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列女传》翻译

文言文《列女传》翻译,第1张

我深感抱歉,误导你了

这篇译文是 列女传《赵将括母》的译文

对不起

赵国的大将、封为马服君的赵奢的妻子,是赵括的母亲。这一年秦国攻打赵国,赵孝成王命令赵括代替廉颇为大将。将要出征,赵括的母亲呈上书信向赵王诉说道:“赵括不可以被任命大将。”赵王问道:“这是为什么呢?”赵括的母亲说:“原先我事奉赵括的父亲时,孩子的父亲当时身为大将。他用自己的奉禄供养的食客要以‘十’这个数目来计算;他所结交的朋友要以‘百’这个数目来计算;国王和王室贵族赐赠的钱财丝绸,他统统都把它们分给军吏、士大夫;从接受出征命令的日子起,就不再过问家中私事。现在赵括一日作了大将,面向东接受军吏的拜见,军吏中没有敢于抬头亲近地看他的人;赵王所赐赠的金钱丝绸,他回家后也统统收藏起来;况且每天寻找可买的合宜的田地房屋,总想扩充自己的私有。国王您认为他象他的父亲吗?父亲、儿子不同,居心有着差异。我希望国王不要派遣赵括为大将领兵出征了吧!”赵王说:“作为赵括的母亲,你还是放下这事不要管了吧,我的计划已经决定了。”越括的母亲说:“国王您最终要派遣他为将,那么如果有了不称大将职责的情况发生,我这个老妇人能够不随着受处罚吗?”赵王说:“不会连累你的。”

赵括既已领兵出征,代替廉颇才三十多天,赵军果然大败,赵括战死而赵军倾覆。赵王因赵括的母亲有言在先,所以终于没有加罪于她。

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满意的,请发消息给我,并附上问题的连接,谢谢

婧是齐国丞相管仲的小老婆。宁戚想见齐桓公,没有什么途径,于是就扮作一个仆人,驾车来到齐国国都住宿在东城门外。桓公因故出城来,宁戚就击打着牛角并大声地唱歌,那个样子好像非常悲伤。桓公非常奇怪,就让管仲上前询问,宁戚喊道:“浩浩荡荡的白水啊!”管仲不知他说喊的什么意思,回来后五天没有上朝议事,而是满脸忧郁的神色。他的小老婆婧进来问他说:“这几天夫君不上朝已经五天了,满脸忧郁的神色,请问是因为国家大事吗?您在深思啊?”管仲说:“不是你所能知道的啊!”婧说:“我听说过一个道理,不要认为老人就是老了,不要觉得下等人就是下等人,不要认为小孩就是小孩,不要觉得羸弱的人就羸弱。”管仲问:“这是说的什么道理?”婧回答说:“过去太公年纪快七十岁了,还能在朝歌的集市上宰牛,八十岁了当天子的老师,九十岁了又被封为齐国国君。从这事来看,老人就可以认为老了吗?有个教伊尹的是有

氏的陪嫁的臣子,商汤把他立为三公,治理国家从此太平。从这事来看,地位低下的人就是低下吗?皋的儿子长到五岁时就知道崇拜大禹。从这事来看,岂能觉得小孩就是小孩?駃騠出生七天就能超过它的母亲,从这事来看,羸弱的就一定羸弱吗?”于是管仲走下座位来请教说:“我想请你告诉我那件事的原因。前几天,桓公让我见宁戚,宁戚说:‘浩浩荡荡的白水啊!’我不明白他在说什么,因为这件事才犯愁。”他的妾笑着说:“人家已经告诉先生了,您难道没听明白吗?有一首诗叫白水。诗中不是说吗:‘浩浩荡荡的白水河啊,悠哉游哉的鱼儿。国君来召见我,我将会从此有安稳的住处了。可是国家还没有安定,哪有我适从的地方?’这是宁戚想为国家做点大事啊。”管仲非常高兴,接着去向桓公报告。桓公于是命令给宁戚修建官邸,斋戒了五天,才接见了宁先生,并把他提升为自己的助手,齐国由此得到有效治理。有些道德先生议论说管仲的小老婆为什么可以一起商量国家大事?有首诗说的好:“先辈有名言,樵夫可问道。”说明了其中的道理。

人们称颂说:桓公遇宁戚,让管仲问他,宁戚唱白水,管仲犯忧郁,妾来问此事,为他讲诗词,管仲赞她又报告桓公,齐国从此得到大治。

杨烈妇者,李侃妻也。建中末,李希烈陷汴,谋袭陈州。侃为项城令,希烈分兵数千略定诸县,侃以城小贼锐,欲逃去,妇曰:“寇至当守,力不足,则死焉。君而逃,尚谁守?”侃曰:“兵少财乏,若何?”妇曰:“县不守,则地贼地也,仓廪府库皆其积也,百姓皆其战士也於国家何有?请重赏募死士,尚可济。”侃乃召吏民入廷中曰:“令诚若主也,然满岁则去,非如吏民生此土也,坟墓存焉,宜相与死守,忍失身北面奉贼乎?”众泣,许诺。乃徇曰:“以瓦石击贼者,赏千钱;以刀矢杀贼者,万钱。”得数百人。侃率以乘城,妇身自衅以享众。报贼曰:“项城父老义不下贼,得吾城不足为威,宜亟去;徒失利,无益也。”贼大笑。侃中流矢,还家,妇责曰:“君不在,人谁肯固?死於外,犹愈於状也。”侃遽登城。会贼将中矢死,遂引去,县卒完。诏迁侃太平令。

<<后汉书 卷八十四 列女传第七十四>>原文节选: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己,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反。妻常躬勤养姑,又远馈羊子。译文:河南郡乐羊子的妻子,是一个不知道是姓什么的人家的女儿。羊子在路上行走时,曾经捡到一块别人丢失的金子,拿回家把金子给了妻子。妻子说:「我听说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的水,廉洁方正的人不接受他人傲慢侮辱地施舍的食物,何况是捡拾别人的失物、谋求私利来玷污自己的品德呢! 」羊子听后十分惭愧,就把金子扔弃到野外,然后远远地出外拜师求学去了。一年后羊子回到家中,妻子跪起身问他回来的缘故。羊子说:「出行在外久了,心中想念家人,没有别的特殊的事情。」妻子听后,就拿起刀来快步走到织机前说道:「这些丝织品都是从蚕茧中生出,又在织机上织成。 一根丝一根丝地积累起来,才达到一寸长,一寸一寸地积累,才能成丈成匹。现在如果割断这些正在织著的丝织品,那就会丢弃成功的机会,迟延荒废时光。你要积累学问,就应当每天都学到自己不懂的东西,用来成就自己的美德;如果中途就回来了,那同切断这丝织品又有什么不同呢」羊子被他妻子的话感动了,又回去修完了自己的学业,于是就七年不回来。妻子不仅在家辛勤劳动赡养公婆,还供给在远处读书的丈夫羊子。

参考: 网上+自己

1 后汉书 列女传 鲍宣妻 文言文翻译

勃海鲍宣妻者,桓氏之女也,字少君。宣尝就少君父学,父奇其清苦,故以女妻之,装送资贿甚盛。宣不悦,谓妻曰:“少君生富骄,习美饰,而吾实贫贱,不敢当礼。”妻曰:“大人以先生修德守约,故使贱妾侍执巾栉。即奉承君子,唯命是从。”宣笑曰:“能如是,是吾志也。”妻乃悉归侍御服饰,更着短布裳,与宣共挽鹿车归乡里。拜姑礼毕,提瓮出汲,修行妇道,乡邦称之。

译文

渤海鲍宣的妻子,是桓氏的女儿,字少君。鲍宣曾经跟随少君的父亲学习,少君的父亲为他的清贫刻苦而惊奇,因此把女儿嫁给了他。(少君出嫁时)嫁妆陪送得非常丰厚,鲍宣不高兴,就对妻子说:“你生在富贵人家,习惯穿着漂亮的衣服和装饰,可是我实在贫穷低贱,不敢担当大礼。”妻子说:“我父亲因为您修养品德,信守约定,所以让我拿着毛巾梳子(服侍您),既然侍奉了您,(我)听从您的命令。”鲍宣笑着说:“(你)能这样,这是我的心意了。”少君就全数退回了那些侍从婢女服装首饰,改穿(平民的)短衣裳(汉代贵族的衣服是深衣,就是长衫),与鲍宣一起拉着小车回到家乡。(她)拜见婆婆礼节完毕后,就提着水瓮出去打水,修习为妇之道,乡里的人对她非常称赞。

2 后汉书列《女传》原文

后汉书 列女传

《诗书》之言女德尚矣。若夫贤妃助国君之政,哲妇隆家人之道,高士弘清淳之风,贞女亮明白之节,则其徽美未殊也,而世典咸漏焉。故自中兴以后,综其成事,述为《列女篇》。如马、邓、梁后别见前纪,梁嫕、李姫各附家传,若斯之类,并不兼书。余但 摉次才行尤高秀者,不必专在一操而已。

渤海鲍宣妻者,桓氏之女也,字少君。宣尝就少君父学,父奇其清苦,故以女妻之,装送资贿甚胜。宣不悦,谓妻曰:“少君生富骄,习美饰,而吾实贫贱,不敢当礼。”妻曰:“大人先生修德守约,故使贱妾侍执巾栉。即奉承君子,唯命是从。”宣笑曰:“能如是,是吾志也。”妻乃悉归侍御服饰,更着短布裳,与宣共挽鹿车归乡里。拜姑礼毕,提瓮出汲,修行妇道,乡邦称之。宣,哀帝时官至司隶校尉。子永,中兴初为鲁郡太守。永子昱从容问少君曰:“太夫人宁复识挽鹿车时不?”对曰:“先姑有言:‘存不忘亡,安不忘危。’吾焉敢忘乎!”永、昱已见前传。

太原王霸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霸少立高节,光武时连征,不仕。霸已见《逸人传》。妻亦美志行。初,霸与同郡令狐子伯为友,后子伯为楚相,而其子为郡功曹。子伯乃令子奉书于霸,车马服从,雍容如也。霸子时方耕于野,闻宾至,投耒而归,见令狐子,沮怍不能仰视。霸目之,有愧容,客去而久卧不起。妻怪问其故,始不肯告,妻请罪,而后言曰:“吾与子伯素不相若,向见其子容服甚光,举措有适,而我儿曹蓬发历齿,未知礼则,见客而有惭色。父子恩深,不觉自失耳。”妻曰:“君少修清节,不顾荣禄。今子伯之贵孰与君之高?奈何忘宿志而惭儿女子乎!”霸屈起而笑曰:“有是哉!”遂共终身隐遁。广汉姜诗妻者,同郡庞盛之女也。诗事母至孝,妻奉顺尤笃。母好饮江水,水去舍六七里,妻常溯流而汲。后值风,不时得还,母渴,诗责而遣之。妻乃寄

止邻舍,昼夜纺绩,市珍羞,使邻母以意自遗其姑。如是者久之,姑怪问邻母,邻母具对。姑感惭呼还,恩养愈谨。其子后因远汲溺死,妻恐姑哀伤,不敢言,而托以行学不在。姑嗜鱼鲙,又不能独食,夫妇常力作供

3 谁知道后汉书列女传的译文

陈留郡董祀的妻子,是同郡人蔡邕的女儿,名叫琰,字文姬。她学识广博,才能出众,善于论辩而又精通音律。嫁给了河东的卫仲道。后来丈夫死了,又没有儿子,便回到了娘家。汉献帝兴平年间,天下发生大的变乱,蔡文姬被胡人的骑兵掳掠,被强迫嫁给了南匈奴的左贤王,在胡地生活了十二年,生了两个孩子。曹操素来与蔡邕交好,为他没有留下子嗣而伤心,便派遣使者用金璧把文姬赎了回来,重新改嫁给了董祀。

董祀做屯田都尉,触犯法律将判死罪,蔡文姬为这件事面见曹操请求赦免。这时朝堂上坐满高官、名士和远方来的使者、宾客,曹操对众人说:“蔡伯喈的女儿就在外面,今天让她来拜见诸君。”等到文姬进了朝堂,只见她蓬头散发,赤足而行[一说“步行”(见《辞海》)],又俯身叩头请罪,说话时口才出众而充满悲伤之意,众人都因此而动容。曹操说:“我确实很同情你和董祀,但判决的文卷已经送出去了,又怎么办呢?”文姬说“您的马厩里有成千上万匹好马,手下有数不清的勇士,为什么要吝惜派出一匹快马,而不去救助一个将死的人呢?”曹操被她的话所感到,就追回成命,宽宥、赦免了董祀之罪。当时天还很冷,又赐给头巾鞋袜。曹操于是询问说:“听说夫人家中原来有许多古书典籍,还能不能把它们回忆记诵出来呢?”文姬说:“早先亡父留给我的书有四千来卷,在颠沛流离、极度困苦中,都无法保存下来了,现在我能忆诵的,才不过四百余篇罢了”。曹操说:“现在就派十名书吏给您,让他们帮助您把这些书抄写出来。”文姬说:“我听说男女有别,按礼节不宜亲口传授。只请求您给我纸笔,让我自己把它写下来,用楷书还是用草书,只听您的吩咐。”于是就把所记诵的典籍抄写好送给曹操,文字上都没有遗漏和错误。后来感伤于自己在乱世的坎坷遭遇,追忆抒写自己的悲愤心情,又写了《悲愤诗》二首。

4 《后汉书·郑玄传》文言文翻译

《后汉书·郑玄传》翻译:郑玄字康成,是北海郡高密县人。

郑玄年轻时任乡啬夫,辞官回家后,便常常到当地的学校去学习,不愿意做官吏,他的父亲多次为此恼怒,也不能阻止他。后来就到太学跟随老师学习,尊奉京兆的第五元先为师,又随从东郡张恭祖学习《周官》《礼记》《左氏春秋》《韩诗》《古文尚书》。

由于在崤山以东地区没有值得求问的人了,郑玄便西行进入关中,通过涿郡卢植的介绍,尊奉扶风郡马融为师。郑玄独自游学,十多年后才回到乡里。

家庭贫困,便在东莱郡租种别人的田地,跟随他的学徒已有数百甚至上千人。等到发生党锢之事,郑玄竟和同郡孙嵩等四十多人都被限制活动,于是就暗暗地修习儒家经籍,关闭门户不再外出。

当时任城何休喜好公羊经学,就著述了《公羊墨守》《左氏膏肓》《谷梁废疾》;郑玄却针对这三本书都提出了辩驳。何休见到这些后感叹地说:“郑康成走进了我的房室,操起了我的长矛,来讨伐我啊!”起初,光武帝中兴汉朝之后,范升、陈元、李育、贾逵这些人为古文、今文经学争辩不休,后来马融回答了北地郡太守刘绬,加上郑玄与何休的对答,文言翻译与考据都通达精深,从此古文经学便彻底兴盛起来了。

州郡长官因为何进是极有权势的外戚,不敢违抗他的意旨,于是便迫胁郑玄,郑玄迫于无奈而去拜访他。何进为他准备了坐几和手杖,对他的礼遇很是优厚。

郑玄不接受何进所赐予的朝服,而是头戴幅巾去见何进。住了一宿便逃奔而去。

郑玄依照儒家经籍进行申辩对答,每一对答都超出了问题本身,并且都是以前没有听说过的,座中没有谁不嗟叹心服。袁绍于是便举荐郑玄为“茂才”,上表推荐他任左中郎将。

但他都没有接受。公车署征召他任大司农,赐给他一辆四马安车,所经过地方的郡县都派长吏接送。

这时袁绍正和曹操两军在官渡僵持不下,袁绍让他的儿子袁谭派遣使者逼迫郑玄随从军队。郑玄迫于无奈,带病来到元城县,病情危重而无法继续行进,这一年六月病逝,享年七十四岁。

留下遗嘱要求薄葬。从郡守以下曾经跟随他学习的人中,披麻戴孝参加丧会的有一千多人。

《后汉书·郑玄传》原文: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也。少为乡啬夫,得休归,常诣学官,不乐为吏,父数怒之,不能禁。

遂造太学受业,师事京兆第五元先,又从东郡张恭祖受《周官》、《礼记》、《左氏春秋》、《韩诗》、《古文尚书》。以山东无足问者,乃西入关,因涿郡卢植,事扶风马融。

玄自游学,十余年乃归乡里。家贫,客耕东莱,学徒相随已数百千人。

及党事起,乃与同郡孙嵩等四十余人俱被禁锢,遂隐修经业,杜门不出。休见而叹曰:“康成入吾室,操吾矛,以伐我乎!”初,中兴之后,范升、陈元、李育、贾逵之徒争论古今学,后马融答北地太守刘緓及玄答何休,义据通深,由是古学遂明。

灵帝末,党禁解,大将军何进闻而辟之。一宿逃去。

时大将军袁绍总兵冀州,遣使要玄,大会宾客,玄最后至,乃延升上坐。绍客多豪俊,并有才说,见玄儒者,未以通人许之,竞设异端,百家互起。

玄依方辩对咸出问表皆得所未闻莫不嗟服绍乃举玄茂才表为左中郎将皆不就。公车征为大司农,给安车一乘,所过长吏送迎。

玄乃以病自乞还家。时袁绍与曹操相拒于官渡,令其子谭遣使逼玄随军。

不得已,载病到元城县,疾笃不进,其年六月卒,年七十四。遗令薄葬。

自郡守以下尝受业者,縗绖赴会千余人。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范晔的祖父范宁曾任晋豫章太守,著《谷梁集解》一书。

《十三经注疏》中的《谷梁传注疏》就是以《谷梁集解》为基础写成的。他的父亲范泰官拜金紫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是宋武帝刘裕的得力助手。

他博览群书、潜心著述,作《古今善言》二十四篇。所以范晔有很深的家学渊源,一直以名门之后自居,生性孤傲,不拘小节,仕宦不甘居人后,著述也不甘居人后。

以此成名,也以此丧身。元嘉二十二年,当他完成了本纪、列传的写作,同时又和谢俨共同完成《礼乐志》、《舆服志》、《五行志》、《天文志》 、《州郡志》等五志的时候,有人告发他参与了刘义康的篡位阴谋,因此下狱而死。

谢俨怕受牵连,毁掉了手中的志稿,使《后汉书》只有纪传部分流传了下来。文章简介:《后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共195年的史事。

《后汉书》纪十卷和列传八十卷的作者是范晔,章怀太子李贤注,此书综合当时流传的七部后汉史料,并参考袁宏所著的《后汉纪》,简明周详,叙事生动,故取代以前各家的后汉史。首先,他在帝纪之后添置了皇后纪。

东汉从和帝开始,连续有六个太后临朝。把她们的活动写成纪的形式,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1333431353336既名正言顺,又能准确地反映这一时期的政治特点。

其次,《后汉书》新增加了《党锢传》、《宦者传》、《文苑传》、《独行传》、《方术传》、《逸民传》、《列女传》七个类传。尤为可贵的是,《列女传》所收集的十七位杰出女性,并不都是贞女节妇,还包括并不符合礼教道德标准的才女蔡琰。

《后汉书》自有其特点。从体例上看,与《史记》和。

5 后汉书酷吏传原文

汉承战国余烈,多豪猾之民。

其并兼者则陵横邦邑,桀健者则雄张闾里。且 宰守旷远,户口殷大。

故临民之职,专事威断,族灭奸轨,先行后闻。肆情刚烈, 成其不桡之威。

违众用己,表其难测之智。至于重文横入,为穷怒之所迁及者, 亦何可胜言。

故乃积骸满{穴井},漂血十里。致温舒有虎冠之吏,延年受屠伯之 名,岂虚也哉!若其揣挫强伤,摧勒公卿,碎裂头脑而不顾,亦为壮也。

自中兴以后,科网稍密,吏人之严害者,方于前世省矣。而阉人亲娅,侵虐 天下。

至使阳球磔王甫之尸,张俭剖曹节之墓。若此之类,虽厌快众愤,亦云酷 矣!俭知名,故附《党人篇》。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初为司徒侯霸所辟,举高第,累迁北海相。

到官, 以大姓公孙丹为五官掾。丹新造居宅,而卜工以为当有死者,丹乃令其子杀道行 人,置尸舍内,以塞其咎。

宣知,即收丹父子杀之。丹宗族亲党三十余人,操兵 诣府,称冤叫号。

宣以丹前附王莽、虑交通海贼,乃悉收系剧狱,使门下书佐水 丘岑尽杀之。青州以其多滥,奏宣考岑,宣坐征诣廷尉。

在狱,晨夜讽诵,无忧 色。及当出刑,官属具馔送之,宣乃厉色曰:“董宣生平未曾食人之食,况死乎!” 升车而去。

时,同刑九人,次应及宣,光武驰使驺骑特原宣刑,且令还狱。遣使 者诘宣多杀无辜,宣具以状对,言水丘岑受臣旨意,罪不由之,愿杀臣活岑。

使 者以闻,有诏左转宣怀令,令青州勿案岑罪。岑官至司隶校尉。

后江夏有剧贼夏喜等寇乱郡境,以宣为江夏太守。到界,移书曰:“朝廷以 太守能禽奸贼,故辱斯任。

今勒兵界首,檄到,幸思自安之宜。”喜等闻,惧, 即归降散。

外戚阴氏为郡都尉,宣轻慢之,坐免。 后特征为洛阳令。

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 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 奴下车,因格杀之。

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宣叩头曰:“愿 乞一言而死。”

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从奴杀良人,将 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

帝令小黄门持 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 为白衣时,臧主匿死,吏不敢至门。

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 “天子不与白衣同。”困敕强项令出。

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 强,莫不震栗。

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

在县五年。年七十四,卒于官。

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 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以宣尝为二千 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

拜子并为郎中,后官至齐相。 樊晔字仲华,南阳新野人也。

与光武少游旧。建武初,征为侍御史,迁河东 都尉,引见云台。

初,光武微时,尝以事拘于新野,晔为市吏,馈饵一笥,帝 德之不忘,仍赐晔御食,及乘舆服物。因戏之曰:“一笥饵得都尉,何如?”晔 顿首辞谢。

及至郡,诛讨大姓马适匡等。盗贼清,吏人畏之。

数年,迁杨州牧, 教民耕田种树理家之术。视事十余年,坐法左转积长。

隗嚣灭后,陇右不安,乃拜晔为天水太守。政严猛,好申、韩法、善恶立断。

人有犯其禁者,率不生出狱,吏人及羌胡畏之。道不拾遗。

行旅至夜,聚衣装道 傍,曰“以付樊公”。凉州为之歌曰:“游子常苦贫,力子天所富。

宁见乳虎穴, 不入冀府寺。大笑期必死,忿怒或见置。

嗟我樊府君,安可再遭值!”视事十四 年,卒官。 永平中,显宗追思晔在天水时政能,以为后人莫之及,诏赐家钱百万。

子融, 有俊才,好黄、老,不肯为吏。 李章字第公,河内怀人也。

五世二千石。章习《严氏春秋》,经明教授,历 州郡吏。

光武为大司马,平定河北,召章置江曹属,数从征伐。 光武即位,拜阳平令。

时赵、魏豪右往往屯聚,清河大姓赵纲遂于县界起坞 壁,缮甲兵,为在所害。章到,乃设飨会,而延谒纲。

纲带文剑,被羽衣,从士 百余人来到。章与对宴饮,有顷,手剑斩纲,伏兵亦悉杀其从者,因驰诣坞壁, 掩击破之,吏人遂安。

迁千乘太守,坐诛斩盗贼过滥,征下狱免。岁中拜侍御史,出为琅邪太守。

时北海安丘大姓夏长思等反,遂囚太守处兴,而据营陵城。章闻,即发兵千人, 驰往击之。

掾史止章曰:“二千石行不得出界,兵不得擅发。”章按剑怒曰: “逆虏无状,囚劫郡守,此何可忍!若坐讨贼而死,吾不恨也。”

遂引兵安丘城 下,募勇敢烧城门,与长思战,斩之,获三百余级,得牛马五百余头而还。兴归 郡,以状上帝,悉以所得班劳吏士。

后坐度人田不实征,以章有功,但司冠论。 月余免刑,归。

复征,会病卒。 周纟亏字文通,下邳徐人也。

为人刻削少恩,好韩非之术。少为廷尉史。

永平中,补南行唐长。到官,晓吏人曰:“朝廷不以长不肖,使牧黎民,而 性仇猾吏,志除豪贼,且勿相试!”遂杀县中尤无状者数十人,吏人大震。

过博 平令。收考奸臧,无出狱者。

以威名迁齐相,亦颇严酷,专任刑法,而善为辞案 条教,为州内所则。后坐杀无辜,复左转博平令。

建初中,为勃海太守。每敕令到郡,辄隐闭不出,先遣使属。

6 《后汉书·鲍宣妻传》原文全文及翻译

后汉书·列女传·鲍宣妻 - 原文 勃海鲍宣妻者,桓氏之女也,字少君。

宣尝就少君父学,父奇其清苦,故以女妻之, 共挽鹿车装送资贿甚盛。宣不悦,谓妻曰:“少君生富骄,习美饰,而吾实贫贱,不敢当礼。”

妻曰:“大人以先生修德守约,故使贱妾侍执巾栉。即奉承君子,唯命是从。”

宣笑曰:“能如是,是吾志也。”妻乃悉归侍御服饰,更着短布裳,与宣共挽鹿车归乡里。

拜姑礼毕,提瓮出汲。 渤海鲍宣的妻子,是桓氏的女儿,字少君。

鲍宣曾经跟随少君的父亲学习,少君的父亲为他的清贫刻苦而惊奇,因此把女儿嫁给了他。(少君出嫁时)嫁妆陪送得非常丰厚,鲍宣不高兴,就对妻子说:“你生在富贵人家,习惯穿着漂亮的衣服和装饰,可是我实在贫穷低贱,不敢担当大礼。”

妻子说:“我父亲因为您修养品德,信守约定,所以让我拿着毛巾梳子(服侍您),既然侍奉了您,(我)听从您的命令。”鲍宣笑着说:“(你)能这样,这是我的心意了。”

少君就全数退回了那些侍从婢女服装首饰,改穿(平民的)短衣裳(汉代贵族的衣服是深衣,就是长衫),与鲍宣一起拉着小车回到家乡。(她)拜见婆母礼节完毕后,就提着水瓮出去打水。

以上就是关于文言文《列女传》翻译全部的内容,包括:文言文《列女传》翻译、求《后汉书列女传》的全文翻译、新唐书·列女传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2010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9
下一篇 2023-04-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