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论文围绕"德与得"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论文

思修论文围绕"德与得"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论文,第1张

《德与得》

德行是什么呢7德行就是对别人好。除了做好事之外,还有别的什么东西可以叫做德行吗?

我很穷,你便慷慨解囊,在我危难之际,你来鼎力相助,别人欺骗了我,你却把真实情况告诉

我:别人怠慢了我,你却来安慰我;我不知道怎么解决的问题你来帮助我,给我解答,我自然毫无疑问地称你为有德行之人。但是勇,义、节、智四枢德和信、望、爱三起德又怎么样呢7有些个还未出学校的大门。

你有节制,这与我有什么相关,这是你奉行的养生之道,你会身康体泰,我庆贺你。你有信仰和德望,我更要祝贺你,你将因此得庆永生。你的这些神德是天赋的你的四枢德是指导你行为优良的同品质,可非对别人的善行。谨言慎行的人自然会心身安康,品德端正的人却能造福人类。圣保罗对你说得好,他觉得慈善比信仰和希望还更重要。

但只许有益于他人的品德吗?当然,我们怎么能够承认其他品德呢我们生活在社会里,只有有益于社会的事才是好的。一个独善其身的人可能饮食有节,信心虔诚,他也许穿的只是一身破衣服,那么,他也许是个圣徒。只有当他做了一些善事,别人受到恩惠之后,我们才可能说他德高望重。一个孤独的人,既不为害于人,但也不对人有益,他对我们来说是无所谓的。

人间的德行就是彼此为善,没有为善于人的人就不算是有德的人。倘若一个圣徒生活在人间,必定会造福于人的。但是他若远隔人世,人也就有理由不给他德高望重的称呼,只对自己好的人,对于我们没有什么好处。

可如果一个人关起门来,大吃大喝,荒*无度,他便是个无德行的人了,那么反过来,他若有相反的品质,也就是个有德行的人了。这却是我不能同意的。倘若这个人具有您说的这类缺点,这是个很坏的人;但是这些丑事既然无害于社会,对于社会来说,也就无可非议了。

可是设想一下,若他到社会上胡作非为,则是作恶多端了,但如能说这个荒*无度的人却很可能是个坏家伙,则不可以说,那个饮食有节 清洁干净的隐士一定是个好人,因为社会上恶德有加无减,美德却日见稀少。

财富和财富能力如何传递下去,是个世界级难题,英文对此有一句俗话「Great men's sons seldom do well(意译为‘伟人或贵人的孩子难成器’)」,葡萄牙有「富裕农民—贵族儿子—穷孙子」的说法,西班牙也有「酒店老板—儿子富人—孙子讨饭」的说法,德国则用3个词「创造、继承、毁灭」来代表三代人的命运。中国则以「一代做、二代富、三代败」来勾勒富豪之家由盛而衰的轨迹。

富由何来?

为什么富不过三代?

要搞清这个问题,首先必须明白富由何来。

俗话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道就是宇宙人生的基本法则,对于人类而言就是应该遵循的生命、道德、法律等方面的规范。有道才有德,意即遵循生命、道德、法律等人生规则才是有德行。而德与得相通,有德必有得,有德行者一定能得到他应有的东西。人们如果希望富有,只要遵循相应的人生规则,就能心想事成、如愿以偿。由此观之,道乃德之母,德乃富之基。守道才有德,有德才有财。

富有之道首先是天道,所谓不犯天规、不违天意、不悖天理、不乱天时、不逆天行道、不杀生害命;否则天地不容,哪来财富?纵有财富,岂可不耗?

富有之道其次是人伦,所谓孝养父母、尊敬师长、忠于国家、利益大众;否则天不施恩、地不与惠、国不加持、众不助力,哪来财富?纵有财富,岂能长盈?

富有之道再就是事理,即经营之道,在不违天道人伦的前提下,勤劳致富、把握天时、慎重投资、严格管理、坚守诚信、真诚服务。否则天不掉财、地不生金,哪来财富?纵有财富,岂可久长?

富有之德

富有之德,即遵天道、守人伦、依事理。

一为敬德,即敬畏天地自然,不亵天地、不损自然、不污山川、不损草木,决不能为了私利无视天地、藐视自然、胆大妄为,乱掘乱挖、乱砍滥伐、乱排乱放。敬畏天地,天地护佑;爱护自然,自然回报:不想发财都难啊!

二为慈德,即珍惜生命、爱护弱小。上天有好生之德,决不可为了攫取财富而杀生害命。一念善一切善,一份慈心一份功德。杀气腾腾之下、厮杀肉搏之侧、血流成河之后,哪来不破的钱囊、千年的金山?在慈爱和谐的阳光之下,才有不绝的祥瑞,才有滚滚的财源!

三为施德,即乐善好施。财富乃天地所赐,取之于天地回报于四方大众,必然取之不绝。怜孤惜寡、赈灾救民、扶贫济困、助学施药等等,舍一而得万。当年陶朱公范蠡富甲天下,无非懂得一个「散」字。三聚三散,把所有财富用于救贫济苦,成就了他中华商祖的不朽地位与美名,也为他的子孙留下了享之不尽的物质与精神财富。不吝财物、乐于布施,财富及其他福报自然滚滚而来、滔滔不绝。

四是勤德,勤劳是致富之本,懒惰与财富无缘。勤劳,才能从无到有;勤劳,才能抓住成功的机遇;勤劳,才能筑起财富的金桥;勤劳,才能卫护财富的安全。

五是俭德,珍惜财物,才能福报绵绵、细水长流;节俭朴素,才能细土成山、家业不倒。而暴殄天物、奢侈浪费,必然年销月削、不可久长。败家子往往都是不惜天物,千金散尽为享乐,哪有散而复来的道理?

六是忠德,忠于国家,是公民之本,更是行商要诀。离开国家的庇护,财由何来、财由何安?离开国家这个大市场,财由何来、财由何涨?所以,不偷国税、不违国制,是商家的基本道德,也是商家成功的法宝,还是商家代代昌荣的保证。

七是诚德,诚信与财富同行。作为商家,不仅要与客户讲诚信,也要与消费者讲信用,还要与自己的劳动者以诚相待、诚实无欺。与客户耍手段,只会路越走越窄;与消费者玩猫腻,只会走投无路;与劳动者斗心眼,迟早要关门大吉。

八是义德,对于国家、社会、客户、消费者与劳动者,履行职责、克尽本分,乃生财之始、固财之本、添财之源。

九是廉德,不违国法、不违公序良俗,不助不义、不向邪恶、不走黑道、不染黄赌毒,坚守清白,做世间楷模。否则,所聚财物难免不净,难免成为他人觊觎的目标,难免被水火官盗并逆子分金、乾乾净净。

十是耻德,家内家外、店内店外、厂内厂外,不违伦常、不破底线,做国家之栋梁、社会之表率、部属之依靠、家庭之柱石、父母之孝子、妻儿之骄傲。

那么到底为什么富不过三代呢?答案是:因为缺乏上述十德,违背天道、人伦与事理。

有的在攫取第一桶金时就充满著罪恶,此后不思悔改,甚至变本加厉,岂能不遭天谴?

有的在发展过程中违法乱纪、不守道德,弱肉强食、坑蒙拐骗,罪行累累、恶迹斑斑,怎么能够家兴财旺、源远流长?

有的无视员工的劳动安全、工资福利、社会保障等权益,挖空心思,盘剥员工,更有甚者拳脚刀斧,怎么能得善报、得享无尽福报?有的心胸狭窄、死守家财、吝于施舍,何来不绝财富?有的贪图享受、奢侈糜烂、欺男霸女,忘记了财富背后的生命意义,岂能门庭光彩、世世不衰?

有的自己不端,怎能子孙良善、代代荣华?

有的教子不严,放纵胡为,焉能传家久远、香火不绝?

如何富过三代?德过三代!

古有云:「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尽守;积书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以为子孙无穷之计。」意思是说,遗财给予子孙,子孙未必能够善用,不知善用则造罪。遗经给予子孙,子孙未必都去阅读,等于废纸一堆。但遗德给予子孙,子孙必能得到护荫。

遗财与遗德两相比较之下,我们可以知道遗德对子孙影响之殊胜,这正是所谓「心善则子孙盛,根固则枝叶荣」之理。

经书云:「一切财产都是天灾、人祸、盗贼、官府及败家子五家所共有的。」所以遗财给子孙,子孙未必就能享用到,世上之一切财物,虽你现在所拥有的,但那也是暂时为你所保管使用而已,皆将有落转他人手中之时。有诗云:「一脉青山景色幽,前人种田后人收,后人收得休欢喜,尚有收人在后头。」又俗云:「千年田地八百主。」犹如坐车占座,到了站下车,座位就须让人。

富贵之人,本是过去生中修积一定的德行才有今日。要想传家久远,惟有修积德行。先辈修德多厚,家业传承多久!若能胸怀宽广,不以家财为私有,时怀报国利民之心、时为报国利民之举;不以子孙为独有,以身示范、严格教导,劝其常怀报国利民之志、掌握报国利民之能,未来报效国家、利益大众:定能代代昌隆、世世不绝,何来子孙败家亡身、外人乘隙而入、横祸从天而降?孔孟曾颜圣贤之家,源远流长而不衰;陶朱子孙至今知书达理、兴旺发达,都说明了一个道理:量大福大啊!

编后语:古人云: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在物质生活更加亮眼的当今社会,「富不过三代」的魔咒更是屡屡得到验证,也让更多的人心有余悸。究其原因,这些富起来的人似乎丢了一些东西,就像有人指责那些为富不仁的人所说的「五行缺德」——厚德才能载物。

正如潘婷玮在《富不过三代」与「三代培养一个绅士」》一文中深刻指出的那样:所谓的「富不过三代」,究其根本原因,不外乎是物质财富的巨大跳跃而引起的精神断层。空有其高度的财富结构,是不能顺应社会与时代发展的,只有稳固的地基,扎实的内里,自下而上将物质与精神的砖块层叠累积,才能造就代代相传的财富契机。

「不要把财富当成发泄的工具,只有懂得财富的内在与外在,精神与涵养,才能在富裕的道路上走得更长更久。所谓的富与贵,无非是在社会经济的流动中占有了更多的社会资源,而财富终将再分配,不论贫富贵贱,我们都应该秉持着回报世界而不是购买世界的财富观。因为这样,我们才能将自己的财富经久不衰地传递下去。」

我,一个对教学还不很成熟的年轻教师,对教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深深的热爱。当然,今天可以让我提笔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更多是因为我在短暂的教学生涯中,得到的更多感动,以及对教学零距离接触后的最真切的体会。

记得我第一次走上讲台的时候,很是紧张,血液直涌上我的脸颊。可当我看到孩子们那一张张可爱的脸和天真的微笑,我放松了,来了激情,觉得遇见了‘老朋友’,是他们的活泼和动听的童声带给我许多代课的灵感。从他们银铃般的笑声和闪亮的眼睛,我明白我被接受了。第一次又回到童年,第一次又体会到幼时的无忧无虑。我知道自己是谁,在做些什么。就这样从此自信的走进了那片充满爱与阳光的绿地。

或许天生就拥有一种东西,可以让我轻松地融入孩子群,而我就是孩子王。从此,我们互相帮助着,他们总是给我很多激情。调皮的小子们不再捣蛋,却由他们的机灵。幽默调动着。活跃着课堂气氛;内向而沉默的小女孩们也积极了,她们深怕自己落后于男生。课堂上举手的小朋友越来越多,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小孩是细腻的,他们的内心世界是敏感的。我的一个鼓励眼神,会让他们整节课积极主动;一个很小的赞扬,会让他们信心十足……总之,我的一举一动都会激起他们内心世界的波澜。这样,课堂上我们进行着‘有形’知识的教与学,而同时也演绎着心灵间无限的沟通。一切是那么美妙,而又那么让我感动。

作为一名教师,自己教授的课本知识,学生全部理解并学会运用,这是很让人高兴而安慰的事情。更让我兴奋许久的却是当我可以改变他,帮助他融入集体,解决内心的针结,让他完全敞开心怀对我,那时候我才真正意会到教师的含义,而我做到了。

我的班里有这样一个男孩,总是坐在教室的最后面。上课从不回答问题,头低低的,没有见过他张开嘴读过英语,更没有见他笑过。观察了许久,却发现他的眼神有时会透出一种渴望。一切我都领会了。于是课下我找他谈话才知道,他父母离异,家庭环境很不好,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又加上长期缺乏自信,他变得害怕身边的一切,害怕老师的眼神。提问和与同学的交往。经过几番谈心,我帮助他树立信心,课堂上多提问多表扬他,使同学们也接纳了他。在我和小朋友们的帮助下,他积极了,脸上出现了笑容,是那么灿烂,是冲满感激的微笑。

之后,到了元旦,那天很冷,可当我一到校门口,孩子们都跑过来拖着我小跑进班。我的眼泪来了——小小的黑板上变得五颜六色,缤纷的气球,飘扬的彩带,七歪八扭的几个大字“Happy New Year——We love you, Miss Wu”之后有许多小孩不熟练地写上了自己的名字。大家冲我笑着,做着鬼脸,齐声祝我快乐幸福。那一课,心暖了,我的世界更加光彩。我真的很幸福,很满足。沉醉在被爱的世界里,我哭了,不知道这是第几次被深深地感动了。

当然,这样的事情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它们总是为我的世界注入更多的色彩,让我觉得生活真美好。

在中国远古的传说中,无论是龙马负图还是神龟载书,都被认为是天垂象。而人们看到天垂象后,从中得到启发,从而能够认知自然,感知自我,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天人合一。

为什么中国民族不崇拜神祇,而敬畏老天?而古代经典中的“圣人”又指的是什么呢?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论语·季世篇》

世界上好像只有我们中华民族喜欢讲天人合一,外国人不认为天人能够合一。我们把《易经》称为天人之学,这是什么道理?

当人类语言不成熟,文字还没有出现的时候,我们对外界也是很好奇的。很想了解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做学问。

没有文字,语言也不充分,怎么做学问?答案很简单,三个字:天垂象。

老天不会说话,但它会把那个现象显示给大家,让每个人去领悟,所以每个人看法都不一样,因为悟性是不相同的。

天垂象一直到今天,还不断地进行。只可惜我们现在对天垂象越来越不敏感,总认为那就是科学,就是一种自然现象,不会很深刻去体会天在说些什么。

《易经·系辞》讲的很清楚,“天垂象,见吉凶。”天一把象垂下来,它就现出吉凶。一般老百姓是看不懂的,可是“圣人象之”,这个“象”,就是模仿自然的天象,想出其中的道理。“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不管是天垂象,圣人象之,还是河图洛书由天而降,我们圣人去模仿它,这都是天人合一,天人之学。日本人是很相信的,他们现在在地下埋了很多东西,就是为了有一天日本被淹没又重新浮起来之后,让后人挖掘到“河图洛书”。

《论语·季世篇》: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畏圣人之言,是说天垂象只有圣人看得懂,我们一般人是看不懂的。

我们一直认为,圣人就是孔子,而孔子却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可见孔子所说的圣人是另有所指。孔子所指的圣人是谁?孔子所说的圣人,又有着怎样的独特之处?

孔子所说的圣人,就是伏羲和周文王。

伏羲氏当年仰观天象,俯视地理,然后用自己身上的东西,来跟天象地理相对应,所以就画出八卦来。可见八卦是由天象做出发点,然后人把它画出来,所以又叫天人之学,表示天人是合一的。但那个时候,因为没有文字,所以没有办法讲述,周文王就开始演绎。

周文王最大的贡献就是把伏羲的天道引入了人道,把八卦两两相重,变成六十四卦。而且每个卦,都给它一个卦辞,每个爻,都有爻辞。他的目的就是说,人类最要紧的就是政治,只要政治不清明,那就是孔子所讲的“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论语·子罕篇)

当时在殷商时代,大家都很迷信,对鬼神的信仰是非常浓厚的,所以我们看到《易经》里面,经常有神鬼,有祭拜这一类。看起来是迷信,我们应该好好去体会。孔子离开周文王有很久很久,神鬼的思想慢慢淡化,孔子看到这个时机,毅然决定,把天道变成人道是不够的,所以他进一步把整部《易经》彻底转移成为人生的行事规则。

《易经》到了孔子手上,已经成为我们终身可以使用的行事规则。他不再用以神道设教的那种方式,他纯粹地用讲道理来推行教化,所以我们称他为万世师表。

很可惜现在我们只知道他是万世师表,只知道他是集大成,可是我们没有彻底去了解孔子真正的用意是告诉我们,天人怎么合,只有用伦理道德来合。所以整部《易经》到了孔子手上,他只在讲一句话,他说作为一个人最要紧的,就是“修德”。修正自己的德性,也就是修己,把自己修得合乎天道,这是人生最大的目标,也是最大的成就。

可现在人很少能想到孔子的用意。天天找关系托路子达到自己的目的。

在拓展人际关系的同时,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

周文王是把伏羲的天道思想,把它引入了人生的大道。他告诉我们,人类生存之道,不应该跟一般的动物一样,这是周文王的贡献,所以叫政治。因为一般的动物都没有政治,只有人类才有政治。

孔子最大的贡献就是很坦白地直接指出来,人类很动物最大的不同,就是伦理道德。

后来孟子更直接说出一句话:人禽之辨。人类跟禽兽的区别在哪里,就那么一点点而已。

所以说,最懂得《易经》的就是孔子跟孟子。

古老的《易经》在诞生和发展之中,历经了三古三圣,先古之圣伏羲,中古之圣周文王,近古之圣孔子。

伏羲观察到了大自然中的 天道 ,周文王思考剖析了人类社会中的 人道 ,而孔子最大的贡献,就是 天人合一 。

孔子靠什么将天道和人道合二为一的呢?

孔子完全站在人道的立场来发扬易学,他说人应该全心全意地终身致力于四个字,天人合德。所以在乾卦的文言传里边,它特别写得很清楚: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周易·文言传)

什么叫大人?就是你所作所为都凭良心,所以就跟天道是合在一起的。道德,德与得同音,道可行,才有得,两个都是得。

《易经》最重要的核心:天人合德

孔子说,一个人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先天而天弗fu违(周易·文言传)

先天,就是说你讲的话比天垂象还早。今天叫预言家。

“后天而奉天时”,你还没有说,天垂象了,你就一定要顺天,奉天时,按照天的指示去做好了。

孔子提出“先天而天弗fu违,后天而奉天时”的理念,就是告诉人们要修德以应天,也是天人合一的基本体现。但这种理念也给中国人带来一定的困扰,中国人谁都希望自己说了算,如果说修德,有一天说了算,这是正道。如果说觉得当皇帝很神气,说了算,我也要当皇帝,这就不对了。“大位天定,非以智取”。大位是说了算的那个人,他是老天选的,不是人一票一票投出来的。如果你挤进大位,老天不同意,也不会有作为。

孔子为什么叫集大成?

就是因为到了他,已经把所有话都讲完了,以后的人没事干了。孟子读了孔子的书,说:孔子圣之时者也《孟子》。孔子能够把《易经》看着时代的变化来把它及时地扭转过来,把神道设教撇开,直截了当地说,这些就是人生的行事规则。

孔子说他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信而好古就是说他是了解当年古代的伏羲的原来的本意。他述而不作,他只是把《易经》本来的面貌阐述出来,他没有加入自己的意见。他非常了解《易经》是由天垂象,然后透过伏羲的一画开天,就悟出了四个字 “天理良心”。天理是天,良心是人,所以天人合一。

天理跟人心一配合起来,就叫“伦理道德”,所以就叫做天人合德。

宇宙万象,都显出一种自然的责任,太阳该出来就出来,不会问你却电费了。

水不停地流,其实水流有它的目的,就是它透过流的过程,把很多不干净的东西净化了。

所有的科学在发展,越来越证实《易经》蕴含着亘古不变的道理,而《易经》最基本的道理,就是天人合德。但是,包含着如此人生智慧的《易经》,是在什么时候,又是为什么远离了我们的生活呢?

《易经》衰落是从汉朝开始,因为盛极必衰。连《易经》本身也逃不过这样一个规律。秦始皇把书烧掉的时候,为什么把《易经》留下来,因为大家认为《易经》是占卜用的书。所以从汉代开始,相术就大量发挥。相易一流行,就把《易经》从道德性又拉回来,变成知识性,这才是非常可怕的事情。趋吉避凶慢慢就变成易学的重点。

一个人满脑子都是趋吉避凶,他就很容易投机取巧。要做一件事情,占个卦不好,不做。占一卦好,我就做。这就是投机取巧。这已经跟孔子的道理偏离太远了,还有什么道德可言。孔子是说你该做的,就算有很大的困难,也要一步一步去克服。我该做的,就算我结果很惨,我考虑下该做的,我还是会去做,这才对。因为你真正德性好的时候,那个凶会变吉,吉会变凶。为什么?已经讲过,先天而天弗违,这才叫伟大的人物。

一个人他很会算,叫做神算,神到70%命中率,偏偏你的事情就落在那个30%的不准的那个几率里面,这是不是很倒霉,其中道理自己去想好了。

以上就是关于思修论文围绕"德与得"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论文全部的内容,包括:思修论文围绕"德与得"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论文、如何富过三代德过三代、德与得写篇作文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69742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7
下一篇 2023-04-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