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寒食十三绝”都有什么

老北京的“寒食十三绝”都有什么,第1张

在春光明媚、万物复苏的清明时节,老北京人除了喜欢外出踏青、打扫祭拜之外,还非常喜欢过一个节日,因为在这个节日里,他么能吃上很多好吃的,这个节日就是“寒食节”。寒食节也被称为“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冬至后105天,也就是距清明不过一天或两天。后来,清明和寒食这两个节气被统一整合称为清明节。

而提到寒食节,则不得不提老北京最流行的寒食十三绝,在全国各个地方的寒食节习俗中,寒食十三绝这个老北京的习俗是最具代表性的。那么,寒食十三绝都有些什么呢?

1姜丝排叉

姜丝排叉,又叫姜汁排叉、姜酥排叉、蜜排叉。它不但是北京传统小吃,也是北京茶菜的一个品种,因其食用时有鲜姜味而得名。它的最大特点是酥、甜、香,“南来顺”的姜丝排叉1997年被评为“北京名小吃”和“中华名小吃”。

2焦圈

焦圈是老北京特有的一种油炸食品,约莫碗口大小,形似西方炸面包圈。焦圈最大的特点是色泽深黄、焦香酥脆、风味独特、保质期长,通常与北京小吃豆汁儿搭配食用。

3豌豆黄

豌豆黄是北京传统小吃,按北京习俗,农历三月初三要吃豌豆黄。北京的豌豆黄分宫廷和民间两种,其共同特点是:色泽浅黄、细腻、纯净、入口即化。

4螺丝转儿

是一种面食,外皮是一根极细的面丝,一碰即酥。螺丝转儿最大的特点是香甜酥脆。旧时小吃店常把当天售不完的螺丝转儿,用微火烤干水分再卖,烤干了叫“干迸儿”。

5馓子麻花

馓子麻花是北京小吃中的精品,因其质地酥脆,香甜可口而深受老北京人的喜爱。古时候,馓子麻花不叫这个名字,而叫“环饼”、“寒具”,据说远在战国时代就有,秦汉以来成为寒食节的必吃食品。

6硬面饽饽

是一种像烧饼大小的混糖戗面火烧,入口有嚼劲,微甜且香,用手一掰掉渣。硬面饽饽是过去老北京夜间供应的一种面食,由小贩们走街串巷售卖。解放后就很少见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几乎没有人会做,这种小吃也基本断了档。

7奶油炸糕

在众多北京小吃中,奶油炸糕算是比较富有营养的一种小吃了,其最大的特点是呈圆形,外焦里嫩,香味浓郁,易于消化。

8芝麻酱烧饼

这是比较具有北方特色的小吃,在如今北京的大街小巷几乎都能看到,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口感香酥,入口之后层次分明而且松软可口。

9萨其马

是少数民族满族的一种食物,在满语中的意思是“狗奶子蘸糖”。主要的做法是将面炸熟后,用糖混合成小块,萨其马因其色泽米黄,口感松软而广受欢迎。

10艾窝窝

艾窝窝和芝麻酱烧饼一样不分季节,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它最大的特点就是色泽雪白,形状如球,质地粘软。

11驴打滚

在北京众多小吃中算是比较古老的品种之一,由黄豆面、糯米粉和红豆沙卷裹而成,成品黄、白、红三色分明煞是好看。

12糖耳朵

又称蜜麻花,是北京小吃中常见名品,因为它成形后形状像人的耳朵而得名,糖耳朵适合在春天和秋冬时节食用。它最大的特点是色泽棕黄油亮,甜蜜可口。

13糖火烧

原为河北小吃,后传入北京,经过演化、改良,成为北京小吃,是北京人常吃的早点之一。

如今,十三绝中的不少食物都是街头巷尾的常见之物,唯独“硬面饽饽”已失了踪迹,濒临灭绝。最近一些年,有一些民俗专家建议,尽快将这传统的寒食十三绝“打包”申遗,以免断了传承。

马上就要到清明节了,也叫寒食节,因为这个日字口讲究三天不开火以祭奠祖先,吃的呢就只吃一些寒食喽。所以以前的老北京家庭都会在寒食节的前一天准备出各种小吃作为寒食节的吃食,逐渐就演变成了老北京的寒食十三绝。而现在寒食十三绝种的一些小吃都不常见了。

马蹄烧饼

因为形似马蹄而得名,也是有悠久的 历史 了,据传清朝的乾隆年间就已经相当有名,前后两层薄薄的饼皮,中间是空心的,现在已经很少能吃到。

螺蛳转儿

外面是细细的丝状缠绕,酥脆可口,面粉和芝麻酱搭配在一起,非常的可口好吃呢。

撒子麻花

北京清真小吃中的名小吃,传说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也是 历史 悠久的呢。从秦朝,汉朝开始,成为了寒食节必吃的小食之一。

姜汁排叉

也是北京传统小吃之一了,目前市场上的大多数是咸口的。

驴打滚

这种老少皆宜的老北京小吃也叫豆面糕,至于为什么叫驴打滚,应该是一种比较形象的比喻吧,做好后需要放在黄豆面里滚一滚,就像驴在地上打滚扬起灰尘一样一样的,所以才因此得名的吧,不得不佩服老北京起名的艺术,哈哈。驴打滚现在还是比较常见而且也是非常受欢迎,软糯的外皮裹着豆馅,鲜甜可口。

糖火烧

作为满族的传统小吃也是相当的受欢迎,也有300多年的 历史 了呢。

艾窝窝

也叫江米团儿,雪白雪白还有红色点缀,看着就特别软萌软萌的,里面还有香甜的馅料,实在是好吃的很呢。

糖卷果

山药大枣的搭配让不爱吃山药的人也会爱上这种吃法呢,再配上桃仁瓜仁之类的,也有滋补的功效呢。

糖耳朵

这种甜甜的蜜麻花也是超级好吃的呢,因为成型后很像耳朵的形状而得名,色泽亮润,绵密松软,以前是南来顺的最有名。

豌豆黄

豌豆黄分为民间和宫廷的两种,而且据说还是慈禧太后最喜欢吃的呢,质地绵软细腻,也是相当好吃呢。

焦圈

焦圈,豆汁和咸菜丝可以说是老北京人最爱的一种标配了吧,焦圈焦香酥脆,一咬下去满满的满足感。

硬面饽饽

烧饼大小的火烧,有嚼劲有不会觉得硬,微微的甜味还带着香气,但是制作起来比较复杂,现在也是很难吃到了。

芝麻酱烧饼

芝麻酱烧饼也是传统小吃里比较受欢迎的,现在通常在吃涮肉和羊蝎子的时候都会吃上一个,味道也是香酥可口。

3000余年建城史、860余年建都史的首都北京,拥有深厚的 美食 文化底蕴,寒食十三绝就是其中之一。不过到底哪十三绝版本颇多,光是有据可查的就有姜丝排叉、焦圈、糖卷馃、硬面饽饽、艾窝窝、豌豆黄、螺丝转、馓子麻花、马蹄烧饼、驴打滚、蜜麻花(糖耳朵)、糖火烧、奶油炸糕、芝麻酱烧饼——您看看,这就14个了,还有人说面茶也算,但是也有人说,面茶只是寒食节配着凉食吃的老北京“四大茶”之一,还有油茶、杏仁茶和茶汤,不能算到里头。

寒食就是冷食,一般都将其缘起追溯到为纪念介子推死于山火而禁火的传说,但经民俗专家考证,寒食十三绝其实形成于清代,就是十三种北京小吃。有种生活化的解释似乎更真实:春天到了,用了一冬的炉灶需要清理维修,故此备些小吃冷食,熬过膛炉子那几天。

十三绝中不乏驴打滚等常见品种,之所以称为“绝”,一说其实是“节”的谐音,而“十三”意指“十全十美”加“福、禄、寿”三星,所以才有了这么吉祥如意高大上的名字。当然,看似简单的寒食十三绝,讲究也不少,比如虽然品种多达十三个,按照老礼,必须先吃姜丝排叉——这里面有个 养生 的道理:春天乍暖还寒,又是冷食,先吃姜,取其祛风散寒、暖胃助阳的功效。

记得西城区文委主任孙劲松说过:寒食十三绝,好像是华天的护国寺小吃最早比较系统地挖掘出来的,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热情日益高涨,愿意参加非遗保护活动的人越来越多,每次招募非遗保护志愿者,报名人数都超标好几倍。西城非遗保护中心经常举办活动,安排寒食十三绝的传承人,为志愿者举办24个课时的现场讲座,介绍这一 美食 文化并传授部分制作工艺。所以,不难学会这十三种美味。

还是那句话,挂一漏万,欢迎拍砖。程胜

说起寒食,就不得不提到寒食节,具体日期在冬至后的105天,距清明大概一两天的时间。

至于寒食节的起源,据说是为了纪念介子推死难日,在这一天禁止生火,吃冷饭,以示对其的追怀之意。

其实,在各地都多少会有一些寒食习俗,但被誉为“寒食十三绝”的老北京寒食习俗,或许是较为具有代表性的。

那么,下面就和健识君一起看看,老北京的“寒食十三绝”都含有什么 美食 吧。

1、姜丝排叉

这其实是茶菜的一个品种,满族人在设席宴客时,习惯先上茶及茶食,然后才是冷荤、热菜、甜食、汤等。

2、硬面饽饽

形容起来,那就是一种似烧饼大小的混糖戗面火烧,味道微甜,比较有咬劲,用手一掰就会掉渣。

3、焦圈

相信这道食物,大家应该不会陌生。形如手镯,焦香酥脆,与豆汁儿搭配食用最宜。不过像这种较为油腻的食物,还是要少吃一些的。

4、糖卷馃

较具特色的清真节日食品,主料为山药和大枣,皆有滋补作用,也是一道药膳。

5、豌豆黄

按北京习俗,农历三月初三要吃豌豆黄。因此每当春季豌豆黄就上市,一直供应到春末。

5、艾窝窝

一年四季都有供应,原为“御艾窝窝”,在明代传入民间。

6、马蹄烧饼

两层薄皮,内空,形似马蹄,可加一些东西食用,十分美味。

7、螺蛳转儿

因其形似而得名,以水面团夹糖卷制,经烙制而成。外酥焦,里锦软,味香甜。

8、馓子麻花

古名为“环饼”、“寒具”,入口即碎脆如凌雪。

9、驴打滚

豆面糕又称驴打滚,以黄豆面为其主要原料,在黄豆面中滚一下,如驴打滚扬起灰尘似的,故此得名。

10、蜜麻花

又称糖耳朵,因成形后形似人耳而得名。

11、糖火烧

老北京人都知道通州有三宝,其中之一就是大顺斋的糖火烧,据说,上世纪六十年代来访的外国政要还特意带它回国。

12、芝麻酱烧饼

这个非常常见,不用再多解释了,看看图就知道了。

13、奶油炸糕

奶油炸糕呈圆形,外焦里嫩,香味浓郁,富有营养,易于消化。

北京清明节吃什么

近年有民俗专家建议,传统的寒食十三绝——即具有老北京特色的十三样寒食节凉食,应尽快打包申遗,以免断了传承。不论这是否能够实现,姑且逐一看看这些小吃的故事。

北京清明节吃什么——驴打滚

驴打滚,豆面糕又称驴打滚,以黄豆面为其主要原料,称驴打滚呢似乎是一种形象比喻,在黄豆面中滚一下,如驴打滚扬起灰尘似的。《燕都小食品杂》中就说:黄豆黏米,蒸熟,裹以红糖水馅,滚于炒豆面中,置盘上售之,取名‘驴打滚’真不可思议之称也。

北京清明节吃什么——蜜麻花

蜜麻花,又称糖耳朵,因为它成形后形状似人的耳朵得名。

北京清明节吃什么——糖火烧

糖火烧,老北京人都知道通州有叁宝,其中之一就是大顺斋的糖火烧,据说上世纪六十年代来访的外国政要还特意带它回国呢。

北京清明节吃什么——芝麻酱烧饼

芝麻酱烧饼,无需多说什麼。它的一个兄弟澄沙烧饼倒有点意思,因为豆沙馅要从边上露出一些,别名蛤馍吞蜜。

北京清明节吃什么——姜丝排叉

姜丝排叉,不但是北京传统小吃,也是北京茶菜的一个品种。茶菜是满族、回族礼仪性食品。满族人在设席宴客时,习惯用茶及茶食为先,然后才是冷荤、热菜、甜食、汤等,一定按顺序上。回族人不饮酒,但为了礼节,多以茶代酒,因而茶菜是必不可少的。

北京清明节吃什么——硬面饽饽

硬面饽饽,是一种似烧饼大小的混糖戗面火烧,入口有咬劲,微甜且香,用手一掰掉渣。现在已经无影无踪。

北京清明节吃什么——焦圈

焦圈,形似炸面包圈,色泽深黄,形如手镯,焦香酥脆,常作为另一种北京特有小吃豆汁儿的配菜食用。但是在今天的营养学看来,太过油腻, 最好少吃。

北京清明节吃什么——糖卷餜

糖卷餜,可以说是最具特色的清真节日食品,主料为山药和大枣,皆有滋补作用,也是一道药膳。

北京清明节吃什么——豌豆黄

豌豆黄,是北京春夏季节一种应时佳品。豌豆利秀、止渴,和中下气。按北京习俗,农历叁月初叁要吃豌豆黄。因此每当春季豌豆黄就上市,一直供应到春末。北京的豌豆黄分宫廷和民间两种,故事里又和慈禧老佛爷有关,据传说西太后最喜欢吃了。

北京清明节吃什么——艾窝窝

艾窝窝,也属春秋品种,现在一年四季都有供应。原为御艾窝窝,后来在明代传入民间,《金瓶梅》中记录当时流行的美味中就有艾窝窝。

北京清明节吃什么——马蹄烧饼

马蹄烧饼,两层薄皮,内空,形似马蹄,现在也已没有售卖的了。

北京清明节吃什么——螺蛳转儿

螺蛳转儿,因其形似而得名,旧时小吃店常把当天售不完的螺蛳转儿,用微火烤干水分再卖,烤干了叫干迸儿,用於下酒,所以北京有句口头语干迸儿就酒嘎巴脆。

北京清明节吃什么——馓子麻花

馓子麻花,古名为环饼、寒具,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谷部》中十分清楚地交待说:寒具即食馓也,以糯粉和面,入少盐,牵索纽捻成环钏形,……入口即碎脆如凌雪。可见馓子麻花的古老。

以上就是关于老北京的“寒食十三绝”都有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老北京的“寒食十三绝”都有什么、北京清明节吃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0796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8
下一篇 2023-04-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