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文言文解释

甚文言文解释,第1张

1 文言文中“甚”是什么意思

1、厉害;严重。

《邹忌讽齐王纳谏》:“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译文: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一定很厉害了。

2、比……厉害;超过。

《邵公谏厉王弭谤》:“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译文:阻止人民进行批评的危害,比堵塞河川引起的水患还要严重。

3、深奥;繁琐。

《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

译文:他喜欢读书,读书不在繁琐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4、很;非常。

《论积贮疏》:“生之者甚少而糜之者甚多。”

译文:生产的人越来越少但是奢靡浪费的人越来越多。

5、什么。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官人,吃甚下饭?”

译文:官人,吃什么下酒的饭菜?

扩展资料:

《说文解字》:甚,特别安乐。字形采用“甘”和“匹藕”的“匹”会义。造字本义:动词,沉溺于美酒声色享受,生活安逸。

相关词汇解释:

1、甚为[shèn wéi]

表示程度相当高:甚为热情。

2、幸甚[xìng shèn]

表示很有希望,很可庆幸:剪除奸佞,国家幸甚。

3、过甚[guò shèn]

过分;夸大(多指说话):言之过甚。

4、太甚[tài shèn]

太过分:欺人太甚。

5、着甚[zhe shèn]

犹言凭什么,用什么。

2 文言文哀溺解释加点字的意思水暴甚,暴乘小船绝湘水,绝今何后为,

原文 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于是作《哀溺》翻译 永州的百姓都善于游泳一天,河水突然上涨,有五、六个人乘着小船渡湘江渡到江中时,船破了,都游起水来其中一个人尽力游泳但仍然游不了多远他的同伴们说:“你最会游泳,现在为什么落在后面?”他说:“我腰上缠着一千文钱,很重,所以落后了”同伴们说:“为什么不丢掉它呢?”他不回答,摇摇他的头一会儿,他更加疲困了已经游过河的人站在岸上,又呼又叫:“你愚蠢到了极点,蒙蔽到了极点,自己快淹死了,还要钱财干什么呢?”他又摇摇他的头于是淹死了我对此感到十分悲哀如果像这样,难道不会有大利淹死大人物的事情吗?于是写下了《哀溺》注释1永之氓:永州的老百姓2中济:船渡到了河中间3不能寻常:指游得不远4咸:都 5济:渡6号:大叫 7且:如果8是以:所以,因此9益:更10作:写 11且:而且12侣:同伴13绝:横渡14后:落后。

3 文言文甚的句子和意思

1、过分。例如:

甚矣,汝之不惠。——《列子·汤问 愚公移山》

2、厉害,严重。例如:

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柳宗元《捕蛇者说》

3、重要。例如: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孟子·告子上 鱼我所欲也 》

4、极端,极其;非常,异常。例如: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宋· 周敦颐《爱莲说》

5、超过,胜过。例如: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4 文言文中“甚矣”什么意思

文言文中甚矣的意思为:太过分了。

甚拼音:shèn 、shén

释义:

[ shèn ]

1副词。很;极:进步~快。言之~当。

2超过;过分:无~于此者。过~其辞。

3疑问代词。什么:要它作~?。姓~名谁?

[ shén ]

1〔什么〕疑问代词。

2表示疑问:想~?。干~?

3表示虚指或任指:他仿佛想说~。他~都不怕。

矣拼音:yǐ

释义:

1用在句末,跟“了”相同:由来久~。悔之晚~。

2表示感叹:大~哉。

扩展资料

汉字演变:

相关组词:

1甚为[shèn wéi]

表示程度相当高:~热情。~不满。资金~短缺。

2幸甚[xìng shèn]

表示很有希望,很可庆幸:剪除奸佞,国家~。

3甚或[shèn huò]

甚至。

4过甚[guò shèn]

过分;夸大(多指说话):言之~。~其词。

5太甚[tài shèn]

太过分:欺人~。

5 甚,盛,发,为文言文中有哪些解释

甚 [shèn] 很,极:~好。

~快。 超过:日~一日。

方言,什么:~事? 表示进一层的意思:~至。~或。

盛 1 兴旺:兴~。繁~。

旺~。~世。

~衰。茂~。

全~时期。 2 炽烈:年轻气~。

~怒。~气凌人。

3 丰富,华美:~产。~宴。

~装。 4 热烈,规模大:~大。

~况。~典。

~举。 5 广泛,程度深:~传(chuán)。

~行(xíng )。~赞。

~名。~夏。

6 深厚:~意。 7 姓。

发 [fā] 交付,送出:分~。~放。

~行(批发)。 放,射:~射。

百~百中。焕~。

表达,阐述:~表。~凡(陈述某一学科或一本书的要旨)。

阐~。 散开,分散:~散。

开展,张大,扩大:~展。~扬。

打开,揭露:~现。~掘。

产生,出现:~生。~愤。

奋~。 食物因发酵或水浸而澎涨:~面。

显现,显出:~病。~抖。

~憷。 开始动作:~动。

引起,开启:启~。~人深省。

公布,宣布:~布。~号施令。

量词,用于枪弹、炮弹。 为 [wéi] 做,行,做事:~人。

~时。~难。

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当做,认做:以~。

认~。习以~常。

变成:成~。 是:十两~一斤。

治理,处理:~政。 被:~天下笑。

表示强调:大~恼火。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 姓。

为 [wèi] 替,给:~民请命。~虎作伥。

~国捐躯。 表目的:~了。

~何。 对,向:不足~外人道。

帮助,卫护。

6 文言文到底是甚么意思

文言文”是相对于“白话文”而言。

第一个“文”,是书面文章的意思。“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 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

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及用书面语言来表述,是不同的,例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而语言进行表述,就是“饭否?”。“饭否”就是文言文。我国的古代,所有的文章都是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所以,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在国内,中学语文课程中,文言文的学习更是占了很大的分量。

什么是文言文?

1文言文很精彩。这当然是无疑的。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文言文。由此可见中国的现代文明历史还是很短的,解构或者解读传统文化还是现代化的必要,因为传统智慧的继承建立于对文言的正确解读。

2文言文是知识。这是对的,因为文言文已经不再是语言,它纯粹是文字。但文言文是知识,甲骨文也是知识,那为什么就不学甲骨文呢?对了,正是因为甲骨文是更原始的文字,所以文言文是进一步学习甲骨文等等传统高级文字(学)的基础。

3文言文也是技巧。汉语的表述、描绘、组合、转变、喻式、铺比、推演……在思想的表达上充分承载了汉文明的风格。掌握文言文物理结构,对现代汉语的理解比较精深,对新汉语的构造将有“法”可依。

4“文言文”是“白话文”的相对。这个词的结构是这样的:文言-文。第一个“文”是“文字”,“言”是语言。“文言”则指“文字化了的语言”。它说明两层意思:其一,指明文言文本是一种语言;其二,这个语言后来被文字化了。“被文字化了”的语言也有两重含义:其一,可以有语言但没有文字的文化,比如大多数少数民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其二,语言功能退出生活,以文字的形式成为历史。

“文言文”的字面意思,应该是:被文字化了的语言的一种文体。后面那个“文”指文体。

那么文言文除了在考古研究之外,还有什么“前途”吗?或者说,还会有什么生活的应用价值?我想是有的。在传统形式的生活淡化出现代社会时,只不过人们忽略了一些边缘地区的社会生活,才造成现代应用对文言文的怀疑或者忽略。比如在宗教建设中,某些碑刻仍然会用文言文撰写,仍然采用书法书写,使用工具镌刻。篆书的应用也大多如此。

“文言文”这个名词也可以涵载语言与文字之间在文化历史上的相互关系。某种形式上,一旦某种语言——包括方言——被“文”化,文字化,也就是书面化,其语言魅力顿减,而文字功能倍增。因为语言通常是口头相传,与生活密切相关,语言尚未进入文化状态,它是对生活经验的一种保留,没有文字的扩展性能。

我们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不免会产生一种错觉:古时人说话也是这么说的么?我想这可以用现在时态下书面语与口头语在表述上的不同来“感受”,它们之间在结构上规则上并无大的区别。也可以推测,古人说话只不过比文言文更随意,更白化通俗而已,“三言两拍”也可以做参考了。至于现在我们阅读文言文,当然不代表在重复古人的说话,而是在朗诵或者默读一种文体。

阅读文言文,感受的是一种极为明晰的思路,就好像偶尔阅读西方哲人著作,很有那种应有的肃穆。

7 文言文解释

赵国的大将、封为马服君的赵奢的妻子,是赵括的母亲。

这一年秦国攻打赵国,赵孝成王命令赵括代替廉颇为大将。将要出征,赵括的母亲呈上书信向赵王诉说道:“赵括不可以被任命大将。”

赵王问道:“这是为什么呢?”赵括的母亲说:“原先我事奉赵括的父亲时,孩子的父亲当时身为大将。他用自己的奉禄供养的食客要以‘十’这个数目来计算;他所结交的朋友要以‘百’这个数目来计算;国王和王室贵族赐赠的钱财丝绸,他统统都把它们分给军吏、士大夫;从接受出征命令的日子起,就不再过问家中私事。

现在赵括一日作了大将,面向东接受军吏的拜见,军吏中没有敢于抬头亲近地看他的人;赵王所赐赠的金钱丝绸,他回家后也统统收藏起来;况且每天寻找可买的合宜的田地房屋,总想扩充自己的私有。国王您认为他象他的父亲吗?父亲、儿子不同,居心有着差异。

我希望国王不要派遣赵括为大将领兵出征了吧!”赵王说:“作为赵括的母亲,你还是放下这事不要管了吧,我的计划已经决定了。”越括的母亲说:“国王您最终要派遣他为将,那么如果有了不称大将职责的情况发生,我这个老妇人能够不随着受处罚吗?”赵王说:“不会连累你的。”

赵将马服君赵奢之妻,赵括之母也。秦攻赵,孝成王使括代廉颇为将。

将行,括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曰:“始妾事其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赐币帛,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

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尽藏之;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王以为若其父乎?父子不同,执心各异。

愿勿遣!”王曰:“母置之,吾计已决矣。”括母曰:“王终遣之,即有不称,妾得无随乎?”王曰:“不也。”

赵括既已领兵出征,代替廉颇才三十多天,赵军果然大败,赵括战死而赵军倾覆。赵王因赵括的母亲有言在先,所以终于没有加罪于她。

括既行,代廉颇三十余日,赵兵果败,括死军覆。王以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武昌九曲亭记 宋 苏辙 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 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

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

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

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

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小平。

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

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

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邪?”遂相与营之。

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

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

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

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

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译文: 子瞻被贬到齐安(今黄冈),在长江边上建庐居住。齐安没有出名的山,而长江南岸武昌(今鄂州)的群山,高低起伏,连绵不断,山谷幽深寂静,里面有佛塔寺庙僧舍,西边的叫西山寺,东边的叫寒溪寺。

它们背靠山梁,面对山沟,隐蔽在茂密的松树枥(同“栎”)树丛中,寂漠清静,与世隔绝,见不到车马的喧嚣和来人的足迹。每当风停了,太阳出来,江面波平浪静的时候,子瞻就拄着拐杖,带着美酒,乘坐渔船,横渡长江,直奔南山而来。

山中有几个人,热情好客,喜游山水,听说子瞻到来,都裹着头巾,欢笑着迎上来,然后携手同行,逍遥自在地拾级而上,一直走到深山尽处,大家都筋疲力尽了,方才停下歇息,扫去落叶,坐在草地上,彼此举起酒杯,互相问候,玩到心情舒适时,竟至忘记了回去,就往往留在山上夜宿。因为过着这样惬意的生活,子瞻在齐安住了三年,都不觉得时间过得很久。

然而将往西山去时,就要从青松翠柏之间经过,走过弯弯曲曲的羊肠山路,才会见到稍微平坦的地方,游览者一定会在此休息。人们倚靠在嶙峋怪石上玩赏,躲在茂密林荫下小憩,向下可俯视滚滚大江,向上可仰望巍巍高山,旁边可扫视小溪幽谷,风云变化和树林山脚正面、反面的种种景象,都在人们身边呈现出来。

平地上有一座破旧的亭子,它的遗址非常狭小,不能够坐下许多游客。亭子旁有几十棵古木,似都有百围之大、千尺之高,不能够用刀斧来砍伐。

子瞻每次一到树下,就整天(无可奈何地)斜视着它们。一天,来了一阵暴风雷雨,其中一棵古木被连根拔倒,子瞻趁机将那倒下老树的地方收拾平整,亭子的地基。

“甚”在古文中的意思:

(一)、甚 shén

1、疑问代词,什么。

如:甚般(哪般,什么;怎样);甚的(甚底、甚迭。什么);甚末(甚么,什么);甚生(什么);甚实(确实,很实);甚人(什么人)

2、为什么,怎么

如:甚地(怎么)

(二)、甚 shèn

1、异常安乐

如:《说文》甚,尤安乐也。意思是甚结束是异常安乐。

2、过分

如:战国 列子《列子·汤问》甚矣,汝之不惠。意思是你太不聪明了,你简直太愚蠢了!

又如:甚泰(衣着过于宽大)

3、厉害,严重

如: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意思是然而我干这差事的不幸,还比不上恢复我缴纳赋税的不幸那么厉害呀。

4、盛,大

如:春秋 孟子《孟子》王之好乐,甚。意思是齐王(果真)很喜欢音乐

5、深厚

如:先秦 屈原 《楚辞·九歌》心不同兮媒劳,恩不甚兮轻绝。意思是两心不相同空劳媒人,相爱不深感情便容易断绝。

6、重要

如:春秋 孟子《孟子·告子上》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意思是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使用呢?

7、极端,极其;非常,异常

如:宋· 周敦颐《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意思是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又如:啊,甚是面熟,咱们是在哪里见过呢他们的行动甚为迅速;他进步甚快;城镇相离甚远;甚为怏怏(很不高兴);甚是次第(非常整齐);甚当(很对;很正确);甚悉(很正确);甚溥(很普遍)

8、诚,真

如:西汉 刘向《战国策·秦策》左右皆曰甚然。意思是左右的大臣都说他说的真对。

又如:甚然(诚然)

9、超过,胜过

如: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意思是谁知道苛捐杂税的毒害比这种毒蛇的毒害更厉害呢!

又如:甚于(超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甚

“女之不惠,甚矣,孺子不可教也。”这句话是说,你这个孩子真是太不聪明了,不能举一反三,所以对他讲道理也是白费力气没有用的。

“女之不惠,甚矣”是“汝之不惠甚矣”的倒装句,强调甚矣。

这句话是从两篇不同文章摘抄出来组成一句的:“女之不惠,甚矣”出自《愚公移山》;“孺子不可教也。”出自《史记·留侯世家》。

此为一谓语前置句,“甚矣”是谓语,因“之”取消了句子的独立性,所以“人之贵于改过”为主语。

全句的意思为:人能够改正自己的过错真是太可贵了!

贵于改过是王守仁的思想之一。

王守仁(1472—1528),字伯安,学者称阳明先生,渐江余姚人,明代著名哲学家。

王守仁认为人皆有过,改者为贤。他在《寄诸弟》信中说:“人皆曰:‘人非尧舜,安能无过。’此亦相沿之说,未足以知尧舜之心。若尧舜之心而自以为无过,即非所以为圣人矣。”这种看法是深刻的。

因为人皆有过,所以不贵于无过,而贵于改过。“但能一旦脱然洗涤旧染,虽昔为寇盗,今日不害为君子矣。”若不痛下决心改过,疑惧重重,甘心于浊污而终老,则不可救药了。

甚矣,汝之不惠的意思是你真的太愚蠢了。

愚公移山

这句话的原文为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这句话的译文为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河阳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龄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于是集合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又安放在哪里?”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男孩,刚刚换牙的年纪,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聪明的老头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真的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手中拿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干下去,于是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边,一座放在雍州的南边。从这以后,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为

战国初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各家学派在传扬自己的主张时,常运用大量生动的小故事来说明抽象的道理。这样,寓言就空前繁荣起来。《列子》即是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所产生的寓言和神话故事集。此文即选自《列子·汤问》第五章。

以上就是关于甚文言文解释全部的内容,包括:甚文言文解释、古文用词比较广泛,其中“甚”字在古文中表达什么意思、“女之不惠,甚矣,孺子不可教也。”是什么意思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0798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8
下一篇 2023-04-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