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开始的时间是1931还是1939

二战开始的时间是1931还是1939,第1张

1939年9月1日,德军白色方案“闪击波兰”。绥靖政策彻底失败,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39年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其实战争早就打响了。英法保证波兰的独立,缔盟条约规定,英法第一时间就应该宣布抵抗暴力支援波兰,但是英法因为“绥靖政策”先调节了两天之后才宣战,实则静坐战,牺牲了盟友波兰,妄图祸水东引,让德国去打苏联

1939年9月17日,苏联借口保护波兰境内的少数民族,继而入侵波兰。

所以爆发时间,就是1939年9月1日凌晨,战争爆发的那个时刻。因为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情,都将会无法估量,两大庞大的世界级殖民帝国(英国和法国)一定会参与战争,世界上国土最辽阔的“苏联(帝国)”即将要加入战争。

历史上确定一场战争的爆发时间,不是当天定的,而是后来才定的,把1939年9月1日作为战争爆发的日子。

1931年9月18日,日军开战“九一八事变”。这是中国抗日战争的爆发点,和二战无关。这属于局部战争,日本打中国,打不到世界范围去。中国开始局部单方面抗战,因为中日未曾宣战。

1937年7月7日,日军挑起“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同年8月14日,国民政府发表了《自卫宣言》,号召全民族抗战,战争进入白热化。

1941年12月9日,国民政府对日宣战,暨对轴心国集团开战,正式参与了“二战”。中日战场成为“中国战区”,划入“太平洋战争的一部分”,美国划的,盟军开始援助中国军队。

抗日战争前十年,算作二战,确实太牵强了。意大利入侵埃塞,能算世界大战么?美国打阿富汗,也称不上是世界大战。只有英法这俩货,参与了才能算二战。为什么?看看两国当时的殖民地在世界上有多大,以及当时在世界上两国的影响力。你就明白了。英法参战,才是世界性的大战,除了“百年战争”。“百年战争”时,两国还不是世界性的国家。

192210 以墨索里尼为首的法西斯党在意大利上台执政

1929-1933 经济大危机

1931 九一八事变,日军侵华

1932 德国纳粹党在国会选举中成为德国第一大党

19331 希特勒成为政府总理,德国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1935 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加紧发展军事工业,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

意大利入侵埃塞尔比亚

1936 意大利攻陷埃塞尔比亚首都,正式宣布吞并埃塞尔比亚

德国出兵占领莱茵非军事区

德意干涉西班牙内战

226 日本“二二六兵变“,军部势力加强

3月 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初步建立起军事法西斯专政

10月 德意柏林协定,“柏林—罗马“轴心形成

11月 德日《反共产国际协定》,后意大利加入,“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形成

1937 ‘’七七事变‘’,日军全面侵华

毕加索创作《格尔尼卡》

1938 3 德国吞并奥地利

9月 慕尼黑会议,德国割占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

19393 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19398《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193991德国闪击波兰

93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

193911 美国《中立法》

1940春 德军在西线大举进攻北欧和西欧诸国

3月 美国《租借法》

526-64 敦刻尔克大撤退

622 法国投降

7月 德国‘’海狮计划‘’,空袭英国

9月 德意日正式结成三国军事同盟

1941 622 苏德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埃塞尔比亚解放

19418 英美《大西洋宪章》

194110 东条英机组阁,积极准备战争

127 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世界规模

1941年冬 莫斯科战役,德国陆军在二战中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宣告德军“闪电战”破产

1942年元旦 《联合国家宣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19426 美日中途岛海战,太平洋战争转折点

19427-19432 斯大林格勒战役,二战的转折点

194210 阿拉曼战役,北非战场转折点

19435 北非战事顺利结束

7月 西西里岛登陆

9月 意大利投降

194311 中英美 《开罗宣言》

苏英美 德黑兰会议

1944 诺曼底登陆

19452 雅尔塔会议

1945430 苏军攻克柏林

194558 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19457 苏美英《波茨坦公告》

8月6日和九日 美国在广岛和长崎分别投下原子弹

1945815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92日本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1939-1945年期间以德国、意大利、日本轴心国为主的法西斯力量与以中国、苏联、美国、英国等同盟国为主的反法西斯力量之间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的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中国学术界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止时间为1931年9月至1945年9月,而以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至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为“大战的序幕与爆发”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蔓延到亚洲、欧洲和非洲,参战国家多达61个,卷入战争的人口达17亿,动员的武装力量总人数超过11亿。参战国军队伤亡总数为5000万人以上,再加上平民,伤亡总数达9000万。参战国军费消耗总额为13520万美元,再加上财政消耗和物资损失,损失总数达40000亿美元。

直接参战的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人力和财力方面的代价。战争期间,苏联、美国、英国军队伤亡总人数达1860万人,苏联军民伤亡达2000万人,中国军民伤亡达2000万人以上;美国财产损失3500亿美元,苏联财产损失2000亿美元,英国财产损失1500亿美元,中国财产损失1000亿美元以上。

法西斯国家本身在大战中也遭受重创。战争期间,德国动员的总兵力为170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15%,军队伤亡总数达1170万人,经济损失达3000亿美元;日本动员的最大兵力为97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28%军队伤亡总数达2161万人,经济损失达1000亿美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通常分为轴心国的战略进攻与同盟国的战略防御,战略相持与战略转折,以及同盟国的战略进攻与轴心国的战败三个阶段。

1939年9月至1942年夏秋,德国、意大利、日本轴心国先后在各自的战场上展开全面战略进攻,在遭到同盟国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抵抗后,其进攻锐势逐渐减弱,终于在苏德战场的斯大林格勒地区、非洲战场的阿拉曼地区和太平洋战场的中途岛海域到达战略进攻的终点。

在战争形势发生根本转折之前,各主要战场均有着各自的战略相持阶段。1942年11月前后,盟军在三个主要战场先后进行的斯林格勒会战、阿拉曼战役和瓜达卡拉尔岛战役,标志着大战战略转折的实现。

1944年,同盟国在欧亚战场先后转入全面战略进攻。欧洲战场方面,苏军率先在东线发动强大攻势,美英等国盟军随后在法国登陆,形成对德国的东西夹击。亚洲与太平洋战场方面,盟军通过岛屿登陆作战和海空作战对日军展开战略进攻。欧亚各国的抵抗运动和游击战争则配合着盟军的进攻,加快了民族解放的步伐。

1945年2月,苏联、美国、英国首脑举行雅尔塔会议,共商最后打败德日法西斯和建立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大计。1945年4月1日,盟军在鲁尔地区合围西线德军主力,下旬即进抵易北河一线。苏军于4月16日发起柏林战役,25日与美军会师在易北河畔的托尔高,27日突入柏林市中心,29日强攻国会大厦。30日,希特勒自杀身亡。5月8日,德国最高统帅部代表正式签署德国无条件投降书。

德国投降后,苏、美、英三国首脑于7月17日至8月2日举行波茨坦会议,商讨如何处置德国、对日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等问题。会议期间,中国、美国、英国签署并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政府立即无条件投降。但是,公告内容遭到日本政府的拒绝。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在广岛和长崎投掷原子弹。苏联于8月8日对日宣战,9日兵分三路向中国东北境内的日本关东军发起进攻。在中国军民协助下,苏军解除关东军武装,11日进入朝鲜北部地区,25日占领南萨哈林岛,9月1日进占千岛群岛。8月9日,毛泽东号召中国一切抗日力量举行全面反攻。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各抗日游击队立即向华北、华中、华南敌占区发动进攻,并抽调大量兵力进军东北,会同东北抗日联军配合苏军作战,取得反攻的重大胜利。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表投降诏书。28日,盟军开始在东京附近和其他地区登陆,实现对日本的占领。9月2日,日本代表在驻泊东京湾的美国“密苏里号”战列舰上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9月9日,侵华日军代表在南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至此即宣告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现代化的战争。交战双方大量使用坦克、装甲车、飞机、火炮、军舰等现代武器装备,并首次使用雷达、火箭炮、导弹、原子弹等新式武器和技术,导致作战形式和方法的重大变革,出现了闪击战、大纵深作战、登陆与抗登陆作战、潜艇战与反潜战、航空母舰编队作战、战略轰炸与防空作战、空降与反空降作战等新的作战形式和方法。第二次世界大战各参战国在战争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对军事思想和战略理论的影响深远,为各国国防建设提供了历史借鉴。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是人类历史的又一个伟大的转折点。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及其奠定的“雅尔塔体制”,为战后世界的相对和平创造了条件。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削弱了资本主义世界,改变了资本主义世界诸强并立、相互争霸的格局,出现了美国独霸的一统天下。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为亚欧一系列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前提。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为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开辟了道路。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1945年),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所进行的规模最大的全球性战争。战争最高潮时全球有61个国家和地区参战,有19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交战双方是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法国等国组成的反法西斯同盟与以德国,日本,意大利等法西斯国家组成的轴心国集团。战火遍及欧洲、亚洲、美洲、非洲及大洋洲五大洲;交战双方同时也在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及北冰洋四大洋展开战斗。最终以反法西斯同盟的胜利而告终。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有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和历史的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时代所固有的各种基本矛盾一个也未解决,而又增加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矛盾,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以及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矛盾。随着帝国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和军事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军事实力发展较快的德、意、日三国要求重新划分世界势力范围,使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尖锐起来。

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意义:

1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给人类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灾难和破坏。

2战争摧毁了法西斯主义,教育了各国人民,争取和平和进步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3沉重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

4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发展壮大,苏联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世界上许多国家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超出一国范围。

5第二次世界大战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6“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二战中,世界反法斯国家都经受了严峻的考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去得了深刻的教训。 

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是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突袭苏联。1941年7月3日,斯大林发表广播演说,号召全体苏联人民团结起来,苏德战争全面爆发,标志着二战的规模扩大。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军事基地珍珠港,重创了美国太平洋舰队,太平洋战争爆发,最终将美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个事件也被称为珍珠港事件,是二战进一步扩大的标志。

扩展资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以德意志第三帝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三个法西斯轴心国和匈牙利王国、罗马尼亚王国、保加利亚王国等仆从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战争。

其中斯大林格勒会战是德意志第三帝国法西斯遭遇的战略范围最严重的失败,不仅终结了德意志第三帝国南方集团军群自1941年以来保持的攻势局面,而且直接造成了苏联与德意志第三帝国总体力量对比的根本变化。从世界范围看,斯大林格勒会战与同时期发生的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一起,成为1942年底反法西斯战争大转折的标志性事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时间为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俄罗斯法定结束日期为1945年9月3日)。

1931年,日本侵占中国东北,拉开第二次世界大战序幕。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苏联成为唯一在当时给予中国实际援助的国家——向中国提供了战斗机、坦克、火炮、步兵武器和机枪、通讯设备以及各种军事物资。约5000名苏联军事专家,其中包括大批飞行员直接参战。

扩展资料:

在日本拒绝投降后,我国根据盟国义务,加入到远东的战斗。在极短的时间内,苏军击败了强大的日本陆军。中国东北和朝鲜迎来解放。

成千上万的苏联士兵为中国的自由和独立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令我们感到欣慰的是,在中国,一直悉心保留着对我们同胞的纪念。

但是,有人却企图歪曲战争历史,将受害者与侵略者混为一谈。这不仅是对俄中两国人民的侮辱,更是对基于联合国宪章的当代世界秩序的破坏。因此,俄中要团结一致,捍卫历史真相,保卫胜利果实。习近平主席出席在莫斯科举行的庆祝活动,以及中国军队参加红场阅兵式,意义极其深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二次世界大战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七十周年:历史的教训与新前景

西方史学家观点是从1939年9月1日德国偷袭波兰开始,现在中国史学界更倾向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二战重要组成部分。

1931年9月18日—1945年9月2日,简称二战,亦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以纳粹德国、意大利王国、大日本帝国三个法西斯轴心国及仆从国与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战争范围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0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其性质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英美等国出于想利用日本反苏、压制中国革命力量等目的,对日本侵华行径采取了姑息养奸的纵容政策。次日,美国国务卿史汀生无视中国核心利益明确表示,“事件不是政府间而是地方局部冲突,不适用于国际公约”。英法操纵下的国际联盟对中国政府提出的申诉也只是通过了一个决议,要求中日双方停止一切冲突,并且把中国东北划为“非武装区”,由“国际共管”。这实际上是对日本法西斯侵略行为的纵容和偏袒,进一步助长了日本的侵略野心。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但是,英美法等西方大国继续采取绥靖政策,不愿制裁日本,只是重申《九国公约》,对侵略者和被侵略者不加区别,要求双方停止战争行动,致使日本法西斯侵略更加猖狂。

慕尼黑阴谋(左起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墨索里尼)

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并在英法的实际纵容下得手。1936年3月,德国出兵占领莱茵非军事区,同时宣布废除《洛伽诺公约》。对于希特勒公然撕毁《凡尔赛和约》和《洛迦诺公约》,法国按兵不动,英国也不愿采取任何实质性的制裁措施。这不仅使得希特勒这一冒险军事行动获得成功,同时也让他摸清了英法绥靖政策的底牌,导致日后德国的侵略扩张更加肆无忌惮。[140]1936年7月,西班牙法西斯首领佛朗哥叛乱。德意法西斯借口反对“共产主义威胁”,出兵干涉西班牙内政。英法对此却采取所谓的“不干涉政策”,美国也宣称在冲突中保持“中立”。最终,促使德意迅速靠近,签署《柏林协定》,建立“柏林—罗马”轴心。1938年3月,面对德国法西斯的咄咄逼人的侵略,英法两国以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并与希特勒达成协议,希望把德意志第三帝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在英法的继续纵容下,德国不费一枪一弹吞并奥地利,奥地利沦为德国的一个省。奥地利是英法的盟友,对此英法两国虽然表面上提出了抗议照会,但实际上4月初英法美就承认了德国对奥地利的侵略,分别撤销使馆,代之以驻维也纳领事馆。1938年9月,德国陈兵捷德边境,将侵略的黑手伸向捷克斯洛伐克。9月29日,英、法、德、意四国首脑阿瑟·尼维尔·张伯伦、爱德华·达拉第、阿道夫·希特勒和贝尼托·墨索里尼在德意志第三帝国的慕尼黑开会,签订协议,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的情况下,强行把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意志第三帝国。历史上把这次会议称为“慕尼黑阴谋”。会议签订了《慕尼黑协定》,规定捷克从10月1日开始10天内,把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至此,绥靖政策达到顶峰。慕尼黑协定的签订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德意志第三帝国更加肆无忌惮,第二年控制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全境,德意志第三帝国军事和经济实力大增,加速了侵略扩展的步伐。

慕尼黑协议签订之后,苏联对英、法两国更加不信任,出于自己国家的安全考虑,1939年,苏联与德意志第三帝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由此,在与苏联商讨了瓜分波兰和东欧势力范围,得到苏联的中立保证之后,希特勒决定放手一搏。这一条约进一步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1939年9月1日,德国与苏联进攻波兰。9月3日,英国和法国对德国宣战。9月5日,美国发表《中立宣言》,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

1940年,德国发动“闪电”攻势。(称“白色闪电”。

1940年4月9日攻占丹麦和挪威,5月10日攻占荷兰、比利时、卢森堡、随后进攻法国。)

1940年5月10日,德军决定采用“曼斯坦因计划”完成对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波兰、法国等西欧国家的侵略。

1940年6月10日,意大利向英国法国宣战,战火烧到了地中海和非洲。1940年6月22日,德军发起总攻,法国投降。

1940年7月16日,希特勒发出了关于入侵英国的训令(海狮计划)。

1940年8月,德国航空兵开始对英国城市进行密集突击。为了接着征服苏联,希特勒策划《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并于1940年9月27日在柏林签定完毕。

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入侵苏联,执行巴巴罗萨计划,苏德战争爆发,二战规模扩大。

1941年9月30日,德军进攻莫斯科,即莫斯科保卫战。德军莫斯科战役的失败,为斯大林格勒战役即二战转折奠定了基础。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次日下午,日对美国宣战,还有德国,意大利同时对美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2年1月1日,《联合国家宣言》签署。美利坚合众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中华民国、澳大利亚、比利时、加拿大、哥斯达黎加、古巴、捷克斯洛伐克、多米尼加共和国、萨尔瓦多、希腊、危地马拉、海地、洪都拉斯、印度、卢森堡、荷兰、新西兰、尼加拉瓜、挪威、巴拿马、波兰、南非联邦和南斯拉夫联合起来,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最终形成。

1942年7月17日,斯大林格勒战役爆发,苏联胜利,成为二战转折点。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3个月内,参加对日本法西斯的战斗。

1943年9月8日,意大利无条件投降。

1944年6月6日,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国全面溃败。

1945年2月,美国、英国、苏联三国首脑在苏联雅尔塔召开会议。会议决定打败德国后,要对德国进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同时,还决定成立联合国。

1945年4月25日,美国军队将意大利解放{意大利的解放日}

1945年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

1945年8月6日,美国投掷代号“小男孩”的原子弹轰炸日本广岛。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

1945年8月9日,美国投掷代号“胖子”的原子弹轰炸日本长崎。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

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代表在美国战舰“密苏里”号的甲板上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以上就是关于二战开始的时间是1931还是1939全部的内容,包括:二战开始的时间是1931还是1939、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间表、二战什么时候开始的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1049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8
下一篇 2023-04-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