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种逆向思维方法知识介绍简短

7种逆向思维方法知识介绍简短,第1张

思维最初是人脑借助于语言对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过程。思维以感知为基础又超越感知的界限。通常意义上的思维,涉及所有的认知或智力活动。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7种 逆向思维 方法 ,希望大家喜欢!

7种逆向思维方法

1方位逆向法

方位逆向就是双方完全交换,使对方处于己方原先位置的换位。它不仅仅是指物理空间,更是指一种对立抽象的本质。相反相成的对立面有:入-出、进-退、上-下、前-后、头-尾,等等。

恋爱中的男女总是时而甜甜蜜蜜、时而吵吵嚷嚷,而吵架的原因不外乎就是抱怨对方从来不为自己考虑,从来都不站在自己的角度想想。事实上,如果每个人都能真正站在别人的位置上想一想,世界上也就不会再有战争和悲剧了。遗憾的是,大多数人总是在抱怨对方不站在自己的角度为自己考虑一下的时候,忘了自己也应该站在对方的角度为对方考虑一下。看来,“逆向换位”是一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事。

学习方位逆向,首先就在于4个字:设身处地。在方位逆向的实际应用中,需要你真正站在他人的角度——尤其是存在利益关系的“敌对方”的角度——看待和分析事物。学习这一点,不仅需要一颗真诚的心,更重要的是创新的智慧。

站在对立面研究解决问题的方式,和对方换一个角度,是“一次逆向换位”。逆向换位思维还可以多次换位,甚至反复逆向换位。2次以上的换位就是多次换位。

学习方位逆向,其次就是要学会“换位——再换位”。之所以要进行多次、反复的逆向换位,是因为我们必须考虑到“对立”的那一方可能也在进行逆向换位思考,思考他人——作出反馈——再思考他人对于你的反馈会作出什么逆向的反馈——重新反馈……这就是逆向换位思想的升级,是兑换为思想的终极把握。在这样的换位对抗中谁胜谁负,就要看谁在换位思考上胜人一筹了。

2 属性逆向法

事物的属性往往是多向位的,一件事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即使同一件事情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其性质也可以是多方面的,并且是相互转化的。就像钱钟书说的“以酒解酒、以毒攻毒、豆燃豆萁、鹰羽射鹰”,包含着极大的矛盾性。例如:好-坏、大-小、强-弱、有-无、动-静、多-寡、冷-热、快-慢、增-减、生-死、出-入、始-末、水-火,等等。

有一次,美洲草原上失火了,烈火借着风势,无情地吞噬着草原上的一切。那天刚巧有一群游客在草原上玩,一见烈火扑来,个个惊慌失措。幸好有一位老猎人与他们同行,他一见情势危急,便喊道:“为了我们大家都有救,现在听我的。”老猎人要大家拔掉面前这片干草,清出一块空地来。

这时大火越来越逼近,情况十分危险,但老猎人胸有成竹。他让大家站到空地的一边,自己则站在靠大火的一边。他见烈火像游龙一样越来越近,便果断地在自己脚下放起火来。眨眼间在老猎人身边升起了一道火墙,这道火墙同时向3个方向蔓延开去。奇迹发生了,老猎人点燃的这道火墙并没有顺着风势烧过来,而是迎着那边的火烧过去。当两堆火终于碰到一起时,火势骤然减弱,然后渐渐熄灭。

游客们脱离险境后纷纷向他请教以火灭火的道理,老猎人笑笑说:“今天草原失火,风虽然向着这边刮来,但近火的地方气流还是会向火焰那边吹去的。我放这把火就是抓准时机借这股气流向那边扑去。这把火把附近的草木烧了,这样那边的火就再也烧不过来了,于是我们得救了。”

逆向思维总是能帮助我们在困难中找到出路。彼德诺顿也是这样一个运用逆向思维走向成功的人。他曾经以3亿美元出售了他的电脑软件。这是一套被称为“恢复删除”的软件,他把逆向思维运用于其中,目的是恢复被意外删除的电脑文件。不小心删除了文件是电脑使用者的噩梦,恢复被删除的文件是许多人的“妄想”,但只有诺顿朝前跨出了一步,把看似荒谬的妄想变成了现实。在诺顿的思考里,进与退、出与人、有与无,可以在更高层次上获得新的统一和转化。

3 因果逆向法

逆向思维中“倒因为果、倒果为因”的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是极其广泛的。有时,某种恶果在一定的条件下又可以反转为有利因素,关键是如何进行逆向思考。

倒因为果最辉煌的案例应当是人类对疫苗的研究。人类在抗击一场场灭顶之灾的努力中,毫无疑问,唯一有效的法宝就是倒因为果的逆向思维——以毒抗毒,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早在我国的宋朝人们就开始想到用事物的结果去对抗事物的原因。据文献记载,当时人们把天花病人皮肤上干结的痘痂收集起来,磨成粉末,取一点吹入天花病患者的鼻腔。后来这种天花免疫技术经波斯、土耳其传入欧洲。直到1798年英国医生琴纳用同样的原理研制出了更安全的牛痘,为人类彻底根治天花作出了决定性的贡献。

事实上,疫苗的研究方略仅仅是一个象征,更多的疾病研究和更广泛的生活事件也同样离不开倒因为果的逆向思维方法。

4 心理逆向法

《中国经济时报》曾经刊登过这样一篇 文章 ,题目是“送者贱、求者贵的思考”:5年前,我去一个偏僻山村采访,见地里种的全是当地的老品种油菜,桔秆细弱,株矮枝疏,便问同行的乡长为何不叫农民改种杂交油菜,乡长一脸无奈,农民不相信呗!

于是我给他讲了下面这则 故事 :当年土豆传到法国时,法国农民并不愿种,有人便出了一个怪招,在各地 种植 土豆的试验田边派全副武装的士兵日夜把守。周围的农民一见此阵势,认为地里种的肯定是金贵之极的好东西。于是,他们时常乘机溜进试验田,把偷回的土豆种在自家的地里。渐渐地,土豆成为法国农民广为种植的一种农作物。

前不久,那位乡长给我来了一封信。说是该乡临近山区的4个村成了养羊基地,规模大着呢!一去才知,当初乡里决定在4个村中每村只选一户 饲养 波尔山羊,决不多选!为了慎重起见,由乡长任推选组组长。推选前,乡里提出了很多苛刻的条件,整整忙活了一个月,乡里为这4户每户引种羊100只,多一只也不行。乡里还组织这4个村的联防队员轮流值班看羊。等羊下了羊崽后,乡里说要出口,不让羊养户私自出售。左邻右舍的农民眼馋,托亲拜友,晚上摸黑溜进养羊户家里,好说歹说也要偷偷买几只波尔山羊饲养。如今这几个村户户养羊,人均收入已超过万元。

毫无疑问,人类的心理永远是这样—— 一切禁止都意味着加强。许多悖论性的心理法则似乎也在间接地证明逆向思维的存在:

贝克法则:你所能提供的东西你一个也不要。

博肯法则:剧场里越不靠近通道的座位上的观众来得越晚。

格里森法则:极小的洞也终将把最大的容器流空,除非它是故意用来排水的,而在这种情况下,它又会堵塞。

贾斯特法则:车越破开得越疯。

梅尔法则:要不是最后一分钟,那就什么事也做不成。

韦伯法则:如果你顺当地找到停车的地方,那你就会找不着你的车。

5 心理逆反法

心理逆反法即是指在思考的过程中摈弃自身局限,先探究对方的思想,然后反对方的思路而行事。

心理逆向的“反”并不是逆向换位法中反复换位的“反”,而是反其道而行之的“反”。虽然在逆向换位法的学习中你已经熟悉了捉摸对方心理,然后逆反对方心理而作出对策,但在心理逆反法中,需要你更进一步,让对方跟着你的思路走,让他作你需要他作的选择。

让对方跟着自己走,听起来难如登天,但如果你尝试着持续训练自己琢磨对方的思考路径并逆反其逻辑,慢慢地就会发现掌握这一方法并不困难。试试看下面这则真实的故事,你是否也能迅速作出这样的反应呢

1956年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在苏联***的一次代表大会上再次揭露、批判斯大林肃反扩大化等一系列错误。有人从听众席上递了一张纸条给讲台上的赫鲁晓夫。赫鲁晓夫打开来一看,上面写着:那时候你在哪里这个问题之尖锐直指核心。这个时候,赫鲁晓夫不能不回答,选择回避就等于承认自己的懦弱和自私。

如果你是赫鲁晓夫,你会怎么办

要解决这个问题,你就必须用某种事实告诉众人,你现在的行为是在实实在在地纠正错误,而同时你还要让众人理解、默认你不能更早地作出纠正的原因。你必须设置一个 “必然的二选一”,也就是说你必须让众人在你设置的情境里面只能作和你一样的选择。通过这样的解释,你是不是已经可以摸索到脉络了这时候你应该想到,“逆”了之后就要“反”,与其用言语进行解释,不如让大家切身体会,让大家明白这是没有选择的选择。你看,心理逆 反思 维法的掌握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达成的。

赫鲁晓夫拿起条子,大声念了一遍上面的问题,然后望着台下,说:这是谁写的条子请你马上站出来,走上台!没有人站出来。会场静得一根针掉在地上都听得见,所有人的心都在怦怦地跳,不知赫鲁晓夫到底要干什么。写条子的人更是忐忑不安,懊悔不已,心里很清楚赫鲁晓夫如果真要查下去,一定会查到他就是写条子的人。接着,赫鲁晓夫又大声重复了一遍:请写条子的人站出来!会场仍然一片寂静。几分钟过去了,赫鲁晓夫终于又开口了,他平静地说:好吧,我来回答你的问题,我当时就坐在你现在坐的那个地方。

你看,赫鲁晓夫就是利用如今的权势重现了当年他所处的环境,让身处其中的众人切切实实地体会了他的选择,换了个角度告诉众人他的无可奈何。

引申而言,心理逆反思维体现着一种“料敌在前,抢占先机”的精神。“敌不动我不动,敌动我动”的后发制人策略虽然彰显了大气和谨慎,先置自己于必守之地,再图进攻,但是在应对上始终因为必须依据他人行动作决定而丧失了先机。心理逆反思维则是立足于对对方心理的预测和反馈,并依此布局,先攻其防不胜防,让你在应对自如之余还能反将一军。

6 雅努斯式思维法(对立互补法)

“雅努斯”是一尊罗马神话中的两面神, 传说 中,他的脑袋前后各有一副面孔,一副凝视着过去,一副注视着未来。你常常能在古罗马钱币上看见他,一手握着开门钥匙,一手执警卫长杖,站在过去和未来之间。

雅努斯式思维法,就是以把握思维对象中对立的两个面为目标,自觉遵循逆向路径研究问题,善于把正向思考和逆向思考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求人们在处理问题时既要顺着正常的思路研究问题,也要倒过来从反方向逆流而上,看到正反两方的互补性。

雅努斯式 思维训练 的第一步就是建立在“逆向”意识之上,你首先必须学会认识到事物都是由两个方面构成的,你现在面对的问题必然还存在其对立面。也就是说,当你面对一个难题时,你可能会面对这个难题的条件、问题和答案。你需要做的是对这个难题的构成重新洗牌,逆向考虑。

雅努斯式思维训练的第二步是把握住对立面之间相互渗透的关系,以达到对问题解决的质的飞跃。要时刻谨记:对立是为了共存。经由这样的介绍,“逆向”和“互补”的脉络已经隐约可见。再看下面这个小问题,循着这一脉络学习、把握如何将对立的部分嵌合互补。

什么样的18层大厦可以在地震中屹立不倒

千万不要以为这是一个脑筋急转弯,也不要认为这是一个单纯的建筑学问题——你可能因为专业的局限不能想到合适的建材和房屋结构,但是你可以抓住正确的思路。答案就在下面的这篇报道中。

1972年12月23日,尼加拉瓜共和国首都马那瓜发生了大地震,一座现代化城市顷刻间变成了一片瓦砾,死亡万余人,震中511个街区的房屋被无情地震毁。令人惊奇的是,一片废墟中唯独18层的美洲银行大厦竟安然屹立,而大厦正前方的街道地面却呈现了上下达1/2英寸的错动!如此奇迹,轰动了全球。

奇迹的创造者就是著名工程结构专家美籍华人林同炎。他在设计美洲银行大厦时,试图设计一座震中不会出现房屋崩裂的大厦,但是无论如何都没有办法解决建筑材料在强大外力下不变形、裂开的问题。就在他一筹莫展之际,忽然想到如果不是把思维的重点放在正面(因为放在正面不能彻底解决防震问题),而是把思维着重放在反面呢

于是,在多方筛选测算后,他采取了框筒结构。这种结构和一般结构不同,具有刚柔相济的特点:在一般受力的情况下,建筑物有足够的刚度来承受外力;而当受到突如其来的强烈外力时,可由房屋内部结构中某些次要构件的开裂使房屋总刚度骤然减弱,从而大大减少主要构件建筑材料承受的地震力。这种以房屋次要构件开裂的损失来避免建筑物倒塌的设计思想突破了一般常规的思维框架,突破了以刚对刚的正面思维模式,从而创造了世界上少有的奇迹。

在这里,林同炎选择了以“逆”保护来保护。保护与破坏是完全对立的,但这不意味着它们不能互补共存。如果不遗余力的保护不能达到“保护”的最终目的,那么用“破坏”来“保护”就是雅努斯式思维的精髓所在了。使“保护”和“破坏”双方呈现出相互依存的态势,主动设计一些在强地震中会被破坏的东西,恰恰成就了保护的目的。在主要建筑体完好的前提下,次要内部结构的破坏反而使得建筑物避开了强震的摧残。

雅努斯式思维训练的第三步建立在对前两步扎实把握的基础上。这一步要求解析对立的双方,然后进行重组建构。

7缺点逆用法

缺点逆用法的主旨就在于“缺点即优点”。缺点逆用,首先就意味着从普通中体味不普通。它强调的是反过来考虑如何直接利用这些缺点,做到“变害为利”。也就是说,针对对象事物中已经发现的缺点,除了采用“改进”策略以外,更希望做到的是成本更为低廉的“直接利用”。

你可以依循下面的步骤搜索身边的“缺点”,练习逆用:

● 确定一个对象,可以是一个东西、一件事,甚至一个人;

● 尽可能列举这一对象的缺点和不足(在这里你可以采用智力激励法,也可进行广泛的调研、征求他人的意见等);

● 将呈现在你面前的一个或数个缺点加以归类、整理;

● 针对每一个缺点进行分析,寻求 变废为宝 、化弊为利的可能(这一步最关键的就是“逆”,要用逆向思维处理这些缺点)。

很多摄影者在拍集体照时总是先数“3、2、1”,可是尽管人们都尽量睁大了眼睛,可总会有一些人在数到1的时候坚持不住眨了眼。

后来有个人出了个主意,大家将信将疑,甚至还觉得有点怪异,可是照片拍出来以后一看,果然一个闭眼的都没有,你能想到这个主意吗

逆向思维 的特点是对人们习惯的 思维方式 持怀疑和反对的态度,善于唱反调。逆向思维往往能够出奇制胜,给人以意想不到的收获。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逆向思维概述及其训练 方法 ,希望大家喜欢!

一、逆向思维概述

(一)逆向思维涵义

逆向思维也可称为反向思维,是指从常规思维相反的角度、过程出发去思考问题的方式。逆向思维的特点是对人们习惯的思维方式持怀疑和反对的态度,善于唱反调。逆向思维往往能够出奇制胜,给人以意想不到的收获。

比如,水总是由高向低流动,有什么办法能使其由低向高流动呢由此发明出各种类型的泵。日常生活中圆珠笔的漏油是一直难以解决的难题,人们认为是由于钢珠的磨损造成的,因而许多科学家、工程师、发明家都在考虑强化钢珠硬度、耐磨性上花费极大精力,但处于当时条件下,材料上难以突破。难道除了提高钢珠硬度、耐磨性之外就别无他法了吗日本一位发明家想了一条与常人不同的思路——钢珠磨损后笔要漏油,但如果钢珠磨损后笔管中已没有油可漏了,这个问题不就解决了吗他买来大量圆珠笔,反复使用,统计出常用圆珠笔写了多少字、用了多少油开始漏油的规律,采用在管中定量灌油的方式解决了圆珠笔的漏油问题。不从常人强化钢珠的方向思考,而是从油上动脑筋,使难题得以解决,这就是所谓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的应用也要讲究灵活,得当了事半功倍,不得当适得其反。这好比做饭时择米,人们不自觉地采用逆向思维,将沙子择出来。可是,如果一把米混入了一盆沙子,就只能正向思维择米了!

有这样一个 故事 ,它说的是一个美国故事是说出版商与总统之间的故事,为了增加自己出版的书的销路,有位出版商送了一本给总统,总统给该书签名后便大肆宣传:现有美国总统喜欢的书出版。于是买者云集,使其大赚其钱,第二本书出来的后,他又拿给总统签名,这一次总统脑筋转了一个弯,就签名说不喜欢这本书,但出版商又打出 广告 大肆宣 传说 ,现有美国总统最不喜欢的书出版,他又成功的赚得了钱,当他的书第三次出版时,他又找到总统,总统这一次再也不上他的当了,他坚持一言不发,不过这仍然没有难住这位聪明的出版商,他打出的广告说:现有美国总统不能做出任何结论的书出版,于是书再一次畅销。当我读这个故事的时候,非常佩服这位精明的出版商。

从上面这个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到逆向思维创新的魅力

以丑招财

美国艾士隆公司董事长布耐尔一次在郊外散步,偶然看到几个小孩在津津有味地玩弄一只浑身肮脏形态极丑的昆虫,爱不释手,不由“触景生情”。他从中受到启迪,决心打破常规思维的定式来个逆向思维,“以丑招财”,即以丑陋的玩具吸引 儿童 并让他们的家长掏腰包。他立即组织人马研制出一系列“丑”字号的玩具。比如,在一串小球上印有许多丑陋面孔的“疯球”;用橡皮做的长着橘黄头发、绿皮肤和一双怪眼睛、一眨眼就发出怪音的“粗鲁陋夫”等。他认为这一套“丑陋玩具”一定大有销路!果不其然,该产品一上市,儿童就争相抢购,“以丑招财”使公司发了大财。

(二)逆向思维的特征

逆向思维的主要特征是突破常规。从相反的角度去思考、去探索、去创新。一切事物都有两面性和对立面,从相反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有时别有洞天,效果奇妙。

事物之间都存在着“正”与“反”的关系。这种“正”与“反”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从内涵上讲,事物之间互为条件,互相依存。在客观世界的许多事物之间,甲、乙的互换性是存在的。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乙,乙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转化为甲。在形成甲的过程中,乙,丙是他们形成的条件,同时乙、丙可能是对立的,但造成的结果是相同的。

(三)逆向思维的类别

逆向思维可分为功能反转、结构反转、因果反转、状态反转等几种。

1、功能反转

从已有事物的相反功能去设想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获得新的创造发明的思维方式即为功能反转。例如,在德国一家生产书写纸的工厂内,一位工人弄错了配方,结果生产出的纸不能书写,成了废品。为此,厂长把他解雇了。正当他垂头丧气的时候,一位朋友提醒他,不要老想着出了废品,为什么不倒过来想一想它还有什么用呢“废品”和“有用品”正是对立的两极。朋友的话启发了这位工人的思想,从一极换到了另一极,终于发现这种纸的吸水性特别好,从而获得了生产吸水纸的专利。

2、结构反转

从已有事物的相反结构形式去设想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的创造性思维方式属结构反转。如一般的门锁锁舌有斜口,这样关门比较方便,但如果朝门缝中塞入硬片等却容易把门撬开,防盗功能差,有一同学发明了“简易防盗锁”,把门框上锁孔内侧焊个斜片,而锁舌却改成方形,这样从结构上与原锁反转,关门照样方便,但由外往里撬门,由于锁舌是方形的就不易被撬开了,从而使防盗性能大大增加。

3、因果反转

从已有事物的因果关系,反过来由“果”去发现新的“因”(现象、规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因果反转。例如磁生电(发电机)←→电生磁(电磁铁),声转电(话筒)←→电转声(听筒)。

4、状态反转

从已有事物的另一属性,反转过来,发现或创造一种新的产品或技术的方法称作状态反转。例如,前面提到的“司马光砸缸”、圆珠笔的改进等。

总之,当思考的问题用常规方法得不到解决时,应考虑转换思考角度,缺点逆用等思维方式来重新思考,这是人们在发明创造时常用的方法。

二、逆向思维的训练

(一)两极颠倒法

在一般情况下,我们遇到或认识了两极中的一极,我们不妨再去有意认识一下与之对立的另一极,一个新的天地就可能展望在我们面前。

鲁人做鞋帽生意

《韩非子》中记载有这样一个故事:鲁国有一个人,非常擅长纺织麻鞋,他的妻子也是织绸缎的能手,他们准备一起到越国做生意。有人劝告他说:“你不要去,不然会失败的。”鲁人问:“为什么呢”那人回答:“你善编鞋,而越人习惯于赤足走路;你妻子善织绸缎,那是用来做帽子的,可越人习惯于披头散发,从不戴帽子,用你擅长的技术,到越国去派不上用场,能不失败吗”结果呢,鲁人并没有改变初衷,三五年后,他不但没有失败,反而成了有名的大富翁。

许多事情的成功,问题的解决,常常得益于逆向思维,这个鲁国人的成功,也是如此。

鲁人做鞋帽生意,当然是应该去需求鞋帽的地区,而不该去不习惯穿鞋戴帽的越国;但鲁人则打破了这种习惯性的思维方式,认为就是因为越人不穿鞋不戴帽,那里才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销售潜力,只要改变了越人的粗陋习惯,越国就会变成一个最大的鞋帽市场。鲁国人成功的秘密就在这里,逆向思维帮了他的大忙。

(二)中间融合法

面对两极,人们可以既不持这一极,也不持那一极,而是使两极在中间融合,出现一种既非此又非彼的中间状态。很多创新构想就在中间融合中产生。例如,女士们穿平跟鞋,走路舒适、轻松﹔穿高跟鞋,走路挺胸、气派。但是,为什么只能要么是平跟鞋,要么是高跟鞋,能不能使对立两极在中间融合呢于是,坡跟鞋被开发出来了。它既不是平跟鞋,又不是高跟鞋,然而又既有平跟鞋的优点,又有高跟鞋的长处。

(三)反弹琵琶法

反证法就是反弹琵琶法。其特点在于,不是直接证明命题,而是从反面来论证。即先假设原命题的结论不能成立,提出一个相反的结论,然后证明这个相反的结论不能成立,从而证明原来的结论是正确的。运用反证法的步骤是:①作出需证明的命题的否定结论。②从这个否定结论出发,用合乎逻辑的方法来进行推理,从而引出矛盾的结论;或与命题的条件相矛盾,或与暂设假定相矛盾,或与已知公理、定义、定理相矛盾。③排除否定的结论,肯定命题原来的结论正确。

孙膑智胜魏惠王

孙膑是战国时著名兵家,至俄国求职,魏惠王心胸狭窄,忌其才华,故意刁难,对孙膑说:“听说你挺有才能,如能使我从座位上走下来,就任用你为将军。”魏惠王心想:我就是不起来,你又奈我何!孙膑想魏惠王赖在座位上,我不能强行把他拉下来,把皇帝拉下马是死罪。怎么办呢只有用逆向思维法,让他自动走下来。于是,孙膑对魏惠王说:“我确实没有办法使大王从宝座上走下来,但是我却有办法使您坐到宝座上”。魏惠王心想,这还不是—回事,我就是不坐下,你又奈我何!便乐呵呵地从座位上走下来。孙膑马上说:“我现在虽然没有办法使您坐回去,但我己经使您从座位上走下来了。”魏惠王方知上当,只好任用他为将军。

“反弹琵琶”实际是利用对立互补关系,实行迂回战术。某国王一贯自我标榜不但是个至高无上的权威,而且更是个“大慈大悲”的救世主。他在处决犯人之前,要恩赐一个机会,叫他们去抽生死签,如果抽到“活”字,就可幸免一死。有一次,一个囚犯行将处决,他的冤家买通狱吏,把两张纸都写上“死”。不料有人把此消息透漏给犯人,犯人闻后眉开眼笑地说:“啊!我可以死里逃生了。”国王宣布抽签后,犯人抽出一张签,二话不说便吞入腹中。这下在场的人慌了手脚,因为谁也搞不清楚犯人吞下的是“死”还是“活”。只听国王大声斥喝:“笨蛋,你们只要看一看剩下的那张纸签就是了。”显然剩下来的是“死”签,由此反证犯人吞下的是“活”签。聪明的犯人巧用反证法,死里逃生了。

(四)换位法

换位法就是将考察的命题颠倒过来,发明新事物的创造方法。

在动物园里,把动物关在笼子里,游人在园内观赏动物是一般常规。但是在野生动物园里,动物是放牧式的,为了防止狮虎对人的袭击和伤害,却让游人坐到封闭的汽车内去进行参观游玩,却又别有一番情趣。

生产玩具的厂家,其设计一般都追求色彩鲜艳、造型美观可爱而赢得顾客的喜爱,然而美国鬼才公司却设计了一种外皮皱巴巴丑恶的玩具狗,这种一反常态的构思,是一种风格迥异的丑狗,丑中还透出一丝憨态,从而引起人们的猎奇心,觉得花几个钱抱一只奇异的狗回家是值得的。不出所料,皱皮狗成为市场上的畅销产品。

兰米尔,他发明充气电灯泡也是采用此法。当时的电灯泡有个致命伤,钨丝通电后容易发脆,使用不久灯泡壁就会变黑。一般人都认为要克服这个毛病必须大大提高灯泡的真空度。兰米尔的想法却与众不同,他不是忙于提高灯泡的真空度,而是分别将氢气、氮气、二氧化碳、氧气和水蒸气等充人灯泡,研究它们在高温低压下与钨丝的作用。当他发现氮气有减少钨丝蒸发的作用时,作出了“有可能在大气压下钨丝在氮气中长期工作”的判断。1928年,他由于充气灯泡的发明和对高温低压下化学反应的研究等突出贡献而荣获帕金奖章。

把思维方法来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有时竟取得想不到的效果。历史上有许多科学家就是采用逆向思维法而取得重大发现和发明的。

逆向思维概述及其训练方法相关 文章 :

★ 逆向思维训练方法以及其特点

★ 开发逆向思维的方法及其启示介绍分享

★ 逆向思维训练题目

★ 思维训练的思维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资料介绍简短

★ 思维方式训练

★ 高考历史解题技巧:怎样回答大跨度问答题与逆向思维答题技巧

★ 思维训练

★ 小学语文阅读技巧和方法

★ 逆向思维概述介绍和训练方法分享阅读

逆向思维法的类型主要分为:反转型逆向思维法、转换型逆向思维法、缺点逆向思维法。

1、反转型逆向思维法,这种方法是指从已知事物的相反方向进行思考,产生发明构思的途径。“事物的相反方向”常常从事物的功能、结构、因果关系等三个方面作反向思维

2、转换型逆向思维法,这是指在研究问题时,由于解决这一问题的手段受阻,而转换成另一种手段,或转换思考角度思考,以使问题顺利解决的思维方法。

3、缺点逆向思维法,这是一种利用事物的缺点,将缺点变为可利用的东西,化被动为主动,化不利为有利的思维发明方法。这种方法并不以克服事物的缺点为目的,相反,它是将缺点化弊为利,找到解决方法。

逆向思维法是指为实现某一创新或解决某一因常规思路难以解决的问题,而采取反向思维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实践证明,逆向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考能力。个人的逆向思维能力,对于全面人才的创造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逆向思维法,不是一种培训或自我培训的技法,而仅仅是一种思维方法或发明方法,然而要挖掘人才能力,有必要了解这一方法。因为在实践中使用这一方法,可能取得惊人的效果。

以上就是关于7种逆向思维方法知识介绍简短全部的内容,包括:7种逆向思维方法知识介绍简短、逆向思维概述及其训练方法有哪些、逆向思维法的类型主要分为哪些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1782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9
下一篇 2023-04-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