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下元上都

介绍一下元上都,第1张

上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空前大一统的正统王朝的首都,由成吉思帝之孙、元世祖忽必烈大帝初建,城址在今北京市正北滦河上游。由我国北方骑马民族创立的这座草原都城,被认定是中原农耕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奇妙结合的产物,史学家称誉它可与意大利古城庞贝媲美。1251年蒙哥即帝位后,忽必烈以皇弟之亲,受任总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同漠北和林南下驻帐金莲川,征天下名士,建立著名的金莲川慕府。金莲川幕府的建立,对忽必烈治理汉地乃至统一全中国起了重要的作用。1256年,忽必烈命刘秉忠在此

地选址建城,初名开平府。1259年城郭建成。1260年3月,忽必烈在此登上大蒙古帝国皇帝之位,为元开国皇帝元世祖。世祖将开平府作为首都。1264年5月,世祖始建大都(今北京),诏开平府上升上都,以取代漠北和林,改燕京为中都,后又称大都,并确立了两都巡幸制度,上都为夏都,与元大都共同构成了元朝的两大首都。今北京与上都两都之间有三路交通线路。每年4月,元朝皇帝便来上都,9月秋凉返回大都,皇帝在上都的时间长达半年之久。皇帝在上都期间,政府诸司都分司相从,以处理重要政务。除此之外,皇帝要狩猎行乐,还要举行蒙古诸王贵族的朝会和传统的祭祀活动。

据记载,元上都曾拥有11万人口,城垣周长8公里多。城内有官署约60所,各种寺庙堂观160余处,驿道四通八达,为漠北与中原的交通枢纽。全城由宫城、皇城、外城三重城墙组成。宫城在皇城的中部偏北。宫城是全城的核心,有东华、西华、御天三门,城墙用砖包镶,其中南边的御天门最为重要,它与皇城南门明德门在一条中轴线上,是出入的主道皇帝所下达的诏旨,都要在御天门上发布,再送住大都,然后转发全国各行省。主要宫殿楼阁和官署、宫学建在宫城内。宫城建有水晶、大明、鸿禧等殿,大安、延春等阁,华严、乾元等寺庙。宫城内还有泉池穿涌其间,园林特色十分明显。大安阁是宫城内最主要的建筑,也是上都城的象征。它是元世祖移取汴梁(开封)的金朝南京熙春阁的材料所筑成,建于1266年。皇城在全城的东南角,城墙外砌砖石,寺庙、国学和部分大型建筑在皇城内。外城北部是皇家苑囿和金顶大帐“棕毛殿”的建筑所在。城外东、南、西有关厢,其范围很大,建筑遗迹甚多,百姓民居和商肆店铺工匠仓库主要集中在关厢地带。每年春夏秋三季,上都城的城外比城内更繁华,流动人口数十万,乃至上百万之多,城区方圆数十公里。城西还有离宫西内,周围十里,建筑以行宫和营帐为主。还有一处方圆25公里的大御花园,北郊则有很多寺庙、宫观等建筑。1358年农民起义之红巾军攻克上都,焚毁宫阙,自是未得恢复。元上都最辉煌的时候刚好100年。迄今,上都遗址保存完好,对研究中国古代都城,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元上都遗址位于锡林浩特市南面的正蓝旗。

元上都遗址呈方形,站在城外的台基上,依稀可以辨认出房屋当年的格局。上都城周长约9公里,分为外城、内城、宫城三重,其中宫城是整个建筑的重中之重,是皇帝和后妃们夏季避暑时的居住之地,风格以自然为主。内城和外城则是官吏们的居住地。此外,在都城附近还有一座面积很大的御花园,有竹经楼台,大理石宫殿,奇花异卉,原本还放养了一些麋鹿等动物,以供帝王游猎。

在上都城的西北面,有一条铁竿渠,始建于元大德年间,这是元代著名科学家郭守敬设计的,也是我国北方草原唯一完整保留下来的水利工程。

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元上都遗址是我国草原城市遗址中规模最大、级别最高、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城市遗址。2002年已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现规划巨额投资修复和开发。

元上都是目前保留最完整的草原都城,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旗政府所在地东北约20千米处、闪电河北岸。这座草原都城,具有游牧文化特色,并融合中国传统建筑于一身,是中原农耕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的完美结合,可与意大利古城庞贝媲美。

元朝实行两都制,大都为首都,上都为夏都。每年夏历二三月至八九月,皇帝及随行大臣、官员等有半年时间在这里避暑理政。元朝的主要机构在上都均有分衙或下属官署,上都仍是全国重要的政治中心。

元上都遗址上都地理位置特殊,“控引西北,东际辽海,南面而临制天下,形势尤重于大都”。对联络、控制拥有强大势力的漠北蒙古宗亲贵族来说,其在政治、军事上均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元朝前几位皇帝,如忽必烈、铁穆耳、海山等即位的忽里台都在上都举行。元王朝也是从这里出发,征服四十国,建立了横跨欧亚的强大帝国,拥有三千万平方千米的疆域,对人类历史产生深远影响。

元代中外交往频繁,上都常有回族商人往来。意大利威尼斯商人尼古剌兄弟带着马可·波罗到中国,在上都受到忽必烈极高的待遇。马可·波罗在中国居住生活了17年,深得忽必烈赏识器重,他的《马可·波罗行记》详细记述了上都的宫殿、寺院、宫廷礼仪、民情风俗,第一次向世界介绍了中国和东方。

上都在先。

上都,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境内,多伦县西北闪电河畔。内蒙古元上都申遗主题为文物遗址草原景观环境为其背景衬托,突出元上都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特殊的历史地位,进一步阐明元上都处于草原与农耕农牧交错带的历史特点和环境特殊性,揭示元上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真实性、完整性、唯一性及其不可否认的普遍价值。

元大都,简称大都,突厥语称为“汗八里”(Khanbaliq),意为“大汗之居处”。由元代科学家刘秉忠规划建设,自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四年(1267年(丁卯年))至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为元朝国都。

其城址位于今北京市市区,北至元大都土城遗址,南至长安街,东西至二环路。元大都城街道的布局,奠定了今日北京城市的基本格局。

元上都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草原上,是中国大元王朝和蒙古文化的发祥地,并在2012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元上都遗址将华夏文明和蒙古文明融合后的结晶,同时融合了历史文明和现代文明。

元上都遗址的位置

1、蓝旗草原

元上都遗址位于锡林郭勒盟正蓝旗草原上,属于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在公元1256年开始建立,是中国大元王朝和蒙古文化的发祥地,并且在中国的历史上有11位皇帝再次登基。

2、历史文化

元上都遗址在历史上经历了创立行省制度和佛道辩论重大事件,是华夏文明和蒙古文明融合后的结晶,在2012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著录,成为了我国的第42处世界文化遗产。

3、旅游发展

元上都遗址中保留了有传统的蒙古包建筑,同时也兴建起了现代化都市,将历史文明和现代文明进行了完美的融合,记录了人类历史的重要发展阶段,是名副其实的旅游胜地。

元代的都城也叫元大都,在今天的北京市。

元朝(1271年—1368年),由蒙古族建立,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定都大都(今北京),传五世十一帝,历时九十八年。

元大都由元代科学家刘秉忠规划建设,自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四年(1267年)至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为元代京师。

其城址位于今北京市市区,北至元大都土城遗址,南至长安街,东西至二环路。元大都城街道的布局,奠定了今日北京城市的基本格局。

扩展资料:

元大都位于金中都旧城东北。其城郭残垣,在蓟门桥西南、中国政法大学东门与北京邮电大学西门之间,仍可以看见,并设有标志“元大都城墙遗址”。

北京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就是在元朝的首都大都土城遗址上建造起来的,西起海淀区学院南路明光村附近,向北到黄亭子,折向东经马甸。

祁家豁子直到朝阳区芍药居附近,大体与地铁10号线北段重合。马甸附近土城墙高125米、宽31米。德胜门外,有一处名叫土城关的地方,即为元代健德门遗址。

大都新城的平面呈长方形,周长286公里,面积约50平方公里,相当于唐长安城面积的五分之三。

元大都道路规划整齐、经纬分明。考古发掘证实,大都中轴线上的大街宽度为28米,其他主要街道宽度为25米,小街宽度为大街的一半,火巷(胡同)宽度大致是小街的一半。

城墙用土夯筑而成,外表覆以苇帘。由于城市轮廓方整,街道砥直规则,使城市格局显得格外壮观。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元大都

1264年5月,世祖始建大都(今北京),诏开平府上升上都,以取代漠北和林,改燕京为中都,后又称大都,并确立了两都巡幸制度,上都为夏都,与元大都共同构成了元朝的两大首都。所以元上都是元朝的首都,但只作为陪都。

以上就是关于介绍一下元上都全部的内容,包括:介绍一下元上都、元上都遗址在哪里、元朝的都城有大都和上都,哪个在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0754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8
下一篇 2023-04-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