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浓缩结晶和冷却结晶有什么区别

化学:浓缩结晶和冷却结晶有什么区别,第1张

与物体本身的物理性质有关。浓缩结晶是一种物体在另一种物体中溶解达到饱和时,减少溶剂,出现结晶。冷却结晶好理解,是以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为原理的。一般的东西温度越低,越易析出晶体,但有几样相反,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冷却结晶。

“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法”简称“冷却热饱和溶液法”,又称“降温结晶法”。

它的原理是高温下把溶液弄成饱和状态。这个时候单位溶液里的溶解物含量很高,然后降温,使溶解度降低,这样单位溶液里的溶解物含量应该降低,而这多余的溶解物只好以固体(晶体)的形式从溶液中析出来。

要使用冷却结晶,溶质的溶解度必须对温度非常敏感。即在温度下降时,溶质的溶解度必须要有一个比较大的改变,这样才可以得到大量的结晶,产生效益。

而硫酸铜晶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大,所以一般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获取结晶。

不一样。

蒸发结晶,是加热,蒸发溶剂水,使水减少甚至没有,使溶质结晶,如,NaCl的结晶。

冷却结晶,是先稍微加热,形成较高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然后冷却,在降温的过程中,溶质的溶解度减小,结晶析出,如,KNO3的结晶。

一般,NaCl这样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都是蒸发结晶,因为在降温过程中,溶解度变化不大,不能大量结晶析出。

而,KNO3这样,随温度变化很大的,就使用降温结晶,不需要完全蒸干水分,只要得到热饱和溶液,在降温过程中同样可以大量析出晶体。

另外,对于一些受热容易分解的,或者是为了得到结晶水合物的晶体的,也都是采用降温结晶,以免受热过程中的分解。

1、冷却结晶,与沸点和熔点都没有关系,只要冷却的温度不低于熔点,溶液不凝固。

2、冷却结晶一般是指冷却热的饱和溶液,使溶质结晶的过程。

3、冷却热饱和溶液法,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物质

4、如果你说的是纯液体的凝固结晶,那么,跟熔点有关

1、浆料的过饱和度,这个主要由温度来控制,温度越低过饱和度越低。过饱和度越大,则,产生晶核越多,结晶体粒径越小。

2、停留时间,时间越长,则产生的结晶体粒径越大。停留时间与液位有关,液位越高,停留时间越强。

3、容器的搅拌强度,搅拌越强,容易破碎晶体,结晶体粒径越小

4、杂质成分,杂质成分较多,则比较容易形成晶核,结晶体粒径越小全部内容了,我给你分析下:冷却热饱和溶液,溶液温度下降的快,导致饱和度增加的很快,也就是过饱和度很大,所以产生晶核多,且小。自然能却溶液温度下降慢,过饱和的部分都结晶掉了,所以过饱和度不会很大,产生的晶核少,但是大。

蒸发步骤(以粗盐提纯为例)

第一步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一定质量的粗盐

第二步溶解:将称量好的粗盐放入干燥的烧杯中,加水溶解,加一点溶一点,并用玻璃棒搅拌

第三步过滤:将滤纸折成四折,撑开,放在漏斗中,一边三折,一边一折,滤纸边缘一定要低于漏斗边缘,将玻璃棒抵在三层的滤纸边缘,将烧杯嘴靠在玻璃棒上,慢慢倒液体,记住液体高度不要超过滤纸边缘(注意:漏斗口靠在烧杯壁上)

第四步蒸发:将滤液倒入蒸发皿中,点燃酒精灯,等到液体略微沸腾时,边加热边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液体飞溅,等到蒸发皿中有较多固体析出时,停止加热

(冷却固体我们没学,所以不会,不过以上步骤绝对正确,可以放心采纳)!!

以上就是关于化学:浓缩结晶和冷却结晶有什么区别全部的内容,包括:化学:浓缩结晶和冷却结晶有什么区别、硫酸铜晶体结晶为什么用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冷却结晶和蒸发结晶有什么区别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1504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8
下一篇 2023-04-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