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司礼监掌印太监没决策权掌握批红为何不是决策权

为何说司礼监掌印太监没决策权掌握批红为何不是决策权,第1张

在一个正常的封建王朝里,决策权永远都在皇帝手中,无论是掌印还是批红,都是最高决策者对权力平衡的一种流程而已。

明朝是一个皇权非常大的朝代,但是权力集中于皇权,并不代表着所有的事情都由皇帝亲自处理(朱元璋除外,他太能干活了)。

内阁与票拟

如果要说到决策权,先要搞清楚明朝的权力结构。明太祖时期,朱元璋费九牛二虎之力改变了历经千年的丞相制度,相权收归皇权所有,但是到了明成祖时期,由于没有丞相的设立,朱棣干活儿没有朱元璋那么勤勉,亟需有人帮忙,但是又不能恢复丞相制度(那就打他爹朱元璋的脸了)。

于是,朱棣巧妙的设置了自己的私人秘书团——内阁。内阁的设置,相当于把丞相权力恢复到几个内阁成员手中,他们可以帮助皇帝处理一些政务,但是依然没有决策权。

内阁成员会把朝中的政务奏章处理意见写在一张小纸条上,粘在奏章上,一同送给皇帝,由皇帝来最终决策该奏章所陈之事,而那张小纸条就是——票拟。

批红

皇帝拿到了内阁递交上来的奏章以及内阁意见的票拟后,要做出指示,这个指示需要皇帝参照内阁票拟意见亲自动笔用红色朱砂书写在奏章上,这个过程就是——批红。

皇帝的批红就是最终的皇权意见,这个意见可能参照内阁的票拟意见,也可能与之意见相左,如果分歧很大,皇帝会把奏章和票拟一同退还给内阁,让内阁重新出建议,拿方案,重新写票拟。

掌印

皇帝的批红写好后,这个奏章以及皇帝批示还没有最终的权力认可,必须有一道程序要走——盖印,就是要在皇帝的批示上盖上玉玺,这可是体力活儿,不可能皇帝亲自拿着玉玺沾上印泥一封一封奏章去盖。

于是,这个工作就交给皇帝值得信任而且经常皇宫的人,那就是太监,而这个掌管玉玺,负责盖章的太监就是——掌印太监。

掌印太监的权力极大,因为印把子在他手上拽着的,中国历来都是盖章的那个人是最牛的,掌印太监也不例外。但是,给谁盖印,什么时候盖印,还是皇帝说了算。

秉笔

大明的皇帝除了个别的勤政,其他的皇帝都很懒惰,懒得上朝的万历,懒得生孩子的武宗,懒得立太子的嘉靖。

而大多数懒皇帝甚至都懒得亲自批红,于是就有又产生了一个权力太监——秉笔太监。

秉笔太监说白了就是帮皇帝批红的,大家不要以为皇帝就把决策权交给了他,皇帝依然把决策权牢牢的抓在自己手中。

皇帝看完内阁送的奏章和票拟后,把同意执行的奏章放在一旁;把需要考虑的奏章放一旁(留中);把需要内阁重新票拟的放在另一旁。

秉笔太监就把同意的奏章拿上,用朱笔写上“准”或者其他皇帝特别交代的意见,然后交于掌印太监进行盖印,最后送达给内阁,根据批红进行执行。

但是秉笔太监自己是无权自己做主,随意批示的,一切的批红内容必须请示皇帝,所以决策权还是在皇帝手中。当然也有极个别的太监可以打个擦边球,比如魏忠贤,他就利用天启皇帝做木工的时间去请示皇帝意见,天启皇帝一句:你看着办,别欺我。魏忠贤就能自己处理朝政了,魏忠贤为明朝第一权宦,就是因为他几乎掌握了批红权。

综上来看,无论是内阁,掌印太监,秉笔太监,都是皇帝掌管帝国的司职机构,所有的最终决策权都在皇帝手中,至于皇帝把这些权力放大放小,既有皇帝平衡权力的因素,也有皇帝惰政的原因。

1、懒惰

拼音[ lǎn duò ]

解释对劳动或工作不积极、不勤快。

近义词怠懈、疏懒、懒散、懒怠、散逸、怠惰、懈怠、怠慢

反义词努力、勤劳、勤奋、用功、积极、勤谨、辛勤、好学、勤快、吃苦、发奋、勤勉

2、懒惰

拼音[ lǎn duò ]

解释对劳动或工作不积极、不勤快。

近义词怠懈、疏懒、懒散、懒怠、散逸、怠惰、懈怠、怠慢

反义词努力、勤劳、勤奋、用功、积极、勤谨、辛勤、好学、勤快、吃苦、发奋、勤勉

惰,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duò,最早见于秦朝小篆时代,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惰”的基本含义为不恭敬,如惰傲;引申含义为懒,懈怠,与“勤”相对,如懒惰、怠惰。在日常使用中,“惰”也做动词,表示衰败,如惰坏(败坏)。

康熙字典:卯集上心字部惰·康熙笔画:13·部外笔画:9。

〔古文〕《唐韵》徒果切《集韵》《韵会》杜果切,竝音垜。《说文》不敬也。本作憜,从心隋声。或作惰。《玉篇》怠也,易也。《礼·曲礼》临祭不惰。《注》为无神也。《左传·成十三年》今成子惰。《注》惰则失中和之气。又《正韵》吐火切,音妥。义同。

惰组词 :惰性、偏惰、解惰、惰轮、颓惰、惰气、恬惰、惰容、游惰、轻惰、贪惰、怯惰、惰慵、顽惰、慢惰、惰政、惰坏、惰归、惰君、惰游、简惰、惰傲、疏惰、旷惰、隳惰、惰偷、退惰、浮惰、懈惰、委惰、惰倪、惰贫、惰民、怠惰因循、惰慢、昏惰、惰骄、惰奢、奸惰、惰肆。

以上就是关于为何说司礼监掌印太监没决策权掌握批红为何不是决策权全部的内容,包括:为何说司礼监掌印太监没决策权掌握批红为何不是决策权、惰可以组什么词、惰组词和拼音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0751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8
下一篇 2023-04-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