙保信军,听居舒州持母丧,又许归齐州。服除,迁光禄卿、知陕州。入见帝言元昊不可击独以兵守要害捍侵掠久当自服倘内修百度躬节俭如祖宗故事则疆事不足忧复给事中,卒。

2 窦俨字望之文言文全文翻译

宋史窦俨传原文 窦俨字望之,幼能属文。

既冠,举晋天福六年进士,辟滑州从事。府罢,授著作佐郎、集贤校理,出为天平军掌书记,以母忧去职。

服除,拜左拾遗。开运中,诸镇恣用酷刑,俨上疏曰:"案名例律,死刑二,绞、斩之谓也。

绞者筋骨相连,斩者头颈异处,大辟之目,不出两端。*刑之兴,近闻数等,盖缘外地不守通规,或以长钉贯人手足,或以短刀脔人肌肤,迁延信宿,不令就死。

冤声上达,和气有伤,望加禁止。"上从之。

俨仕汉为史馆修撰。周广顺初,迁右补阙,与贾纬、王伸同修晋高祖少帝、汉祖三朝实录。

改主客员外郎、知制诰。时仪自阁下入翰林,兄弟同日拜命,分居两制,时人荣之。

俄加金部郎中,拜中书舍人。 显德元年,加集贤殿学士,判院事。

父忧去职,服阕,复旧官。时世宗方切于治道,俨上疏曰:"历代致理,六纲为首:一曰明礼,礼不明则彝伦不叙。

二曰崇乐,乐不崇则二仪不和。三曰熙政,政不熙则群务不整。

四曰正刑,刑不正则巨奸不慑。五曰劝农,农不劝则资泽不流。

六曰经武,武不经则军功不盛。故礼有纪,若人之衣冠;乐有章,若人之喉舌;政有统,若人之情性;刑有制,若人之呼吸;农为本,若人之饮食;武为用,若人之手足。

斯六者,不可斯须而去身也。陛下思服帝猷,寤寐献纳,亟下方正之诏,廓开艺能之路。

士有一技,必得自效。故小臣不揆,辄陈礼、乐、刑、政、劝农、经武之言。

"世宗多见听纳。 南征还。

诏俨考正雅乐,俄权知贡举。未几,拜翰林学士,判太常寺。

俨校钟磬筦龠之数,辨清浊上下之节,复举律吕旋相为宫之法,迄今遵用。会诏中外臣僚,有所闻见,并许上章论议。

俨疏曰:"设官分职,授政任功,欲为政之有伦,在位官之无旷。今朝廷多士,省寺华资,无事有员,十乃六七,止于计月待奉,计年待迁。

其中廉干之人,不无愧耻之意。如非历试,何展公才。

请改两畿诸县令及外州府五千户以上县令为县大夫,升为从五品下。畿大夫见府尹如赤令之仪,其诸州府县大夫见本部长如宾从之礼。

郎中、员外郎、起居、补阙、拾遗、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光禄少卿以下四品,太常丞以下五品等,并得衣朱紫。满日,准在朝一任,约旧官迁二等。

自拾遗、监察除授回日,即为起居、侍御史、中行员外郎。若前官不是三署,即罢后一年方得求仕。

如此,则士大夫足以陈力,贤不肖无以驾肩,各系否臧,明行黜陟,利民益国,斯实良规。"又以为:"家国之方,守谷帛而已,二者不出国而出于民。

其道在天,其利在地,得其理者蕃阜,失其理者耗啬。民之颛蒙,宜有劝教。

请于《齐民要术》及《四时纂要》、《韦氏月录》中,采其关于田蚕园囿之事,集为一卷,镂板颁行,使之流布。"疏奏不报。

宋初,就转礼部侍郎,代仪知贡举。当是时,祀事乐章、宗庙谥号多俨撰定,议者服其该博。

车驾征泽、潞,以疾不从。卒,年四十二。

俨性夷旷,好贤乐善,优游策府凡十余年。所撰《周正乐》成一百二十卷,诏藏于史阁;其《通礼》未及编纂而卒。

有文集七十卷。俨与仪尤为才俊,对景览古,皆形讽咏,更迭倡和至三百篇,多以道义相敦励,并著集。

俨显德中奉使荆南。荆南自唐季以来,高氏据有其地,虽名藩臣,车服多僣侈逾制,以至司宾贱隶、候馆小胥,皆盛服彯缨,与王人亢礼。

俨讽以天子在上,诸侯当各守法度,悉令去之,然后宣达君命。 尤善推步星历,逆知吉凶。

卢多逊、杨徽之同任谏官,俨尝谓之曰:"丁卯岁五星聚奎,自此天下太平,二拾遗见之,俨不与也。"又曰:"俨家昆弟五人,皆登进士第,可谓盛矣,然无及相辅者,唯偁稍近之,亦不久居其位。

"卒如其言。俨有子早卒,以侄说为嗣。

全文翻译 窦俨字望之,少年时能写文章。成年以后,后晋天福六年举为进士,征召为滑州从事。

府署撤销,授为著作佐郎、集贤校理,出朝为天平军掌书记,因母丧离职。服丧结束,授为左拾遗。

开运年间,各地任意使用酷刑,窦俨上疏说:按照法律,死刑有两种,就是所谓绞刑、斩首。绞刑筋骨相连,斩首头颈分离,大辟的刑名,不超出这两类。

滥用刑罚兴起以后,近来听到数等,是因为外地不遵守通行的法规,或者用长钉贯穿人的手足,或者用短刀割人肌肤,拖延一两天,不让他马上死去。诉冤的声音传到上面,对样和之气有损害,希望加以禁止。

听从了他。 窦俨在后汉为官任史馆修撰。

后周广顺初年,升为右补阙,与贾纬、王伸共同修撰晋高祖少帝、汉祖三朝实录。改任主客员外郎、知制诰。

当时窦仪从内阁进入翰林,兄弟同一天接受任命,分别担任两制,当时的人很羡慕。随即加官金部郎中,授为中书舍人。

显德元年,加官集贤殿学士,判院事。父亲去世服丧离职,服丧完毕,官复原职。

当时世宗正迫切征求治国之道,窦俨上疏说:历代国家得到治理,把六纲放在首位:第一是明礼,如果礼不明,那么人伦常道就失序。二是推崇乐,如果乐得不到尊崇两仪就不能和谐。

三是兴盛政务,如果政事不盛各种事务就无法有序。四是正刑罚,如果刑罚不正大奸大恶之人就不会受到威慑。

五是鼓励农耕,如果农业得不到鼓励资财就不能流动。六是加强武备,如。

3 《宋史•列传七十》王随传文言文翻译

你看一下是不是下面这个:

庞籍字醇之,单州成武人。及进士第,知州夏竦认为庞籍有宰相的才能。朝廷准备编修《天圣编敕》,庞籍升为群牧判官,于是上言说“过去的制度规定臣下不能使用国家所养之马,这是一种重视武装装备的表现。如今皇上决断不同于过去,臣下私下觉得很迷惑。如果这样,那么清廉的官吏就会感到丧气。”很久后,庞籍离开京师任秀州知州,奉召任殿中侍御史,章献太后颁布遗诏:章惠太后参议军国大事。庞籍请求交付阁门,取来垂帘礼仪制度全部烧掉。又上奏说:“陛下亲自处理国家事务,使用人才应当辨明奸邪和正直,防止朋党。提拔近亲大臣,要听取众大臣的意见,不要使它取决于执政大臣。”孔道辅对人说:“言事官大多看宰相的眼色,揣摩宰相的意图,唯有庞醇之,是天子的御史。”任开封府判官时,尚美人派遣内侍声称教旨(上对下的告谕)免除工人市租。庞籍说:“宋朝建国以来,还没有美人声称教旨下达州府的,应当杖打内侍。”诏令有司:“从今以后宫中传命,不要马上接受。”多次弹劾范讽的犯罪之事,范讽与李迪要好,都扣留没有上报朝廷。反而说庞籍上奏宫禁之事不实,以祠部员外郎罢免为广东南路转运使。又说范讽没有将事情全部上奏,范讽因此而贬官, 庞籍也降为太常博士,不久又官复原职,调任福建转运使。自从元昊攻陷金明、承平,攻破五龙川,边境百姓被焚烧掠夺几乎完尽,庞籍到任后,在山谷旁边修筑招安砦,多次招募百姓进行耕种,将收获的粮食来作为军需之用。戍兵十万没有坚壁完垒,都分散驻扎在城中,由于畏惧庞籍,没有一人犯法违禁。元昊派李文贵带着野利旺荣的书信说前来投诚,庞籍说:“这是欺骗。”于是在青涧城驻扎军队。数月后,元昊果然大举进犯定川,庞籍召见李文贵进行劝导晓谕,将他遣送走。不久元昊让野利旺荣修书一封,正值仁宗厌恶战争,于是对元昊进行招安安抚,派遣庞籍回报书信,叫旺荣为太尉。庞籍说“太尉三公,不是陪臣所能称呼的(官职),假使旺荣成为太尉,那元昊就不能做臣子了。如今他的来信自称‘宁令’或‘谟宁令’,都是官名,在意义上没有什么疑忌。”朝廷听从了庞籍的建议。仁宗身体不适,庞籍曾秘密上疏,请求选择宗室中的贤俊之士为皇太子,言辞十分恳切。调往定州,奉召回到京师,上书朝廷告老还乡,不久以太子太保致仕,封为颍国公。去世,终年七十六岁。这时仁宗身体不适,废朝、临奠都未实现,只派遣使者吊唁并资助其家办理丧事。追赠司空,加侍中,谥号“庄敏”。

4 讽刺用文言文怎么说

可以用单字“讽”

fěng

①诵读;背诵。《汉书·艺文志》:“太史试学童,能讽书九千字以上者,乃得为吏。”

②用委婉含蓄的话暗示或规劝。《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讽”。《张衡传》:“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③讥讽;讥刺。刘基《卖柑者言》:“而托子柑以讽邪?”

也可用单字“讥”

①指责;非难。《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箫然,感极而悲者矣。”

②规劝;讥笑。《邹忌讽齐王纳谏》:“能谤讥于市朝。”

③讥讽;讥笑。《游褒禅山记》:“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5 关于进谏的文言文要翻译100字

《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一》,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

文章塑造了邹忌这样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勇于进谏的贤士形象。又表现了齐威王知错能改,从谏如流的明君形象,和革除弊端,改良政治的迫切愿望和巨大决心。告诉读者居上者只有广开言路,采纳群言,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积极加以改正才有可能成功。

原文如下: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希望我能帮助你解疑释惑。

6 《庞籍,字醇之阅读答案及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庞籍,字醇之,单州成武人。

及进士第。知州夏竦以为有宰相器。

预修《天圣编敕》,擢群牧判官,因转封言:“旧制不以国马假臣下,重武备也。今日圣断乃异于昔,臣窃惑焉。

若是,则清强者沮矣”。 久之,出知秀州,召为殿中侍御史,章献太后遗诰:章惠太后议军国事;籍请下阁门,取垂帘仪制尽燔之。

又奏:“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孔道辅谓人曰:“言事官多观望宰相意,独庞醇之,天子御史也。”

为开封府判官,尚美人遣内侍称教旨免工人市租。 籍言:“祖宗以来,未有美人称教旨下府者,当杖内侍。”

诏有司:“自今宫中传命,毋得辄受。”数劾范讽罪,讽善李迪,皆寝不报,反坐言宫禁事不得实,以祠部员外郎罢为广南东路转运使。

又言范讽事有不尽如奏,讽坐贬,籍亦降太常博士。寻复官,徙福建转运使。

自元昊陷金明、承平,破五龙川,边民焚掠殆尽,籍至,稍葺治之。 戍兵十万无壁垒,皆散处城中,畏籍,莫敢犯法。

元昊遣李文贵赍野利旺荣书来送款,籍曰:“此诈也。”乃屯兵青涧城。

后数月,果大寇定川,籍召文贵开谕之,遣去。既而元昊又以旺荣书来,会帝厌兵,因招怀之,遣籍报书,使呼旺荣为太尉。

籍曰:“太尉三公,非陪臣所得称,使旺荣当之,则元昊不得臣矣。 今其书自称'宁令'或'谟宁令',皆其官名也,于义无嫌。”

朝廷从之。仁宗不豫,籍尝密疏,请择宗室之贤者为皇子,其言甚切。

徙定州,召还京师,上章告老,寻以太子太保致仕,封颍国公。薨,年七十六。

时仁宗不豫,废朝、临奠皆不果,第遣使吊赙其家。赠司空,加侍中,谥庄敏。

4,对下列句子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旧制不以国马假臣下 假:借给B反坐言宫禁事不得实 做:定罪C。

会帝厌兵 会:适逢D。 第遣使吊赙其家 第:按次序5。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庞籍刚正严明的一组是(3分)1若是,则清强者沮矣2请下阁门,取垂帘仪制尽燔之3言事官多观望宰相意,独庞醇之,天子御史也4祖宗以来,未有美人称教旨下府者,当杖内侍5召文贵开谕之,遣去6请择宗室之贤者为皇子A。 123 B。

125 C。 346 D。

456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庞籍不畏权贵。庞籍升任开封府判官时,力阻章慧太后垂帘听政,烧掉垂帘礼仪制度,面对后宫干政,干预要求杖打内侍,拒绝听从命令。

B庞籍长于史事。仁宗执政初期,庞籍劝谏仁宗使用人才应当辨明奸邪和正直,防止朋党,提拔近亲大臣,要听取众大臣的意见,不要只听信于执政大臣。

C庞籍治军有方。庞籍为解决数万士兵军用物资问题,招募百姓就地耕种,以供军粮,戍兵纪律严明,虽分散驻扎在城中,却无一人犯法违禁。

D庞籍足智多谋。庞籍识破了元昊的外交手段,断定李文贵带着野利旺荣的书信投诚是欺骗,并在青涧城驻扎军队,抵挡敌人大举进犯。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 数劾范讽罪,讽善李迪,皆寝不报译文 (2)太尉三公,非陪臣所得称,使旺荣当之,则元昊不得臣矣译文。

7 姜公辅文言文翻译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

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自雠校至结绶畿甸,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

而士君子多之,而往往流闻禁中。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二年十一月,召入翰林为学士。

三年五月,拜左拾遗。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

居易与河南元稹相善,同年登制举,交情隆厚。稹自监察御史谪为江陵府士曹掾,翰林学士李绛、崔群上前面论稹无罪,居易累疏切谏。

又淄青节度使李师道进绢,为魏徵子孙赎宅。居易谏曰:徵是陛下先朝宰相,太宗尝赐殿材成其正室,尤与诸家第宅不同。

子孙典贴,其钱不多,自可官中为之收赎,而令师道掠美,事实非宜。宪宗深然之。

上又欲加河东王锷平章事,居易谏曰:宰相是陛下辅臣,非贤良不可当此位。锷诛剥民财,以市恩泽,不可使四方之人谓陛下得王锷进奉,而与之宰相,深无益于圣朝。

乃止。王承宗拒命,上令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上章者十七八。

居易面论,辞情切至。既而又请罢河北用兵,凡数千百言,皆人之难言者,上多听纳。

唯谏承璀事切,上颇不悦,谓李绛曰: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绛对曰:居易所以不避死亡之诛,事无巨细必言者,盖酬陛下特力拔擢耳,非轻言也。

陛下欲开谏诤之路,不宜阻居易言。上曰:卿言是也。

由是多见听纳。五年,当改官,上谓崔群曰:居易官卑俸薄,拘于资地,不能超等,其官可听自便奏来。

居易奏曰:臣闻姜公辅为内职,求为京府判司,为奉亲也。臣有老母,家贫养薄,乞如公辅例。

于是,除京兆府户曹参军。六年四月,丁母陈夫人之丧,退居下邽。

九年冬,入朝,授太子左赞善大夫。十年七月,盗杀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论其冤,急请捕贼以雪国耻。

宰相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言浮华无行,其母因看花堕井而死,而居易作《赏花》及《新井》诗,甚伤名教,不宜置彼周行。

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诏出,中书舍人王涯上疏论之,言居易所犯状迹,不宜治郡,追诏授江州司马。

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士君子多之 多:赞赏 B以市恩泽 市:收买 C凡数千百言 凡:凡是 D会有素恶居易者 素:向来2下列各组句子中,表现白居易仰酬恩造,耿直进谏的一组是( )(3分) ①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②自可官中为之收赎,而令师道掠美,事实非宜③与之宰相,深无益于圣朝④请罢河北用兵,凡数千百言,皆人之难言者⑤甚伤名教,不宜置彼周行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③④ D ③④⑤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白居易文辞丰富艳丽,尤精于做诗。从学习写作到任职京师,所著诗歌数十百篇,皆含讽谏之意,针砭时弊,弥补政务之缺漏,往往流传到宫中。

B淄青节度使李师道献绢,为魏征子孙赎买住宅,白居易上奏皇帝,希望可由公家为魏征子孙赎买,不要让李师道占取美名。宪宗皇帝赞赏他的看法。

C白居易在进谏吐突承璀之事时,言辞太尖锐,让皇上很不高兴。皇上认为白居易是对他无礼,难以忍受。

李绛劝说皇上,白居易事无巨细必定要说,并非说话轻佻,是为报答陛下,皇上想广开言路,就不宜阻止白居易讲话。D盗贼诛杀宰相武元衡,白居易领头上疏论其冤屈。

正碰上有人嫉恨白居易,便挑他的毛病,说他浮华无德行。执政宰相正厌恶他多言,奏请皇上贬他为江表刺史。

诏令发出,中书舍人王涯上疏替白居易求情,于是追发诏令授任江州司马。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3分) (2)上曰:卿言是也。

由是多见听纳。(3分) 参考答案1C2C3D4(1)白居易认为遇到了喜好文治的主上,决心用生平所贮积的才识,仰报圣恩。

(2)皇上说:卿所说的正确。从此(白居易的意见)多被采纳。

解析 试题分析:1凡数千百言意为(奏文)总共有几百上千个字。凡:总共。

所以选C。本题难度不大。

2①白居易年轻时所写文章的特点,还未做官进谏。⑤是中书舍人王涯的上疏内容3中书舍人王涯上疏没有替白居易求情,反而是落井下石。

4要注意关键点:(1)自以的以,贮;(2)是、由是、见。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参考译文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白居易文辞丰富艳丽,尤精于做诗。

从学习写作到任职京师,所著诗歌数十百篇,皆含讽谏之意,针砭时弊,弥补政务之缺漏,受到 那些有志有识之士的赞赏,并往往流传到宫中。章武皇帝纳谏思治,渴望听到正直言论,元和二年(807)十一月,白居易被召入长安任翰林学士。

元和三年 (808)五月,官拜左拾遗。白居易认为遇到了喜好文治的主上,自己被破格提升,决心竭尽生平所贮积的才识,仰报圣恩。

白居易与河南人氏元稹相友善,同年应制举之试得中,彼此交谊深厚。元稹从监察御史贬为江陵府士曹属吏,翰林学士李绛、崔群在皇上面前辩说元稹无罪,白居易也屡。

1 古文《被裘公》的全文翻译

原文

延陵季子出游,见路有遗金。当夏五月,有披裘而薪者,季子呼薪者曰:“取彼地金来!”薪者投镰于地, 瞋目拂手而言曰:“何子居之高,视之下,仪貌之庄,语言之野也?吾当夏五月,披裘而薪,岂取金者哉?”季子谢之,请问姓字。薪者曰:“子皮相之士也,何足语姓字!”遂去不顾。

译文

延陵(延陵,古邑名,中国江苏省常州市的古称之一)季子(季札,春秋时吴王寿梦第四子)外出,看见路上有别人丢失的金子。正值盛夏五月,有一个披着羊皮袄背着柴经过这里的人,季子招呼他说:“你把地上的金子捡起来。”背柴的人把镰刀丢到地上,瞪大眼睛,将手一甩,说:“你为什么地位那么高而眼光那么浅,外貌高雅,说话却那么粗俗?我五月天披着皮衣背柴,难道就是捡人家丢失的金子的人吗?”季子向他道谢,请问他的姓名。背柴的人说:“你是个只看外表的人,哪里值得向你通名道姓呢!”于是头也不回离开了。

2 文言文《王涣》《被裘公》《辨盗钟》《文天祥从容就义》《河南王

你所需要的原文和译文如下:一、王涣原文: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

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为太守陈宠功曹,当职割断,不避豪右。宠风声大行,入为大司农。

和帝问曰 :“在郡何以为理?”宠顿首谢曰 :“臣任功曹王涣以简贤选能,主簿镡显拾遗补阙,臣奉宣诏书而已 。”帝大悦。

涣由此显名。州举茂才,除温令。

县多奸猾,积为人患。涣以方略讨击,悉诛之。

境内清夷,商人露宿于道。其有放牛者6261696475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332626665,辄云以属稚子,终无侵犯。

在温三年,迁兖州刺史,绳正部郡,风威大行。后坐考妖言不实论。

岁余,征拜侍御史。永元十五年,从驾南巡,还为洛阳令。

以平正居身,得宽猛之宜。其冤嫌久讼,历政所不断,法理所难平者,莫不曲尽情诈,压塞群疑。

又能以谲数发擿奸伏。京师称叹,以为涣有神筭。

元兴元年,病卒。百姓市道莫不咨嗟。

男女老壮皆相与赋敛,致奠醊以千数。涣丧西归,道经弘农,民庶皆设盘桉于路。

吏问其故,咸言平常持米到洛,为卒司所钞,恒亡其半。自王君在事,不见侵枉,故来报恩。

其政化怀物如此。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

译文:王涣字稚子,是广汉郪县人。年少时喜好行侠仗义打抱不平,崇尚力气和武艺,与强悍轻捷的少年交往频繁。

后来才改变了自己的志向,钻研儒学,学习《尚书》,研读律令,大体明晓了这些书典的主要旨义。他担任郡太守陈宠的功曹后,对自己的职责认真负责,敢于决断,即使对豪强大户也决不留情。

陈宠因而名声大震,被提升到朝中任大司农。汉武帝问他:“你在郡中是用什么办法治理政务的?”陈宠叩头回答说:“臣任用功曹王涣,让他选拔有才能的人处理各种事物;又让主簿镡显弥补纠正有漏洞的地方,我不过是奉命宣读皇上您的诏书罢了。”

和帝十分高兴。王涣从此后开始知名。

州里举荐王涣为茂才,并让他做温县县令。温县境内有很多奸猾之徒胡作非为,长期以来成了当地人的大患。

王涣采取策略加以讨伐打击,把他们全都杀了。县境内安定太平,有的商人就在外面停宿。

其中有放牛的人,都说自己是王涣的属下,始终没有人敢侵犯。王涣担任了三年温县县令后,升为兖州刺史,他严格地纠察鄙州所属郡县,声名大震。

后来由于考核妖言不实而被定罪免官。一年多后,又被征召任命为侍御史。

永元十五年。王涣随从皇帝南巡,返回后被任命为洛阳县令。

他严格要求自己,办事清平公正,处理案件也宽严得当。其中那些含有冤情,长期告状,而历届官府所不能判决、按法律情理难以彰明、人们难以信服的案件,王涣无不弄清真伪,清除大家的疑点。

同时他还用巧妙的办法,多次揭发和暴露隐密的坏人坏事。京城的人都称颂叹服他,认为王涣有神仙一样的智慧和妙算。

元兴元年,王涣病死。百姓在市中和路上没有不叹息的。

男女老少都共同集资,前去祭奠酿酒,多达数千人。王涣的灵枢向西运回家乡,路过弘农县,老百姓都在路旁摆设盘、碗加以祭奠。

官吏问这样做的缘故,老百姓全都说平常带米到洛阳,被士卒衙门所盘剥,经常要损失一半,自从王涣任洛阳县令,不再有官吏掠夺侵扰的事情了,所以来祭奠以报答他的恩情。王涣的政治教化令人怀念感激达到这样的地步。

人民思念王涣的恩德,在安阳亭西边为他建立一座祠堂,每餐都要伴着礼乐献上祭品。二、被裘公原文:延陵季子出游,见路有遗金。

当夏五月,有披裘而薪者,季子呼薪者曰:“取彼地金来!”薪者投镰于地, 瞋目拂手而言曰:“何子居之高,视之下,仪貌之庄,语言之野也?吾当夏五月,披裘而薪,岂取金者哉?”季子谢之,请问姓字。薪者曰:“子皮相之士也,何足语姓字!”遂去不顾。

译文:延陵季子外出,看见路上有别人丢失的金子。正值比较炎热的五月,有一个披着羊皮袄砍柴经过这里的人,季子对他说:“你把地上掉在那里的金子捡起来。”

砍柴的人把镰刀丢到地上,眯着眼睛做出轻蔑的样子,将手一甩,说:“你地位那么高,为什么眼光那么浅?外貌高雅,为什么说话却那么粗俗?我五月天披着羊皮袄砍柴,难道就是捡人家丢失的金子的人吗?”季子向他道歉,并向他请教他的姓与名。砍柴的人说:“你只是个看重外表的人,我怎么值得向你通名道姓呢?”他于是不回头地走了。

三、辨盗钟原文:陈述古密直知建州浦城县日,有人失物。捕得莫知谁为盗者。

述古乃绐之曰:“某县有一钟,能辨盗,至灵。”使人迎置后阁祠之,引群囚立钟前,自陈:“不为盗者,摸之则无声;为盗者,摸之则有声。”

述古自率同职祷钟甚肃。祭讫,以帷围之,乃阴使人以墨涂钟。

良久,引囚逐一令引手入帷摸之。出,乃验其手皆有墨。

唯有一囚无墨。讯之,遂承为盗。

盖恐钟有声而不敢摸也。译文:枢密院直学士陈述古任建州浦城县令时,有人家中被盗,抓到了一些嫌疑人,但是不知道究竟谁是盗贼。

陈述古就骗他们说:“某某庙里有一口钟,能够辨认盗贼,非常灵验。”他派人把那口钟抬到后室供奉起来,把那些嫌疑人带到钟前站好,对他们说:如果不是盗贼,摸了钟。

3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lù bù shí yí,yè bù bì hù

(选自《资治通鉴》)

导读:本文描写的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时期的社会情况”贞观之治”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鼎盛的历史时期,是唐太宗李世民励精图治,全国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原文:上与群臣论止盗,或①请重法以禁之,上晒②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③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④朕当去奢省费,轻徭⑤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⑦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⑧、夜不闭户,商旅野宿焉”

注释:①有人 ②微笑 ③税;役:官方摆摊的公差,包括劳役、兵役 ④罢了 ⑤公差 ⑥罢了 ⑦怎么 ⑧丢失的东西

翻译:皇上与群臣讨论禁止盗贼有人请求使用严酷的法律制止皇上微笑着说:"老百姓之所以去做盗贼,是由于赋税太多,劳役、兵役太重,官吏们又贪得无厌,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这是切身的问题,所以也就顾不得廉耻了我们应当去掉奢侈,节省开支,减轻徭役,少收赋税,选拔和任用廉洁的官吏,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何必要用严厉的刑法呢!从这以后,过了几年,天下太平,没有人把别人掉在路上的东西拾了据为己有,大门可以不关,商人和旅客可以露宿

常常用以说明国家安定,人们思想品德高尚,社会风气很好

示 例

明朝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7回“两川之民,忻乐太平”

4 来自《资织通鉴》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文言文翻译

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 《礼记·礼运第九》

译文:孔子说:"大道的实行,和夏商周三代的精英,我都不能看到,但能看到有关当时太平盛世的记载。大道的流行,是以天下为世人所共有。选举贤能之人共同治理,大家讲信用,和睦相处,彼此合作,所以人们不只是亲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施慈于自己的儿女,更能推延仁爱,使所有老人都得以安享天年,壮年人都能贡献才力,儿童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健康成长,鳏寡孤独以及残废疾病的人都能得到丰厚的供养。男的各尽其职务,女的各有其家庭。货物资源都厌恶丢弃到地上浪费掉,但也不可放到自己家里私用。既嫌恶有能力不肯使出来,但也不一定为自己出力才算效劳。因此,人人都能诚实相待,和睦相处,故不会有阴谋诡计发生,也没有劫夺偷窃杀人越货的事情出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这样美好的世界就算是真正的大同世界了。"

5 披裘公译文

原文:

披裘公者,吴人也。延陵季子出游,见路有遗金。时夏五月,公披羊裘而负薪者,季子呼薪者曰:“取彼地金来!”薪者投镰于地, 瞋目拂手而言曰:“子何子居之高而视之下,貌之君子而言之野也。吾五月披裘而薪,岂取金者哉?”季子谢之,请问姓字。薪者曰:“子皮相之士也,何足语姓字!”遂去不顾。译文披裘公是吴国的人。延陵季子外出游玩,看见路上有别人丢失的金子。正值盛夏五月,有一个披着羊皮袄背着柴经过这里的人,季子对他说:“你把你那边地上的金子捡起来。”背柴的人把镰刀丢到地上,眯上眼,将手一甩,说:“你怎么身在高位而见识低下呢?外貌高雅,说话却那么粗俗?我五月天披着皮衣背柴,难道就是捡人家丢失的金子的人吗?”季子向他道歉,请问他的姓名与字号。背柴的人说:“我是个见识粗浅的人,哪里值得向你通名道姓呢!”于是披裘公就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6 古文景公被狐白之裘不知天寒

《景公之时》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晏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令所睹于途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译文

景公在位时,连下三天雪还不放晴。景公披着用狐狸腋下白毛做的皮衣,坐在正堂前的台阶上。晏子进宫谒见,站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啊!下了三天雪可是天气不冷。”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吃饱却知道别人的饥饿,自己穿暖却知道别人的寒冷,自己安逸却知道别人的劳苦。现在君王不知道别人了。”景公说:“说得好!我听从您的教诲了。”便命人发放皮衣、粮食给饥饿寒冷的人。命令:在路上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乡的;在里巷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家的;巡视全国统计数字,不必记他们的姓名。士人已任职的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人发给两年的粮食。孔子听到后说:“晏子能阐明他的愿望,景公能实行他认识到的德政。”

7 姜公辅文言文翻译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

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自雠校至结绶畿甸,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

而士君子多之,而往往流闻禁中。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二年十一月,召入翰林为学士。

三年五月,拜左拾遗。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

居易与河南元稹相善,同年登制举,交情隆厚。稹自监察御史谪为江陵府士曹掾,翰林学士李绛、崔群上前面论稹无罪,居易累疏切谏。

又淄青节度使李师道进绢,为魏徵子孙赎宅。居易谏曰:徵是陛下先朝宰相,太宗尝赐殿材成其正室,尤与诸家第宅不同。

子孙典贴,其钱不多,自可官中为之收赎,而令师道掠美,事实非宜。宪宗深然之。

上又欲加河东王锷平章事,居易谏曰:宰相是陛下辅臣,非贤良不可当此位。锷诛剥民财,以市恩泽,不可使四方之人谓陛下得王锷进奉,而与之宰相,深无益于圣朝。

乃止。王承宗拒命,上令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上章者十七八。

居易面论,辞情切至。既而又请罢河北用兵,凡数千百言,皆人之难言者,上多听纳。

唯谏承璀事切,上颇不悦,谓李绛曰: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绛对曰:居易所以不避死亡之诛,事无巨细必言者,盖酬陛下特力拔擢耳,非轻言也。

陛下欲开谏诤之路,不宜阻居易言。上曰:卿言是也。

由是多见听纳。五年,当改官,上谓崔群曰:居易官卑俸薄,拘于资地,不能超等,其官可听自便奏来。

居易奏曰:臣闻姜公辅为内职,求为京府判司,为奉亲也。臣有老母,家贫养薄,乞如公辅例。

于是,除京兆府户曹参军。六年四月,丁母陈夫人之丧,退居下邽。

九年冬,入朝,授太子左赞善大夫。十年七月,盗杀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论其冤,急请捕贼以雪国耻。

宰相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言浮华无行,其母因看花堕井而死,而居易作《赏花》及《新井》诗,甚伤名教,不宜置彼周行。

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诏出,中书舍人王涯上疏论之,言居易所犯状迹,不宜治郡,追诏授江州司马。

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士君子多之 多:赞赏 B以市恩泽 市:收买 C凡数千百言 凡:凡是 D会有素恶居易者 素:向来2下列各组句子中,表现白居易仰酬恩造,耿直进谏的一组是( )(3分) ①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②自可官中为之收赎,而令师道掠美,事实非宜③与之宰相,深无益于圣朝④请罢河北用兵,凡数千百言,皆人之难言者⑤甚伤名教,不宜置彼周行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③④ D ③④⑤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白居易文辞丰富艳丽,尤精于做诗。从学习写作到任职京师,所著诗歌数十百篇,皆含讽谏之意,针砭时弊,弥补政务之缺漏,往往流传到宫中。

B淄青节度使李师道献绢,为魏征子孙赎买住宅,白居易上奏皇帝,希望可由公家为魏征子孙赎买,不要让李师道占取美名。宪宗皇帝赞赏他的看法。

C白居易在进谏吐突承璀之事时,言辞太尖锐,让皇上很不高兴。皇上认为白居易是对他无礼,难以忍受。

李绛劝说皇上,白居易事无巨细必定要说,并非说话轻佻,是为报答陛下,皇上想广开言路,就不宜阻止白居易讲话。D盗贼诛杀宰相武元衡,白居易领头上疏论其冤屈。

正碰上有人嫉恨白居易,便挑他的毛病,说他浮华无德行。执政宰相正厌恶他多言,奏请皇上贬他为江表刺史。

诏令发出,中书舍人王涯上疏替白居易求情,于是追发诏令授任江州司马。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3分) (2)上曰:卿言是也。

由是多见听纳。(3分) 参考答案1C2C3D4(1)白居易认为遇到了喜好文治的主上,决心用生平所贮积的才识,仰报圣恩。

(2)皇上说:卿所说的正确。从此(白居易的意见)多被采纳。

解析 试题分析:1凡数千百言意为(奏文)总共有几百上千个字。凡:总共。

所以选C。本题难度不大。

2①白居易年轻时所写文章的特点,还未做官进谏。⑤是中书舍人王涯的上疏内容3中书舍人王涯上疏没有替白居易求情,反而是落井下石。

4要注意关键点:(1)自以的以,贮;(2)是、由是、见。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参考译文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白居易文辞丰富艳丽,尤精于做诗。

从学习写作到任职京师,所著诗歌数十百篇,皆含讽谏之意,针砭时弊,弥补政务之缺漏,受到 那些有志有识之士的赞赏,并往往流传到宫中。章武皇帝纳谏思治,渴望听到正直言论,元和二年(807)十一月,白居易被召入长安任翰林学士。

元和三年 (808)五月,官拜左拾遗。白居易认为遇到了喜好文治的主上,自己被破格提升,决心竭尽生平所贮积的才识,仰报圣恩。

白居易与河南人氏元稹相友善,同年应制举之试得中,彼此交谊深厚。元稹从监察御史贬为江陵府士曹属吏,翰林学士李绛、崔群在皇上面前辩说元稹无罪,白居易也屡。

8 披裘公译文

原文:披裘公者,吴人也。

延陵季子出游,见路有遗金。时夏五月,公披羊裘而负薪者,季子呼薪者曰:“取彼地金来!”薪者投镰于地, 瞋目拂手而言曰:“子何子居之高而视之下,貌之君子而言之野也。

吾五月披裘而薪,岂取金者哉?”季子谢之,请问姓字。薪者曰:“子皮相之士也,何足语姓字!”遂去不顾。

译文披裘公是吴国的人。延陵季子外出游玩,看见路上有别人丢失的金子。

正值盛夏五月,有一个披着羊皮袄背着柴经过这里的人,季子对他说:“你把你那边地上的金子捡起来。”背柴的人把镰刀丢到地上,眯上眼,将手一甩,说:“你怎么身在高位而见识低下呢?外貌高雅,说话却那么粗俗?我五月天披着皮衣背柴,难道就是捡人家丢失的金子的人吗?”季子向他道歉,请问他的姓名与字号。

背柴的人说:“我是个见识粗浅的人,哪里值得向你通名道姓呢!”于是披裘公就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1 在古文中江表,江左是什么意思

1。

崤山、华山或太行山2。河内地区,即今河南省黄河以北部分和河北省南部。

河东 代指山西。河西泛指黄河以西之地。

3。江南本意指长江以南的地区。

江北:泛指 长江 以北 江左:古时在地理上以东,为左,江左也叫“江东”,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也指东晋、宋、齐、梁、陈各朝统治的全部地区。 江右,即今江西。

江表:长江以南地区,从中原看,地在长江之外,故称江表4。三秦:战国时代,陕西为秦国所辖,所以陕西简称“秦”,沿用至今。

秦朝灭亡后,项羽把原来秦国之地分封给秦朝的三个降将。封章邯为雍王,统治关中西部;封司马欣为塞王,统治关中东部;封董翳为翟王,统治上郡(今陕北地区),故陕西又称“三秦”。

三吴 苏州曰东吴,润州曰中吴,湖州曰西吴。 三楚 江陵曰南楚,徐州曰西楚,苏州曰东楚。

2 屈原投江 的课外文言文阅读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遂去,不复与言。 1三闾大夫:掌管楚国王族屈、景、昭三姓事务的官。

屈原曾任此职。 2淈(gu3古):搅混。

3哺(bu1补):吃。歠(chuo4啜):饮。

醨(li2离):薄酒。 4高举:高出世俗的行为。

在文中与"深思"都是渔父对屈原的批评,有贬意,故译为(在行为上)自命清高。举,举动。

5察察:洁净。 6汶(men2门)汶:玷辱。

7鼓枻(yi4义):打桨。 8沧浪:水名,汉水的支流,在湖北境内。

或谓沧浪为水清澈的样子。"沧浪之水清兮"四句:按这首《沧浪歌》也见于《孟子·离娄上》,二"吾"字皆作"我"字。

1 、疏通课文,整体感知 通假字 渔父:“父”通“甫”,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古今异义 (1)颜色憔悴(颜色:脸色,今多指色彩) (2)形容枯槁(形容:形体容貌,今指对事物的形象和性质加以描述) (3)圣人不凝滞于物(凝滞:拘泥,执着。

今指①停止流动,不灵活;②凝聚) (4)何故深思高举(高举:行为高出世俗。今指高高举起) 一词多义 而: 渔父莞尔而笑(连词,表修饰) 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连词,表转折) 何不其泥而扬其波(连词,表承接) 涵淡彭湃而为此也(连词,表因果,因而) 于: 圣人不凝滞于物(介词,表被动关系,被) 何故至于斯(介词,引进动作对象,到) 葬于江鱼之腹中(介词,在) 以 是以见放(介词,因为) 安能以身之察察(介词,拿、用) 可以濯吾缨(介词,表目的,用来) 文言句式 (1)省略句 ①行吟(于)泽畔(省略介词) ②不复与(之)言(省略介词宾语) (2)被动句是以见放 全文结构(略) 2 、诵读要旨(标出需要重读的字) (1)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 要读出渔父偶遇屈原是看到他形容憔悴而流露出的惊奇和关切。

(2)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这句要读出昂扬之气,傲然之气,一种执无怨悔的决绝,同时还要流露出一种隐隐的豪迈之感。

(3)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这句语调抑扬顿挫,几处反问语气要语调宜高,表现出一种激愤之情。 朗读是声音和情感交融的艺术,叙事文章的诵读需要主义把握人物的性格,读出人物语言的语气、语调、语速。

“言为心声”,语言最能表达人物的心灵世界,在诵读时需要把握这一点。 3、感受形象 本文以简短而凝练的文字塑造了屈原和渔父两个人物形象。

渔父是一个懂得与世推移,随遇而安,乐天知命的隐士形象。他看透了尘世的纷纷扰扰,但决不回避,而是恬然自安,将自我的情操寄托到无尽的大自然中,在随性自适中保持自我人格的节操。

渔父是作为屈原的对面存在的,面对社会的黑暗、污浊,屈原则显得执着,决绝,他始终坚守着人格之高标,追求清白高洁的人格精神,宁愿舍弃生命,也不与污浊的尘世同流合污,虽然理想破灭了,但至死不渝。 [编辑本段]古文译文 屈原被放逐之后,在江湖间游荡。

他沿着水边边走边唱,脸色憔悴,形体容貌枯槁。渔父看到屈原便问他说:“您不就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会落到这种地步?” 屈原说:“世上全都肮脏只有 净,个个都醉了唯独我清醒,因此被放逐。”

渔父说:“通达事理的人对客观时势不拘泥执着,而能随着世道变化推移。既然世上的人都肮脏龌龊,您为什么不也使那泥水弄得更浑浊而推波助澜?既然个个都沉醉不醒,您为什么不也跟着吃那酒糟喝那酒汁?为什么您偏要忧国忧民行为超出一般与众不同,使自己遭到被放逐的下场呢?” 屈原说:“我听过这种说法:刚洗头的人一定要弹去帽子上的尘土,刚洗澡的人一定要抖净衣服上的泥灰。

哪里能让洁白的身体去接触污浊的外物?我宁愿投身湘水,葬身在江中鱼鳖的肚子里,哪里能让玉一般的东西去蒙受世俗尘埃的沾染呢?” 渔父微微一笑,拍打着船板离屈原而去。口中唱道:“沧浪水清啊,可用来洗我的帽缨;沧浪水浊啊,可用来洗我的双足。”

便离开了,不再和屈原说话。

3 《三国志·吴书·虞翻》文言文题答案

试题没有发上来,网上也没有搜索到,暂且给你一段《三国志•吴书•虞翻》的文言文的原文及翻译,供你参考。

原文 虞翻字仲翔,会稽馀姚人也,太守王朗命为功曹。孙策征会稽,翻时遭父丧,衰绖诣府门,朗欲就之,翻乃脱衰入见,劝朗避策。

朗不能用,拒战败绩,亡走浮海。翻追随营护,到东部候官,候官长闭城不受,翻往说之,然后见纳。

朗谓翻曰:“卿有老母,可以还矣。”翻既归,策复命为功曹,待以交友之礼,身诣翻第。

策好驰骋游猎,翻谏曰:“明府用乌集之众,驱散附之士,皆得其死力,虽汉高帝不及也。至於轻出微行,从官不暇严,吏卒常苦之。

夫君人者不重则不威,故白龙鱼服,困於豫且,白蛇自放,刘季害之,愿少留意。”策曰:“君言是也。

然时有所思,端坐悒悒,有裨谌草创之计,是以行耳。” 《吴书》曰:策讨山越,斩其渠帅,悉令左右分行逐贼,独骑与翻相得山中。

翻问左右安在,策曰:“悉行逐贼。”翻曰:“危事也!”令策下马:“此草深,卒有惊急,马不及萦策,但牵之,执弓矢以步。

翻善用矛,请在前行。”得平地,劝策乘马。

策曰:“卿无马奈何?”答曰:“翻能步行,日可二百里,自征讨以来,吏卒无及翻者,明府试跃马,翻能疏步随之。”行及大道,得一鼓吏,策取角自鸣之,部曲识声,小大皆出,遂从周旋,平定三郡。

《江表传》曰:策讨黄祖,旋军欲过取豫章,特请翻语曰:“华子鱼自有名字,然非吾敌也。加闻其战具甚少,若不开门让城,金鼓一震,不得无所伤害,卿便在前具宣孤意。”

翻即奉命辞行,径到郡,请被褠葛巾与歆相见,谓歆曰:“君自料名声之在海内,孰与鄙郡故王府君?”歆曰:“不及也。”翻曰:“豫章资粮多少?器仗精否?士民勇果孰与鄙郡?”又曰:“不如也。”

翻曰:“讨逆将军智略超世,用兵如神,前走刘扬州,君所亲见,南定鄙郡,亦君所闻也。今欲守孤城,自料资粮,已知不足,不早为计,悔无及也。

今大军已次椒丘,仆便还去,明日日中迎檄不到者,与吾辞矣。”翻既去,歆明旦出城,遣吏迎策。

策既定豫章,引军还吴,飨赐将士,计功行赏,谓翻曰:“孤昔再至寿春,见马日磾,及与中州士大夫会,语我东方人多才耳,但恨学问不博,语议之间,有所不及耳。孤意犹谓未耳。

卿博学洽闻,故前欲令卿一诣许,交见朝士,以折中国妄语儿。卿不愿行,便使子纲;恐子纲不能结儿辈舌也。”

翻曰:“翻是明府家宝,而以示人,人倘留之,则去明府良佐,故前不行耳。”策笑曰:“然。”

因曰:“孤有征讨事,未得还府,卿复以功曹为吾萧何,守会稽耳。”后三日,便遣翻还郡。

(《三国志•吴书十二》) 译文 虞翻字仲翔,会稽郡余姚县人。会稽太守王朗让他当了自己的功曹(汉代郡守以下有“功曹史”,简称“功曹”,为郡守的总务官,除掌人事外,得参与一郡之政务)。

孙策征讨会稽时,刚好虞翻的父亲去世,虞翻穿着丧服来到府门,王朗想要抗击孙策,虞翻就脱掉丧服入府去见王朗,劝王朗不要抗击孙策而应该回避。王朗没有采用虞翻的意见,迎战孙策,落得大败,逃亡到了海上。

虞翻追随护卫,到了东部侯官县(今福州),侯官的县长紧闭城门不让进去。虞翻前往说服侯官县长,然后才被放进城去了。

王朗对虞翻说:“你家里还有老母亲,你回去吧。”虞翻回到会稽后,孙策又让虞翻当了自己的功曹,用朋友交往的礼节来对待虞翻,并且亲身到过虞翻的家里拜访。

孙策喜欢骑马打猎,虞翻劝阻他说:“你虽然驱遣的是乌合之众,是其他将帅打败后解散回来归附你的士卒,但这些士卒都愿意为你效死力,即使是汉高祖刘邦也比不上你啊。但是你轻易出行,跟随的官员都来不及穿好衣服跟上你(严,衣装),吏卒们常常感到很苦恼。

治理人的领导者如果自身不持重就没有威信,所以,白龙化为鱼,结果被渔夫预且把它当成鱼刺伤了它的眼睛;白蛇自己跑出来溜达,结果被刘邦杀了。希望你稍微留意一下这方面的事情。”

孙策说:“你说的正确。但我时常有些想法,端坐在家里,忧闷不乐,就像春秋时的裨谌(人名,音píchén)打腹稿的样子,因此我就喜欢出去走走。”

《吴书》上说:孙策讨伐山区一带的越人时,斩了他们的首领后,叫他的手下全部分散开去追赶逃亡的贼寇,自己一人骑着马与虞翻在山中相遇。虞翻问他的部下在什么地方,孙策说:“我叫他们全都去追赶贼寇去了。”

虞翻说:“这件事太危险了!”虞翻叫孙策下马,说:“这里草很深,情况不明,突然之间有紧急事情发生,来不及调转马头。你不要骑马了,只能够牵着马,手里拿着弓箭步行。

我擅长使用矛戟,请允许我在前面开路。”来到平坦的地方后,虞翻又叫孙策上马。

孙策说:“你没有马,怎么办呢?”虞翻回答说:“我能步行,一天能走二百里左右,自从征战以来,将士们没有谁能比得过我。明府你请打马前行,我能大步跟上。”

走到大路上,遇见了一个吹号角的队长,孙策拿过号角自己吹起来,孙策的部下听惯了孙策吹的号角声,全都出来跟随着孙策,于是跟从孙策转战,打下了三个郡。《江表传》上说:孙策征讨黄祖时,带领军队想从豫章经过便把豫章打下来,。

4 姜公辅文言文翻译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

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自雠校至结绶畿甸,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

而士君子多之,而往往流闻禁中。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二年十一月,召入翰林为学士。

三年五月,拜左拾遗。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

居易与河南元稹相善,同年登制举,交情隆厚。稹自监察御史谪为江陵府士曹掾,翰林学士李绛、崔群上前面论稹无罪,居易累疏切谏。

又淄青节度使李师道进绢,为魏徵子孙赎宅。居易谏曰:徵是陛下先朝宰相,太宗尝赐殿材成其正室,尤与诸家第宅不同。

子孙典贴,其钱不多,自可官中为之收赎,而令师道掠美,事实非宜。宪宗深然之。

上又欲加河东王锷平章事,居易谏曰:宰相是陛下辅臣,非贤良不可当此位。锷诛剥民财,以市恩泽,不可使四方之人谓陛下得王锷进奉,而与之宰相,深无益于圣朝。

乃止。王承宗拒命,上令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上章者十七八。

居易面论,辞情切至。既而又请罢河北用兵,凡数千百言,皆人之难言者,上多听纳。

唯谏承璀事切,上颇不悦,谓李绛曰: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绛对曰:居易所以不避死亡之诛,事无巨细必言者,盖酬陛下特力拔擢耳,非轻言也。

陛下欲开谏诤之路,不宜阻居易言。上曰:卿言是也。

由是多见听纳。五年,当改官,上谓崔群曰:居易官卑俸薄,拘于资地,不能超等,其官可听自便奏来。

居易奏曰:臣闻姜公辅为内职,求为京府判司,为奉亲也。臣有老母,家贫养薄,乞如公辅例。

于是,除京兆府户曹参军。六年四月,丁母陈夫人之丧,退居下邽。

九年冬,入朝,授太子左赞善大夫。十年七月,盗杀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论其冤,急请捕贼以雪国耻。

宰相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言浮华无行,其母因看花堕井而死,而居易作《赏花》及《新井》诗,甚伤名教,不宜置彼周行。

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诏出,中书舍人王涯上疏论之,言居易所犯状迹,不宜治郡,追诏授江州司马。

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士君子多之 多:赞赏 B以市恩泽 市:收买 C凡数千百言 凡:凡是 D会有素恶居易者 素:向来2下列各组句子中,表现白居易仰酬恩造,耿直进谏的一组是( )(3分) ①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②自可官中为之收赎,而令师道掠美,事实非宜③与之宰相,深无益于圣朝④请罢河北用兵,凡数千百言,皆人之难言者⑤甚伤名教,不宜置彼周行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③④ D ③④⑤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白居易文辞丰富艳丽,尤精于做诗。从学习写作到任职京师,所著诗歌数十百篇,皆含讽谏之意,针砭时弊,弥补政务之缺漏,往往流传到宫中。

B淄青节度使李师道献绢,为魏征子孙赎买住宅,白居易上奏皇帝,希望可由公家为魏征子孙赎买,不要让李师道占取美名。宪宗皇帝赞赏他的看法。

C白居易在进谏吐突承璀之事时,言辞太尖锐,让皇上很不高兴。皇上认为白居易是对他无礼,难以忍受。

李绛劝说皇上,白居易事无巨细必定要说,并非说话轻佻,是为报答陛下,皇上想广开言路,就不宜阻止白居易讲话。D盗贼诛杀宰相武元衡,白居易领头上疏论其冤屈。

正碰上有人嫉恨白居易,便挑他的毛病,说他浮华无德行。执政宰相正厌恶他多言,奏请皇上贬他为江表刺史。

诏令发出,中书舍人王涯上疏替白居易求情,于是追发诏令授任江州司马。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3分) (2)上曰:卿言是也。

由是多见听纳。(3分) 参考答案1C2C3D4(1)白居易认为遇到了喜好文治的主上,决心用生平所贮积的才识,仰报圣恩。

(2)皇上说:卿所说的正确。从此(白居易的意见)多被采纳。

解析 试题分析:1凡数千百言意为(奏文)总共有几百上千个字。凡:总共。

所以选C。本题难度不大。

2①白居易年轻时所写文章的特点,还未做官进谏。⑤是中书舍人王涯的上疏内容3中书舍人王涯上疏没有替白居易求情,反而是落井下石。

4要注意关键点:(1)自以的以,贮;(2)是、由是、见。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参考译文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白居易文辞丰富艳丽,尤精于做诗。

从学习写作到任职京师,所著诗歌数十百篇,皆含讽谏之意,针砭时弊,弥补政务之缺漏,受到 那些有志有识之士的赞赏,并往往流传到宫中。章武皇帝纳谏思治,渴望听到正直言论,元和二年(807)十一月,白居易被召入长安任翰林学士。

元和三年 (808)五月,官拜左拾遗。白居易认为遇到了喜好文治的主上,自己被破格提升,决心竭尽生平所贮积的才识,仰报圣恩。

白居易与河南人氏元稹相友善,同年应制举之试得中,彼此交谊深厚。元稹从监察御史贬为江陵府士曹属吏,翰林学士李绛、崔群在皇上面前辩说元稹无罪,白居易也屡。

以上就是关于居易字乐天太原文言文翻译全部的内容,包括:居易字乐天太原文言文翻译、范讽字补之文言文翻译、被裘公不拾遗文言文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2126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9
下一篇 2023-04-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