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江东是现在什么地方

三国时期江东是现在什么地方,第1张

三国时期江东是现在的江苏省苏州市、江苏省南京市、江西省南昌市、江西省泰和县西北、浙江省绍兴市、安徽省庐江县西。江东指长江以东地区,又称江左,长江在自九江往南京一段为西南往东北走向,于是将大江以东的地区称为“江东”。

三国时江东六郡分别是指吴郡、会稽郡、丹阳郡、豫章郡、庐陵郡、庐江郡。三国两晋开始江东以文化繁荣、经济富庶著称,至唐以后逐渐被江南的概念取代。

历史上,自东汉起,江东发展为富庶之地,同时也成为汉地的财赋重地。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民不聊生,但是江东地区极早就被孙策、孙权控制,建立了孙吴政权保持了地区的长期稳定发展。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吴郡富春孙氏孙坚因打压黄巾起义有功,升任长沙太守,拥兵自居,成为割据首领。孙坚长子孙策,年轻有为,领其父部下千余人,渡江削平江东,占据江东六郡而被封为吴侯。

今天的江东指的是安徽南部、江苏南部、浙江省、江西东北部、上海市地区。古代的江东是指九江以东的地区,并且是以长江为界,每个朝代划分界线不一致。

江东是中国历史的地理概念,属于汉族地区的一部分。指长江以东地区,又称江左,长江在自九江往南京一段(皖江)为西南往东北走向,于是将大江以东的地区称为"江东"。三国两晋开始江东以文化繁荣、经济富庶著称,至唐以后逐渐被江南的概念取代。宋朝时的江南东路简称江东,首府在江宁府(今南京市),管辖今安徽省长江以南,苏南部分,江西小部分。江东亦是自江西九江以下,是江南地区的东部(也包括安徽省和江苏省的部分江北地区)被称为江东。

大致范围为现在的江苏省中部、南部,即现在的苏中,苏南。安徽省中部、南部,即现在的皖中,皖南。上海,浙江,江西省东北部,古以中原为中心,长江以南为外,外即表,故称江南为"江表"。又因位于长江这段的南北走向,又将东南方的地区称"江东"。古人地理左东右西,晋、南朝之时,又常称江东为"江左"。唐朝开元年间,设江南东道于江东地区,因此开始称江东为"江南"。之后江东、江左等词汇也逐渐不再为人所使用,取而代之的是范围更大的江南。

扩展资料

三国时江东六郡指吴郡(郡治江苏省苏州市)、会稽郡(郡治浙江省绍兴市)、丹阳郡(郡治初在宛陵,后移至建业即江苏省南京市)、豫章郡(郡治江西省南昌市)、庐陵郡(郡治江西省泰和县西北)、庐江郡(郡治安徽省庐江县西)。

江东指长江以东地区,古人以东为左,故又称江左。因长江在自金陵以上至九江一段为南北走向,而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古有中原进入南方吴地的主要渡口,江之东地区称为“江东”。三国时江东是孙吴政权的属地,所以也有把孙吴统治的全部地区都叫“江东”。

广义的江东指的是目前皖南、苏南、浙江、江西东北部、上海这片地区。

狭义的江东则指三国时江东六郡,即吴郡(郡治江苏省苏州市)、会稽郡(郡治浙江省绍兴市)、丹阳郡(郡治初在宛陵,后移至建业即江苏省南京市)、豫章郡(郡治江西省南昌市)、庐陵郡(郡治江西省泰和县西北)、庐江郡(郡治安徽省庐江县西)。

电视剧《决胜法庭》里面的江东市是厦门市思明区。

电视剧《决胜法庭》的拍摄地点是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可以从剧里看到厦门的双子塔,这是厦门具有标志性的建筑,《决胜法庭》是由连奕名执导,于和伟、张佳宁、韩栋、胡静、王耀庆、连奕名、杜源、王庆祥、王艺禅等人主演的检律涉案剧。

该剧讲述了检察官高剑、检察官助理傅小柔为代表办案团队,在法庭上唇枪舌战、激烈控辩,在法庭外大力取证、复核真相,最终粉碎了江东市政商勾结的利益链条,将幕后大佬绳之以法的办案故事。

剧情简介:

《决胜法庭》主要讲述了检察官高剑性格严格谨慎不允许有一点瑕疵,新助理傅小柔的加入给办公室带来活力,高剑等人与江东集团董事长铁荣光斗智斗勇,铁荣光在监狱自杀,身为高剑好友的铁力,也因此无法释怀,离开江东。历经重重波折,抽丝剥茧,终于将幕后大佬叶龙恩绳之以法,高剑在似乎不近人情的法理面前毅然选择了维护正义,与此同时也收获了感情。

江东,自江西九江至南京,长江向东北向斜流,因此,此段以东地区称为江东。在秦汉、三国时期,因长江在今天的安徽南部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所以一安徽长江两岸来划分,江北又称之为江西。

三国时的“江东”一般会称之为“江东六郡”,包括郡治今天苏州的吴郡、郡治绍兴的会稽郡、郡治南京的丹阳郡、郡治南昌的郡治泰和县西北的庐陵郡,以及郡治庐江县的庐江郡。

吴郡:东汉永建四年(129)始置,是把原来的会稽郡钱塘江以西部分设为了吴郡,郡治在原来会稽郡的郡治吴县,也就是今天苏州姑苏区。会稽郡保留了钱塘江以东的部分,郡治迁移到了山阴,在今天绍兴越城区。

东汉建安时,也就是孙吴还没有立国之前,东吴孙氏父子首领该郡,吴郡下辖15个县以及一个海昌屯田都尉。大致的范围包括了今天的苏州市、嘉兴市南部、平湖市、杭州市,昆山市北部、建德市东梅城镇,桐庐县东北横村镇,建德市西南,海宁市西南盐官镇,以及富阳市南。

到了东吴嘉禾三年(234),又加了四个县,也就是毗陵县、武进县、云阳县和无锡县进来,大致上包括了今天的常州市、镇江市东的丹徒区,以及丹阳市和无锡市。

这么说大家大概对这个没什么概念,那么请看下图就一目了然了。

会稽郡:秦始皇时始设,大致相当于今天江苏长江以南、安徽以南、伤害西部以及浙江北部地区。此后经过两汉不断地沿革,到了汉顺帝永建四年,因为会稽郡实在太大,属县偏远,所以被一拆为二,是为“吴会分治”。会稽领十五县,到了孙策时,又不断分出了11个县,至东汉孙权称帝,会稽郡一共领有二十六县。

会稽郡的大致范围请看下图:

丹阳郡:丹阳郡设于汉武帝建元二年啊(前141),辖今天安徽省的宣城市、池州市、铜陵市、芜湖市、马鞍山市、黄山市,以及江苏南京市、镇江市句容市、常州市的溧阳市、以及杭州市临安区於潜镇及以西、湖州市安吉县、江西上饶市婺源县。

历史沿革,以及详细情形请看下图:

豫章郡:豫章郡始设置于汉高祖时,当时刘邦以英布淮南王,置淮南国,领衡山、九江(包括后来的六安国)、庐江、豫章四郡。此后豫章郡一直都作为诸侯王的封国,英布谋反后,刘邦封自己的儿子为淮南王,之后,豫章郡在文帝时,从淮南国中拆了出来,与庐江郡一同设为庐江国。到了汉武帝时,又设置新的庐江郡,把长江以南的的豫章郡加了进来。三国时,吴国治下的豫章郡,郡治南昌,辖16个县。

大致辖区与今天对照如下图:

庐陵郡:庐陵郡实际上是在建安五年时,孙策从豫章郡里分出来的,治所载西昌县,后来又迁移到了今天江西泰和县城西,辖西昌、石阳等九县。

到了孙权时,孙权与嘉禾五年(236),孙权在庐陵郡置南部都尉,隶属扬州(这里的扬州不是指现代的扬州市,而是汉代的扬州),治雩都。

具体请见下图:

庐江郡:庐江郡辖今天的安徽省铜陵市、池州市、江西九江市、景德镇市、上饶市等。西汉始置,郡治在今天安徽庐山县西二十里。三国时,庐江郡治迁到皖城(今潜山县梅城镇),改六县为六安县,建安十九年(214),吴国拔掉了皖城,吧奥庐江郡一分为二。

三国时的庐江郡大致如下:

三国时吴属江东六郡的总体情况如下图:

再具体点请看下图:

当然,这图实际上是在吴国时期被拆出来的,鄱阳郡就是从豫章郡里分出来的。新都郡也是在孙权噶按掉了对抗自己的山越、水越之后,在加上从丹阳分出来的一部分设立的。

以上就是关于三国时期江东是现在什么地方全部的内容,包括:三国时期江东是现在什么地方、江东是哪里、江东是现在的哪里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0852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8
下一篇 2023-04-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