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出自何处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出自何处,第1张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意思:君子交友讲究志同道合,不求私利,他们的交情看起来像水一样淡。小人以利为先,他们交友往往亲密狎昵,他们的交情就象醇酒一样甘甜,却不讲道义。

简短翻译:君子间的交往像水一样清淡,小人间的交往像甜酒一样甘浓。

出自:《庄子·外篇·山木》:“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

庄子·山木由各自独立的九则寓言故事组成,每则寓言故事的主旨不尽相同,但大体上反映了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体验和感悟,不乏深邃的人生哲理和对社会问题的深刻认识。

本篇仍主要是讨论处世之道。篇内写了许多处世不易和世事多患的故事,希望找到一条最佳途径,而其主要精神仍是虚己、无为。

全文分为九个部分。

第一部分至“其为道德之乡乎”,写山木无用却能保全和雁不能鸣因而被杀,说明很难找到一条万全的路,最好的办法也只能是役使外物而不被外物所役使,浮游于“万物之祖”和“道德之乡”。这一部分对于揭示篇文题旨最为重要。

第二部分至“其孰能害之”,指出贪图权位必然引起争端,必然带来祸患,唯有“虚己”才能除患避祸。

第三部分至“而况有大涂者乎”,通过赋敛以造钟的故事讽喻不应拘滞于物,真正需要的是顺任自然。

第四部分至“而况人乎”,写孔子在陈、蔡之间被围,说明世途多艰,“削迹捐势”、“不为功名”才是处世之道。

第五部分至“固不待物”,通过孔子和桑雽的对话,进一步提出缘形、率情的主张,即顺应自然去行动,遵从本性去纵情。

第六部分至“此比干之见剖心征也夫”,写庄子的贫困,原因却在于“今处昏上乱相之间”。

第七部分至“圣人晏然体逝而终矣,”通过孔子被围时的态度,说明圣人身处逆境也能安然顺应。

第八部分至“吾所以不庭也”,借庄子一系列所见喻指人世间总是在不停地争斗中。

余下为第九部分,通过一个有趣的小故事,说明忘形的重要。

庄子·山木是由九则寓言故事组成,每一则寓言故事的主旨不尽相同,但是大体上都反映了社会生活中的一些体验和感悟,对人生哲理和社会问题深刻认识。庄子是战国时期的哲学家,他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近日,阅读到《庄子·山木》中第一则故事:庄子行于山。全文讲的是庄子在山中行走,看见一颗大树,但是伐木人没有动手,因为认为这棵树没有什么用。后来庄子出山留宿在朋友家,朋友杀鹅款待,但是杀了一只不能叫的。弟子很疑惑,鹅和树同样为不成材的,为何待遇有差别。并问庄子会如何选择。当我读到这里是我思考了下,如果把树和鹅转变为人,我会如何选择,是选择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人呢还是选择成为一个碌碌无为的人。最终我觉得做人还是要做出类拔萃的。

庄子·山木由各自独立的九则寓言故事组成,每则寓言故事的主旨不尽相同,但大体上反映了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体验和感悟,不乏深邃的人生哲理和对社会问题的深刻认识。本篇因首段以“山木”为喻,故取之为篇名。>

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其作品收录于《庄子》一书,代表作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

据传庄子隐居南华山,唐玄宗天宝初年,被诏封为“南华真人”,《庄子》一书亦因之被奉为《南华真经》。

下面来看看其中的“山木篇”: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庄子在山林游玩,看见一棵大树,枝叶非常茂盛。

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伐木的人,却停留在树旁,不去砍这棵大树。

问其故:庄子感到疑惑,问他们是什么原因?

伐木的人回答:没什么用处。

当然,对于伐木工来说,他们就是专家;树木并不是枝繁叶茂,长得高大就有用;专家能够看出一棵树的真材实料;最主要是这木头可以做成什么?

庄子感叹:这棵树就是因为不成材,所以能够终享天年啊。

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庄子走出山林,在老朋友家中留宿。

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朋友很高兴,叫童子杀鹅款待庄子。

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童仆问主人:一只能叫,一只不能叫。

请奚杀:请问杀哪一只?

主人说:杀那只不能叫的鹅。

明日 ,弟子问于庄子曰:第二天,弟子疑惑不解,就去问庄子。

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昨天,见到山中的大树,因为不成材而能够终享天年。

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今天主人家的鹅,却因为不成材,而被杀掉。

先生将何处:老师,你将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呢?不是有矛盾吗?

相信很多读者也有疑惑,庄子不是强调“无用之用”么,不是反对“树大招风”吗?这“无用”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呢?

那就一句话来概括,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山木篇”以山木为比喻,主要讨论处世之道,写了许多处世不易和世事多患的寓言故事,希望从中找到一条最佳途径。

庄子把“道和人”紧密结合在一起,使“道”成为人生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他所关注的“道”是以人为核心,从人的生命,人的精神,人的心灵去阐释“道”。

《庄子》和《周易》《老子》并称为“三玄”,在哲学领域有较高研究价值,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常常翻阅,使得心灵安静下来。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

不材得终其天年。”

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

主人曰:“杀不能鸣者。”

自译:庄子漫步在山林之中,看见一棵大树,枝叶茂盛,伐木工在它旁边休息却不砍伐它。(庄子)问伐木工

(不砍伐这棵树的)原因,(回答)说:“(因为它)没什么用。”庄子说:“这棵树因为没用而得以活够它的自然

寿命。”

庄子从山中出来,住在老朋友家。朋友很高兴,命童仆大雁作菜。童仆问道:“有一只会叫,有一只不会叫,

请问杀哪只?”主人说:“杀不能叫的。”

庄子行走于山中,看见一棵大树枝叶十分茂盛,伐木的人停留在树旁却不去动手砍伐

选自《庄子·山木》:译文:……问他们是什么原因,说:“没有什么用处”庄子说:“这棵树就是因为不成材而能够终享天年啊!”

以上就是关于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出自何处全部的内容,包括: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出自何处、山木的主旨是什么、庄子的《山木》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阐述了什么样的思想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1295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8
下一篇 2023-04-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