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是什么意思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是什么意思,第1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这段话的意思是:不同阶层的人“闻道”后的反应也不同。

这段话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一章,讲了“上士”、“中士”、“下士”听到“道”以后的表现。“上士”即高明的小奴隶主贵族,“中士”即平庸的贵族,“下士”即浅薄的贵族。上、中、下是就其思想认识水平的高低而言。

老子所谓的“道”,在这里指事物的规律。勤而行之:勤奋地下功夫去实践。若存若亡:有时候会去思考,有时候是得过且过。大笑之:对事物的规律持特别排斥与不信任的态度,认为可笑。不笑不足以为道 :老子认为,“道”是在被怀疑、被排斥中不断完善,植根于人心中的。

上士听了“道”,因为他们听懂了,所以就会勤勉地去实践,这是知行合一的表现。中士听了“道”,因为他们理解得不够透彻,所以一会儿记得,一会儿忘记。下士听了“道”,因为完全不能理解,所以会嘲笑“道”是荒谬的。“道”是高深的,不是每个人听听就能理解,一些人因为不理解而嘲笑是必然的。所以老子说:不笑,不足以为道。”

原文: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译文:

上士听了道的理论,努力去实行;中士听了道的理论,将信将疑;下士听了道的理论,哈哈大笑。不被嘲笑,那就不足以成其为道了。因此古时立言的人说过这样的话:光明的道好似暗昧;前进的道好似后退;平坦的道好似崎岖;崇高的德好似峡谷,最洁白的东西反而含有污垢;广大的德好像不足;刚健的德好似怠惰;质朴而纯真好像混浊未开。最方正的东西,反而没有棱角;最大的声响,反而听来无声无息;最大的形象,反而没有形状。道幽隐而没有名称,无名无声。只有“道”,才能使万物善始善终。

勤而行之的出处是《道德经》,作者是老子,春秋战国时期。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音读:dān),一字或曰谥伯阳。华夏族,出生于周朝春秋时期陈国苦县,约出生于公元前571年,逝世于公元前471年。老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释义:上士听了道的理论,努力去实行;中士听了道的理论,将信将疑;下士听了道的理论,哈哈大笑。不被嘲笑,那就不足以成其为道了。

出处:先秦·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原文: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翻译:上士听了道的理论,努力去实行;中士听了道的理论,将信将疑;下士听了道的理论,哈哈大笑。不被嘲笑,那就不足以成其为道了。

因此古时立言的人说过这样的话:光明的道好似暗昧;前进的道好似后退;平坦的道好似崎岖;崇高的德好似峡谷;广大的德好像不足;刚健的德好似怠惰;质朴而纯真好像混浊未开。最洁白的东西,反而含有污垢;最方正的东西,反而没有棱角;最大的声响,反而听来无声无息;最大的形象,反而没有形状。

道幽隐而没有名称,无名无声。只有“道”,才能使万物善始善终。

扩展资料

一、道德经创作背景

老子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环境是周朝势微,各诸侯为了争夺霸主地位,战争不断。严酷的动乱与变迁,让老子目睹到民间疾苦,作为周朝的守藏史,于是他提出了治国安民的一系列主张。

二、赏析

《道德经》句式整齐,大致押韵,为诗歌体之经文。读之朗朗上口,易诵易记。体现了中国文字的音韵之美。朗诵经文,是一种美的享受,在音韵之美中体味深刻的哲理。

《道德经》的语言非常讲究艺术性,运用了多种修辞方式,使词句准确、鲜明、生动,富有说理性和感染力。

《道德经》语言极为精辟,是至理名言,形成诸多成语、格言、座右铭。如:“天长地久”(七章)、“上善若水”(八章)、“少私寡欲”(十九章)、“弱之胜强,柔之胜刚”(七十八章)。

道德经第四十一章:“上士闻道,勤而行之”意思是说:有悟性的人听说“道”后深信不已,而且没有一点疑惑,它就是这么回事,并且勤勤恳恳、坚持不懈的去习练它、运用它。

“中士闻道,若存若忘”意思是说:悟性不高的人听说“道”则有时将它放在心上,有时却忘得无影无踪。并且相信它和怀疑他的存在各占一半,也就是半信半疑。既不全信又有些信,既不否定又心怀一定的疑问。

“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全句的意思是说:完全没有悟性的人,一听说“道”就大笑不止,认为荒诞不稽。之所以大笑,表现出鄙视、讥笑的语态,持完全否定的态度。

因为“道”论理高深,本来就难以理解。如果人人都那么轻易的能够理解的话,那就不足以称之为“道”了。所以“不笑,不足以为道”。只是年龄、文化、修养、兴趣、爱好、悟性的不同,对“道”的认识、理解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异而已。也不足为奇,实属正常。

道德经第四十一章:“上士闻道,勤而行之”意思是说:有悟性的人听说“道”后深信不已,而且没有一点疑惑,它就是这么回事,并且勤勤恳恳、坚持不懈的去习练它、运用它。

“中士闻道,若存若忘”意思是说:悟性不高的人听说“道”则有时将它放在心上,有时却忘得无影无踪。并且相信它和怀疑他的存在各占一半,也就是半信半疑。既不全信又有些信,既不否定又心怀一定的疑问。

“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全句的意思是说:完全没有悟性的人,一听说“道”就大笑不止,认为荒诞不稽。之所以大笑,表现出鄙视、讥笑的语态,持完全否定的态度。

因为“道”论理高深,本来就难以理解。如果人人都那么轻易的能够理解的话,那就不足以称之为“道”了。所以“不笑,不足以为道”。只是年龄、文化、修养、兴趣、爱好、悟性的不同,对“道”的认识、理解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异而已。也不足为奇,实属正常。

1、意思是:上士听了道的理论,努力去实行;中士听了道的理论,有时记在心里有时则忘记掉;下士听了道的理论,哈哈大笑。不被嘲笑,那就不足以称其为道了。

2、原文: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原文: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lèi],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第一部分: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上善的人,一听到道,就晓得道了,而且在修道的道路上非常的勤奋用功,能够不断地去领悟,去积累,去践行,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对道的存在是深信不疑的

就如禅宗的起源,佛祖拈起一朵金婆罗花,意态安详,却一句话也不说,大家都不明白他的用意,面面相觑,唯有摩诃迦叶破颜轻轻一笑,佛祖当即宣布:“我有普照宇宙、包含万有的精深佛法,熄灭生死、超脱轮回的奥妙心法,能够摆脱一切虚假表相修成正果,其中妙处难以言说,我以观察智,以心传心,于教外别传一宗,现在传给摩诃迦叶,然后把平素所用的金缕袈裟和钵盂授与迦叶,这就是禅宗的起源,也是“拈花一笑”和“衣钵真传”典故的来源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中善的人对道的存在持半信半疑的态度,若说他修道,没修道的地方都没有他,若说他不修道,任何修道的地方,却都看得到他,半像修道的,半像入世的

下士闻道,大笑之,下善的人是缺乏道性的人,自我主观意识强烈,固执己见,不能客观的去看待问题,他们如同智叟,不仅对传道,修道之人加以嘲笑而且根本不相信有道的存在

不笑,不足以为道,不被嘲笑,就不足以称其为道了,越是被嘲笑,越会显得道的高明,也就是说,越高明的东西,越难以讲清楚,越难以被接受,反而越低俗的东西,越容易讲清楚,越容易被接受

第二部分: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故建言有之,建言是指古人建立的格言,之是指代所列的格言,这些格言描述了道的外在表现及其内在的本质

明道若昧,昧是指阴暗,但不是完全的黑暗,真正的大明之道是有一点模糊,有一点不明,就如现在常说的黎明,如果引申到为人处事方面,就是事情在成功之前,常会有一段很艰苦的路要走,这个时候一定不要放弃,只有挺过这段艰苦的路程,才能收获成功

进道若退,在修道的道路上修为不断的精进,反而会觉得修为在倒退,就如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出现的高原现象,即在技能形成的中、后期,练习的进步常常出现停滞,不再继续上升,有时甚至稍有下降,在这个时候一定要保持平和的心态,相信自己,只有克服这一阶段,才能使操作技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夷道若纇,夷是指平坦,纇是指缺点,毛病,如开辟一条新的大道,像建造横贯公路,在未开辟以前会有种种困难

上德若谷,越是有品德的人越谦虚,其胸襟也越宽广,才能像山谷那样能包罗万象;大白若辱,有道之人,品德纯正,顺自然规律为人处事,可在下士的眼里却是虚伪的行为;广德若不足,广德是指广博宽大,真正有这样厚德的人,反而觉得自己不够广德,如佛家所讲的无量无边

建德若偷,偷是指奸巧,建德者修道藏形,行道匿迹,行好事,不求人知,可旁人看起来,好像是使用了奸巧;质真若渝,一个东西本来是好的质地,但看起来好像是假的,所以世界上物质的东西,真与不真很难鉴定,真的东西,把它看成假的,假的东西,又把它看得非常宝贵,如佛家所说的众生颠倒

大方无隅,真正的大方是没有边界的,如虚空就没有方隅,也没有转角的地方,任何一面都是虚空;大器晚成,大器之才并非短时间就能造就,那得需要数十年的坚持,努力,积累才能造就;大音希声,最大的声音反而不能听见,像宇宙自然的音声,非常的大,大得我们却听不见,所以觉得宇宙很宁静,只有入定的人可以听见

大象无形,大的现象是没有形象的,比如佛家讲法身,成了佛的人,另有一个身体,永远不生不死,叫做法身,法身是无相无形的;又比如说虚空,虚空无形,眼睛是看不到的,眼睛能看到的不是虚空,而是空间

第三部分: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道隐无名,道的体是隐,是无名,是没有名相可见的,因此叫它道也可以,叫它佛也可以,因为它本身无名、无相、无形、无体,如果想要了解道,只有透过它的作用,透过它的现象,才可以看到这个道体,因为道体是透过相与用表达出来的

假使不在行为现象上去修,去体会,想直接了解形而上的道,那是做不到的,也是不可能的,所以不管是道家、佛家或者任何一家,只有通过“善贷”——假借行为现象的修持,才能到达形而上的道

以上就是关于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是什么意思全部的内容,包括: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是什么意思、《道德经·上士闻道》“勤而行之”的原文是什么、"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世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是什么意思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1474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8
下一篇 2023-04-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