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蒙古帝国的历史

关于蒙古帝国的历史,第1张

蒙古帝国是历史上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大帝国,是大蒙古国扩张的结果,东到太平洋,北抵北冰洋,西达黑海沿岸,南至南海,在1259年蒙哥汗在位时期,面积约2400万平方公里,然则自蒙哥去世后,帝国分裂成元朝和几个各自为政的汗国,互不统属,甚至互相之间大相征伐,已经不能算作现代意义上的一个帝国,蒙古帝国是世界史上第二大的帝国,仅次于吉尼斯世界纪录承认的世界史上面积最大的大英帝国,蒙古帝国的主要宗教为萨满教,佛教,伊斯兰教等。

 蒙古国原称外蒙古或喀尔喀蒙古。蒙古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聚居的蒙古高原位于今天中国北方,蒙古地区在汉朝以前的主要居民乃匈奴人。匈奴被西汉击溃之后,蒙古地区先后由柔然、突厥、回纥等民族控制。宋朝时期蒙古人迁入该地。唐朝时首次纳入中国版图,后为中国辽朝版图。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大漠南北各部落,建立统一的蒙古汗国--蒙古帝国,是曾统治过欧亚大陆强大的且是人类历史上疆域面积最大的国家。后来蒙古帝国分裂,在1271年蒙古本土的可汗忽必烈建立元朝,就进入了蒙元时期。到了1370年,蒙元势力被明朝瓦解,蒙元附近诸国逐回了蒙古本土。元朝时蒙古地区全部纳入中国版图。明朝始终无力收复蒙古地区。明朝时期在中国的蒙古人大多退回塞外,主要生活在这一地区,直至清朝覆灭。元朝时蒙古地区和今西伯利亚大部都属于中国版图。

1660年外蒙古库伦活佛(喇嘛教,与清王朝信仰相同)作出了影响后世数百甚至数千年的决定,归附中国,而不是向沙皇俄罗斯投降。

蒙古人民共和国历史

蒙古人民共和国位于亚洲中部,成立于1924年11月26日。领土面积 1566500平方公里,北与苏联接壤,东、西、南与中国交界。人口18663万(1985),以喀尔喀蒙古人为主,此外有哈萨克人等。主要语言为喀尔喀蒙古语,文字为新蒙文。首都乌兰巴托。

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影响下,苏赫巴托尔'" class=link>苏赫巴托尔和乔巴山'" class=link>乔巴山于 1918年末分别在库伦(今乌兰巴托)组织地下革命小组,领导原中国外蒙古地区人民进行争取民族解放的活动。1921年3月1日在苏俄的恰克图成立蒙古人民革命党,并组织起以苏赫巴托尔为总司令的人民军司令部。3月13日又在恰克图成立临时人民政府,作为准备实行武装起义的机关。在苏俄红军援助下,7月8日解放库伦,击溃温甘伦白匪军,7月11日在库伦正式宣布成立人民革命政府。新政府有封建主和上层嘛参加,保留以博格多格根为国王的君主政体,但其权力受到很大限制。1922年,人民政府颁布法律,废除农奴制,取消封建主的特权。对此,反动封建主极为不满,他们勾结日本帝国主义和白匪军,举行叛乱,并在1923年 2月毒死苏赫巴托尔。此后,乔巴山领导蒙古人民同反动势力进行坚决斗争,并大力发展生产,加强经济建设,使政权得以巩固,为建立人民共和国奠定基础。1924年5月博格多格根病死,6月13日,人民政府公布废除君主政体、成立人民共和国的决议。11月8日召开第1届大人民呼拉尔会议,26日通过蒙古第 1部宪法,宣布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国。

蒙古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致力于肃清封建主的经济基础,1929年起,先后没收世俗封建王公及部分宗教封建主的财产,使牧民阶级摆脱了对封建主的经济依赖。到30年代末,完成了摧毁封建主阶级的经济和政治基础排除外来资本的民主革命任务,并于1939年 8月取得哈拉欣河战役的胜利。日本帝国主义早就在中国和外蒙古交界地区进行挑衅活动,1939年 5月11日又派遣几万名士兵,配备坦克、飞机和大炮侵入哈拉欣河地区,蒙古军队在苏联红军支援下,同入侵的日军展开决战。同年 8月,彻底击败日军的侵略。1945年8月10日,蒙古向日本宣战,乔巴山率军与苏军配合,出兵中国东北,击败日本关东军。1946年1月5日,当时的中国政府宣布承认蒙古人民共和国独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49年10月16日同蒙古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

蒙古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蒙古人民共和国是工人、合作化阿拉特(牧民、农民)和劳动知识分子的社会主义国家,其基础是工人阶级和合作化农牧民的联盟。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为大人民呼拉尔其成员由选举产生,职权为批准宪法、颁布法律、批准国民经济计划等。大人民呼拉尔闭会期间,其常设机构大人民呼拉尔主席团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国家权力的最高执行机关是大人民呼拉尔会议任命的部长会议。最高法院和各级地方法院行使审判权,国家检察长和地方各级检察长分别行使法律的最高检察权和地方检察权。执政党是唯一的政党蒙古人民革命党。

蒙古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经济比较落后,相当原始的畜牧业是其唯一的经济来源,工业、运输、邮政均不发达,且无自己的货币。人民革命胜利后,特别是1940年后,经济有很大发展。自1948年开始,蒙古进入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时期。1959年实现全国的农牧业合作化,社会主义所有制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统治地位。截止1985年底,已执行1个三年计划(1958~1960)和7个五年计划,现正进行1986~1990年的第 8个五年计划。1985年的社会总产值比1940年增长151倍,国民收入增长112倍农业和畜牧业有很大发展,工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已建立起一定规模的轻工、食品、燃料、采矿等工业部门。交通运输及邮电业也有相应发展。但外援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很大比重,其中又以苏联援助为主,对外贸易也主要是同苏联和经济互助委员会之间进行的。随着经济的增长,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事业也具有一定的规模,从普通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完整教育体系已初步形成,普通教育已经普及,科学研究、新闻出版事业也有长足的进步。

蒙古人民共和国对外政策的基础是加强和巩固与苏联的友好合作关系,革命胜利后不久,就同苏联建立了外交关系,以后,蒙苏之间有关于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及经济和科技合作等一系列协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又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1961年10月加入联合国。1962年6月加入经互会。迄1986年底,已同100多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1992年2月改名为“蒙古国” 。

蒙古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据传说,蒙古人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即有文字可据的历史记载,亦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这个自公元七世纪就登上历史舞台的伟大民族,在漫长的岁月中,留下了辉煌的足迹。成吉思汗及其继承者,为征服世界,南征西讨,建立了横跨亚、欧的世界帝国,后经忽必烈平定中原、征服大理和土蕃,建立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蒙古民族对世界及中国历史的发展所起的影响和作用是巨大的、不可磨灭的。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北逐胡元,定鼎中原,蒙古贵族退居漠朔,但其并未销声匿迹,势力依旧咄咄逼人,“引弓之士,不下百万众也,归附之部落不下数千里也”,时常南下掠夺肆扰。不言而喻,在明末东北女真兴起之先,蒙古始终是明朝的肘腋腹心之患,是明朝民族关系中的重中之重。综观明世,从高皇帝对北元残余势力的大张挞伐,到文皇帝“五出朔漠,三犁虏庭”,英宗朝“土木之变”,嘉万时期“庚戌之变”、“插罕寇边”,同‘北虏’蒙古的战争几乎与有明一朝相始终,“终明之世,迄无宁日”、“边防甚重”。明与蒙古以长城为界,各自为政,南北对峙达二百六十余年,“始至崇祯初年势稍减”,而此时大明帝国也已病入膏肓,“财尽力竭,国帑告匮”,“不旋踵而流寇四起,遂成不可挽之势”,在内忧外患中,日落西山,寿终正寝。明代蒙古史虽不及蒙元时期那样威武雄壮、丰富多彩,但其作为蒙古史中承上启下的一段,对后世有着更为直接的影响,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有些国家的历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有关明代蒙古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如下:国外十三世纪初,蒙古汗国建立伊始,在成吉思汗的号召下,凭借强大的武力四面征讨,缔造了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草原帝国。这使得欧、亚两洲的很多国家都存在过一段蒙古统治时期的历史,都有一段和蒙古人打交道或抵抗蒙古铁骑侵略的历史。因而,亚欧各国的失学工作者,无论是研究本国史或世界史,都不能不研究蒙古统治时期的历史,不能不研究蒙古史以及他们自己的国家、民族和蒙古人的关系史。他们致力于蒙古史研究,使之成为一门国际性学科。自十九世纪中叶起,蒙古史成为国际上“东方学”的重要领域之一,到二十世纪初,从日本、帝俄等国开始,逐渐形成了所谓“蒙古学”的专门领域,涌现出一大批声名蛮著的蒙古学专家及成就斐然的大作力作。俄罗斯在西方诸国中首先最热衷于“蒙古学”研究,这与俄国政府对外侵略扩张政策有一定关系。雅琴夫·俾丘林—《蒙古志》、《成吉思汗最初四汗史》,卡法罗夫·帕拉基—《1847年和1859年的蒙古行记》,格·恩·波塔宁—《西北蒙古概要》,阿·莫·波兹德涅耶夫—《蒙古与蒙古人》等,曾深入探讨过蒙古人的族源、蒙古国家的起源一对十三世纪蒙古统治者军事征伐政策的评价等问题。继之的苏联学者对蒙古史研究亦兴趣颇浓,有名的苏联蒙古史学者及其作品主要有:符拉基米尔·佐夫—《成吉思汗传》,格列柯夫、雅库博夫斯基—《金帐汗国史》,兹拉特金《准噶尔汗国史》激素梦学者合编的集大成之作《蒙古人民共和国通史》等等。西欧早在十三世纪时,就出现有几部著名的关于蒙古地区的游记和蒙古统治者军事征伐的历史著作。诸如:意大利传教士普兰·迦儿宾—《普兰·迦儿宾行记》,法兰西国王路易九世使臣威廉·德·鲁不鲁克维斯—《鲁不鲁克行记》,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马可·波罗行记》,稍后,法国格鲁塞《蒙古帝国史》、《蒙古史略》,伯希和《金帐汗国史》等都是研究蒙古是的重要参考资料蒙古伊儿汗国拉施特—《史集》,伊朗史学家志费尼—《世界征服者史》。瑞典多桑—《多桑蒙古史》,美国欧文·拉铁摩尔—《蒙古旅行记》、《满洲的蒙古》,英国霍渥斯—《蒙古史,自第九到十九世纪》亦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中国近邻日本的蒙古史研究亦硕果累累,人才辈出。那柯通被视为日本蒙古学的“鼻祖”,曾集中力量研究过一些中国古代的蒙古史料。日人和田清—《明代蒙古史论集》,引用汉籍史料达一百七十余种,且对《北虏纪略》、《译语》及《山中见闻录》这些重要史料的著者进行了考辨。田村实造主持编辑的《明实录抄·蒙古编》,将《明实录》中有关蒙古史的资料摘编为十巨册,并作了索引,为学人提供了方便。原田淑人—《明代的蒙古》,在认真阅览《明实录》的后写就,纠正了明朝郑晓、叶向高等人的若干错误说法。中岛竦—《蒙古通志》在熟读并刻苦钻研《蒙古源流》的基础上为日本明代蒙古史建立了一脉络一贯的体系。此外,河野元三—《蒙古史》,箭内亘—《蒙古史研究》等都是弥足珍贵,不可多得的蒙古史研究著述。成吉思汗13世纪初,蒙古部落贵族铁木真逐渐统一各部 。1206年,各部首领在斡难河畔召开部落首领大会“库里尔台”,推举铁木真为大汗,上尊号“成吉思汗”(意为海洋般的大汉)。1227年,铁木真围攻西夏时死于六盘山。蒙古对外扩张蒙古统一后,立即对外扩张,1211年,铁木真亲征金国,前锋到达金中都(今北京)附近的昌平。1214年,金被迫迁都汴京(今开封)。蒙古虽一时未能灭金,但却通过对金战争夺得大批钱财和马匹粮草。1218年,蒙军西进灭西辽。1219年秋,铁木真率20万大军西侵花剌子模,开始了第一次蒙古西征,花剌子模国有军队40万,但国王优柔寡断,不能集中兵力,被蒙军各个击破。1220年,蒙军攻克花剌子模名城布哈拉。蒙军命令全城居民出城,任由蒙军屠杀,全城居民死亡过半。攻陷布哈拉后,蒙军攻打撒马尔罕,撒马尔罕沦陷。花剌子模国王为蒙军的攻势下破了胆,西逃到里海的一个小岛上,死在那里。死前,命令儿子扎兰丁继位。扎兰丁继续抗蒙,但因力量悬殊,终未能复国。蒙军大将速不台与哲别的军队在追赶扎兰丁军队时,越过里海南岸,经高加索进入黑海北岸,这里的波洛伏齐人(属突厥人)难以抵挡蒙军的进攻,便向俄罗斯人求援。1223年,俄罗斯部分王公集结军队迎击蒙军。在卡尔卡河畔,惯于单骑决斗的东欧骑士被蒙古轻骑兵打败。蒙军乘胜进击,攻陷基辅等地。1224年,蒙军班师撤回。1229年,窝阔台继任大汉。1231年蒙军征服高丽,1234年灭金。1235年,库里尔台召开会议,决定铁木真的长孙拔都率蒙古诸王的长子统军西征,老将速不台担任主将。同年,西征军开拔。1236年,蒙军入侵俄罗斯,俄罗斯内部分裂,蒙军所向披靡,1237-1240年间连克里亚赞、弗拉基米尔、雅罗斯拉夫、特维尔、基辅等地。蒙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破坏极大。1241年,一路攻入波兰,另一路由拔都率领进攻匈牙利。入侵波兰的蒙军3月占领克拉科夫,4月战胜波兰、德国和条顿骑士团的联军,6月攻捷克不胜,遂入匈牙利与主力会师。拔都率军入侵匈牙利,匈牙利军队一触即溃,蒙军占领匈牙利首都布达,并蹂躏了匈牙利全境。还有一支蒙军越过多瑙河,直抵维也纳城下。1242年,2月,窝阔台大汉的死讯传到军中,蒙军按惯例停止军事行动。1251年,蒙哥继位大汉。1253年,蒙哥派其弟旭烈兀率大军到达了今伊朗西部马赞德兰剿灭了伊斯兰教伊斯马仪派。1258年,旭烈兀挥师继续西进,攻陷阿拔斯王朝首都巴格达。此后,蒙军又相继入侵叙利亚、巴勒斯坦。在派军西征的同时,蒙古帝国也加紧南侵。1252年,忽必烈奉蒙哥之命远征云南,灭大理国。1276年,蒙军攻下临安(今杭州),1279年,南宋政权灭亡。蒙军还难下攻掠缅甸、印度支那、爪哇等地。经过不到一个世纪的征战侵略,蒙古统治者建立起一个东起太平洋,西迄地中海,囊括了几乎整个亚洲和东欧大部分地区的庞大的欧亚大帝国。

蒙古高原原为金朝的附属地区。

随着金朝的逐渐衰落,蒙古的势力也开始壮大起来,不再臣服于金朝。

金泰和四年(1204年),蒙古族领袖铁木真统一了蒙古高原各部。

泰和六年(公元1206年7月13日),铁木真获得尊号“成吉思汗”,建国于漠北,国号“大蒙古国”。

大蒙古国建立后,不断向外扩张,1217年,灭亡西辽、1219年西征花剌子模,一直打到伏尔加河流域,于1225年东归。

1227年灭西夏,成吉思汗也在征程中病逝。

成吉思汗逝世后,由幼子拖雷监国,本来拖雷应当继承汗位,但拖雷为免纷争,于是推举窝阔台继位。

传说,后来拖雷因替窝阔台饮下有诅咒的酒去世。

1229年,窝阔台继任大汗,1231年征服高丽,1233年灭东真国,1234年灭金国。

随后再次西征,1237年占领莫斯科,1241年兵分两路入侵波兰、匈牙利,大败德意志联军,前锋直指维也纳,欧洲为之震惊。

正当此时,窝阔台逝世。

远征军于是东还,后来拔都建立钦察汗国。

1246年,贵由在窝阔台的皇后支持下继位。

拔都与贵由在长子西征以后不和,贵由在远征拔都途中病死,拔都本有资格承继汗位,但他无意即位,另举拖雷的长子蒙哥为大汗。

1251年,蒙哥继位。

1254年灭大理国。

蒙哥命旭烈兀西征;1258年,占领 帝国首都巴格达,灭阿拔斯王朝。

1259年,占领大马士革。

这时,蒙哥在攻打南宋四川时,在合州城下去世,军队于是东还。

蒙哥于1259年在四川去世后,其弟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夺汗位。

忽必烈得知蒙哥死讯时尚在鄂州一带与南宋作战,后听说留守蒙古本土的阿里不哥准备 称汗,立即与南宋议和并北上回到开平(今内蒙古多伦县),于1260年5月在以东道诸王塔察儿为首的蒙古宗王及 儒臣的支持下抢先 称汗。

阿里不哥闻讯后,在阿速台、玉龙答失、海都等宗王的支持下于同年6月在当时的大蒙古国首都哈拉和林召开“忽里勒台”大会,即大汗位。

由于忽必烈长期居住在中原,任用 ,推行汉法,改变了蒙古人的游牧传统,引起很多蒙古王公贵族的不满,故多数西道诸王当时均支持阿里不哥。

为了争取宗王势力的支持,忽必烈默认了术赤后王别儿哥、察合台后王阿鲁忽及八剌、六弟旭烈兀对各自封地的合法统治权。

忽必烈与阿里不哥随即展开了四年的内战,直到1264年阿里不哥兵败投降。

忽必烈随后迁都大都(北京),以上都为陪都。

元朝(公元1206年—1368年),

又称大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并统治中国全境的封建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疆域广阔的王朝,也是首次征服全中国地区的征服王朝。元朝由蒙古族元世祖忽必烈于1271年所建,次年定都大都(今北京市),1279年灭南宋,完成统一。元朝且为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与伊儿汗国等四大汗国的宗主国,其藩属国涵盖东南亚各国。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同年明军攻占大都,元顺帝北巡,元朝退出中原,与明王朝对峙,史称“北元”。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位建国鞑靼,北元亡。

以上就是关于关于蒙古帝国的历史全部的内容,包括:关于蒙古帝国的历史、蒙古国有多少年的历史、介绍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历史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1290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8
下一篇 2023-04-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