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主观是什么意思

客观、主观是什么意思,第1张

客观是一种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存在。所以,“客观”,顾名思义,就是观察者为“客”,自外于被观察事物。此时,被观察事物的性质和规律不随观察者的意愿而改变。

所谓“主观”,就是观察者为“主”,参与到被观察事物当中。此时,被观察事物的性质和规律随观察者的意愿

不同而不同。

这种“参与到被观察事物当中”去的情形,就叫做“寓主观于客观”之中。

以上是哲学上的,其实这也是通用的。

考试试卷的主客观题,是以是否按学生自主的发挥(简单的说是自己做答案)为标准。客观题是限定了条件,在有限的范围内答题,一般指选择题。主观题是自己运用所学知识,自主答题,象分析论述等题型。

理解了哲学上的宏观上的主客观也就理解了其它的微观上的主客观。

若一个判断或观点完全以个人独有的视角为基准,这样的判断通常称为“主观的”。因为这样的观点具有狭隘性,或许未能考虑所有事实,或许未能超越个人视角。

若一个判断涵盖了所有相关数据,摒弃了个人偏见,能与其他人达成共识,就可以说这样的判断是“客观的”。因为这样的判断以事实为依据,超越了个人视角。

可以看出,主观性从属于主体的思想意识,而客观性独立于或超越了主体。在哲学的许多领域中,主观性和客观性的区分都十分重要,例如伦理学中的道德判断、艺术中的美学判断等。有些哲学家认为,所谓客观性不过是一群主体的共同信念;有些则认为客观性一定独立于或不同于主观性;还有一些人认为,一群主体的共同信念或许不是客观真理,但在实践中起到了客观真理的作用,是一种“交互主体性”(intersubjective)的真理。

那么真的存在客观知识吗?即使超越了个人视角,我们仍局限于受特定历史和社会环境影响的人类视角之中。也就是说,我们对事物的理解,必然以已有的价值和信念为基础,这被称为“解释学循环”。

根据尼采的视角主义,所有知识都要从某个特定视角出发,因而并不存在客观性。但Nagel认为,应将主观性和客观性看作两个极端,一端是纯粹的主观性——完全基于主体个人的观点,另一端则是从未实现的客观性——完全独立于特定视角的知识。在这两端之间,可以将不同的知识定位于不同的位置。或许知识永远无法绝对客观,主观性永远无法完全根除,但这并不妨碍我们追求更具客观性的知识。

所谓“客观”,顾名思义,就是观察者为“客”,自外于被观察事物。此时,被观察事物的性质和规律不随观察者的意愿而改变。

所谓“主观”,就是观察者为“主”,参与到被观察事物当中。此时,被观察事物的性质和规律随观察者的意愿不同而不同。

 怎样区分主观客观?

例如,假设阿门王身高18米,这是客观;阿门王是高是矮?这是主观。在普通人看来是高,在姚明看来就是矮了。然而同时必须看到,“主观的客观性”:如果姚明认为阿门王是矮的,就不会认为一个17米的人是高的,只会是更矮。所以,主观随客观而形成和变化,是有既定规律的,尽管这些规律很多还不为人们所了解。那么这些主观形成变化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愿改变的,所以是客观。

所有客观的事物都是可以被“测量”的,但不可以被“评估”;所有主观的事物都不可以被测量,但可以被“评估”。所谓“测量”,一定是根据事物某种固有的属性进行;所谓“评估”,一定是根据某种先验的价值观进行。身高18米是阿门王本身的一种固有属性,可以客观测量,但不能“客观评估”,一旦评估就是主观了。而高、矮这样的概念不是阿门王本身固有的客观属性,而是人们的主观评估。客观解决“是什么”,“怎么样”的问题;主观解决“好不好”,“怎么办”的问题。

主观,是人的一种意识、精神,与“客观”相对,所谓“主观”,就是观察者为“主”,参与到被观察事物当中。

说通俗点就是人们观察实际的事物以后在脑中形成的认识、看法。

客观是事物的本来存在状态。

从定义可以看出主观是人的思维体现,并不实际存在,客观是事物的状态,是实际存在的一种表现。

这是主观和客观作为名词的时候的意思。

此外,当主观和客观代表的是副词,作为状语的时候,代表的是一种看问题的态度。

比如说:我们要客观地看待这次事件所造成的影响。

此句中客观代表的是一种态度,看待这次事件造成影响的态度

又比如:你看问题太主观了。

这里主观也是一种态度。

主观是人对环境事物、他人及自己的思想观念意志的认知和态度。

客观是事物本身的属性,包括人本身的属性,及人的主观的思想观念意志本身的属性。

主观是人对一切事物的认知、观念和态度。客观是一切事物包括人及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思想观念意志”在内的一切事物的本然、本真、本来面目。主观本身也是客观的存在,人的自我意识、反思、反省,就是对这种客观存在的反映。

这样,逻辑就自洽、闭合了。打破人的绝对特殊地位,打破精神现象的绝对特殊地位,打破认知和认识论的绝对特殊地位,承认主观本身的客观性,承认精神现象是一种高级物质现象,才是真正的唯物一元论,彻底的唯物一元论。

主观和客观的区别:

1、意思不同:主观性是指不依靠实际情况,而仅仅依靠自己的意愿和偏见。客观性是不带有个人偏见地审视事物的本来面目。

2、侧重点不同:主观性与客观性相对,主观性是指一切由人的意识支配的事物。客观性是指一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东西。

3、引证不同:主观出自瞿秋白《饿乡纪程》八:“由主观立论,一切真理从物质的经济生活到心灵的精神生活都密切依傍于‘实际’。”

客观出自魏巍《东方》第五部第十五章:“‘我总得客观点嘛!’周仆笑着说。‘我对你们两方面不偏不向。’”

主观和客观的辩证关系:

区分辩证法的客观内容和主观反映的哲学概念。客观辩证法指客观世界的辩证运动及其规律。主观辩证法即辩证的思维,指思维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恩格斯指出,客观世界的运动规律和人类思维的运动规律。

这两个系列的规律在本质上是同一的,但是在表现上是不同的,这是因为人的头脑可以自觉地应用这些规律,而在自然界中这些规律是不自觉的、以外部必然性的形式、在无穷无尽的表面的偶然性中为自己开辟道路的,而且在人类历史上多半也是如此。

以上就是关于客观、主观是什么意思全部的内容,包括:客观、主观是什么意思、什么是客观主观、什么是客观什么是主观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69721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7
下一篇 2023-04-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