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豹奔跑时前脚是同时着地

猎豹奔跑时前脚是同时着地,第1张

几乎是同时的,只有用一些设备处理后,才能看出。

豹的种类较多,分布也很广,常见的有猎豹,花豹,美洲豹,金钱豹,雪豹,云豹等。

猎豹是生活在非洲、中东以及印度的一种食肉性动物,以鹿和斑马等动物为食。一般认为猎豹是哺乳动物中奔跑速度最快的动物,时速可达120-130公里(最快每秒3611111111米,100米仅用276923077秒)。其实,猎豹的性格温顺,因此,在古代曾有饲养猎豹来狩猎的传说。

那么,猎豹为什么能快速奔跑呢?因为,它的形体长得前高后低,腰部比较细,胸部较宽,胯部空当儿大,前后肢细长,前后脚掌上有厚厚的肉垫。而且它的脊椎骨柔软并能弯曲,鼻孔比较大,能够呼吸较多的空气,供给剧烈运动之所需。由于这些条件,使它能快速奔跑,但是,这样快的速度不能持久,大既只能坚持500-800米的路程就要慢下来。虽然被追捕的猎物如鹿和斑马等动物只能以80公里左右的时速奔跑,但是因为它们能长时间地保持同样的速度奔跑,所以只要和猎豹有一定的距离就可以不被猎豹吃掉。因此,猎豹都尽可能接近猎物时才袭击。

豹的种类很多,猎豹是豹的一种,有分布极广的金钱豹,还有生活在热带、亚热带高山丛林,体型较小的云豹,也有深居在海拔几千米高的雪山中的雪豹。

豹广泛产于中国,也广泛产于亚洲,因此有中国豹,有亚洲豹;它也广泛产于非洲,所以也有非洲豹。但是,欧洲就不产豹,澳洲(有袋类动物的老家)也不产豹;南北美洲就更不产豹了。可能有读者问:听说有美洲豹是怎么回事笔者答:所谓的美洲豹,有时又称为美洲虎,其实既不是豹,也不是虎,而是另外一种大型猫科猛兽,比虎小、比豹大,产在中南美和北美的南部,英文名叫Jagure,学名是Panthera onca,也很凶、能吃人。所以若只在标题中提及中国的豹、世界的豹,也还过得去;但如果说豹广泛产于世界,那就太勉强了。�

但是不论是写中国的豹,还是外国的豹,我们首先应该把豹这种动物的名称和种类“打扫干净”原封端到读者面前,供大家细心辨认,否则难免会“认错了门牌”,“找错了对象”。�

从哺乳动物分类学的角度来讲,豹是猫科、豹属下面的一个种,学名是Panthera pardus,英文名是leopard,中文名就是简单一个字:豹。这里还应该指明,这指的是豹的模式种(type species)。也许有人还要问,这指的是豹的模式种外,是否还有一些别的种这问题使我苦思冥想了很久很久, 真是个难题!老实说,豹的种类,确是多极了,但是难讲就难在类型也太多太复杂。�

《豹的国际谱系簿》(International Leopard Studbook)主编人美国舒美柯博士(DrAShoemaker)对此就曾发表过一段深有感触的见解(见1992年度豹的国际谱系簿):“豹可称是地球上分布范围最广范的大型哺乳动物之一,至今它的分布区仍在不断延伸,即由南非最南端的开普敦地区Capetown向北一直延伸到罗斯北部的普列摩尔斯基Primorsky地区。在这大片土地上,被专家学者承认的豹亚种竟不下于27个之多!”因版面有限,这里不可能也不必要把27个豹亚种的名称都开列出来。但其中亦有若干个被一些国际著名动物学家认为是豹的突出代表的各类虽不够格作为生物种,至少也是“是重要”的亚种。美国舒美柯博士就将上述这些“最重要”的亚种编成谱系表(册)。寄给了我一部分。在笔者的书柜中就保存着好几份这类表。�

1986年4月中旬,由IUCN(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合会)猫科专家组牵头,在美国明尼苏达的明尼阿波利斯市召开过一次虎的世界保护战略研讨会。作为猫科专家组的成员,我和舒美柯都出席了。在闲谈中他听我说正在收集豹的资料,便决定等我回国后,把他编纂的若干种豹的谱系表(册)寄赠与我,其中就包括有中国豹。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所谓的中国豹,英文名是China leopard,原名华北豹或北京豹,因最早(1862)发现于北京两山地区,但它的学名japonensis(日本出产)这简直大错特错!明明是产自中国北京,怎么会弄成日本产的原来这豹的定名者Gray见到那张豹皮是1862年在日本。他不知那皮是有人从北京带过去的,还以为是日本产的呢。还有这豹的产地也是稀里糊涂,国际上的说法是:中国豹的产区很广,不仅包括华北,而且连西北(甘肃)、中原(河南)、华东(安徽)等地也产,有些外国动物学家甚至把几个不同名称的亚种也混同在一起,说这都是中国豹(即japonensis)。如德国有一位亨默尔博士教授(ProfDrHHemmer)是德国著名的物种及种群自然保护学会的负责人,他在1983年3月16日发表过一篇论文,题目就是《关于中国豹的分类学》。

据他的说法,根据著名的周口店化石遗物显示,中国豹最早从渐新世中期即已出现,这表示这种动物至少已生存过50万年了。50万年!简直是胡扯,不可思议。�

首先我想试问:有什么现存的哺乳类动物是可能具有50万年的生存史的就拿人们常说的一些“活化石”来说,我国“国宝”大猫熊(熊猫)北京南海子原皇家猎苑里残存的极少数的“四不像”(麋鹿)还有,不太久之前,在蒙古、新疆的最荒凉的地区尚可能发现的野马我看,这些动物的生存史都远远不够50万年。

其次,周口店的化石遗物中是否有现存豹的遗骨,也值得怀疑。�

不过,由这个问题却使我联想到另一件事。1981年冬,约十一二月间,在离周口店不很远的北京门头沟区黄草梁乡发现了一只豹,大队干部要求社员注意人、牲的安全,但对豹子不要下夹、挖陷坑或枪击。这只豹的出现地点倒是离周口店镇不远,莫非这里远古就有豹�

不过,以上讲的都是人们惯称的所谓“金钱豹”(华北、华南)、“银钱豹”(东北)一类的豹种。此外还有其他属种的豹,有些还是很闻名,很重要的。下面且容我为读者一一道来。

首先想到的就是雪豹,多年来,它也和普通豹一样,同属于Panthera(豹属)。不过,后来有的学者认为它的头骨有某些异样,与狮、虎、豹均不同,故为它另订一属,曰Uncia,因此学名就成了 Uncia uncia,但也有其它学者提出,将 Uncia改为亚居,仍置于Panthera之下。先不管头骨如何,在大的形态上,雪豹也显然与普通的豹有明显的区别。

论体型大小,似乎雪豹与普通豹差不多(实际体重也差不多),但雪豹的体毛比普通豹要长得多,所以看来就大得多。再者它的尾比普通豹也长得多,尾毛更丰更厚,这是雪豹与其它豹绝然不同之处。其次,在颜色和斑纹上,雪豹毛色是淡青而发灰,略有奶油色彩,下体纯白,上体和四肢都有较大的黑斑点,但因其毛长而厚密,斑点隐没得几乎模糊了。它的毛色和斑点具有良好的迷彩作用,特别是在高山积雪之处,当它隐卧不动时,其它动物乃至猎人都很难发现它。

雪豹基本上是中亚高山高原的特产动物,中国、印度、尼泊尔都产,苏联和蒙古也产。在我国主要产于康藏高原,南达喜马拉雅山脉,北抵阿尔泰山脉,向东不越川西和甘南的山区。笼统地说,它们几乎出没于中国西部的所有山区。如昆仑山、积石山、祁连山、贺兰山都可认为是雪豹的产区,甚至内蒙古的阴山上也有。但是产区虽如此广泛,数量却不一定多。因为豹是一种非常孤独的动物,种群密度很低。据了解,青海在过去30年中,被人收集的活雪豹已逾150只,被偷猎的数字也将近50只(主要得自祁连、天峻、都兰、玛多、杂多等县),这表示它虽属一类保护动物,但盗猎行为仍在继续。在国际上,它也被《红皮书》定为E级国际保护动物。

雪豹一年中大部分时间在高山雪线以上的区域捕食各种高山动物,如小型的穴兔、土拨鼠之类和大型的yuan羊、岩羊之类。吃大型的有蹄类动物固然更好,更解饿,但这些动物有角,自卫能力强,雪豹捕食起来往往很艰苦,因此它们常常冒险盗食牧民上山放牧的家畜。�

雪豹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关系不大,它们的栖地一般远离人群,而高山上居民稀少,只要严防门户,家畜栏弄得结实此,基本上平安无事。雪豹不是特别凶猛好斗的动物,人不惹它,它一般也不主动攻击人类。至今尚未闻有雪豹吃过人的记载。北京动物园养着几只雪豹,看样子也远不似金豹那种咄咄逼人的神气。�

不论是农民、猎人,都很喜欢雪豹皮,天寒地冻,用来做垫褥或斗篷都很好,当然也可送市上出售。雪豹皮在皮货店里有个俗名叫“土豹皮”或“艾叶豹皮”。到过我国西北的旅游者,不难在市场或街摊上发现有雪豹皮待价而沽。人们也许会诧异,虽然雪豹皮有许多优点,但售价往往仅及金钱豹皮的一半或稍多。据说这是因雪豹皮的毛头太长,制成衣物后,花纹不如金钱豹皮的衣物好看。�

但另有一种情况为笔者所深知:即在各国的动物园里活雪豹的价值高于金钱豹。因为活雪豹的数量远少于金钱豹,另外,在生活条件方面,雪豹的要求较高、较严,应付不好,又较易死亡。

下面介绍另一种动物,即云豹(或乌云豹)。云豹与雪豹大异其趣,它既不是高山动物,也不是寒冷地区动物,但却是中国的“名产”动物之一。云豹的发源地是东南亚,印尼的几个大岛和马来亚、缅甸等地都产。海南和台湾两个大岛都不产普通豹,但产云豹。在台湾,云豹被称为“云虎”。�

被称为云豹或云虎的原因,主要是它身上的花纹不像普通豹的钱币形或梅花形,而是一片片如云朵形。在毛皮行业中,它还有龟纹豹、龟壳豹或荷叶豹的不同名称。�

依动物分类学而言,云豹自成一属,其学名是Neafeeis nebueosa 。台湾和东南亚各地产的是南洋亚种,学名是 Nnebueosa macroseides。�

作为热带、亚热带的雨林动物,南洋亚种本应数量较多,却不料其数远低于我国大陆的模式亚种。据调查,我国大陆产云豹的地区不仅有华南的两广和云南、贵州,华东的江西、浙江,往北直到亚热带最北部的秦岭山脉(陕西、甘肃)都发现过。�

在体形上,云豹的体形比普通豹小得多,四肢更显得短,但尾巴却是又长又肥大,其长度是与身长相等(可超过1米)。尾上有12~14个黑环,至于毛色则是焦黄而发灰,看起来不如金钱豹漂亮,而且毛很短,因此毛皮也不出色。在形态上,云豹另有一个很有名的特征,就是它的特别长大的犬齿,虽然还不能同大雄狮或大猛虎的粗壮犬齿相比拟,但是在这样一种体形不大的野兽嘴里,那特别长的犬齿,曾经使得一位动物学家慨叹道:“运使我想起古代早已绝灭的剑齿虎。”�

由于体形灵巧(体重尚不及30公斤),云豹的树栖性很强,每天大部分时间栖于树上。据说它们爬树的本领在食肉类动物中堪称数一数二。云豹捕食的对象包括树栖的猴类和鸟类,当然也能下地捕捉小鹿之类。但尚未闻有云豹盗食大型家畜或伤害村民之事。�

上面介绍的几种豹,我国都产,在动物园里也不难见到。下面要介绍的一种,则是国内不产,甚至在动物园里也不易见到的。那就是猎豹,学名Acinonyx jubatus 。�

由于形态上有较多特殊性,猎豹不仅与普通豹不同种,不同属,甚至还自居一个亚科。最主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它的爪不像猫爪而像狗爪,爪较直,不弯钩, 不能收缩掌内,也没有爪鞘。猫科动物中爪子像这样结构的,只有猎豹一种。�

为什么叫猎豹呢原来这种豹,有人畜养它来助猎。另外还有少数猎豹产于印度和中东(如伊朗、巴勒斯坦)一带,(可能是另一种,AVenaticus)。这些地区的贵族人士用它助猎,出猎前称饿它一天,等出猎时,以布罩蒙头,到达猎区发现有野兽(如鹿或羚羊) 时, 就放它去追,几乎任何四足动物也逃不出它的追击。

事实上,猎豹是世上跑得最快的动物。曾经有人用秒表记录过它的奔跑速度,它们在短距离(比如1~2公里)中,最高时速可达110公里,如跑一段80米的距离,仅需3秒钟。因此在广阔的草原(或砂土地上)任何四足动物也跑不过它。等追到身边,就从侧面跃起猛撞,把猎物撞倒,然后咬断它的喉咙。�

在形态上,猎豹除了上述爪的特殊化外,其它方面也与普通豹有明显差异。它体菜纤瘦,四肢细长,全身密布黑色的小圆斑点。后来在南非赞比亚发现少量的新种群,身上的圆斑点成串成行,被人称为“王猎豹”(king cheetah)。先还以为是一新种或新亚种,后来才确知是一变种。最近笔者读到伦敦八十年代出版的一种旅游册,上面说猎豹在亚洲已接近穷途末路,如印度,自1948年后就没再见到猎豹。 专家们相信, 亚洲只有伊朗、 阿富汗和土库曼等处还有少数残余者,如此而已。

下面介绍一下黑豹,我想最先需要说的是,黑豹既不是独特的种或亚种,也不是变种,只不过是一种色型罢了。 正如虎中有黑虎、白虎一般。但是豹中却没有白豹,也许以前曾经有过,只是笔者未曾知晓。�

还需说明书中照片上的黑豹,不能代表整体形象,因为黑豹整体看来,并不那么纯黑,而是在全身黑褐色的毛皮上面浮现出纯里色的圈纹。�

黑豹主要产于东南亚,如马来亚和泰国等地最多,往往是一窝小豹,黑黄各半。又据传闻,黑豹的脾气比黄豹坏得多,急躁而好惹事。据说马戏团和动物园养的黑豹就常会伤人。�

中国是否产黑豹,这问题尚难肯定,因为前些年曾传闻云南捕到一只黑豹,但后经检查,那不是豹,而是一只黑色的金猫(金猫也有黑黄两种色彩,体形较大者,就容易误认为豹)。�

以上主要是介绍豹的种类和产地。下边想谈谈豹与人类的关系问题。�

这问题可能渊源久矣。笔者写至此,联想到历史书上曾经讲过的,古罗马帝国的统治者(教庭),为了镇压异教徒以及基督徒中的叛逆分子, 曾经从非洲弄到大批野豹,通过北非、地中海,运到意大利,用它们来对付不屈的犯人。那些饿了几天又经受虐待的野兽,在审判大厅内,一看见许我脱光了衣服的人,在地上乱跑乱爬,(据说厅内有时还放入其它野兽如熊、狼之类),马上大发雷霆,追上去又抓又咬,一时间,大厅内野兽怒吼,犯人哭骂,这种疯狂场面。笔者相信,除去古罗马帝国时代外,无论古今,任何时代也无人有机会领教吧。�

现在要提出一个豹是否吃人的问题。这似乎是一种可领会但又缺事实的问题,真是难说。

豹吃人。在笔者的儿童时其期,好像是听人说过,又像是一种老妈妈论,但若想让人说出时间、地点、人物来,又真的说不出来,只好来翻阅一下外国的报刊材料吧。外国确实不乏许多。“现成”的实例。�

一查我的老笔记本,有如下的记载:1926年印度击毙了一只恶名远扬的“茹德拉蒲拉雅格食人豹”,在三年时间里,它曾吃掉125个人!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在靠近尼泊尔的库库芒地区,更有两只食人豹曾先后吃掉或咬死近500个人!这样的极端事例,在我国可说是古今未曾有过。为什么呢据动物学者说,问题只在于民间是否有组织,而且手中有无自卫武器。相信我国从前也有过伤害人的豹子,但估计在它作恶之初,就会很快有人出来除害了。另一方面,豹早已被我国官方列为害兽,直到1981年修改野生动物资源保护条例(草案),才初次把豹列为国家第二类保护动物。在此之前,如在某地打死一只豹,还可能被报刊赞为除害之举,甚至夸为“英雄”呢。�

记得数十年前(60~70年代),报刊上曾刊载过,在豫北、冀南的山区有一位年龄已七八十岁的姓何的老汉,是个号称专门善擒活豹的老英雄,在北平的英文报上, 还刊登过他手抱一只活豹的照片。据说他和他的三个儿子在那些年中,先后活捉过数十只金钱豹,至少有23只,送给开封洛阳、郑州、商丘、许昌等地的动物园了。

猎豹的外形和它们其他多数的猫科动物远亲不怎么相象。它们的头比较小,鼻子两边各有一条明显的黑色条纹从眼角处一直延伸到嘴边,如同两条泪痕(见上图,这也是它们区别于其他大猫们的最显著特征之一)。它们的身材修长,体形精瘦,身长约140-220cm,高度约75-85cm。它们的四肢也很长,还有一条长尾巴。猎豹的毛发呈浅金色,上面点缀着黑色的圆形斑点,背上还长有一条像鬃毛一样的毛发(有些种类的猎豹背上的深色“鬃毛”相当明显,而身上的斑点比较大,像一条条短的条纹,这种猎豹被称之为“王猎豹”。王猎豹曾被认为是一个独立亚种,但后来经研究发现,它们独特而美丽的花纹只是基因突变的产物)。猎豹的爪子有些类似狗爪,因为它们不能像其他猫科动物一样把爪子完全收回肉垫里,而是只能收回一半。

在北美的得克萨斯、内华达、怀俄明这些地方发现了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猎豹的化石,那时候的猎豹大约是生存在一万年以前。那时候世界上是地球上最后一次冰期,所谓的冰期地球气候变冷,在地球的两端,南北极两端覆盖着大面积的冰川,就称为冰期。在那个时期,猎豹还广泛地分布于亚洲、非洲、欧洲和北美洲。当冰期气候变化导致大批动物死亡,这时候就是在欧洲和北美洲的猎豹以及亚洲非洲部分地区的猎豹都灭绝了

08年PNAS上发表了论文 Rapid large-scale evolutionary divergence in morphology and performance associated with exploitation of a different dietary resource就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

故事是这样的:1971年的时候科学家把5对蜥蜴从Pod Kopiste岛放到了邻近的Pod Mrcaru岛上,但是克罗地亚战争爆发了,科学家就不能回到岛上了。等到36年他们重返这个地方时,神奇的东西发生了:本来Pod Mrcaru的原居民蜥蜴已经快消失了,而来自Pod Kopiste岛上的蜥蜴不仅占据了这个小岛,而且改变了行为,食物,而且还有了新的结构特征!!!

首先,蜥蜴的头变长了,大了;而相应的咬合力也变大了。

其次,是和原来地区的蜥蜴相比,这种蜥蜴的食物结构变化了,植物占得比重更大了。

更让人惊奇的是,肠道里竟然出现了新的结构,盲肠阀!!!而这个结构在绝大多数蜥蜴里面甚至都是不存在的!!!

一切都指示着这是一个36年(大概30代)的进化过程:蜥蜴来到这个岛上要适应植物多的环境,于是在选择的作用下蜥蜴的头更大更长,而更大的咬合力更好地咀嚼植物纤维;同时盲肠阀的出现减缓了食物在肠道的移动速度,并且提供发酵的场所让共生微生物提供了环境把纤维素转换为脂肪酸。而这一切都发生在36年!!!

但是这个文章还是有瑕疵,首先是它自己提到的共生微生物并没有分离和鉴定出来;其次是分子机理没有解释清楚:进化树发现这个新蜥蜴分子上和原来的是同一支,而且性状上的改变也没有分子机制的支持,看了看这篇文章的那个科学家主页也没有更新发现。

不过就冲着新的表型也基本上能说在短短时间进化出了新的物种!

关于这种现象的理论依据,请参考间断平衡(Punctuated equilibrium)

在大自然所有动物里面,猫科动物家族有着超高的知名度,比如狮子、老虎,一个被称为“草原之王”,一个被称为“森林之王”,加上这么多年在影视作品里面的露脸,在全球已经是家喻户晓了,不过猫科动物家族十分庞大,除了我们熟知的狮子、老虎之外,还有许多同样强大而美丽的猛兽,比如今天我们所要讲述的这种大猫,虽然在知名度和力量上面不及狮虎,但却同样充满魅力。

猎豹

这种大猫就是猎豹,提到猎豹,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就是速度奇快,脑海中首先浮现出来的景象便是猎豹在疾驰着,的确,猎豹是陆地上奔跑速度最快的动物,尽管它们在64km/h的速度下才能狩猎成功,但是猎豹在100米的短距离冲刺速度却能够达到112km/h,陆地上几乎没有任何动物能够追上它。

一些大猫爱好者可能现在还有印象,在2012年的时候,一只名叫萨拉的11岁大的雌性猎豹,用595秒的时间就跑完了百米,这比博尔特创造的记录958秒少了3秒多,被誉为全世界跑得最快的猎豹。

美丽的大猫

现代所有的猫科动物都由古食肉类中的猫形类演化而来,经过数次分化之后,其中古猫类演化的三个分支中(真猫类、真剑齿虎类、恐猫类),只有真猫类幸存了下来,并最终分成猫族和豹族两个分支。猎豹原先作为猫科猎豹亚科里面的唯一物种,但是后来经过修订之后,猎豹亚科被取消,如今归类为猫亚科猎豹属里面的唯一物种。

根据猫科动物进化系统发育树可以看出来,猎豹与美洲狮、细腰猫的亲缘关系最近,这三个物种共同构成了美洲狮谱系,它们在中新世期间可能拥有共同的祖先,大约在670万年前,猎豹逐渐与美洲狮、细腰猫分开,往不同的方向进行分化,最终成为现代我们所看到的这个样子。

猎豹

1775年,德国博物学家约翰正式描述了这一物种,猎豹体长1-15米,尾长05-08米,肩高07-09米,一种在21-72千克之间,雄性略大于雌性。

整体毛发呈现淡**,腹部通常是白色,身上覆盖有大约两千个实心的黑色斑点,尾巴靠近末端的部位有黑色环状斑纹,这些斑点与花豹、美洲豹的都不一样。

猎豹头小且圆,耳朵短,从内眼角到嘴角有两条黑色的条纹,这是它最重要的标志。

帝王猎豹(王猎豹)

传统来说,猎豹被划分出了5个亚种,分别是指名亚种、东非亚种、北非亚种、西非亚种及印度亚种,但是经过重新修订之后,现代猎豹分成三个亚种,分别是:指名亚种、西非亚种、印度亚种。

猎豹有一个明显的变异,使得它们身上的斑点形成斑纹和大片斑块,颈部长有较为明显的鬃毛,但是比狮子的短很多,这种变种则被称为帝王猎豹,相较于普通猎豹来说,帝王猎豹体型更大、力量更强。

猎豹、花豹、美洲豹

对于猫科动物不是很熟悉的人,可能见到猎豹、花豹、美洲豹的时候会“傻傻分不清楚”,毕竟它们在外表上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名字又带有一个豹字。其实这三种动物有很大的差别,只要稍微认真观察一下,便能够分清它们究竟谁是谁。

首先最容易判断的就是猎豹,前面说过,它内眼角到嘴角之间有两条长长的斑纹,头小,身形较为纤细,只要见到这些特征,几乎就可以断定这是一只猎豹。

三种大猫

要区分花豹与美洲豹就有一定的难度,但也并不是说超难,其中最典型的特征就是身上的花纹,花豹身上的底色主要为深金色到淡**不等,斑点较为匀称,呈玫瑰花状;

美洲豹底色多为橘**或者深**,身上的斑纹比较不规则,也呈现出玫瑰花状,但是其“玫瑰花”的中心有细小的斑点,依靠这点便能快速分辨出究竟是花豹还是美洲豹。另外,与花豹相比,美洲豹身上的肌肉线条更加明显。

猎豹正在追捕猎物

虽然这三种动物都带有一个豹字,但是严格意义上的豹指的是花豹包含其所有亚种,猎豹、美洲豹都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豹。猎豹不属于豹属里面的物种,是不能像狮虎一样咆哮的大猫,只能发出小型猫科动物所能发出的“咕噜”声,相对应的,这种“咕噜”声,豹属里面的物种也不会。

花豹与美洲豹都会咆哮,根据形态学,美洲豹与豹子的关系最为密切,但是根据DNA上的数据来看,却没有这类相关的定论。

为速度而生

猎豹之所以能够跑得这么快,我们观察它的整个形态,似乎就是为了速度而生的。猎豹体重较轻,脊椎又长又灵活,身上结实而纤细的肌肉能够推动身体前进,巨大的鼻腔可以帮助猎豹在高速奔跑时能够大口大口地吸进去氧气,保证血液能够输送更多的氧气,维持身体健康,这使得猎豹从0到95km/h的速度仅需要三秒左右,强大的瞬时速度让猎豹的爆发力极强。

当然,尽管猎豹的速度能够达到112km/h,巨大的鼻腔也能保证氧气供给充足,但是其高速奔跑的时间却很短,如果长时间高速奔跑,会使得猎豹的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都超负荷工作,身体积累的热量无法快速排出,极容易造成虚脱,所以猎豹奔跑一定距离之后必然要减速。

斑鬣狗(左)与猎豹

在很多纪录片里面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种镜头,那就是猎豹捕猎完成之后,先会在猎物旁边坐着喘下气先,这并不是它不够饿,而是因为高速追击之后的猎豹十分虚弱,乃至无法进食,必须休息一下,鬣狗等竞争者往往瞅准这种绝佳的机会,将猎豹好不容易捕获的猎物抢走。

独特的内耳构造

很多人都知道这么一种现象,那就是当你速度越快的时候,视线就会变得模糊,往往不能紧紧盯着某一物体,但是猎豹似乎没有这种烦恼,那么猎豹是如何在高速追逐时仍能够紧紧盯着猎物的呢?

这里面就要归功于猎豹内耳的特殊构造了,发表在《科学报告》上面的一篇最新研究表明,猎豹内耳的某些部位能够使得它在冲刺时保持头脑平衡,眼睛始终盯着猎物。

疾驰中的猎豹

研究者们用高分辨率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分析了21只猫科动物的头骨,发现了现代猎豹前庭系统在性状和比例上都有显著的差异,比12种现代、2种灭绝猫科动物的前庭系统在内耳所占据的空间都要大得多。

所有现存猫科动物前庭系统所占据的平均体积为324%,而猎豹的比率在38%-437%之间,上半规管与后半规管较长,这有助于猎豹在高速奔跑时保持头脑及视觉的稳定。

被当做宠物的猎豹

濒临灭绝的大猫

提到猎豹,还有一个现象,那就是人们经常将它与豪车联系在一起,在中东某些地区里面,富豪们常炫耀他们的宠物猎豹。但是你知道吗?这些猎豹几乎都是非法买卖获得的,有买卖就会有“杀害”,一只猎豹幼崽在交易时价格往往在1万美元以上,一些人为了追求利益就会铤而走险,大肆诱捕猎豹。

在2016年的时候,《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发表了一篇报告,里面提到了全球仅剩7100只野生猎豹,相较于1990年,下降了93%左右,并且在未来的15年间,还会减少53%,如果不转变拯救机制的话,野生猎豹可能真的要步华南虎后尘了。

猎豹分布图

从目前猎豹的分布区域图来看,相较于历史分布区域来说,减少了91%左右,它们曾遍布非洲大部分地区及亚洲大部分地区,但是如今亚洲地区的猎豹几乎快要灭绝了,而在非洲地区,也只能在安哥拉、博茨瓦纳、纳米比亚、南非等少数几个国家能够看到。

南非是猎豹栖息地最大、数量最多的国家,但是乐观估计也只有6800只,且只有184%的猎豹生活在国际公认的保护区内,其余则生活在人类牧区或者狩猎区里面,生存状态极不乐观。

保护猎豹的措施及意义

猎豹虽然有着强大的速度和力量,但是这一切在人类面前都变得十分渺小,早在前几年的时候就有一群科学家们呼吁将猎豹的生存状态升级为濒危物种,由此可见猎豹此时正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目前,非洲所有范围几乎都积极参与了对猎豹的保护计划当中来,并且针对性地开展了许多保护措施,其中包含了直接保护措施,比如保护环境、监测种群信息等及简介保护措施,如宣传教育等。在伊朗,猎豹几乎得到了完全的保护,全部生活于保护区当中。

猎豹在整个其栖息地范围内的分布密度都很低,所以保护起来的工作量也是巨大的,值得庆幸的是人们已经意识到这种动物的珍贵性及其不乐观的生存状态。

猎豹作为食物链顶端的捕食者,起到了控制大部分食草动物及小部分食肉动物数量的作用,对维持当地生态环境平衡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所以保护猎豹,也就意味着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这是百利无一害的,另外,保护了猎豹,也意味着保护了全球动物资源多样性,谁也不想,我们的后代子孙,只能在书籍或影视资料里面见到这种动物。

博尔特和猎豹赛跑100米的结果会如何?就单纯论速度而言,作为人类短跑的天花板,博尔特也简直不是猎豹的对手。要晓得人家猎豹就是靠速度吃饭的,马马虎虎就能到达百米5、6秒的速度,若是只要博尔特的速度,估量早就得饿死在野外。

实践上除了猎豹,咱人类的速度在动物界真心排不上名号,你很难想象一只看上去慢吞吞的骆驼的速度都能比博尔特快,更何况正常人的速度了,几乎就是战五渣。

那么动物界都有哪些动物的速度比人类快呢?首先,自然是当之无愧的速度之王猎豹,听说在极限状态下它们的百米速度能打破4秒。当然猎豹也只能是短跑的王者,却不是一个合格的长跑耐力者(长时间的高速运转,搁谁身上都得虚脱)。

其次是局部羚羊类动物(4-5秒),它们不只跑到快,而且还跳得高,除了天敌猎豹,简直很难有其它捕食者能要挟到它们。再者便是鸵鸟,每小时速度可达60英里(百米5秒左右),一双比人类还要长的大长腿,无须置疑是地球上两只脚跑得最快的动物。

再然后像局部猎犬、野马和野兔,它们的百米速度能到达5秒左右,是动物界仅次于上述几位的存在。博尔特输给这些体型相对较小的动物,还算情有可原,但是咱接下来再看看几位重量级的大哥,博尔特仍然还是跑不过。

例如长颈鹿71秒、河马8秒、骆驼9秒以及大象92秒等等,这么看来人类要不是有聪明的脑子,这要是在野外不得出门一次被逮一次,妥妥的排在食物链低端瑟瑟发抖。

不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人类进化到直立行走,解放双手,也不需求在野外用到绝对的速度才干生存,速度自然不是我们最擅长的。就拿与我关系最为接近的黑猩猩来说,它们的速度与我们人类相差无几,身体的构造同样不擅长跑步,而是更擅长一些技巧,例如爬树和适用工具,这些都是其它动物所不能做到的。

不过话说回来,咱跑不过,但不见得打不过啊!博尔特身高1米95的大块头,面对猎豹这种并不是靠绝对力气取胜的动物,我觉得博尔特还是有一战之力的。毕竟在网上就有不少网友,整天都在讨论2米多的詹姆斯能不能干得过老虎狮子,可见博尔特PK猎豹应该胜算不小。

遗传,一般是指亲代的性状又在下代表现的现象。但在遗传学上,指遗传物质从上代传给后代的现象。例如,父亲是色盲,女儿视觉正常,但她由父亲得到色盲基因,并有一半机会将此基因传给他的孩子,使显现色盲性状。故从性状来看,父亲有色盲性状,而女儿没有,但从基因的连续性来看,代代相传,因而认为色盲是遗传的。遗传对于优生优育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

以上就是关于猎豹奔跑时前脚是同时着地全部的内容,包括:猎豹奔跑时前脚是同时着地、猎豹脸上的双泪痕形状毛发的作用是什么、物种不断灭绝,还有新物种诞生吗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0926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8
下一篇 2023-04-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