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认识与评价

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认识与评价,第1张

中国当代文学如何评价,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是以德国汉学家顾彬为代表的“垃圾说”,把中国当代文学看得一无是处,形同“垃圾”;一种看法则认为中国当代文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超越了中国现代文学。但持这两种看法的论者有一点却是相同的,就是他们都没有阐明自己的评价标准。顾彬把中国当代文学视为“垃圾”,但为什么是“垃圾”则语焉不详;持肯定看法的论者,如陈晓明和孟繁华,也只是列举了一些作家和作品的名字,并没有进行具体分析,因此,我们同样不太清楚他们进行肯定的标准是什么。

有鉴于此,我认为评价中国当代文学的前提,首先应该明确衡量标准,才有利于对中国当代文学作出公允的、实事求是的客观评价,才有利于讨论进一步地深入下去。

我认为,评价中国当代文学,不妨首先进行比较与鉴别。任何事物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有比较才有鉴别。说到文学,任何时代平庸的、二三流的作家和作品都占绝大多数。中国当代文学尤甚。但标志一个时代文学高度的作品,数量越多,这个时代的文学成就越高。以中国古代文学而论,先秦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杂剧,明清小说代表了各自时代的文学高度。

当代文学类

洪子诚撰写的《中国当代文学史》

陈思和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

孟繁华、程光炜合著的《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

吴秀明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写真》

中国现当代文学必读书目:中西方理论类

1 《坛经》

2 《老子》

3 《庄子》

4 《韩非子》

5 《论语》

6 《孟子》

7 《金刚经》

8 《墨子》

9 维科《新科学》

10 康德《判断力批判》

11 尼采《悲剧的诞生》

12 丹纳《艺术哲学》

13 亚里士多德《诗学》

14 黑格尔《美学》

15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

16 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

17 巴赫金《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

18 别尔嘉耶夫《自由的哲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一共有8次思潮

1、启蒙主义文学思潮:

从晚清的启蒙思潮到五四启蒙思潮。

特征:人的觉醒、国民性问题、批判倾向(封建专制、追求个性解放、自由幸福、关注低层)。

2、白话文学思潮:

批判文言——对汉字的批判、对文言的文化学批判。

特征:现代化、民族化。

3、现实主义文学思潮

主题:人性、社会、革命。理论有:以人为本、新写实主义、社会主义。分为:中国现代现实主义和中国传统现实主义。

4、浪漫主义文学思潮

诗学体系:强调主观性的艺术本质观、独创性的艺术生成观、自律性的艺术功能观;主题形态:人性复归、个性主题;传统渊源:人生哲学、审美情趣、艺术思维方式。

5、左翼文学思潮

基于革命形势,是革命乌托邦的想象方式,理论贡献有:新写实主义、唯物主义文艺观及方法理论、典型理论的引进和阐释。

6、现代主义文学思潮

五四文学与新浪漫主义唯美主义(田汉、闻一多);早期象征诗,现代派诗歌,九叶诗派。

7、自由主义文学思潮

人道主义、民主主义文学、人性阶级、民族生存。

8、民族化和大众化的文学思潮

五四的平民化倾向,左联无产阶级文学的大众化民族化倾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学思潮

中国现代文学起于新文化运动胡适鲁迅李大钊和陈独秀等人带领中国人开始了新文化的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进入了新的文学思潮改变了人们的一些封建观念为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础但是新文化运动中的一些绝对否定的错误态度也是毋庸置疑的2中国现当代文学是在外国文学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特别是西方的文艺思潮对我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很大,也很复杂。

首先说西方现实主义思潮与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关系。在“五四”时期,西方的很多文学思潮被引进中国,但“五四”文学却独尊现实主义。但是,“五四”文学的现实主义又与西方现实主义不同,它显现出宽泛化的趋势。只要是现实主义价值取向所需的,统通作为现实主义。反映了“五四”文学主体心态的开放性。却也牺牲了其它美学观念、思潮的独立性。

其次说说西方浪漫主义思潮与五四浪漫主义文学的关系。“五四”文学在理论上并不提倡浪漫主义,因为觉得它不够趋时。但有些作家的作品实际上已经有意无意地趋近于浪漫主义了。比如以郭沫若为代表的创造社,创造社是从情感表现角度选择与接受浪漫主义的。但“五四”文学的浪漫主义并不等同于西方浪漫主义,它带着浓郁的时代特点,同时又倾向于现实主义。

现代文学:1917年——1949年创作的文学(40年代前称“新文学”)。也有的将1917年后的文学统称为现代文学,如朱栋霖编教材。

当代文学:1949年7月全国第一次文代会以后创作的文学(5O年代后期提出这一概念,70年代前与新中国文学、“建国以来的文学”、“建国后文学”等名称可互指)。

现当代文学:是现代、当代文学的合称。

上述答案中把五四新文化运动作为现代文学的开端是完全错误的。

1917年初发生的“文学革命”,在中国文学史上树起一个鲜明的界碑,标示着古典文学的结束,现代文学的起始。————————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1、格非的《褐色鸟群》;

格非,原名刘勇,江苏丹徒人,中国作家,清华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比较文学教授。与余华、苏童等并列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中国先锋派作家之一。

2、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西海的无帆船》、《虚构》、《涂满古怪图案的墙壁》等作品;

马原,著名的先锋派作家,作为中国当代“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在当代文学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著名的“叙述圈套”开创了中国小说界“以形式为内容”的风气,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影响。

3、莫言的《筑路》、《白狗秋千架》、《球状闪电》、《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

莫言,本名管谟业,山东高密人,中国大陆作家,中国***党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文艺学硕士,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兼职教授,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汕头大学兼职教授,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4、残雪的《山上的小屋》;

残雪(1953年5月30日-),本名邓小华,原名邓则梅,女,湖南耒阳人,生于长沙,中国当代作家,被誉为先锋派文学的代表人物。瑞典学院院士马悦然称她为“中国的卡夫卡”,但她本人不喜此称号,认为自己“可以超越卡夫卡”。

由于作品在日本大量翻译,亦在日本享有很高的声誉,2009年《残雪研究》期刊在日本东京创刊。残雪的兄长为中国哲学家邓晓芒。

5、余华的《四月三日事件》、《河边的错误》、《现实一种》、《难逃劫数》等作品;

余华,浙江杭州人,中华人民共和国作家,中国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人。余华从1984年开始发表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是他的成名作。

代表作品有《兄弟》、《许三观卖血记》、《活着》、《在细雨中呼喊》等。其中《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同时入选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九十年代最有影响的十部作品”。

以上就是关于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认识与评价全部的内容,包括: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认识与评价、现当代文学考研需要哪些书、中国现代当代文学有几个思潮啊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0524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8
下一篇 2023-04-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