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一合酥不是曹操给杨修的,而是别人进贡的。曹操在品尝了后写下一个(合)字,这本就是让别人猜的,也就是一人一口的含义,但是这个谜底被杨修猜到,曹操就会不高兴了。
1、杨修是曹操的主簿,揣摩上义是他的本分,但是把自己直接领导的心思公之于众就是不对了。
2、杨修还是曹植的先生,曹操本就为难是将世子之位给曹丕还是曹植,杨修又经常把自己的小聪明交给曹植,这让曹操看不出曹植的真实本意,自然也就讨厌杨修了。
3、在后来曹操要立曹丕为世子,就更加害怕杨修口无遮拦挑唆曹植反叛。
从这几点看来,曹操的一人一口就是一个字谜,但是被杨修猜出来,就增加了曹操想要杀他的愿望。
又一日,塞北送酥一盒至。操自写“一合酥”三字于盒上,置之案头。修入见之,竟取匙与众分食讫。操问其故,修答曰:“盒上明书一人一口酥,岂敢违丞相之命乎?”操虽喜笑,而心恶之。
翻译:又有一天,塞北有一人送给曹操一盒酥,曹操很高兴,便在盒上写了“一合酥”三个字,然后便走了,这时谋士杨修看见了,他耍小聪明,便把酥给大伙分了。曹操回来问怎么回事,杨修便把“合”给拆开读了,变成“一人一口酥”。曹操心里生气,后来找了个接口把杨修杀了。 内涵是做人不要耍小聪明,不可锋芒毕露,否则会惹来大祸。
满意望采纳,谢谢!
这个不好说,可能是,也可能不是。
如果要说是曹操的本意,那是因为曹操经常喜欢做些让人莫名其妙的事情,以显示他的才智超群。比如在门上写个“活”字,表示嫌门太阔;又比如先声明梦中要杀人,然后故意杀死内侍,以证明这一点。以上两件事和“一合酥”事件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说,这次“一合酥”事件有可能是曹操故意为之。
曹操之所以做这些事情,其本意是想让大家都猜不透他的想法,对他更加敬畏。当时真的只有杨修一人能猜到曹操的心思吗?我看不是,曹操手下智谋之士还是很多的,他们之所以都保持沉默,显然都了解曹操的心思,不去揭破。可是杨修偏偏要跳出来把事情揭穿,修门和吃酥的事情也就算了,揭破梦中杀人一事原本就犯了曹操的忌讳,还要说:“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尔。”这简直就是在挑战曹操的忍耐极限,分明是找死。
如果说不是曹操的本意,那也说的过去。前面说到修门事件,事后曹操见门改小了,很高兴,还问究竟是谁了解他的心思;而“一合酥”事件中,曹操只是问杨修为什么把酥分着吃了,没有问谁猜到他的想法。而且修门事件中,杨修也算暗中帮了曹操一把,所以曹操对他只是“心甚忌之”,妒忌杨修的才智;而“一合酥”事件中,曹操听了杨修的解释,却是“心恶之”,讨厌他了,这说明曹操写这三个字,很可能是无心的,而杨修的解释,在曹操看来估计就是狡辩。而且曹操身为丞相,日里万机,也不至于这么无聊,特意写三个字去考考手下的智商。
其实杨修倒是拼命的在曹操那里表现其聪明才智,比如他为了应付曹操的提问,经常事先想好曹操要问些什么,然后准备好答案,等着曹操发问。有一次他事先准备好几个问题的答案,然后就出去了,曹操发问时,手下把答案交上去。碰巧一阵风吹过来,把答卷都吹乱了,结果回答的次序完全不对,被曹操发现。曹操把杨修叫来一问,才知道这种事情已经有多次了。杨修说不定还在沾沾自喜,可是曹操会怎么想?你杨修身为属下,居然妄猜上级的想法,还每次都被你猜中了,你到底想干什么?就算是宽厚御下的君主,也一定心里不舒服,何况时奸雄曹操?杨修这么做,真的是在挑战极限,自掘坟墓。
而且杨修不仅卖弄小聪明,还卷入了曹丕和曹植的夺嫡之争,站在曹植一边。前面说了杨修自己准备答案应付曹操,他还把这种办法教给曹植。后来被曹丕揭破,曹操当然大怒,连带对曹植也不喜欢了。杨修又给曹操打小报告,说曹丕暗通吴质,因为曹操最恨的就是儿子和大臣串通。结果吴质略施小计,让杨修的计划破产。在曹操看来,这是杨修帮助曹植在暗算曹丕,而杨修和曹植的联合也是阴谋抢班夺权。对于权力欲望特别强烈的曹操来说,最忌讳的就是手下在权力问题上做文章。可以说,曹操这时候已经有了杀死杨修的心思。
到了与刘备相持于汉中的时候,曹操已经确定立曹丕为接班人,早就想干掉“曹植集团”的“骨干”杨修了,来为曹丕顺利接班铺平道路。正好杨修又跳出来卖弄小聪明,说“鸡肋”是撤军的命令。说不定曹操当时正有进退两难的想法,但是被杨修一揭破,只好硬起头皮继续和刘备交战。同时,曹操也找到了一个合理的杀死杨修的借口:干涉军事行动。于是,这次杨修是跑不掉了,不死也得死。
说到底,杨修之死实在是因为他满脑子都是小聪明,而没有大智慧。他不清楚怎么与曹操这种奸雄相处,不知道一味卖弄学问是在刺激曹操,而卷入夺嫡之争更是在加速向鬼门关靠拢。看看人家贾诩,智慧完全不在杨修之下,可那都是大智慧,只在曹操需要的时候献策,平时关起门来,和谁都不来往,这样的人才能让曹操放心,所以贾诩最后得以善终。
一合酥事件:曹操收到一合酥,在盒上写了「一合酥」,杨修见了,便叫人把整盒酥吃了,曹操问他为何这样做,他答:「盒上写明『一人一口酥』,丞相之命怎敢违反?」
初中课文第三册《杨修之死》中有“操自写‘一盒酥’三字于盒上,置于案头”一句。这里的“一盒酥”实应为“一合酥”。理由有二:(1)古人作书为竖写,写为“一合酥”与后面杨修与众分食的理由“一人一口酥”正好相符。(2)查《辞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可知“合”又读gě,容量单位。《汉书·律历志》曰:“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再查人民文学出版社新版的《三国演义》,曹操写的也是“一合酥”。又《说文解字》只收有“合”字,而无“盒”字。可见“盒”字的出现年代是比较晚的。“盒”可能是后来由“合”的其中一个义项独立而滋生的字。课文的编者可能只是注意到了“合”、“盒”的现在的规范的用法,并没有考虑到在古代的二字的联系与区别。笔者认为,课文在改为“合”字的同时可以增加注释,说明古汉语中“合”为容量单位,音读gě。或注明“合”通“盒”。因为《辞海》中“合”的(13)义项即这样注解,而且也更便于教学。
有桄榔木,可以作面,以牛酥酪食之,人民资以为粮。欲取其木,先当祠祀。——华阳国志·卷四。
“酥”,目前主流公认是奶制品,即乳酪、凝乳或酸奶之类,又称“酪酥”或“酥酪”。《世说新语》对此事的记载索性是:“人饷魏武一杯酪……”
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食用酥酪的情况,可以读读张宪光·《中古的乳酪与醍醐》这篇文章。
一合酥就是一盒酥。“合”通买个“盒”,算是古时的写法吧。
古人写字是自上往下写的,所以“一合酥”就变成了“一人一口酥”。所以某人一看,理解错误就一人一口分吃了,引来了杀身之祸。
据传,“一合酥”是曹操老家——安徽亳州的特产糕点小吃。现在也有,有一个叫(一闻香)的糕点公司开发的美食。
大概就是这个样子的(就是中间的那个圆圆的糕点)。
杨修
应该是“一合酥”
附:杨 修 恃 才 放 旷 七 件 事
阔门事件:曹操曾经叫人建造花园,他看了后不给评语,只在花园的门上写一「活」字,杨修看了,即明其意,竟不问曹操,擅自命人把门修窄。
一合酥事件:曹操收到一合酥,在盒上写了「一合酥」,杨修见了,便叫人把整盒酥吃了,曹操问他为何这样做,他答:「盒上写明『一人一口酥』,丞相之命怎敢违反?」
梦中杀人事件:曹操恐怕有人暗杀他,便假装说自己在梦中好杀人,更杀了一个近侍和假装痛哭,并厚葬那人,好以杀一儆百。
杨修知道曹操心中所想,便恃著聪明去揭发曹操。
吴质事件:曹丕密请吴质入内府,相议曹操欲立世子一事,但怕有人知道,就用大簏藏了吴质。
杨修知道,就告诉曹操,结果曹丕下次真是用大簏载绢,曹操怀疑杨修想陷害曹操。
邺门事件:曹操为了测试两个儿子的才干,便叫他们出城门,却叫门吏不要放人出外,杨修教曹植,如有人敢阻挡,便斩杀他。
曹植虽然成功出外,但曹操知是杨修所教,非常愤怒。
答教事件:杨修曾经为曹植作了十几条「答教」,当曹操每次以军国的事问曹植,曹植都对答如流,曹操因而怀疑。
其后,曹丕收买曹植的左右,偷那些「答教」来通知曹操。
曹操见了,已有杀杨修之心。
鸡肋事件:曹操只说夜间的口号是「鸡肋」,杨修却「运用」他的智慧,想出「鸡肋」的真正意义,还叫士兵们收拾行李,准备班师,最后当然招致杀身之祸。
以上就是关于一盒酥曹操的用意是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一盒酥曹操的用意是什么、一合酥的文言文翻译和原文、“一合酥”事件中,杨修所说的一人一口酥是曹操的本意吗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