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和李世民、李治的关系是什么

武则天和李世民、李治的关系是什么,第1张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高宗李治的父亲,而武则天第一任丈夫唐太宗李世民,第二任丈夫唐高宗李治,也就是说武则天既是李治妻子也是其小妈。

武则天为荆州都督武士彟次女。十四岁时入后宫,为唐太宗才人,获赐号“武媚”。唐高宗时封昭仪,后为皇后,尊号“天后”,与高宗并称“二圣”。高宗驾崩后,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

人物介绍

唐高宗李治是大唐王朝的第三位皇帝,公元649-683年在位。在大唐王朝璀璨的的星空中,高宗是寂寞的,千百年来大家提起他只会说他是一代英主李世民的乖儿子,或者说他是女皇武则天的弱丈夫。

关于他本人的记载我们反而模糊不清。在现有的历史课本上,上面一句话带过高宗的历史,“唐太宗的儿子高宗多病,皇后武则天协理朝政”,无数的影视剧给我们传递的高宗形象要么是懦弱,要么是无能,要么是好色。新唐书的作者欧阳修甚至把高宗认定为“昏童”。

李治另一个政绩是重新建立科举制度,并在他统治时期更多地通过科举制起用官员。中举和应试的人数开始迅速增多,科举制的影响开始在最高一级官僚机构中表现出来。高宗的几个宰相都有功名,相当数量的官员开始以这种方式走上仕途。

但不能夸大这个趋势。官员中中举的人依然是少数,大部分官员仍靠世袭的特权入仕,甚至靠更普遍的方式从胥吏升任。例如在永徽七年(656年),不少于1400名胥吏有资格进入正途,而同一年只有22人通过进士考试

是的。

早在李世民驾崩前,就跟太子李治有了感情,但是她跟李治之间的关系,李世民其实是知道的,只是没有说出来罢了。

李世民驾崩后,李治如愿以偿地从感业寺接回了,带发修行的武媚娘,并先后生了六个子女。个人认为李治如果不爱武媚娘,就不可能从感业寺接回带发修行的武媚娘,要知道当时从感业寺接回武媚娘,长孙无忌就第一个跳出来反对,好在武媚娘跟李治有了夫妻之实,并有了身孕,因此长孙无忌只好作罢,眼睁睁地看着李治接回了武媚娘。

而且李治本身身体就不好,容易犯头疼,每当病重的时候,就让武则天代批奏折,要知道奏折只能天子批阅,后宫是无权干涉的,更何况武则天那个时候也只是个昭仪,可见李治对武则天宠爱的程度,甚至军国大事,李治都跟武则天讨论,根本就不跟当时的原配王皇后讨论这些军国大事。

虽然说武则天有这块天赋和才能,但是能够批阅奏折并跟李治一起讨论军国大事。个人认为如果没有李治默许,她是不可能接触到这些的。李治甚至不顾长孙无忌为首的大臣反对,废王氏立武则天为后。一个帝王能够为一个女人付出这么多,是很难得的。

人物轶事

唐太宗驾崩后,作为才人的武则天居感业寺为尼。此前,武则天就和太子李治(后来的唐高宗)有过感情。在感业寺,武则天写下了情诗《如意娘》:“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武则天到晚年,还常默诵这首诗。

武则天与李治既是夫妻,也是政治伙伴。在李治驾崩后,武则天撰写的祭文情真意切,要求一定要和李治合葬。二人的墓是按照合葬墓的规格建造的。

当然是真爱。实名反对前面某答案。你别说李治想要纳武则天姐姐外甥女的事儿,也别说武则天杀儿子的事,更别说武则天老年男宠的事儿。我知道,你就要说。好,我们就来掰扯掰扯。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他们心目中的真爱是浪漫而完美的,是至死不渝且忠贞不一的。没错,真爱是这样的,前提是,双方是现代的普通人。武则天和李治的爱情,并不是纯粹的相爱,在一起,共度一生。他们之间存在着政治纠葛,利益纷争,身份差距,和爱恨情仇。他们不是普通的夫妻,他们是帝后,是全天下最尊贵的恋人。他们是真爱,但爱的不纯粹。

作者:新兰love

链接:>

武则天和李治的爱情,并不是纯粹的相爱,在一起,共度一生。他们之间存在着政治纠葛,利益纷争,身份差距,和爱恨情仇。他们不是普通的夫妻,他们是帝后,是全天下最尊贵的恋人。他们是真爱,但爱的不纯粹。这是从政治角度来说。

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这句话不仅对于普通人而言是合适的,对于帝王将相来说,同样适用,李治和武则天之间是不是真爱,这个要分阶段。

不是人心善变,而是人心一定会变,没有人会一直不变,想当年李治也不知道自己有一天会成为太子,毕竟大哥李承乾和二哥李泰都比他优秀太多。

但突然间太子和李泰同时被废,一向默默无闻的李治突然被长孙无忌推向了前台,成了大唐帝国的太子,谁都知道李治文弱,而以长孙无忌为首的那一帮大臣们,其实就想找个文弱的皇帝。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高宗李治的父亲,而武则天第一任丈夫唐太宗李世民,第二任丈夫唐高宗李治,也就是说武则天既是李治妻子也是其小妈。

武则天为荆州都督武士彟次女。十四岁时入后宫,为唐太宗才人,获赐号“武媚”。唐高宗时封昭仪,后为皇后,尊号“天后”,与高宗并称“二圣”。高宗驾崩后,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

扩展资料:

1、武则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 ,本名珝,后改名曌(zhào),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东)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的女皇帝(690年-705年在位),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与汉朝的吕后并称为“吕武”。

2、武则天善治国、重视延揽人才,首创科举考试的“殿试”制度,而且知人善任,能重用狄仁杰、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姚崇等中兴名臣。国家在武则天主政期间,政策稳当、兵略妥善、文化复兴、百姓富裕,故有“贞观遗风”的美誉,亦为其孙唐玄宗的开元之治打下了长治久安的基础,武则天对历史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_武则天

武则天,李世民,李治三人的关系是什麼?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高宗李治的父亲,而武则天第一任丈夫唐太宗李世民,第二任丈夫唐高宗李治,也就是说武则天既是李治妻子也是其小妈。

武则天为荆州都督武士彟次女。十四岁时入后宫,为唐太宗才人,获赐号“武媚”。唐高宗时封昭仪,后为皇后,尊号“天后”,与高宗并称“二圣”。高宗驾崩后,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

扩展资料:

1、武则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 ,本名珝,后改名曌(zhào),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东)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的女皇帝(690年-705年在位),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与汉朝的吕后并称为“吕武”。

2、武则天善治国、重视延揽人才,首创科举考试的“殿试”制度,而且知人善任,能重用狄仁杰、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姚崇等中兴名臣。国家在武则天主政期间,政策稳当、兵略妥善、文化复兴、百姓富裕,故有“贞观遗风”的美誉,亦为其孙唐玄宗的开元之治打下了长治久安的基础,武则天对历史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_武则天

李治和武则天真的相爱吗

是的。

李治其在位时曾平定漠北,大破百济与倭国联军,灭亡高句丽,灭亡西突 厥,大扩中国版图。倒是武则天登位后,对外战争并不那么顺利。

此外,在“二圣”的权力分配上,李治也握有绝对的主动权,在大部分时间里,武则天的权力是由 李治授予。虽然《旧唐书》称各全国单位的事情都让天后给办了,痛恨武则天的《新唐书》更称“政归房帷”。

但事实上当时朝中重臣的简拔任用,基本都由李治一 人决定。而决定权力归属的核心砝码——军权,更是从头到尾都由李治牢牢掌控。

才能看出李治与武则天两人之间情感的可贵。若李治只是一个被女人玩弄于股掌之中的糊涂虫,这两人的恋爱关系如何对等?《唐会要》称,太宗晚年患病时,前来服侍的太子就和武才人对上了眼。

按照《唐律疏议》,李治和武则天的行为被列入“十恶” 之中,如果东窗事发,李治可能遭到幽囚,武则天可能被诛九族。

李治对武则天的感情其实容易考证。655年他立武则天为皇后,诏书称 “(先皇)圣情鉴悉,每垂赏叹,遂以武氏赐朕,事同政君。可立为皇后”。

虽然将来 的各种唐书以及资治通鉴们都不会承认这一点,但起码可见李治同学为了给武则天的皇后名分争取合法性,在理论上下足了功夫。李治执政期间,风眩病症渐渐严 重,常常头痛难耐,眼睛看不见东西。在这种情况下,武则天承担了越来越多的政务工作,也渐渐得到越来越大的权力。

尽管如此,除一次劝皇帝不要御驾亲征外, 她从未真正干预过军事。683年,56岁的李治挂掉前留下遗诏让儿子继承皇位,并在遗诏中称:“军国大事有不能决断者,请天后处理决断。”若非武则天是个 女人,这已经是刘备托孤一般的历史佳话了。

扩展资料

武则天首先宠过一个名叫薛怀义的假和尚——此人由一公 主试用后推荐给武则天。他除天赋异禀(伟形神,有膂力,有非常材用——《旧唐书》)外,还帮武则天办了数件大事,比如注解《大云经》为武则天登帝位造势; 比如偶尔带兵打打突厥,还传过几回捷报;

又比如为武则天修建“明堂”、“天堂”——最后这件事虽让薛怀义升了官,最后却也让他丢了性命。武则天后来宠幸御 医沈南璆,薛怀义失宠后,一怒之下纵火将“明堂”和“天堂”焚毁,过了些时候,武则天便将其悄悄处死了。

至于后来众所周知(46)的张氏兄弟,基本是两个玩物而已。两男或有姿色,可慰当时已然年高德勋的女皇之老怀,大约娱乐的时候格调渐渐走低,令老派官僚们看不顺眼。 这两兄弟整天哄着老太太疯耍,然后仗着老太太的宠爱抖威风以及搜刮。

言官们劝过几次武则天,让她杀掉张氏兄弟,但没有回音。此后张柬之兵变时,二张当场被 杀,老太太对出现在现场的儿子李显说,“人你都杀了,还不回你的东宫去?”纵横了大半生,老太太这回终于受欺负了。

归根结底,老太太用男宠还是比较节制的。据说当时的著名诗人宋之问一心想要当她的男宠,为此还写过一首艳诗。但老太 太没有给他这个机会,并私下和人说,宋之问这个人才调是有的,可惜有口臭。宋之问听说后满心羞愤,从此增加了含口香糖的习惯,但终归没能得宠。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揭武则天真实恋爱史:与李治真爱 情人不多

武则天与李治是什么关系

夫妻关系,武则天是李治的嫔妃。

武则天本是李治父亲唐太宗李世民的嫔妃,贞观十一年(637年)十一月,唐太宗来到洛阳宫(紫微城)后,听说十四岁的武则天“容止美”,遂召她入宫,封为五品才人,赐号“武媚”。

武则天进宫后并未得到李世民的宠爱,做了十二年的才人,地位始终没有得到提高。但在李世民病重期间,武则天和太子李治开始建立了感情。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李世民驾崩,武则天依例与部分没有子女的嫔妃们一起入长安感业寺为尼,但她与新即位的唐高宗李治一直藕断丝连。

永徽元年(650年)五月,李治在为祭奠李世民周年忌日而入感业寺进香时,又与武则天相遇。两人相认,并互诉离别后的思念之情。

因无子而失宠的王皇后看在眼里,便主动向李治请求将武则天纳入宫中,企图以此打击她的情敌萧淑妃。

永徽二年(651年)五月,李治的孝服期已满,武则天便再度入宫。入宫前,武则天已怀孕,入宫后便生下儿子李弘。至次年(652年)五月,武则天便被拜为二品昭仪。永徽六年(655年)十月,册封为皇后。

扩展资料:

1、李治

唐高宗李治(628年7月21日-683年12月27日),字为善,祖籍陇西成纪,唐朝第三位皇帝(649至683年在位),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嫡三子,其母为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与唐太宗嫡长子太子李承乾、嫡次子魏王李泰为同母兄弟。

贞观二年(628年)六月,李治出生于东宫丽正殿。贞观五年(631年)被封为晋王,后因唐太宗的嫡长子太子李承乾与四子魏王李泰相继被废,他才于贞观十七年(643年)被册立为皇太子。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去世,太子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唐高宗在即位之初,继续执行太宗制订的各项政治经济制度,李勣、长孙无忌、褚遂良共同辅政。

由于他勤于政事,故而“百姓阜安,有贞观之遗风,史称“永徽之治”。高宗还在废立皇后问题上坚持自己的主张,排除了元老派的干扰。

显庆五年(660年)以后,高宗经常头晕目眩,影响处理政务。武皇后乘机开始参与国家大事。高宗的健康状况不佳,政权由高宗向武则天手中转移的趋势逐步形成。

唐高宗在位期间先后灭西突厥(657年)、灭百济(660年)、灭高句丽(668年)。高宗时期唐朝版图为最大,东起朝鲜半岛,西临咸海(一说里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维持了三十二年。

弘道元年(683年),唐高宗去世,享年五十五岁,葬于乾陵,庙号高宗,谥号天皇大帝。天宝八年(749年)增谥为天皇大圣皇帝,天宝十三年(754年),再增谥为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

2、武则天

武则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自名武曌(zhào),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690年-705年在位),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82岁),与汉朝的吕后并称为“吕武”。

武则天为荆州都督武士彟次女。十四岁时,进入后宫,为唐太宗才人,获赐号“武媚”。唐高宗时封昭仪,后为皇后,尊号“天后”,与高宗并称“二圣”。高宗驾崩后,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称“神都”,建立武周。武则天在位前后,大肆杀害唐朝宗室,兴起“酷吏政治”。

但她“明察善断”,多权略,能用人。又奖励农桑,改革吏治,重视选拔人材,所以使得贤才辈出。晚年逐渐豪奢专断,渐生弊政。

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等发动“神龙革命”,拥立唐中宗复辟,迫使其退位。中宗恢复唐朝后,为其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

同年十一月,武则天于上阳宫崩逝,年八十二。中宗遵其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其后累谥为“则天顺圣皇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武则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治

武则天是怎么和李治有的关系

武则天和李治相识的故事:

李治是李世民时期的太子,因此有机会接触到武则天,而在李世民病重期间,武则天和太子李治逐渐开始建立了感情。

贞观二十三年李世民驾崩,武则天依例与部分没有子女的嫔妃们一起入长安感业寺为尼,但她与新即位的高宗李治一直藕断丝连。

永徽元年五月,李治在为祭奠李世民周年忌日而入感业寺进香时,又与武则天相遇。两人相认,并互诉离别后的思念之情。

因无子而失宠的王皇后看在眼里,便主动向李治请求将武则天纳入宫中,企图以此打击她的情敌萧淑妃。 李治早有此意,当即应允。永徽二年五月,李治的孝服期已满,武则天便再度入宫。

入宫前,武则天已怀孕,入宫后便生下儿子李弘。武则天回宫后,迅速打败萧淑妃,获得李治的宠爱。至次年五月,武则天便被拜为二品昭仪。

扩展资料:

对于武则天,从唐代开始,历来有各种不同的评价。唐代前期,由于所有的皇帝都是她的直系子孙,并且儒家正统观念还没完全占据统治地位,所以当时对武则天的评价相对比较积极正面。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司马光所主编之《资治通鉴》,对武氏严厉批判。程朱理学在中国思想上占据主导地位后,轻女的舆论决定了对武则天的评价。

但不可否认的是,武后善治国、重视延揽人才,首创科举考试的殿试制度,而且知人善任,能重用狄仁杰、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姚崇等中兴名臣。

国家在武则天主政期间,政策稳当、兵略妥善、文化复兴、百姓富裕,故有贞观遗风的美誉,亦为其孙唐玄宗的开元之治打下了长治久安的基础,武则天对历史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武则天

武则天和李治生了几个子女?

武则天和李治生了4个儿子,2个女儿。

1、安定思公主

安定思公主(654年―654年),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长女。公主早夭,麟德元年(664年)追封安定公主,谥号思,其卤簿鼓吹及供葬所须,等同亲王的等级,于德业寺迁于崇敬寺。

2、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约665年—713年8月1日),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小女儿,唐中宗和唐睿宗的妹妹,生平极受父母兄长尤其是其母武则天的宠爱,权倾一时。

3、李弘

李弘(652年—675年),唐高宗李治第五子,武则天长子,系高宗时期所立的第二位太子,薨逝于太子位,是唐朝第一位被追封为皇帝的太子。

4、李贤

唐章怀太子李贤(655年1月29日—684年3月13日),字明允,唐高宗李治第六子,武则天次子,系高宗朝所立的第三位太子,后遭废杀。

5、李显

唐中宗李显(656年—710年),原名李哲,陇西成纪人,656年出生于长安。唐朝第四位皇帝,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683年至684年、705年至710年两度在位。

6、李旦

唐睿宗李旦(662年-716年),初名李旭轮、李轮,祖籍陇西成纪,662年出生于长安。唐朝第五位皇帝,唐高宗第八子,武则天第四子,唐中宗同母弟。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武则天

武则天嫁给李治时多大

27岁。

永徽二年(651年),因无子而失宠的王皇后看在眼里,便主动向高宗请求将武则天纳入宫中,企图以此打击她的情敌萧淑妃。李治早有此意,当即应允。

永徽二年(651年)五月,唐高宗的孝服已满,武则天便再度入宫,入宫前武则天已怀孕了,入宫后生下儿子李弘。武则天回宫后的确迅速打败萧淑妃,获得李治的宠爱,次年(652年)五月,便被拜为二品昭仪。当时王皇后、萧淑妃经常与武昭仪争宠,互相说坏话,李治都不听。

扩展资料:

武则天与李治

永徽元年(650年)五月,李治在为祭奠李世民周年忌日而入感业寺进香时,又与武则天相遇。

两人相认,并互诉离别后的思念之情。

因无子而失宠的王皇后看在眼里,便主动向李治请求将武则天纳入宫中,企图以此打击她的情敌萧淑妃。

李治早有此意,当即应允。

永徽二年(651年)五月,李治的孝服期已满,武则天便再度入宫。

入宫前,武则天已怀孕,入宫后便生下儿子李弘。

武则天回宫后,迅速打败萧淑妃,获得李治的宠爱。

至次年(652年)五月,武则天便被拜为二品昭仪。

当时王皇后、萧淑妃经常与其争宠,三人互相谗毁,但李治都没有听信。

武则天题跋像武则天题跋像武则天工于心计,心狠手辣,兼涉文史。

永徽五年(654年),武则天产下长女安定思公主,据《新唐书》和《资治通鉴》记载,在安定思公主出生后一月之际,王皇后来看望,怜爱并逗弄公主玩,王皇后走出去后,武则天趁没人将女孩掐死,又盖上被子掩饰。

正好李治来到,武则天假装欢笑,打开被子一同看孩子,发现女儿已经死了,武则天啼哭。

问身边的人是怎么回事,身边的人都说:“皇后刚刚来过这里。

”李治勃然大怒,说道:“皇后杀了我的女儿!”武则天于是哭泣着数落王皇后的罪过。

王皇后无法解释清楚,李治从此有了”废王立武“的打算(但此事有争议,成书于五代的《旧唐书》和《唐会要》只记载了公主的暴卒,并未言明其死因)。

永徽六年(655年)六月,在后宫有谣言说王皇后与其母柳氏行厌胜之术,李治得知后大怒,将柳氏赶出皇宫,而且还想把武则天由昭仪晋封为一品宸妃,由于受到宰相韩瑗和来济的反对,最后才不能成事。

当时朝廷以长孙无忌、褚遂良为首的元老大臣势力强大,李治的权力受到很大限制。

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很多大臣反对唐高宗废王立武,武则天前进的道路也因此充满艰辛。

李治企图借“废王立武”重振皇权,打击元老大臣势力。

于是,武则天开始成为李治政治上的“战友”。

不久,中书舍人李义府首个支持”废王立武“,得到李治和武则天的重赏,很多中层官员看到支持“废王立武”有利可图,便转而支持立武则天为后。

许敬宗、崔义玄、袁公瑜等大臣纷纷请求李治立武则天为后,李治看到有不少人支持,废立之意再次萌生。

功臣元老中的李勣说了一句“此陛下家事,何必问外人”,彻底打动了李治的心,使李治和武则天在废立皇后的问题上的不利局面一下扭转过来了。

同年十月十三日,李治终于颁下诏书:以“阴谋下毒”的罪名,将王皇后和萧淑妃废为庶人,并加囚禁;她们的父母、兄弟等也被削爵免官,流放岭南。

七天以后,李治再次下诏,将武则天立为皇后;与此同时,又将反对最力的宰相褚遂良贬为外州都督。

显庆四年(659年)四月,武则天与唐高宗达成共识:将长孙无忌、于志宁、韩瑗、来济等人削职免官,贬出京师。

至此,李治基本实现了君主集权。

“废王立武”事件沉重打击了关陇贵族,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皇权不振的情况被改变,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以上就是关于武则天和李世民、李治的关系是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武则天和李世民、李治的关系是什么、历史上的李治真的专宠武则天吗、武则天和李治是真爱吗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1483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8
下一篇 2023-04-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