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12章原文及翻译高中

论语12章原文及翻译高中,第1张

论语》十二章是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的一篇课文,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学习重点文言词句,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了解各则语录内容是学习这篇文章的第一个层面的目标。

原文及译文

1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2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

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4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5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6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7子日:“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

8子日:“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9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日:“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0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1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2颜渊问仁。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 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 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 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就可以凭着做老师了。”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 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群众。”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的。” 1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 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明智的。” 1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译文 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 13、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译文 孔子说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宗庙里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 14、子曰:“《关雎》,乐而不*,哀而不伤。” 译文 孔子说:“《关雎》这篇诗,主题快乐却不过分,忧愁却不悲伤。” 15、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文 孔子说:“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16、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 孔子说:“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17、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 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1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 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 19、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译文 孔子说:“朽木无法雕琢,粪土的墙壁无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样?” 20、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 孔子说:“灵敏又好学,向比自己学问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为‘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看见贤明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明的人要反省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 到死为止,(路)不也(走得)很遥远吗 "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这以后(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原文及翻译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知?”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翻译

子路、曾晰、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孔子说:"我比你们年长了一天两天的,别人不任用我了。你们经常说:‘人家不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请你们从政),那么你们采用什么措施呢?"子路急忙回答道:"(一个拥有)千辆战车的中等国家,夹处在几个大国之间,别国把战争强加给它,上天又在兵灾之后降给它饥荒之灾,如果让我来治理这个国家,等到过了三年,可以使人民个个都有勇气,并且知道做人的道理。"

孔夫子微微地笑了一笑。(又问):"求,你的如何?"

(冉求)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小国,如果让我来治理这个国家,等到过了三年,可以让这个国家的百姓宝富足。至于如何搞好礼乐只能等待贤人君子来干。"

(孔子又问西华):"赤,你的志向如何?"

(公西华)回答说:"我不敢说我能够做好某件事情,但是我愿意学着做好某件事。不论是诸候祭祀祖先的事,也不论是诸候会盟、朝见天子的事,我希望能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作赞礼和司仪的人。"

(孔子又问曾晰):"点,你的志向怎么样呢?"

曾晰弹瑟的声音渐渐弱了下来,"铿"地一声停了。他把瑟放下,挺腰直跪,回答孔子说:"我的志向跟他们三位说的不同。"

孔子问道:"有什么妨碍?不过是各人谈谈自己的志向啊!"曾晰回答说:"暮春的时候,夹衣已经穿得住了。我愿意和五六个万年男子,六七个少年。在沂水中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唱着歌回家。"

孔子长叹了一口气,说道:"我赞成曾晰的志向啊!"

子路、冉求、公西华三个人都出去了,曾晰留在后面。曾晰说:"那三位同学的发言怎么样?"

孔子说:"只不过是各人谈谈志向罢了。"

曾晰说:"老师为什么要讥笑仲由呢?"

孔子说:"治国要用礼,可他出语不谦让,所以我要笑他。难道冉求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宗庙祭祀、诸候会盟和朝见天子,不是诸候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赤只能给诸候‘小相',那么谁能给诸候做‘大相'呢?"

孔⼦说:“学习知识⽽⼜经常温习功课,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赶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不了解⾃⼰也并不恼怒,不也是个有德的君⼦吗?”。

 

曾⼦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替别⼈办事是不是尽⼼竭⼒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

 

孔⼦说:⼲泛地熟读典籍,复习所学的知识,进⽽从中获得新的领悟,⼜能努⼒吸收新知以求融会贯通,做到这样的程度了,才可称为⽼师啊。

 

孔⼦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对⾃⼰)有害。"

孔⼦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做法)。”

 

 孔⼦说:“⻅到有才能的⼈,要想着向他看⻬,看⻅不贤的⼈要反省⾃⼰有没有跟他相似的⽑病。”

 

 孔⼦说:"⼏个⼈⼀同⾛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的⽼师,我要选择他们的⻓处来学习,看到⾃⼰有他们的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曾⼦说:"⼠⼈不可以不胸怀宽⼲,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的使命,路程⼜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的使命,不也很重⼤吗?到死为⽌,不也很遥远吗?"

孔⼦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贡问道:"有没有⼀句可以终⾝奉⾏的话?“孔⼦说:"那⼤概是“恕(道)”吧!⾃⼰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上。”

论语⼗则的原⽂

⼦⽈:“学⽽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远⽅来,不亦乐乎?⼈不知⽽不愠,不亦君⼦乎?”

曾⼦⽈:“吾⽇三省吾⾝:为⼈谋⽽不忠乎?与朋友交⽽不信乎?传不习乎?”

⼦⽈:“温故⽽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不思则罔,思⽽不学则殆。”

⼦⽈:“由,诲⼥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贤思⻬焉,⻅不贤⽽内⾃省也。”

⼦⽈:“三⼈⾏,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从之,其不善者⽽改之。”

曾⼦⽈:“⼠不可以不弘毅,任重⽽道远。仁以为⼰任,不亦重乎?死⽽后已,不亦远乎?”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贡问⽈:“有⼀⾔⽽可以终⾝⾏之者乎?”⼦⽈:“其恕乎!⼰所不欲,勿施于⼈。”

论语⼗则的赏析

《论语》是语录体散⽂,主要是记⾔。其中多半是简短的谈话和问答,语⾔简练,⽤意深远。本⽂所选的⼗则,主要是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法的。⼦⽈:“学⽽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远⽅来,不亦乐乎?⼈不知⽽不愠,不亦君⼦乎?”(《学⽽》)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既有学习⽅法,也有学习态度。朋,这⾥指志同道合的⼈。有志同道合的⼈从远⽅来,在⼀起探讨问题,是⼀种乐趣。⼈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的⻛格。这是讲个⼈修养问题。⼦⽈:“温故⽽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师了。⼦⽈:“学⽽不思则罔;思⽽不学则殆。”(《为政》)只读书⽽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

以上就是关于论语12章原文及翻译高中全部的内容,包括:论语12章原文及翻译高中、高中论语六则译文、●高分●初高中语文 论语全部的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1304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8
下一篇 2023-04-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