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项羽的成语

形容项羽的成语,第1张

形容项羽的成语如下:

四面楚歌:楚汉交战时,项羽的军队驻扎在垓下,兵少粮尽,被汉军和诸侯的军队层层包围起来,夜间听到汉军四面都唱楚歌,项羽吃惊地说:“汉军把楚地都占领了吗为什么楚人这么多呢”?见于《史记·项羽本纪》比喻四面受敌,处于孤立危急的困境。

背水一战:在不利情况下和敌人作最后决战,比喻面临绝境,为求得出路而作最后一次努力。

先发制人:《汉书·项籍传》:“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原指战争中的双方先发动的能制人,后发动的就受制于人。后泛指先下手为强。

取而代之《史记·项羽本纪》: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原指夺取别人的地位而代替他。后泛指某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

项庄舞剑: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同“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沐猴而冠:沐猴(猕猴)戴帽子。比喻装扮得像人,实际却虚有其表。常用来讽刺依附权势窃据一定权位的人。

项羽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代表人物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强的武将之一,古人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

关于项羽的成语

楚霸王项羽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其言行故事千古流传,演绎出许多成语。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

最有气魄的一句话——<取而代之>

注:秦始皇耀武扬威四处巡游,刘邦看了羡慕,说:"大丈夫当如是也!"。项羽看了藐视,说:"彼可取而代也"。

最果断的战略——<先发制人>

注:项羽与叔叔项梁在选择灭秦时机时,提出"先发制人,后则为人所制"战略。果断杀死秦将举兵起义。

最能体现视死如归决心的一次战斗——<破釜沉舟>

注:与秦兵作战,"悉引兵渡河,皆沉舟,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以破秦军"。

最有名的一把火——<付之一炬>

注:楚霸王火烧阿房宫。

最想显"阔"的典故——<衣锦还乡>

注:灭秦后有人劝项羽都(建都)关中,项羽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谁知之者!",于是衣锦还乡了。

最不能忍受的一次挨骂——<沐猴而冠>

注:韩生建议项羽都(建都)关中,未被采纳。这个书呆子认为项羽目光太短浅,骂了一通湖北佬——"人言楚人‘沐猴而冠',果然。"项羽听了无法忍受,架起油锅把韩生烹了。

最显刀光剑影的一次宴会——<鸿门宴>

注:很热闹,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有项羽妇人之仁,放跑了刘邦。有范增骂人:"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最难逾越的界限——<鸿沟>

注:鸿沟,即现在的贾鲁河,在河南中牟县。楚、汉曾划鸿沟为界。

最得意时犯下的错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注:项羽封刘邦为汉王,把刘邦封锁到巴。蜀偏僻之地,又见刘邦烧了栈道,以为天下太平了。没想到刘邦烧了栈道,还能"暗渡陈仓"。

最惨烈的一场大决战——<逐鹿中原>

注:汉王刘邦亲率大军与楚霸王项羽在荥阳、成皋一带对峙,史称"成皋之战",是楚汉战争中最重要的战役。史称"逐鹿中原"。

最不能言勇的战斗——<十面埋伏>

注:垓下一战,中了韩信计谋。

最悲怆的歌声——<四面楚歌>

注:项羽困于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围之数重。一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羽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此乃张良瓦解楚军之计。

最英雄气短的悲歌——<霸王别姬>

注:项羽闻四面楚歌,披衣而起,独饮帐中。乃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柰何,虞兮虞兮柰若何!"后人称《垓下歌》。虞姬起舞和之,曰:"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义气尽,贱妾何聊生。"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虞姬歌罢,拔剑自刎,项羽抱尸痛哭。

最要面子的最后选择——<无颜见江东父老>

注:垓下一战,项羽全军覆没。最后舍命厮杀,冲出一条血路。突围到乌江边,身边只剩下二十几名骑兵。乌江亭长撑来一只小船接应,劝项羽东渡。项羽苦笑道:"想当初我带领八千江东子弟兵渡江西进,驰骋天下。而今一败涂地,即使江东父老同情我,我又有何面目去见他们啊"。仰天长叹"天亡我,非战之罪也!"最后拔剑自刎。

最著名的凭悼——<东山再起>

注:后人在项羽自刎处建一亭,名乌江亭。唐诗人杜牧游此地凭吊感慨。他认为胜败乃兵家常事,失败不足为耻。如果项羽回江东集结才俊,也许还能再驰骋中原,东山再起。于是题诗《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咏史诗。乌江」胡曾

争帝图王势已倾,八千兵散楚歌声。乌江不是无船渡,耻向东吴再起兵。

「咏史诗。垓下」胡曾

拔山力尽霸图隳,倚剑空歌不逝骓。 明月满营天似水,那堪回首别虞姬。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垓下歌汉�6�1 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负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题乌江项王庙诗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弟子今犹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垓 下 项羽

归天难,杀气腾腾剑光寒。剑光寒:力拨青山,气盖中原。欲渡江东却无颜,歌声残:逐鹿问鼎,四面楚歌歌声残。恨地无环

关于刘邦、项羽的成语有:十面埋伏、四面楚歌、破釜沉舟、运筹帷幄、明修栈道

1、十面埋伏

读音:shí miàn mái fú

释义:设伏兵于十面以围歼敌军。

出处:楚汉相争的垓下之战,汉王刘邦重用淮阴人韩信,把项羽围困在垓下(今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东南 ),他采取十面埋伏的战术,逼使项羽在乌江自刎,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近义词:四面楚歌

用法:作谓语、定语

例句:我们设下十面埋伏,专等敌人自投罗网。

2、四面楚歌

读音:sì miàn chǔ gē

释义: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的人事环境,而致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译文:项王的部队在垓下修筑了营垒,兵少粮尽,汉军及诸侯兵把他团团包围了好几层。深夜,听到汉军在四面唱着楚地的歌,项王大为吃惊,说:“难道汉已经完全取得了楚地怎么楚国人这么多呢”

用法:作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腹背受敌、山穷水尽

反义词:安然无恙、旗开得胜

例句:在这四面楚歌里,凭你怎样伶牙俐齿,也只得服从了。

3、破釜沉舟

读音:pò fǔ chén zhōu

释义: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比喻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出处:春秋孙武《孙子兵法·九地》:“焚舟破釜,若驱群羊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

译文:烧掉船只,砸烂军锅,表示必死决心;像驱赶羊群一样,赶过去,赶过来,使他们不知道到底要到哪里去。

近义词 :义无反顾、背水一战、决一死战

反义词:优柔寡断、瞻前顾后、举棋不定

用法:作谓语、宾语、状语;形容做事的决心很大。

例句:战士们毫不畏惧,怀着破釜沉舟的决心,英勇地冲向敌人。

4、运筹帷幄

读音: yùn chóu wéi wò

释义:指制定作战策略。引申为筹划、指挥。在军帐内对军略做全面计划。常指在后方决定作战方案。也泛指主持大计,考虑决策。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译文:你(张良)坐在军帐中运用计谋,就能决定千里之外战斗的胜利,我不如子房你。

用 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用于军事、政治等。

近义词: 握筹布画、运筹决策、运筹决胜

例句: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具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伟大胆略和英雄气概。

5、明修栈道

读音:míng xiū zhàn dào

释义:指刘邦将从汉中出兵攻项羽时,故意明修栈道,迷惑对方,暗中绕道奔袭陈仓,取得胜利。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

出处:元·无名氏《暗度陈仓》第二折:“着樊哙明修栈道,俺可暗度陈仓古道。这楚兵不知是暗度陈仓智,必然排兵在栈道守把。俺往陈仓古道抄截,杀他个措手不及也。”

译文:安排樊哙明修栈道,我(刘邦)统帅大军暗度陈仓古道。楚兵不知此计谋,必然派兵把守在栈道处,我带军去陈仓古道包抄拦截,杀他个措手不及。

近义词:明争暗斗、暗渡陈仓

反义词:明目张胆、明火执仗

用法: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战争、商业等方面。

例句:你这个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调包伎俩并不高明,早就被我们识破了。

项羽的成语 :

霸王别姬 [ bà wáng bié jī ]

戏曲剧目。秦代故事戏。叙刘邦与项羽相约以鸿沟为界,各自罢兵。韩信用计使项羽进兵,又在十里山布下十面埋伏,将项羽困于垓下。项羽在营中听见四面的汉军都唱著楚人的歌曲,以为楚军都已降汉,乃与爱妾虞姬饮酒作别。后虞姬自刎,项羽杀出重围,至乌江时,因自觉无颜再见江东父老,乃自刎而死。

妇人之仁 [ fù rén zhī rén ]

仁:仁慈。施小惠而不识大体。比喻姑息少决断。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弊,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 xiàng zhuāng wǔ jiàn,yì zài pèi gōng ]

项庄:项羽手下的武将。沛公:刘邦。比喻说话或行动表面上看来有正当名目,而实际上却别有用心、另有所图。也作“项庄舞剑,志在沛公”。

1、政由己出:政令由一己发出。指把持大权,独断专行。

2、拔山盖世:盖世:超越天下人,世上第一。力能拔掉大山,形容力大勇猛,当代无比。3、从壁上观:壁:壁垒。原指双方交战,自己站在壁垒上旁观。后多比喻站在一旁看着,不动手帮助。4、拔山扛鼎:扛:双手举起。拔起大山,举起重鼎。形容力气很大。5霸王别姬:姬:指西楚霸王项羽的宠妾虞姬。形容英雄末路的悲壮情景。现多比喻独断专行脱离群众,最终垮台。6不足与谋:与:和。不值得和他商量。7分我杯羹: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8踢天弄井:能上天,能入地。比喻本领极大。也形容顽皮到极点。9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人家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则是鱼肉。比喻生杀大权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

10以一当十:当:相当。一个人抵挡十个人。形容军队英勇善战。

四面楚歌[sì miàn chǔ gē]翻译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项庄舞剑[xiàng zhuāng wǔ jiàn]翻译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同“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出处清·刘坤一《致张香涛书》:“[定兴]乃于署督篆任内,奏参银元局及淮山盐务,牵涉敝署,不无激射之词,论者谓为项庄舞剑,而弟因未尝稍存芥蒂也。”

取而代之[qǔ é dài zhī]翻译指夺取别人的地位而由自己代替。现也指以某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出处《史记·项羽本纪》:“秦始皇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作壁上观[zuò bì shàng guān]翻译壁:壁垒。原指双方交战,自己站在壁垒上旁观。后多比喻站在一旁看着,不动手帮助。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

江东父老[jiāng dōng fù lǎo]翻译江东:古指长江以南芜湖以下地区;父老:父兄辈人。泛指家乡的父兄长辈。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王笑曰:‘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和何面目见之?’”

以上就是关于形容项羽的成语全部的内容,包括:形容项羽的成语、关于项羽的成语、有关项羽的成语及诗词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1784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9
下一篇 2023-04-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