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是浸出的好,还是压榨的好

食用油是浸出的好,还是压榨的好,第1张

压榨油与浸出油的区别是什么

加工工艺不同压榨油的加工工艺是“物理压榨法”

而浸出油的加工工艺是“化学浸出法”。

营养成分不同

压榨油具有色、香、味齐全,保留了各种营养成份之特点;

浸出油是无色、无味的,经加工后部分营养成份被破坏或去除。

原料的要求不同

以花生油为例,“机榨油”由于采用的是纯物理压榨法,保留了原汁原味,所以对花生原料要求非常严格,原料要求新鲜,酸价、过氧化值低,因而价格相对偏高;同时由于只进行压榨,饼中残油高,压榨油出油率相对偏低。所以压榨油的价格相对偏高。

目前,我国的食用油市场主要存在浸出与压榨两种制油工艺。其中,80%以上的食用油厂家都采用了浸出法;只有不到20%的食用油采用了压榨工艺。普通压榨生产的食用油要比浸出生产的食用油价格高30%左右,一般只在大超市销售,在小超市很难找到。按照国家食用油的相关标准,均要求在标签上标注出“压榨”或“浸出”,以方便消费者选用。

压榨油比浸出油更健康吗?

大部分人认为“压榨油是绿色纯天然食品,最健康;

而浸出油是用化学法提炼的,有化学溶剂残留,不安全”。

其实压榨法和浸出法只是两种不同的油脂制取工艺,制油原料的不同特点决定了不同的油脂制取工艺。

一般来说,高含油油料采用预榨——浸出法,如油菜籽等;

低含油油料采用直接浸出法;

而某些油料中可产生特殊风味的油脂,为保持其产品不失去原有的风味,多采取压榨法,如芝麻油、花生油等油脂的生产。

与压榨法相比,浸出法残油少,充分利用了油料资源,出油率高,价格也便宜。

不过,不管采取什么工艺,得到的油都只能是原油(也叫毛油),原油不可以直接食用,均需要精炼才行,使之成为颜色较浅、澄清的精制油,达到各级油品的标准才能上市销售。

所以无论是浸出油还是压榨油,只要符合我国食用油脂质量标准和卫生标准的,就都是安全的。

(1)按照室温下存在状态:固体脂和液态油。

(2)按照加工工艺:分为压榨食用油和浸出食用油。

(3 )按照加工程度:分为原油(毛油)和成品食用油。

(4)按照原料来源:动物油、植物油、水产油、昆虫油及微生物油。

(5) 按照原料:植物油有大豆油、菜籽油、棕榈油、棉籽油、花生油、芝麻油、葵花籽油、玉米油、米糠油(现常称为“稻米油”)、橄榄油、油茶籽油、亚麻籽油、核桃油等;动物油有猪油、牛油、羊油、鸡油、鸭油等;微生物油脂有,水产油脂有金枪鱼油、沙丁鱼油、鳀鱼油、微生物油脂有DHA藻油、花生四烯酸油。

(6) 按照配方:分为普通食用油和食用调和油

在食用油国家标准中,一般分为原油、压榨成品食用油、浸出成品食用油三类,在压榨成品食用油中还存在着很多细分品种,除普通压榨成品食用油外,根据我国居民的消费习惯,各种特香油、浓香油、清香油(冷榨油)也纷纷出现,比如出现最早的是浓香花生油;近年来,浓香菜籽油也大行于市,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为此,2019年3月,中国粮油学会发布了团体标准《TCCOA1-2019 浓香菜籽油》。然而,并非所有消费者都喜爱浓郁的香味,部分消费者偏好清香型食用油。小磨香油是我国古老的一种制油工艺——水代法制取的浓香型食用油,在新国标《GB/T8233-2018芝麻油》中也专门做了规定。

1、浸出油可能残留黄曲霉毒素B1,黄曲霉毒素B1的毒性极强,其毒性为人们熟知的剧毒药KCN的10倍,为砒霜的68倍。黄曲霉毒素B1是目前已知的致癌性最强的生物代谢产物。

2、毒性主要损害肝脏,可引起急性肝炎。黄曲霉毒素还有明显的慢性毒性与致癌性,持续摄入可引起肝肿大、肝细胞重度脂肪病变并发生肝硬化。

大豆油浸出的意思是油料子仁经过破碎、轧胚、蒸炒,使用食用级溶剂(正己烷)将油料中的油脂抽提取出来的方法。

这个是榨油的一种方法,和传统的古法榨油不同,传统的古法榨油是机械重力下油自然的挤出,浸出油是油料子仁经过破碎、轧胚、蒸炒,使用食用级溶剂(正己烷)将油料中的油脂抽提取出来,它属于化学萃取的制油方法。

浸出油多半是无色、无味的,可以保留原料中的特殊营养成分,如米糠油中的谷维素。

营养成分

浸出油是无色、无味的,经加工后大部分营养成份被破坏。

由国家粮食局负责起草的花生油标准已出台实施,取消了中国使用的1986年、1988年制定的老标准,新标准规定:压榨花生油、浸出花生油要在产品标签中分别标识“压榨”、“浸出”字样。

1、吃浸出油对身体是有害的,因为浸出油在制作的过程中会添加化学溶剂,常用的化学溶剂为正己烷,它主要用于提取剂和稀释剂中,如果用到食用油中,会直接通过肠道进入人体,短期内可能会导致人们出现头痛乏力、头晕以及四肢麻木等症状,严重的时候,还会出现神智丧失和晕倒等情况,更严重的时候还会危及生命安全。

2、浸出油对身体的伤害是非常大的,因为浸出油还会残留一定量的黄曲霉素,黄曲霉素是一种毒性很强的微生物,长期被吃到身体里会对人的肝脏产生一定的影响,还可以引发急性肝炎以及肾脏衰竭等问题,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导致肝硬化和重度的肝细胞脂肪病变,所以说浸出油不应该常吃,如果看到浸出油要及时丢弃,这是对身体负责的一种态度。

在烹饪的过程中,很多朋友都会使用到植物油,植物油的种类有很多,植物油在生产的时候,生产工艺也是不同的,比较常见的有浸出油和压榨油,那么浸出油和压榨油的区别是什么呢?浸出油和压榨油的区别主要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1、出油率不同,浸出油出油率比较高,压榨油出油率比较低。2、工艺不同,浸出油采用的工艺是化学浸出法,压榨油采用的工艺是物理压榨法。3、营养成分情况不同,浸出油营养成分被破坏的较多,是无色无味的。压榨油营养成分保留比较全面,也保留了原本的色香味。

目前生产工艺一般分为 “ 压榨 ”和“ 浸出 ” 两种,这也是新国标要求在食用油外包装上标明的内容。 压榨法就是通过物理方法,采用机械挤压的方式把油从原料中提取出来,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天然无污染,但是缺点是出油率低,一般原料残油达到 7 ~ 8 %;浸出法就是用化学溶剂(一般为正己烷)浸泡原料,将原料里的油萃取出来(整个过程也是物理过程,无化学变化),然后通过一系列的蒸发过程把油和溶剂分离。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出油率高,适合大工业生产,缺点是油中可能会有残留的溶剂。但是残溶的含量也是有一个国家标准的,符合标准对人体是无害的。 对于低含油量的原料(大豆)来说,都是直接采用浸出法;对于高含油量的原料(菜籽、花生等),一般采用先压榨再浸出的方法。压榨油与浸出油有什么区别? 1、加工工艺不同:压榨油的加工工艺是“物理压榨法”,而浸出油的加工工艺是“化学浸出法”。 2、营养成份不同:压榨花生油具有色、香、味齐全,保留了各种营养成份之特点;浸出油是无色、无味的,经加工后大部分营养成份被破坏。 3、原料的要求不同:“机榨花生油”由于采用的是纯物理压榨法,保留了花生和原汁原味,所以对花生原料要求非常严格,原料要求新鲜,酸价、过氧化值低,因而价格相对偏高;同时由于只进行压榨,花生饼中残油高,压榨油出油率相对偏低。所以压榨花生油的价格相对偏高。 物理压榨油是靠物理机械巨大的压力将油脂从原料中分离出来,提纯精制而成。纯物理压榨法融合了现代的科学技术,特别是在加工过程中采用全封闭、无污染的机械化压力制油技术,高科技提取等技术,具有整个生产过程无污染,产品天然营养不受破坏,原汁原味等特点。它的安全、卫生、营养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 化学浸出油是用化学制油方法将油脂从油料中分离出来的油品。它主要采用“六号”溶剂油(六号轻汽油)将大豆原料充分“浸泡”,然后高温提取,经过“六脱”工艺(即脱脂、脱胶、脱蜡、脱色、脱臭、脱酸)精炼而成。这种生产方法出油率高、成本低,但食用油中难免有溶剂残留,因此,国家对浸出油溶剂残留量有着严格的规定。 一:看瓶帖标注和产品介绍资料:压榨油不经过高温提炼,不经过脱臭、脱色、脱脂、脱胶、脱蜡、脱酸“六脱”精炼工艺,没有化学溶剂残留问题; 二:压榨油不含抗氧化剂(TBHQ):压榨油保留了原料里丰富的维生素E,维生素E能起到天然保鲜的作用,无须添加任何化学防腐剂。 三:看油品浓度:好压榨油浓度高,油品挂壁时间久,使用量只需普通油的1/2,从根本上达到“少吃油、吃好油”的健康目的; 四:闻油品香味:打开瓶醇香扑鼻(压榨油是天然原料香味),压榨工艺能最大程度保留原料醇香; 五:尝油品味道:只榨取原料第一道原汁,原汁原味的“初榨油”更美味更营养; 六:比油品价格:压榨工艺对原料要求较高,出油率低,花生营养价值高,成本高,所以,压榨油相对价格较高。 还有一种更先进的压榨制油工艺——“鲁花5S纯物理压榨工艺”。该工艺通过先进技术对选料、焙炒、压榨、过滤、存储几大环节的严格管控,它全过程都不需要添加化学产品,也就根本不存在溶剂残留问题,成功保存了成品油脂中的天然营养成份和花生的200多种天然香味。这种曾经引发中国食用油二次革命的“鲁花5S纯物理压榨工艺”,得到国内油脂专业权威人士认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有整个生产过程无化学污染,产品天然营养不受破坏,原汁原味、油品浓度高等特点。它的安全、卫生、营养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

以上就是关于食用油是浸出的好,还是压榨的好全部的内容,包括:食用油是浸出的好,还是压榨的好、压榨油和浸出油的区别 佳田有机农业、浸出油的危害 浸出油有什么危害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1173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8
下一篇 2023-04-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