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书《隋唐演义》,《大唐惊雷》,之后是哪部

评书《隋唐演义》,《大唐惊雷》,之后是哪部,第1张

隋唐系列

单老的隋唐演义系列顺序大致为《隋唐演义》->《大唐惊雷》->《罗通扫北》->《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薛刚反唐》 ,《说唐后传》是《大唐惊雷》、《罗通扫北》、《薛仁贵征东》的合并书。

《薛家将》是《薛丁山征西》、《薛刚反唐》的合并书。 《风尘三侠》是《隋唐演义》的外传。

隋唐演义系列之后按时间排还有《花木兰(从军记)》、《深宫惊变》、《安史之乱》,但与隋唐演义系列没有关连,不属同一系列。

扩展资料

2018年9月11日15:30分,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有着“书圣”之称的单田芳先生与世长辞,享年84岁。

从艺50多年来,单田芳表演录制完成了111部共1万5000余集广播、电视评书作品,是我国最高产的评书艺术家。

单先生的一口尖锐而又沙哑的营口腔普通话,辨识度极高,就是这个声音,陪伴了几乎每个70、80后的童年。当年人们守在收音机旁等着单田芳评书更新,和今天人们追剧更新是一个心情。

单田芳原名单传忠,出生在曲艺世家,母亲是当年知名的西河大鼓艺人,父亲则是她的弦师,妻唱夫奏,红遍东三省。

从小受艺术熏陶的单传忠自幼就跟着父母、叔叔、大爷在东三省各地辗转,十四岁的时候就能背下几部长篇大书,无奈自己的父亲交友不慎,在他19岁那年被判入狱6年。

遭到这个变故之后,母亲丢下了他和妹妹们离开了这个家。虽然不久后单田芳考上了东北工学院,但是在学业和生存面前,单田芳不得不选择后者。也许是冥冥中注定,中国要出这么一张“国嘴。”

1954年,单传忠辍学下海,拜师学艺,取了艺名叫“田芳”。也是这一年,他跟比自己大8岁的妻子王权桂结了婚。

结婚后的单田芳从营口北上到了鞍山,加入鞍山市曲艺团。单田芳首次登台是1956年的大年初一,说的是《大明英烈》。

这次演出,单田芳赚了4块2毛5分钱,他给家里买了一斤猪肉,十个鸡蛋,还给自己买了一包烟,还剩3块多钱。这钱在当时,不是个小数目。

也就是从这场演出开始,曾经梦想着当工程师的单田芳走上了他那条跌宕起伏的评书生涯。

1962年,文化部门下达规定,停止传统曲艺演出,演员想登台,就得“说新唱新”。

舞台经验与评书经验都过人的单田芳,很快做到了有破有立,在台上说起了《草原风火》《战斗的青春》《林海雪原》等30部新时期小说,名声大噪。

随后他去了海拉尔跟妻子一同发展,在鞍山工资只有84元的单田芳,到了海拉尔马上涨到了180元。

头脑活分的夫妻二人又去了盘锦“走穴”,凭借着名气和才华,在春节前后不到2个月的时间,单田芳赚了4600块钱。

俗话说枪打出头鸟,上头得知了这对“个体户”夫妇在外赚钱的消息后,将单田芳调回到了鞍山曲艺团,工资涨到98元,但是对于私自出走演出罚款800元。

彼时的单田芳经济殷实,每个月能赚到1000多块钱。

单田芳酷爱瑞士手表,当时一块“劳力士”超过400元,“欧米茄”便宜一些,也要300多元,这些奢侈品对于三十几块钱工资的老百姓根本是想都不敢想的,但是像“劳力士”、“欧米茄”、“梅花”和“大罗马”这样档次的手表,单田芳有十几块。

用他自己的话说:“谁让我喜欢呢?看着这些表我舒服、满足。早晨起来,我看哪个顺眼我就戴哪个,痛快!”

很多人议论过单田芳,也有不少人提醒过他别“露富”,但是他觉得手里的钱都是合理合法的收入,也没有什么阴阳合同,为啥不能大大方方的?

除了买进口手表,单田芳也买进口自行车,最先买的是300多块钱的“德国B6”,后来英国的“凤头莱里”刚到鞍山,单田芳就花了425块钱买了一辆。

“文革”开始后,单田芳不出意料地成了被批判的对象。

单田芳在“文革”第三年被下放到农村,虽然苦,但是这期间妻子每天穿梭在城市与农村之间,给了他莫大的欣慰。后来他铤而走险地从农村跑了出来,成了一个“流窜人员”,这样的日子维持了4年。

直到1979年,单田芳才得以重返舞台,十年未登舞台的单田芳心想着,隔了这么久,还有人听我说书吗?没想到,单先生一进“迎春茶社”,全场观众起立鼓掌,45岁的单田芳站在台上,泣不成声。

还有一次,单田芳在鞍山体育场讲《隋唐演义》,正好讲到秦琼扔暗器,可能是劲儿使大了,单田芳的假牙像秦琼的暗器一样“噗”的一声飞了出去。

当时全场爆笑,前排的观众赶紧捡回了假牙,拿水冲了冲就又戴上继续说,当时还下着大雨,可没有一个观众退场。

时至80年代,电视机尚未大范围普及,收音机作为当时“三转一响”的大件,将单田芳的声音通过电波传到了千家万户,他的评书承载了当时无数人的闲暇时光,从他的评书中听江湖恩怨、千军万马,我们很多人都是其中的大多数。

无奈电台终究是时代的弃子,如今电台服务的对象,只剩下上了年纪的老人、视力欠佳的盲人和穿梭城际的出租司机,恐怕没经历过电台黄金年代的年轻人,都是从某辆出租车中得知单田芳的名字的。

电台逐渐没落,单田芳的身影开始在电视上出现。

这时的单田芳为了更好、更自由地从事自己热爱的评书艺术,年近六旬的他从鞍山到北京,做起了一名“北漂”。

1995年的夏天,“北京市单田芳艺术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营业。

但是接下来的5年之内,单田芳和他没有任何经验的“票友团队”做什么赔什么,直到千禧年才摸清了门路。

在北京定居后的单田芳,2007年宣告离开舞台,每天过着品茶遛狗的惬意生活。他曾经的苦难,离不开评书,他晚年的幸福,也得益于评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单田芳

杨林就身份乃是隋文帝杨坚的兄弟,杨广的亲叔叔,隋朝开国五老之首。

杨林,隋朝靠山王,与伍建章、韩擒虎等并称“兴隋九老”,面如傅粉,两道黄眉,身长九尺,腰大十围。善使两根囚龙棒,每根重一百五十斤,有万夫不当之勇,在大隋称第八条好汉。

出场时为周国行军都总管,率军攻打北齐,秦琼的爷爷秦旭当时在晋阳护驾,杨林攻破晋阳,秦旭战死。杨林率军攻打济南,济南守将是秦琼的父亲秦彝,因北齐丞相高阿古开门投降,济南城迅速失守,秦彝战死,杨林将秦彝盔甲收藏。

杨坚仰仗杨林之力,夺了周国江山,建立隋朝,封杨林为靠山王。幽州罗艺引兵攻打冀州,杨坚就派杨林前往救援。杨林到冀州后,罗艺提出的三个条件,杨林上表朝廷后获准,罗艺得以永镇燕山,听调不听宣。平定罗艺后,杨林班师回朝。

扩展资料

《隋唐演义》创作背景

隋唐两代的故事,在宋元期间就已经在民间广为流传,但作为长篇讲史小说却始于明代。到了清初,长篇历史演义大量涌现,所涉及的内容上自远古,下至明朝,几乎构成了一个完整、细密的历史系列。

《隋唐演义》就是该历史系列的一个环节,在它问世之前,罗贯中曾经编纂了《隋唐志传》。到了明朝中期,林瀚作了改订,称为《隋唐两朝志传》,褚人获以此书为主,又参考了明刊本《大唐秦王词话》《隋史遗文》《隋炀帝艳史》以及唐宋传奇、戏曲、民间传说等材料。

如《海山记》《迷楼记》《开河记》《开元天宝遗事》《太真外传》等。作者广采博收,精心编撰,将众多的人物、繁杂的事件、悠长的历史熔于一炉,形成了这部有机的艺术整体《隋唐演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杨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隋唐演义

《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这句话出自《隋唐演义》,是程咬金说的,内容如下:

刚入皂角林,只见一个大汉,面蒙黑巾,手持两把板斧,喝道:“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过此路,留下买路财。在下混世魔王,你们快快留下钱财,否则就别想从此处过。”此人正是程咬金,见薛唐二人前来,便出来行事。

扩展资料:

1、在以《说唐》为代表的系列话本及历史演义小说中,程咬金,字知节,小名一郎,使一柄八卦宣花斧,是一名性格直爽、粗中有细的福将,而且特别长寿,活了一百多岁,直至武则天政权垮台。

2、程咬金头一次当强盗,就做了笔大买卖。靠山王杨林的义子大太保罗芳和二太保薛亮,护送皇纲进京,他们打着靠山王的旗号,以为平安无事,谁知半路杀出程咬金;二人敌不过三斧半,落荒而逃。

3、程咬金是《隋唐演义》中赫赫有名的人物,其绝技就是梦中学会的三板斧,外号“混世魔王”,人如其名,干的混事数不胜数,以贩卖私盐起家,和秦琼是姑表兄弟,曾为瓦岗寨大魔国国王,后投降李唐,凭小聪明和运气也立了不少大功。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程咬金

单田芳《隋唐演义》中,在第40回李元霸大战罗士信,第127回李元霸大战裴元庆,第140回李元霸大战宇文成都。

全书整体结构以史为经,以人物事件为纬,以隋炀帝、朱贵儿、唐明皇、杨玉环的“两世姻缘”为大框架,讲述自隋文帝起兵伐陈开始,到唐明皇还都去世为止一百七十多年的传奇历史;小说文字描写灵活多变,或铺陈华丽,富有时代气息,或用笔粗豪,人物形象鲜明。

扩展资料

田芳的评书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继承和发展了传统评书文化。“凡有井水处,皆听单田芳”,单田芳评书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符号。不仅在国内,而且在海外华人中也有一定影响,为他赢得“单国嘴”的美誉。

从艺50多年来,单田芳已表演录制完成了111部共15万余集广播、电视评书作品,开评书走向市场之先河。其作品涉及题材广泛,既有传统题材,亦有现代题材。

生动、准确、鲜明是单田芳的评书的最大特点。他的嗓音特殊,剑走偏锋,常常收到奇效,机智幽默,诙谐,多抖包袱。既有平,也有爆,能够起到异峰突起的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隋唐演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单田芳

以上就是关于评书《隋唐演义》,《大唐惊雷》,之后是哪部全部的内容,包括:评书《隋唐演义》,《大唐惊雷》,之后是哪部、隋唐历史中杨林的身份是什么、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出自哪里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0172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7
下一篇 2023-04-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