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历史上真正的周瑜的资料

三国历史上真正的周瑜的资料,第1张

周瑜(175-210)字公瑾,汉族,庐江舒县(今安徽省庐江县西南)人。

东汉末年东吴名将,因其相貌英俊而有“周郎”之称。

周瑜精通军事,又精于音律,江东向来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公元208年,孙、刘联军在周瑜的指挥下,于赤壁以火攻击败曹操的军队,此战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公元210年,周瑜因病去世,年仅36岁。

中文名: 周瑜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庐江郡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

出生日期: 公元175年

逝世日期: 公元210年

职业: 偏将军,领南郡太守

主要成就: 赤壁之战时率领孙刘联军大败曹操

目录

个人简介

历史年表

《三国志·周瑜传》

家族资料

历史评价

生平详述

轶事典故三国演义形象

周瑜受贬低的原因

周郎顾曲

相关诗词

歇后语

影视作品

后世纪念周瑜之墓

周瑜城遗址

周郎桥

个人简介

历史年表

《三国志·周瑜传》

家族资料

历史评价

生平详述

轶事典故 三国演义形象

周瑜受贬低的原因

周郎顾曲

相关诗词

歇后语影视作品后世纪念

周瑜之墓 周瑜城遗址 周郎桥展开 编辑本段个人简介

周瑜,东汉末年东吴著名将领。

出生于汉熹平四年(公元175年),少年时即与孙 《三国志》11周瑜头像

坚之子孙策交好,妻小乔(东吴两大美女之一),有两子一女。

周瑜美姿容,精音律,多谋善断,精于军略,为人性度恢廓,雅量高致。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在赤壁之战中打败曹军。

后图进中原,不幸于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十二月病故于巴丘(今湖南省岳阳市),英年早逝,年仅三十六岁。

详细内容请看《周氏族谱》(在江西省新余市凤阳乡焦木村内)大约是756页。

编辑本段历史年表

熹平四年 175年 1岁 周瑜出生于庐江郡舒县。

同年孙策出生。

初平元年 190年 16岁 周瑜从舒县到寿春,结交孙策;并将孙策一家接至舒县自己家中同住;周瑜与孙策升堂拜母。

(按:三国志中记载,周瑜访孙策在其迁居舒城之前,孙策亦自述与周瑜有“总

梁朝伟版周瑜(9张)角之好”;儿童14岁以下为总角,故周瑜访孙策应在初平元年之前。

) 初平二年 191年 17岁 孙策之父孙坚身亡;孙策离开舒县,葬父曲阿,后迁往江都。

(周瑜与孙策第一次分别) 兴平二年 195年 21岁 孙策受袁术之命平定江东;周瑜带兵粮到历阳支助孙策,一同作战,攻下横江、当利(此两处均为军事要地,乃大功也),击退刘繇,进入曲阿。

而后周瑜还镇丹杨。

(周瑜与孙策第二次分别) 建安元年 196年 22岁 周瑜与伯父周尚回到寿春。

建安二年 197年 23岁 袁术在寿春称帝,孙策与袁术绝交,自立门户。

袁术欲以周瑜为将,周瑜只请求作居巢县县长。

建安三年 198年 24岁 孙策获封吴侯、讨逆将军。

周瑜到居巢县赴任,趁机东渡回吴,加入孙策旗下。

孙策亲自迎接周瑜,授周瑜建威中郎将。

建安四年 199年 25岁 袁术病逝。

孙策授周瑜中护军,虚领江夏太守(江夏郡尚在黄祖手中)。

周瑜助孙策攻破皖城,夺得庐江郡。

孙策、周瑜分纳大、小乔。

同年于沙羡大破黄祖,还定豫章郡、庐陵郡。

周瑜留镇庐陵巴丘。

(周瑜与孙策第三次分别) 建安五年 200年 26岁 孙策遇刺身亡。

孙权继任。

周瑜从巴丘回吴,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

周瑜向孙权举荐鲁肃。

建安七年 202年 28岁 曹操下书令孙权送嗣子入朝当人质(此时孙权无子,欲送为人质者疑为孙策之子),张昭、秦松等犹豫不决,周瑜反对,遂不送质。

建安十一年 206年 32岁 周瑜与孙瑜等讨麻、保二屯,枭其首领,俘获万余人。

周瑜还备宫亭。

建安十二年 207年 33岁 黄祖遣将邓龙将兵数千人入柴桑,瑜追讨击,生虏邓龙送吴。

游戏

建安十三年 208年 34岁 孙权再次征讨黄祖,周瑜为前部大督。

黄祖战死。

同年,孙权命周瑜为左都督,带兵与刘备共同抗曹。

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大破曹军,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建安十四年 209年 35岁 曹操留曹仁、徐晃等驻守江陵。

周瑜在南郡与曹仁对峙一年后,曹仁败退。

孙权拜周瑜为偏将军,领南郡太守,以下隽、汉昌、刘阳、州陵为奉邑,屯据江陵。

建安十五年 210年 36岁 周瑜女儿出生。

周瑜进京见孙权,请求发兵取蜀,孙权同意。

周瑜在去蜀途中病逝于巴陵巴丘。

孙权素服举哀。

鲁肃代周瑜领兵。

程普代领南郡太守。

[注]:标注的年份为估算,仅供参考。

编辑本段《三国志·周瑜传》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也。

周瑜 图像

[1]从祖父景,景子忠,皆为汉太尉。

父异,洛阳令。

瑜长壮有姿貌。

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於舒。

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瑜从父尚为丹杨太守,瑜往省之。

会策将东渡,到历阳,驰书报瑜,瑜将兵迎策。

策大喜曰:“吾得卿,谐也。

”遂从攻横江、当利,皆拔之。

乃渡击秣陵,破笮融、薛礼,转下湖孰、江乘,进入曲阿,刘繇奔走,而策之众已数万矣。

因谓瑜曰:“吾以此众取吴会平山越已足。

卿还镇丹杨。

”瑜还。

顷之,袁术遣从弟胤代尚为太守,而瑜与尚俱还寿春。

术欲以瑜为将,瑜观术终无所成,故求为居巢长,欲假涂东归,术听之。

遂自居巢还吴。

是岁,建安三年也。

策亲自迎瑜,授建威中郎将,即与兵二千人,骑五十匹。

瑜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

以瑜恩信著於庐江,出备牛渚,后领春谷长。

顷之,策欲取荆州,以瑜为中护军,领江夏太守,从攻皖,拔之。

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

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

复进寻阳,破刘勋,讨江夏,还定豫章、庐陵,留镇巴丘。

五年,策薨,权统事。

瑜将兵赴丧,遂留吴,以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

十一年,督孙瑜等讨麻、保二屯,枭其渠帅,囚俘万馀口,还备(官亭)〔宫亭〕。

江夏太守黄祖遣将邓龙将兵数千人入柴桑,瑜追讨击,生虏龙送吴。

十三年春,权讨江夏,瑜为前部大督。

其年九月,曹公入荆州,刘琮举众降,曹公得其水军,船步兵数十万,将士闻之皆恐。

权延见群下,问以计策。

议者咸曰:“曹公豺虎也,然讬名汉相,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

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陆俱下,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

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

愚谓大计不如迎之。

”瑜曰:“不然。

操虽讬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

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请为将军筹之:今使北土已安,操无内忧,能旷日持久,来争疆埸,又能与我校胜负於船楫(可)乎?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且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

又今盛寒,马无藁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

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

将军禽操,宜在今日。

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

”权曰:“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

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

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

” 时刘备为曹公所破,欲引南渡江,与鲁肃遇於当阳,遂共图计,因进住夏口,遣诸葛亮诣权,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於赤壁。

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

瑜等在南岸。

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

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

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

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

盖放诸船,同时发火。

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

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

备与瑜等复共追。

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径自北归。

瑜与程普又进南郡,与仁相对,各隔大江。

兵未交锋,瑜即遣甘宁前据夷陵。

仁分兵骑别攻围宁。

宁告急於瑜。

瑜用吕蒙计,留凌统以守其后,身与蒙上救宁。

宁围既解,乃渡屯北岸,克期大战。

瑜亲跨马擽陈,会流矢中右胁,疮甚,便还。

后仁闻瑜卧未起,勒兵就陈。

瑜乃自兴,案行军营,激扬吏士,仁由是遂退。

权拜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

以下隽、汉昌、刘阳、州陵为奉邑,屯据江陵。

刘备以左将军领荆州牧,治公安。

备诣京见权,瑜上疏曰:“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

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

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埸,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

”权以曹公在北方,当广揽英雄,又恐备难卒制,故不纳。

是时刘璋为益州牧,外有张鲁寇侵,瑜乃诣京见权日:“今曹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

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

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戚操,北方可图也。

”权许之。

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於巴丘病卒,时年三十六。

权素服举哀,感动左右。

丧当还吴,又迎之芜湖,众事费度,一为供给。

后著令曰:“故将军周瑜、程普,其有人客,皆不得问。

”初瑜见友於策,太妃又使权以兄奉之。

是时权位为将军,诸将宾客为礼尚简,而瑜独先尽敬,便执臣节。

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惟与程普不睦。

瑜少精意於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 瑜两男一女。

女配太子登。

男循尚公主,拜骑都尉,有瑜风,早卒。

循弟胤,初拜兴业都尉,妻以宗女,授兵千人,屯公安。

黄龙元年,封都乡侯,后以罪徒庐陵郡。

赤乌二年,诸葛瑾、步骘连名上疏曰:“故将军周瑜子胤,昔蒙粉饰,受封为将,不能养之以福,思立功效,至纵情欲,招速罪辟。

臣窃以瑜昔见宠任,入作心膂,出为爪牙,衔命出征,身当矢石,尽节用命,视死如归,故能摧曹操於乌林,走曹仁於郢都,扬国威德,华夏是震,蠢尔蛮荆,莫不宾服,虽周之方叔,汉之信、布,诚无以尚也。

夫折冲扞难之臣,自古帝王莫不贵重,故汉高帝封爵之誓曰‘使黄河如带,太山如砺,国以永存,爰及苗裔’;申以丹书,重以盟诅,藏于宗庙,传於无穷,欲使功臣之后,世世相踵,非徒子孙,乃关苗裔,报德明功,勤勤恳恳,如此之至,欲以劝戒后人,用命之臣,死而无悔也。

况於瑜身没未久,而其子胤降为匹夫,益可悼伤。

窃惟陛下钦明稽古,隆於兴继,为胤归诉,乞匄馀罪,还兵复爵,使失旦之鸡,复得一鸣,抱罪之臣,展其后效。

”权答曰:“腹心旧勋,与孤协事,公瑾有之,诚所不忘。

昔胤年少,初无功劳,横受精兵,爵以侯将,盖念公瑾以及於胤也。

而胤恃此,酗*自恣,前后告喻,曾无悛改。

孤於公瑾,义犹二君,乐胤成就,岂有已哉?迫胤罪恶,未宜便还,且欲苦之,使自知耳。

今二君勤勤援引汉高河山之誓,孤用恧然。

虽德非其畴,犹欲庶几,事亦如尔,故未顺旨。

以公瑾之子,而二君在中间,苟使能改,亦何患乎!”瑾、骘表比上,朱然及全琮亦俱陈乞,权乃许之。

会胤病死。

瑜兄子峻,亦以瑜元功为偏将军,领吏士千人。

峻卒,全琮表峻子护为将。

权曰:“昔走曹操,拓有荆州,皆是公瑾,常不忘之。

初闻峻亡,仍欲用护,闻护性行危险,用之适为作祸,故便止之。

孤念公瑾,岂有已乎?” 孙权与陆逊论周瑜、鲁肃及蒙曰:“公瑾雄烈,胆略兼人,遂破孟德,开拓荆州,邈焉难继,君今继之。

公瑾昔要子敬来东,致达於孤,孤与宴语,便及大略帝王之业,此一快也。

后孟德因获刘琮之势,张言方率数十万众水步俱下。

孤普请诸将,咨问所宜,无适先对,至子布、文表,俱言宜遣使脩檄迎之,子敬即驳言不可,劝孤急呼公瑾,付任以众,逆而击之,此二快也。

且其决计策,意出张苏远矣;后虽劝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不足以损其二长也。

周公不求备於一人,故孤忘其短而贵其长,常以比方邓禹也。

又子明少时,孤谓不辞剧易,果敢有胆而已;及身长大,学问开益,筹略奇至,可以次於公瑾,但言议英发不及之耳。

图取关羽,胜於子敬。

子敬答孤书云:‘帝王之起,皆有驱除,羽不足忌。

’此子敬内不能办,外为大言耳,孤亦恕之,不苟责也。

然其作军,屯营不失,令行禁止,部界无废负,路无拾遗,其法亦美也。

” 评曰:曹公乘汉相之资,挟天子而扫群桀,新荡荆城,仗威东夏,于时议者莫不疑贰。

周瑜、鲁肃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

吕蒙勇而有谋断,识军计,谲郝普,禽关羽,最其妙者。

初虽轻果妄杀,终於克己,有国士之量,岂徒武将而已乎!孙权之论,优劣允当,故载录焉。

[2]

周瑜(175~210),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东汉末年东吴集团将领,著名军事家。汉族。美姿容,精音律,长壮有姿貌,多谋善断,心胸宽广。公元208年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奠定三分天下基础。后图进中原,不幸因病早逝,于建安十五年卒于巴丘,年仅36岁。 周瑜自幼与孙策交好,孙策于袁术麾下初崛起时曾随之扫荡江东。后来回去镇守丹阳。袁术心慕周瑜的才干,欲聘周瑜为将,但是周瑜以袁术难成大事而拒绝。其后设法投奔孙策,为中郎将,孙策相待甚厚,又同时迎娶有“国色”之称的小乔,成为连襟。育有两子周循、周胤,一女嫁与太子孙登。孙策遇刺身亡后,周瑜与张昭一起共同辅佐孙权,为中护军,执掌军政大事。赤壁大战期间,力主拒曹,而指挥全军在乌林迎击曹军取得胜利。赤壁大战之后,周瑜谏议孙权将刘备安抚在吴郡,以美女和玩物消磨其意志,但孙权未采纳。孙权后来采纳周瑜的谏议,拟出兵攻取蜀地,消灭张鲁,然后消灭曹操,周瑜在江陵进行军事准备时死于巴陵,时年三十六岁。孙权曾为其素服吊丧。周瑜性情开朗,气度宽宏,深得维恩显着。精通乐律,即使在醉酒时也能听出音律的错误。

周瑜,字公瑾。东汉末年的名将,相貌堂堂、精通音律,在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的说法。周瑜在年少时与孙策交好,在21岁的时候便追随孙策奔赴战场来平定江东。在后期孙策遇刺不幸身亡,孙权继任大位,周瑜带领将兵前去赴丧。

在建安十三年,周瑜率军与刘备联合抵抗曹操,并且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在建安十四年,周瑜被封为偏将军,领南郡太守的职位。在建安十五年病逝于巴丘,年仅36岁。

在正史上周瑜是一位奇才,孙权曾经称赞周瑜有“王佐之资",范成更是称赞他之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在宋徽宗时期,尊他为平虏伯,位列唐武庙六十四将、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周瑜可以说是英年早逝,还未发挥全部的才能便去世了,在兴平二年的时候,周瑜曾去前去探望身为丹阳太守的从父周尚。当时正好孙策率军进入历阳,在东渡长江之前,便写信给周瑜。周瑜收到消息之后便亲自率兵迎接孙策,并且大力支持他。

孙策十分喜悦便说:“我有了你,事就成了。”于是,周瑜便跟随孙策先攻克横江、当利,然后率领大军渡江,去进攻秣陵,在期间打败了笮融、薛礼等人,之后又攻占了湖孰、江乘,进入曲阿,逼走了刘繇。就在当时孙策的将士已发展到了几万人。

不久之后,袁术派他的堂弟袁胤取代了周尚丹阳太守的位置,周瑜便随周尚到了寿春。袁术发现了周瑜饿才能,想要收周瑜为自己的将。周瑜看出袁术最终不会有什么成就,所以只请求做一个小官,想要借此机会回江东,袁术便同意了周瑜的请求。

在建安十三年秋天,曹操率军南下,占领了荆州,曹操向孙权逼近。在大军压境之前,孙权的本意是与曹操一战,便向手下询问计策。当时的大臣分为主战、主和两派,鲁肃便建议把周瑜调回,周瑜回来之后对曹操方面做出了分析,曹军长途跋涉,全军疲惫,又擅长水战,军心不向曹操,可以一战。

孙权便命周瑜等人率领三万人来对抗曹军,在途中双方在赤壁相遇,曹军因有疾病,不习水性,初战便是了败退,曹操便率领军队到达了江北。周瑜与刘备的军队在南岸扎营,双方在两岸对峙。周瑜的部下黄盖建议使用火攻计来对付曹操,周瑜认为可行,便命黄盖诈降。曹操果然中计了,船舰全部被烧毁,之后曹操兵败退回南郡。

周瑜,175年至210年,字公瑾,庐江舒县人,今安徽省合肥市舒县人。东汉末年名将,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

身体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追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建安十三年,周瑜率军与刘备联合,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建安十四年,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病逝于巴丘,年仅36岁。

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孙权称赞周瑜有“王佐之资",范成大誉之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宋徽宗时,追尊其为平虏伯,位列唐武庙六十四将、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周瑜,字公瑾,东汉末年的名将,那么 三国 周瑜是个什么样的人下面是我为你搜集三国周瑜是个什么样的人,希望对你有帮助!

三国周瑜是个什么样的人

周瑜是一位有才干的人,在赤壁之战中,周瑜是刘军和孙军的总指挥。在这这场战争中显示了周瑜不俗的 军事 才能和谋略,连刘备和曹操二人都十分敬佩周瑜的才能。除此之外,周瑜还是一位大度之人。陈寿在《三国志》中说周瑜“性度恢廓”,刘备评价周瑜为“气量颇大”,蒋干评价周瑜是“雅量高致”。从这些溢美的词汇中都可看出周瑜是一位集才华与智慧于一生的英雄人物。

后人在看《三国演义》时,认为周瑜是一位小肚鸡肠的人,为了和小的事都要斤斤计较。在周瑜临死之时,还发出了“既生瑜何生亮”的哀嚎。《三国演义》只是一部对三国 故事 的演义,其中的观点和人物没有 历史 书籍那般客观和中立。

有人说《三国演义》是站在褒赞刘备的角度上创作的,对曹操、周瑜等人都有一定的贬低之意。周瑜在孙权阵营的谋士,诸葛亮是曹操阵营的谋士。在《三国演义》中,以贬低周瑜来衬托诸葛亮的才能无双。在陈寿所写的《三国志》中,周瑜是一位才貌双全的人。周瑜出生在一个官宦家庭,祖父和父亲和堂叔都曾担任要职,在此条件背景下出生的周瑜,也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人。在江东一带,有“曲有误,周郎顾”的话语,当时人们把有才干智慧貌美的男子称为“郎”,江东百姓称周瑜为“周郎”,从中可知周瑜的魅力。

周瑜的性格特点

说起周瑜的性格特点,需要从两方面来说明。一是陈寿所著的《三国志》,二是罗贯中所著的《三国演义》。因为《三国演义》的深入人心,很多读者都认为周瑜最终是被诸葛亮活活气死的,还留下那句“既生瑜,何生亮”的肺腑之言。

但是,纵观后来学者对周瑜的评价,都是对他才能、智慧和人品的称赞。“年少曾将社稷扶,三分独数一周瑜。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功迹巍巍齐北斗,声名烈烈震东吴。青春年纪归黄壤,提起教人转叹吁。”这是范成大对周瑜的评价,字词之间洋溢的全是对周瑜的肯定与赞美。

在《三国志》中,周瑜是位春风得意的才智少年。显贵家庭出生的周瑜,有着卓尔不群的谈吐。他有着勇敢决断的性格特点,遇事不慌不乱,积极地相出 办法 来解决。孙策去世后,东吴人心惶惶,为了安抚军心,周瑜依照好友遗言,不顾一切的拥立孙权为首领。正是周瑜决断的性格特点,才让东吴上下一心。除此之外,周瑜有着不骄不躁的性格特点。20来岁的周瑜已经在东吴大展才华,周瑜在东吴是鼎鼎大名的人物。随后,又娶了美丽温柔的小乔为妻,周瑜无疑是人生的赢家。但是,周瑜在得到众多的鲜花和掌声之后,仍然以辅助孙权为主,不计较得失和富贵。

孙策和周瑜的联系

孙策和周瑜是三国时期的著名武将,他们既是同龄好友,又是连襟兄弟,很多人认为他们之所以毫无猜忌,相知相惜,甚至共谋大事主要是因为他们的亲眷关系,其实他们早在迎娶大乔和小乔,共同成为乔公的乘龙快婿之前,就已经是莫逆之交了。

孙策和周瑜是三国时期的一对黄金组合,他们两个人有很多而共同点,比如都长相俊美,风流倜傥,并为世人所赞美,被称为孙郎和周郎。他们两人皆怀有大将之才,且心怀 天下 ,想要成就一番霸业。所以,孙坚死后,孙策想邀请周瑜与他一道共图大事,而周瑜也坚决的拒绝了当时割据一方的袁术,转而襄助实力相对较弱的孙策。

孙策和周瑜同岁,但是孙策年长两个月,所以,周瑜把孙策当作兄长来敬重和拥戴,他21岁起就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了。孙策遇刺身亡后,周瑜又根据孙策的遗命,奉孙策的弟弟孙权为主公,继续辅助东吴的发展和壮大,直至36岁病逝。

孙策和周瑜的相似还在于二人都英年早逝,壮志未酬而遗恨人间,很多的三国迷和学者都曾慨叹,如果这对连襟能够再多活十年,恐怕三国时期的历史将会面目全非。

孙策和周瑜他们二人不但 成功 奠定了东吴的霸业,周瑜更在孙策死后辅助孙权巩固和壮大了东吴的声势和实力,为后来的三足鼎立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1 三国周瑜的故事

2 三国历史人物吕蒙简介

3 三国时期的文人有哪些人

4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故事

5 三国历史人物谁最猛

6 三国荀攸的资料

7 三国曹操是个什么样的人

周瑜(175-210),字公瑾,东吴四英将第一位,庐江舒城人。幼年与孙策相识,结为生死之交。后孙策脱离袁术自立后,周瑜主动投奔孙策。在孙策平定江东的战争中起到了谋士和武将的双重作用,用计谋收服了太史慈。孙策平定江东后,周瑜任水军都督。200年,孙策早逝,临死前对孙权说“外事不决问周瑜”。孙权继位后,也十分信任周瑜。208年,孙权西征黄祖,周瑜立下了大功。208年,曹操南下,目标直指江东,孙权战和未定。周瑜及时从鄱阳湖赶回,正确分析了曹操远来的种种弊端,使孙权决定与曹操一战。周瑜身为水军大都督,用火攻之计大破曹操,这就是有名的赤壁之战。赤壁之战后,周瑜攻打南郡时中毒箭,但还是拼死取下了南郡。随后周瑜割长江南岸给刘备,但刘备至京口见孙权,要求得到整个荆州,孙权同意,因此周瑜只得退往柴桑郡养伤,在生病期间周瑜提醒孙权要提防刘备。210年,周瑜领兵攻打西川,行至巴丘城时箭伤发作,英年早逝,年仅36岁。孙权闻讯后,立即素服迎接周瑜灵柩回柴桑。

历史上的周瑜风姿英发,心胸广阔。东吴老将程普,早年跟随孙坚,自以功高,瞧不起年轻的周瑜。但周瑜并不与程普计较,最后使程普自己折服,程普说道:“与周公瑾交,如饮醇缪,不觉自醉。”到宋代时,世人还是很喜欢周瑜,这一点从苏轼的《念奴娇》一词中就可以看出。但到了元代以后,人们就逐渐对周瑜进行丑化,至到《三国演义》成书时,周瑜就完全成了另一个人了。这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周瑜和刘备的关系,周瑜一方面主动割长江南岸地给刘备,但这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外交行为;另一方面周瑜又看出刘备的枭雄本色,不愿刘备一天天壮大,因此上书孙权,要求孙权将刘备软禁在京口(这就是《三国演义》中美人计的由来,但其实周瑜本人并未施美人计,孙尚香也是由孙权主动嫁给刘备的),但孙权不愿。在对刘备一方的态度上,周瑜和鲁肃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方法,周瑜是激进派,而鲁肃则眼光看得更远。遗憾的是,千百年之后,这两个人都成为了当时还默默无闻的诸葛亮的垫背人,周瑜成了心胸狭窄的代名词,而鲁肃则变成了一个老实得笨得出奇的人

                      文/雪影寒松

        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人前后担任吴国大都督,镇守长江沿岸军事重地,他们骁勇善战,屡建奇功,并称“江东四英将”。“江东四英将”又以周瑜为首。罗贯中《三国演义》为了突出诸葛亮伟大形象,说周瑜气量狭小,容不得人。历史当然不是这样。《三国演义》是小说,小说是虚构的艺术——事实上,《三国演义》虚构的地方着实不少。历史上真实的周瑜不仅气度宏伟,心胸宽广,而且精通音律,胸有甲兵,是内外兼修的儒将。

        周瑜是三国时期伟大的军事家。二十岁出道,十五年征战生涯未尝败绩,是名副其实的“常胜将军”。他性度恢廓,雅量高致。程普早年与周瑜不和,数次侮辱周瑜,周瑜折节容下,始终不计较。程普后来十分敬重佩服周瑜,对别人说道:

        周瑜不仅人品佳,而且长得还很英俊。如此俊雅人物,年纪轻轻就声名远播,吴中人民都亲切地管他叫“周郎”,以表达对他的喜爱。周瑜精通音律,即使酒过三巡,乐工演奏乐曲音符出现差错,周瑜仍然能听得出来,然后一定会回头看一看奏乐者,这就是“曲有误,周郎顾”典故的由来。

        周瑜与孙策同年,两人是好基友。好到什么程度?好到连娶媳妇都是一起。孙策娶大乔,周瑜纳小乔。孙策这逗比为此还开玩笑地对周瑜说,“乔公的两个女儿虽颠沛流离,饱尝艰辛,能够有我们二人做夫婿,应该足以让她们感到欢喜了吧!”年轻时,周瑜空出家中路南一所大宅院让给孙策居住,二人升堂拜母,有无通共。那时“升堂拜母”,让对方进内室见家中女眷,几乎就是结拜兄弟的意思。按孙策的说法,周瑜与他是“总角之好,骨肉之分”,事实确实如此。

        周瑜是国之栋梁。早年与孙策一起白手起家,创业维艰,逐渐平定江东六郡,打下江东基业。建安五年,孙策被刺杀,孙权继承父兄基业。但孙权此时资历尚浅,威望不足。众将军及宾客对孙权的礼节都很简单随便,只有周瑜率先对孙权尽心敬重,行臣子之礼,表示紧紧围绕在以孙权为领导的吴国中央周围,坚决维护新一代江东主人孙权的统治,稳定了局势。江东政权得以顺利交接过渡,周瑜功不可没。

        周瑜是立场坚定的“鹰派”。建安七年,曹操刚刚击败第一大军阀袁绍,兵威日盛,责令孙权送人质。孙权召集手下大臣开会讨论该怎么办。张昭、秦松等犹豫不决,周瑜在关键时刻从容不迫,冷静分析其中利弊。周瑜面对强敌曹操,态度十分强硬,丝毫不妥协,拒绝了曹老板送人质的要求。

        周瑜对孙权做如下陈述。

        理由一:

        理由二:

        理由三:送人质给曹操,向曹操妥协,对主公您没什么好处,撑死了混个闲差,有仆从十来人,车数乘,马数匹,哪里比得上我们割据江东,南方称王来的舒坦?

        综上所述:主张不送,静观其变。孙权采纳他的意见,下定决心挺直腰板,强硬一回。

        周瑜在关乎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面前,保持理智的头脑,从容应对,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建安十三年,曹操南下荆州,获刘琮水军数万,进逼东吴。为了恐吓吴国,曹操对外宣称自己手握八十万大军。消息传开,吴国上下非常害怕。孙权再次紧急召开会议商量对策。除了周瑜鲁肃,其余大臣们都认为,我们干不过曹操,还是投降吧。这次又是周瑜站了出来,毅然树起“鹰派”旗帜,主张坚决抗击曹操,指出曹操必败。理由如下:

        周瑜首先是站在道义的高度,定义战争的正义性。曹操是汉贼,这次大举进军纯粹是送死…

        二,即使北方局势稳定,曹操没有后顾之忧,曹操贸然放弃鞍马,水上作战不是我们的对手。况且北方现在并不安定,马超、韩遂这些幺蛾子还在函谷关以西威胁曹操后方。

        三,曹操放弃鞍马,与我军进行水上作战,这本就不是曹军所擅长的。加上天气寒冷,马匹又缺少草料,中原士兵千里迢迢来南方,肯定会水土不服,疾病丛生。

        以上几项,正是用兵大忌,而曹操冒险不顾。说完,周瑜立了个flag:给我精兵三万,进驻夏口,保证打败曹操。

        孙权为周瑜点赞,于是孙刘联盟成立,共抗曹军。

        曹操虽没有八十万,但孙刘联军兵力实在是不多。赤壁之战交战双方真实兵力如下:曹军二十多万(自身原来十五六万加新获刘琮七八万)VS孙刘联军五万(周瑜三万+关羽两万)。周瑜在此战中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双方大军在赤壁相遇,上演生死决战。大战一触即发。陈寿《三国志》记载:

        敌我刚一交手,周瑜就力挫曹操所部,把曹军逼到长江北岸,孙刘联军驻扎在南岸。这是很关键的一步——为黄盖用火攻创造战略前提和条件。唐朝诗人杜牧有诗道,“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简单粗暴地把周瑜善于利用气候条件归结为偶然因素。看似偶然,其实必然。赤壁那地方地形很奇特,整个江岸呈现出“北陡南缓”的特点。北岸是陡峭如刀的悬崖,南岸地形则很平缓。此时是十一月,刮的是西北风。北风怎么会变为东风呢?原来西北风经过赤壁时被北岸陡峭高山所阻,改变了风向,变为了东南风(东风)。由于周瑜常年在附近屯兵驻扎,对赤壁周围地形、气候了如指掌,巧妙利用天时地利,运筹帷幄,辅以火攻,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击败曹操,创造了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为三分天下奠定基础。

        建安十五年,周瑜还江陵,道于巴丘病卒。英年早逝,享年三十六岁。

        周瑜戎马一生,经历大小战斗无数,未尝败绩,但军事作战最辉煌的时期是他生命的最后三年:

        江夏之战斩杀黄祖,扩大了吴国作战半径,打通了进军军事重地荆州的道路;

        赤壁之战大败曹操,曹军再也无力南下,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本格局;

        江陵之战击退曹仁,将曹军全部驱逐出长江流域,缩短了曹军赤壁败后的喘息时间。

        就像周瑜同僚评价他说的那样:

        周瑜在他戎马一生的军旅生涯中表现出一代名将的高水准,指挥若定,气定神闲,运筹帷幄,胸藏甲兵,使自己短暂的人生绽放出照耀三国夜空的灿烂光芒。

        三国时期,时势造英雄,名将辈出,群星璀璨。而在三国诸多名将中,我觉得最出彩的一群应该是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关羽、赵子龙、曹仁、邓艾、曹真、张辽、夏侯渊、张郃等(曹操、诸葛亮比较特殊,不参与排名)。我认为缺少了以上诸将,任何三国名将排行榜都将黯然失色。而我自己最喜欢周瑜。喜欢他雅量高致、心胸宽广的如玉人品。喜欢他面临强敌仍指挥若定、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儒将风范。喜欢他绝不畏缩妥协的强硬作风,喜欢他在绝境中仍保持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从容和自信。

        一代名将,实至名归。

以上就是关于三国历史上真正的周瑜的资料全部的内容,包括:三国历史上真正的周瑜的资料、三国演义中周瑜的简介、在三国演义里关于周瑜的故事有哪些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1436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8
下一篇 2023-04-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