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简称什么啊

山西简称什么啊,第1张

山西简称晋,面积约15万平方公里,人口约3300万。她东依太行,西凭黄河,南接中原,北通大漠。地质、地貌、水文、气候等条件的复杂多变,为她造就了许多

雄伟壮观、引人入胜的名山大川,溶洞怪石、清泉湖泊、急流瀑布、珍贵生物等自然景观错落其间。既有太行峡谷之险峻,又有壶口瀑布之雄奇;既有北岳恒山之伟岸,又有涓涓蟒河之清秀。巍巍吕梁山,滔滔黄河水,人说山西好风光,名山大川尽秀丽。

山西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大量的考古材料和文献记载表明,早在180万年前,我们人类的祖先就已经开始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相传,华夏民族的始祖女娲、黄帝、炎帝曾在山西南部一带活动,在那里至今仍流传着许多有关他们的美好传说,相沿有他们活动的遗迹。1978年因首先在山西省襄汾县陶寺村发现而得名的陶寺文化,以其丰富的依存、深刻的内涵,向世人生动地再现了华夏族的形成和文明的产生。陶寺文化距今4 500-4 000年,它的分布面积约2 500平方公里,北抵霍太山,南到峨嵋岭,东达太岳山,西至黄河,基本以山西晋南临汾盆地为限。已发现的遗址有百余处,从400万平方米到百万平方米不等。遗址中发现的众多聚落遗存表明:当时在生产力获得发展的前提下,作为进入文明的基本要素,如社会分工、私有制和阶级、礼乐制度和王权、早期的都邑国家等都已具备。更为重要的是,陶寺文化所呈现的社会形态、地望和年代,与古史典籍中关于尧、舜、禹的记载正相吻合,这就为我们探索华夏文明的起源提供了实物依据和典型例证,充分说明了山西晋南在中国文明起源中的核心地位,是中国文明起源的“直根”。“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史记》中的记载明确了山西在这一时期的中心地位,华夏图腾中国龙在这里略具雏形,最早的“中国”也出现在这里。

夏、周时期,山西一直是华夏族的主要活动区域。“春秋称霸晋为先,战国七雄有其三”。晋文公所缔造的霸业绵延长达150多年,是春秋各国中称霸时间最长的。先进的生产力、先进的政治和思想、文化,使得晋国成为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之一,而晋侯墓地也成为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有力证据。汉唐以降,北魏定都平城,李唐肇兴太原,山西是连接中原和北方各民族的咽喉要塞,也是传输各民族极具魅力的灿烂文化的通道,从而成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舞台。宋元时期,山西又成为中华戏曲的摇篮,繁盛于晋南的民间杂剧丰富了中华戏曲宝库,保存至今的古戏台成为历史的见证。明清以“晋商”代表的山西贸易经济非常发达,“山西票号”誉满全国,这是中国银行业的早期雏形,其业务远涉全国大多数地区和欧亚许多国家,盛极一时。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山西是全国重要的革命根据地之一,留下了大量革命文物和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山西人杰地灵,代有英才,涌现出许多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人物,他们的名字彪炳史册,名传千秋。

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给山西留下了非常丰富厚重的文化资源。全省已经查明的旧石器时期文化遗址近400处,而旧石器早期遗址就有150多处,位居全国之首。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1 000多处,是黄河流域新石器时期文化的中心区域。全省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1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51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 600处。宋、辽以前的木构建筑105处,占全国同期同类建筑总数的70%以上。全省现存古建筑18 118处,是全国最多的省份。以庙、寺、塔、城、石窟、遗址、古代壁画、彩塑、石雕等为代表的山西文物,底蕴厚实,品质超群,在全国古代文物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山西是国内现存唐代以来彩塑最多的省份,共有12 712尊:现存高品质的汉唐至明清寺观和墓葬壁画24 000平方米,北魏至明清石窟寺300多处。山西是现存长城朝代跨度最大的省份,战国至清代十个朝代长城共2 500多公里,其中东魏、北齐、隋、宋四朝长城为山西独有。山西是中华戏曲的摇篮,现存古戏台2 888座,其中元代戏台和元代戏曲壁画全国独有。山西现存文物大多是人文遗迹,有着深邃的文化内涵,从大同北魏开凿的云岗石窟、应县辽代木塔、佛教胜地五台山、太原晋祠古典园林、榆次常家庄园、祁县乔家大院、平遥商业古城到洪洞古大槐树、平阳故都尧庙、襄汾丁村文化、运城解州关帝庙、芮城永乐三清宫等,处处都是历史悠久、建筑宏伟、艺术精湛、文化深邃,构成了“华夏文明看山西”的历史长廊与多彩画卷。

不少的山西人,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历史的进程,留下了深深的足迹。远古时期,黄帝、炎帝等部落领袖就曾在山西南部活动,当地至今仍流传着许多有关他们的传说:炎黄大战蚩尤、黄帝扫土设坛、炎帝教稼、嫘祖养蚕……而他们的传人尧、舜、禹则更以晋南为创业基地,筑宫室、建国都、耕历山、治龙门……,铸就了中华远古文明的辉煌。春秋战国时期,三晋大地,风云际会,英雄并起,智者如云。晋文公决战城濮,称霸中原;卜子夏设学西河,荟萃文杰;韩非综汇法家,荀况援儒入法,气壮山河,影响深远。及至汉魏,三晋雄风,一脉相传。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捍卫边疆安定;霍光辅佐四朝,维系社稷安危;关云长诚信忠义,高山仰止;郭林宗游学关洛,世人景行。拓跋珪开创北魏基业,孝文帝加速汉化进程,结束北方经年历久的分裂与战乱,促进少数民族和汉族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盛唐时期,山西作为唐王朝兴起之地和军事重镇,对维护唐朝繁荣举足轻重。文人雅士,纷纭而至,吟哦之间,佳篇竟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之涣、王维、白居易、温庭筠……多少才子,竟列文学堂奥。宋元以往,山西既为民族融合之阵地,更为北方文化之中心。司马光、元好问,纵横自有凌云笔,关汉卿、郑光祖,舞台尽书人间事。崛起于山西南部的杂剧渐次成熟,蔚为大观。明清时期,傅青主孤傲执著,文学、书法俱可称道,于成龙天下廉吏,罗城、直隶皆有美名。晋商足迹,遍及东西边塞,钱庄票号,远设南北通衢,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晋这个字读作jìn。

山西,简称“晋”,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太原,位于中国华北,东与河北为邻,西与陕西相望,南与河南接壤,北与内蒙古毗连,介于北纬34°34′—40°44′,东经110°14′—114°33′之间,总面积1567万平方千米。

山西省地处华北西部的黄土高原东翼,地貌从总体来看是一个被黄土广泛覆盖的山地高原,整个轮廓略呈由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台地等,其中山地、丘陵占80%,高原、盆地、台地等平川河谷占20%。

气候特征

山西省地处中纬度地带的内陆,在气候类型上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由于太阳辐射、季风环流和地理因素影响,山西气候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步、光照充足、南北气候差异显著、冬夏气温悬殊、昼夜温差大的特点。

山西省各地年平均气温介于42—142℃之间,总体分布趋势为由北向南升高,由盆地向高山降低;全省各地年降水量介于358—621毫米之间,季节分布不均,夏季6—8月降水相对集中,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0%,且省内降水分布受地形影响较大。

以上就是关于山西简称什么啊全部的内容,包括:山西简称什么啊、山西简称晋怎么读、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0451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8
下一篇 2023-04-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