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狮和北狮有什么不同

南狮和北狮有什么不同,第1张

南狮和北狮的区别如下:

第一、南狮外形与北狮外形在造型上有严格区别。

北狮以写实为基础,造型酷似真狮,狮头较为简单,全身披金**毛;舞狮者的裤子、鞋都会披上毛,看起来就像是惟妙惟肖的狮子,狮头上有红结者为雄狮,有绿结者为雌性。

南狮造型威猛且更富浪漫主义气息。狮头以戏曲面谱作鉴,色彩艳丽,制造考究,眼嘴可动。南狮的狮头还有一只角,传闻以前还用铁做,以应付舞狮时经常出现的武斗。

第二、南狮与北狮表演形式各异。

南狮表演注重“传神写照”,同武术相结合,着重威猛迅捷,其形象不如北狮细腻,但重在轻灵敏捷,刚柔相济。

正因如此,南狮的舞动动作比北狮的动作丰富许多:舞动造型有起势、常态、奋起、疑进、抓痒、迎宾、施礼、惊跃、审视、酣睡、出洞、发威、过山、上楼台等;舞动中还要表现狮子喜、怒、哀、乐、动、静、惊、疑等八种神态,以采青为己任,随着锣鼓的节奏,历尽艰险取得胜利。

北狮的起源:

中国舞狮,以“北狮”起源较早。相传北朝魏武帝远征甘肃河西,俘虏胡人十万,魏武帝把他们囚困於边荒三年。一日,魏武帝巡视边区,边将设宴款待,并令胡人献舞娱乐。胡人以木雕兽头,两大五小,披兽衣,集八音乐,武士三十余人,起舞於御前。舞者作欢腾喜悦之状,或作低首相怜,舞技之美妙,令武帝叹为观止。

武帝传胡人,询其所舞,胡人答曰:“北魏朝圣,四方匡伏,西凉乐伎,同沾皇恩。”武帝听罢龙心大悦,赐名“北魏瑞狮”,恩准俘虏回国。自此,狮子舞便在北方流传开来,遂有“北狮”之称。

广东醒狮属于中国舞狮中的南狮,是融武术、舞蹈、音乐等为一体的汉族民俗文化 。历史上由唐代宫廷狮子舞脱胎而来,五代十国之后,随着中原移民的南迁,舞狮文化传入岭南地区,明代时期,醒狮出现在广东南海县(今佛山)。醒狮原名为瑞狮,意为吉祥如意,直到鸦片战争的战火蔓延到南方,因为"瑞"字方言谐音"睡",具有民族忧患感的佛山人便将其改为"醒狮",寓意醒狮醒国魂,击鼓振精神。从此,"有华人之处,必有醒狮",这成为了扬民族之威、立中国之魂的重要仪式。

广东醒狮头上扎有一只角,威猛粗犷,讲究神似,鼓乐激昂,令人警醒,以珠江三角洲一带的醒狮作为主流代表  。广东醒狮被认为是驱邪避害的吉祥瑞物,每逢节庆或有重大活动必有醒狮助兴,长盛不衰,历代相传。醒狮活动现广泛流传于南方地区以及海外华人社区,成为海外同胞认祖归宗的文化桥梁,其文化价值和影响十分深远。广东醒狮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流行地点不同

北狮在长江以北较为流行;而南狮则是流行华南,南洋及海外,特别是广东。

二、形象不同

北方舞狮的外形与真狮很相像,全身狮披覆盖,舞狮者只露双脚,不见其人。北方舞狮有雌、雄之分,还有文狮、武狮、成狮、崽狮之分。

南方舞狮由一人舞狮头,一人舞狮尾。狮子的造型、式样、颜色多与北方狮不同。舞狮者穿各种灯笼裤,上穿密妞扣的唐装灯笼袖衫或背心,可见舞狮者全身。舞狮要使出浑身解数。

三、动作不同

北狮表现灵活的动作,与南狮着重威猛不同。舞动则是以扑、跌、翻、滚、跳跃、擦痒等动作为主。

南师的舞动造型很多,有:起势、常态、奋起、疑进、抓痒、迎寳、施礼、惊跃、审视、酣睡、出洞、发威、过山、上楼台等等;舞者透过不同的马步,配合狮头动作把各种造型抽象地表现出来。

扩展资料

舞狮的禁忌

一、舞狮禁见神不参拜

客家传统中多神论,每村每屋都有守护神,是每村每屋中的精神支柱,舞狮队伍经过神坛,一定要参拜,否则视为不懂礼节,看不起本村人,村中乡人也不会出钱请舞狮队。

二、舞狮禁先从新屋表演

传统民俗中,不到祖屋先舞狮者,其后裔新屋,不能请其舞狮。据传此规矩与客家崇拜祖先有关。

三、舞狮禁从右边进入围屋

传统民俗中,认为右边为小片,左边为大片,围屋来龙处在左边,所以舞狮队伍一定要从左片进入围屋,左边(大片)来龙来狮,意兆龙腾狮跃,人财二旺。所以舞狮队伍 禁忌从右边进入围屋。而且进入围屋前一定要走丁字步,敲添丁锣进入围屋参拜,意在祝此屋添丁发财,新年万事如意。

四、舞狮队员禁与围屋相对而坐

传统民俗中,舞狮队员禁与围屋相对面而入坐,相传围屋中女子一般都在屋檐下看舞狮,舞狮队员坐在屋檐下,背向着屋檐,女子站在其背后看舞狮,如果相对向而坐,会视为轻眺,而遭冷落。

五、禁打乱鼓

传统打鼓分快锣、慢锣,狮锣与龙锣,如果乱打一通,视为不尊敬本屋,而受到驱逐。

六、参神禁吹灭神前及花灯灯盏

神前及花灯灯盏,每一盏代表一位新丁,灯火愈旺,代表新丁愈兴,如果不小心吹灭了灯火,轻则赔礼,重则驱逐出门。

在春节的时候,我们会有很多的习俗,而有些地方表演舞狮也是一种非常传统的习俗,在过年的时候很多人都会邀请舞狮表演意味着在新的一年可以红红火火,并且生意兴隆,也能够财源滚滚地吉祥如意。

而广东春节的时候,到处都可以看到舞狮表演,在广东舞狮表演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并且在中国的传统中舞狮表演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而广东舞狮人们可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

过年为何要舞狮?

在广东人们过节或者过年,而有些新店在开业的时候都会邀请舞狮表演在一些比较重大的庆典上面,请来舞狮打火助兴,同一个吉利和增加热闹的喜庆气氛。而在过年的时候舞狮也是人们非常常见的,一般在过年的时候,每个门店都会邀请舞狮的人进行表演,让人们来观看舞狮表演,同时也是为了使得自己的店更加地欢乐和喜庆,同时也是为了吸引顾客,并且这样的舞狮意味着生意兴旺发达,并且也有着生意兴隆,希望来年更好的美好寓意,因此有很多的门店或者一些酒店之类的,就会在过年的时候邀请舞狮队来有一个比较好的吉利。

为何南狮是广东的必备节目?

舞狮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一般在春节的时候,或者是在一些庆典活动上,会邀请舞狮队进行表演,意味着一个喜庆和吉祥的氛围,而舞狮始于南北朝,在我国,舞狮可以分为南狮和北狮,南方舞狮主要流行在广东,这种舞狮主要是由一个人舞狮头一个人舞狮尾。南狮主要是双人舞,并且舞狮人下面穿灯笼裤。狮子是百兽之尊,并且形象雄伟,给人一种威严凶猛的感觉,因此古代人们将诗词当作是勇气和力量的象征,认为它能够驱除妖邪,能够保佑人们平安,所以在元宵节以及其他重大活动上舞狮子的习俗非常地常见,也意味着祈望生活吉祥如意,事事平安。

北方狮子表演时一共只需要三个人,北方的舞狮主要在表演的善良和灵巧翻滚跳跃以及步伐的整齐合一,而在南方舞狮子的时候,人越多越好,图的就是一个比较热闹的气氛。虽然南方狮子和北方狮子在造型以及舞姿上有一定的区别,但是它们的寓意都是一样的,意味着喜庆吉祥。

舞狮最开始就分为南狮和北狮,造成舞狮南北之分的原因主要是南北文化以及风俗习惯的差异,舞狮开始于南北朝时期。

北方舞狮的外形与真狮很相像,全身狮披覆盖,舞狮者(一般两人合舞一只大狮子)只露双脚,不见其人。北方舞狮有雌、雄之分,还有文狮、武狮、成狮、崽狮之分。北狮表现灵活的动作,与南狮着重威猛不同。舞动则是以扑、跌、翻、滚、跳跃、擦痒等动作为主。

南方舞狮主要流行在广东。这种舞狮由一人舞狮头,一人舞狮尾。狮子的造型、式样、颜色多与北方狮不同。舞狮者穿各种灯笼裤,上穿密妞扣的唐装灯笼袖衫或背心,可见舞狮者全身。舞狮要使出浑身解数。

南师的舞动造型很多,有:起势、常态、奋起、疑进、抓痒、迎寳、施礼、惊跃、审视、酣睡、出洞、发威、过山、上楼台等等;舞者透过不同的马步,配合狮头动作把各种造型抽象地表现出来。

扩展资料

舞狮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

最早的传说认为,狮子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随着佛教传入中国,舞狮子的活动也在中国逐渐兴起。因此,舞狮是中国与西亚、南亚国家之间文化交流的产物。

更多的传说认为,舞狮本来就起源中国。由于狮子体型威武,被誉为百兽之王,而中国一般不受狮患所害,因此,民间对狮子有亲切感,把它当成威武与吉祥的象征,并希望用狮子威猛的形象驱魔赶邪。

中国社会历来以农为本,配合节气变更与农事生活,各种节日或迎神喜典应运而生。在这些节庆中,人们为了祈求生活平安详宁,就以神或瑞兽来驱鬼娱神,这种形式便渐渐具有娱乐民间的意义。

随着人们对狮子的喜爱,人们已不满足于门墩、屋檐、石栏、印章、年画上静止的狮子形象,他们要让狮子活起来,于是创造了模拟狮子行为的舞蹈,再加以改进和发展,就成为中华民族的一门独特艺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舞狮 (中国民间艺术)

按表演套路分为传统狮与现代高桩狮,按类别分为“佛装狮”和“鹤装狮”。南海既是传统南狮的策源地,更是现代高桩狮的创新地。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舞狮的时候,狮子随着鼓乐声,左腾右挪,上窜下跳,前探后视,时而威武勇猛,雄壮威风,时而嬉戏欢乐,幽默恢谐。不懂传统南狮的人认为狮子舞得活灵活现、生动有趣。懂得南狮的内行人则知道,每一个鼓点、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形态都有着规定的套路与不一样的意义。

成功的表演让观众看到的不但是精湛的技艺和高超的难度,更重要的是让观众从中看出或悟到狮子在表演中的各种思维、各种动作的目的,把舞狮表演拟人化,赋予人的思想。

在舞狮技艺中,南狮重写意,所以,南狮有喜、怒、哀、乐、动、静、惊、疑这八种形态,这些形态把狮子表演得惟妙惟肖、出神入化、淋漓尽致。例如,喜:狮子为了采青,不惜千辛万苦,排除万难,当采得青时,喜形于色。怒:狮子遇到物体阻挡或外物骚扰,便会愤怒,舞狮者须领会表达。哀:狮子遇到困难,未能解决,便会显露哀伤,如何表达,全靠舞狮者。乐:狮子在桩上自由跳跃,落脚抓水,尽显快乐神态;动:狮子好动,喜爱跳跃,舞狮者在桩上跳跃,更能表现其动态。静:狮子经过千辛万苦,困难重重,身心感到疲倦,便需静下来休息。惊:狮子遇到危险,便会产生惊怕的动作,舞狮者便须要将其惊怕动作表达给观众。疑:狮子多疑,对身边每一样新的事物,皆产生怀疑,故舞狮者必须做出疑虑神态。

南狮各种形态在表演时,要求鼓点作如下配合:

喜:配轻、快、欢乐的鼓点,狮子高兴、快乐、眨眼、微笑、轻摆头或轻跳转身,配弓步、马步、上膝或独立步等。

怒:配重、急、快鼓点。狮子生气发怒,怒目瞪眼,开口吼叫,狮头用力抖动,配马步、弓步站立步等。

哀:配急、重的鼓点,狮子遇到困难而露哀伤,狮头左右摆动,老是踏步或转身等。

乐:鼓点要轻、重、快结合。狮子喜欢快乐,摇头摆尾,眼、嘴随鼓点节奏而开合,配小跳、秩歌步、小步跑等步法。

动:根据狮动激情配以轻、重、快、慢、急、缓鼓点,步法随鼓点节奏而改变姿态。

静:鼓停狮静,目光平稳,配仆步、弓步、马步。

惊:鼓点快、重,后突停鼓点,因突然情况使狮子产生受惊而狂奔或原地瞪眼开口或合嘴,狮身抖动,特别狮后腿的抖动要突出,迫真,配弓步、马步等。

疑:配轻、慢鼓点,开眼合嘴,狮头左右慢转或前伸后缩,不轻举妄动,猜疑不信,配与仆步、弓步、马步,上膝等造型。

南狮造型套路也很多,这就要求舞狮人利用人体多种姿态和狮头、狮尾双人配合,将力度、幅度、速度、耐力等揉进舞狮技巧中,完成各种高难度动作,或动或静,表现狮子的勇猛剽悍、顽皮好动等习性。

根据南狮的形态与套路,南海舞狮编出了许多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套路。最为著名的有瑞气护佑创辉煌、群狮起舞庆升平、巧夺莲花青、勇夺帅旗、翻山越岭采灵芝、狮子过三山、双狮楼台会、灵蛇献瑞等。

南狮每一个套路都有不同的含义。例如,“瑞气护佑创辉煌”是指醒狮得知在高山峻岭中有一株汇聚天地灵气孕育成型的仙草,醒狮为求仙草,穿溪过涧,上高山、过峻岭,历尽千难万险,终得灵气仙草。该套路的寓意为:成功创业,靠的是志气、勇气和自身努力。又如,“群狮起舞庆升平”,是指群狮在抑扬顿挫、轻松活泼的鼓乐节奏中来回穿插,翻飞腾跃。动作干净利落、整齐划一、造型威武。呈现当今太平盛世之喜相。该套路寓意为:天下太平盛世,群狮起舞,气氛热烈,适合企业开张、大型楼宇奠基、周年志庆等庆贺场面。 在南狮表演与比赛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采青。相传,“采青”原来有“反清复明”之意,缘于清代统治者施行暴政,大兴文字狱,滥杀无辜,激起群众义愤,百姓反清活动风起云涌,将南狮称为醒狮就有暗示国人应该觉醒之意。采青有“采清”与“踩清”的谐音,含有推翻清朝的含意。之后,采青遂变成娱乐升平的狮艺表演的一个环节,“青”普遍用生菜。

舞狮的时候,人们一般会悬挂一根生菜,取其意头,有“生猛”、生意兴隆的象征。把生菜及利市(红包)悬挂起来,狮子在“青”前舞数回,表现犹豫,然后一跃而起,把生菜一口“吃”入嘴内,再把生菜“咬碎吐出”,然后向大家致意,或把“青”吐出来抛给主人,主人接“青”以后,表示接到福了,无比高兴。

生菜的粤语谐音为“生财”,有财源滚滚、生意兴隆之意。为了增加娱乐性,采青有时还会用上特技动作,如上肩(舞狮头者站在狮尾者肩上)、叠罗汉、上杆(爬上竹杆)、过梅花桩(经过高低不一长木桩)等等。

南海风俗喜舞狮,每到春节、元宵节都有狮队进村,家家户户均在门前放置生菜一盘,以备狮子采食,南狮“食”生菜称之为“采青”。有些人家为避免狮队看不见“青”而将生菜用竹竿高挂门前,并附红包一封,以酬谢狮队舞狮辛苦。时至今日,在南海大沥镇,每年的的农历正月十四,全镇都保留这一风俗。

采青经过一代代舞狮人的传承与发展,已经有了多种形式,如盘青、蛇青、蟹青、凳青、高青、地青、水青、和桥青等。其中,采高青又名“企膊”(站在肩膀上),最为高难。舞者各舞狮头和狮尾,站在二人的肩膀上表演,一边舞耍动作,直至将预先扎挂的“青”采下来。狮的舞动要配合音乐的节奏。舞狮有时还会有一人扮作“大头佛”,手执葵扇带领。 南狮点睛是南狮传统习俗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蕴藏着吉祥喜庆之意。一般新的狮头扎成还没有启用前就要举行点晴仪式。在古代,富贵人家请狮子,都要求狮队扎作新狮子,在舞狮之前举行点睛仪式,由邀请狮队的主人点睛。主人来到雄狮面前,妙笔数落,分别在狮子的双目、额和舌头三处点上殷红朱砂漆,随即礼成。

到了现代,无论是企业开张庆典或奠基,还是表演比赛集会,都会启用一批新狮子,在活动前均要举行点睛仪式。一般认为,南狮点睛之举能使每个狮子都充满希望和祝福,点睛后的狮子才有生命。

点睛仪式很隆重,点烛焚香,拜过祖师爷后,就开始点晴。点睛的原料由朱砂、金粉、红水、白酒调成,有资格开光点睛的都是德高望重的人士。一般点六下,取“六六大顺”之意。

点睛的顺序是:一点中央额头镜,点过天庭亮,福星高照。二点左眼,点过眼睛有神,眼光独到。三点右眼,点过事业兴隆,人财两旺。四点狮口利头(舌头),点过狮利有口福,衣食无忧,口福万利,财源广进,吉祥如意。五点耳朵,点过耳朵听八方,生意兴隆,能接八方财神。六点尾巴,点过尾巴人缘好,能承上启下。点睛仪式结束后,点睛人士直接赏红包给狮子。 高桩南狮起源于南海,发展创新也在南海,现已成为国家体育总局与中国龙狮运动协会在全国、全世界推广的南狮比赛项目。

高桩南狮的发展只有二十多年时间。1988年,当时的南海县组织狮队外出参赛,开始上高桩。高桩南狮由此而生并很快风靡世界。受中国龙狮运动协会委托,南海龙狮运动协会制定了《高桩南狮比赛套路》、《高桩南狮比赛规则》,推动了传统南狮向竞技南狮发展。高桩南狮的诞生与普及推广,南海功不可没,成为南狮创新发展的试验田与排头兵。

如今,高桩南狮已经在世界各地得到推广,许多体育学院都有这个训练课程。相比传统狮艺,高桩南狮虽然动作难度也大,但对动作内涵要求却没有那么高,比较容易学。主要动作有上腿、站肩、坐头、上桩、桩上飞跃、桩上来回穿梭、桩上环回快走、钳腰、壁虎功、翻、钢索、过桥、悬挂等。

高桩南狮桩阵从桩头至桩尾全长16米,最高桩3米。随着锣鼓声,南狮飞身上桩、上肩坐头、桩上飞跃、来回穿梭、钳腰饮水、悬挂采青。尤其是南海狮队的狮头狮尾能够同时飞身跃过4米左右间距的桩柱,腾跃跨度是目前国内外南狮表演中最远的纪录。

高桩南狮一系列高难度动作惊心动魄、刚健勇猛、威风凛凛、扣人心弦,让人眼花缭乱、拍手称绝,把狮子的喜、怒、哀、乐、动、静、惊、疑等各种形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近年来,在西樵山举行的“黄飞鸿杯”狮王争霸赛中,南海龙狮运动协会更是再度创新,首度推出竞争南狮、水上飞狮、双狮对打等新套路。被世界狮艺界称为“中华绝技”。

高桩南狮表演套路多、难度大。如喜则欢而碎步,怒则仪态万千,平常则闭眼稳步,乐则跃而跨步,这些都是神秘而古老的南狮套路。而飞身上桩,腾挪飞跃,挂桩钳腰,勇过铁索,这些都是高桩南狮的难度。高桩南狮让人们在观赏舞狮表演中,时而紧张,时而惊奇,时而欢乐,从而陶醉在美好的艺术享受之中。

以上就是关于南狮和北狮有什么不同全部的内容,包括:南狮和北狮有什么不同、广东舞狮是南狮还是北狮、北狮和南狮的区别在哪里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1919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9
下一篇 2023-04-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