螽斯是什么虫子

曲屏手机2023-04-27  21

螽斯中国北方称其为蝈蝈,是鸣虫中体型较大的一种,体长在40毫米左右,身体多为草绿色、也有的是灰色或深灰色,覆翅膜质,较脆弱。

外形特征

触角

螽斯的外表粗看很像蝗虫,别称蝈蝈、螽斯儿,看稍仔细便可以发觉,它们的身甲远不比蝗虫那样坚硬,更重要的是,它们有着细如丝,长过其自身的触角。而蝗虫类的触角又粗又短。

腿部

雄虫的翅脉近于网状,其触须细长如丝状,黄褐色,可长达80毫米,后腿长而大,健壮有力,其弹力很强,可将身体弹起,向远处跳跃。

听器

能够发出声音的只是雄性螽斯,雌性是“哑巴”,但雌性有听器,可以听到雄虫的呼唤。雄性左前翅Cu2脉粗大,鼓起,腹面特化为发声锉;右前翅基部特化为镜膜。雄性第10腹节背板特化为各种形状,或非特化。

鸣器

雄虫的翅脉近于网状,有2片透明的发声器,螽斯发出的各种美妙的声音,是靠一对覆翅的相互摩擦形成的。它们的“乐器”长在前翅上:在左覆翅的臀区具一略呈圆形的发音锉,锉周缘围以较强而弯曲的翅脉,中间横贯一条加粗的翅脉作为音锉,音锉上有许多小齿;右覆翅上具边缘硬化的刮器,音锉与刮器相互摩擦,即可产生声音来,由于不同种类音锉的大小、齿数、齿间距都不相同,因而发出的声音也各不相同。此外,翅的薄厚和振动速度也影响鸣声的节奏和高低。品种不同,发声的频率也不一样。频率通常在870赫~9 000赫之间。整个夏天它摩擦前翅5 000万~6 000万次。

蝈蝈的鸣器:雄蝈蝈的鸣器是用两叶前翅摩擦发出醇美响亮的叫声,这种鸣声作用于吸引异性、呼唤同性、惊叫敌人。雄蝈蝈的鸣器前翅在背区,前宽后窄而扁,前翅背呈黄褐色,前翅侧区多呈绿色,多翅脉网纹,翅背很厚,翅侧较薄。一般雄虫前翅长为14~18mm,也有少数的大翅者,长度可以达到20~30mm。雌虫前翅短,一般在6~8mm左右。雄虫前翅一般为左搭翅,即左翅盖于右翅之上。鸣叫发声时两前翅斜竖起,来回摩擦,从而发出巨大的音响。两翅愈发达(翅大且厚),摩擦就越强劲有力,叫声愈大。

翅膀

蝈蝈膀与蟋蟀膀是不同的:

1、蝈蝈膀一般翅短且厚,革质化程度较强。

2.蝈蝈膀都是左膀在上,右膀在下,都是左搭翅,没有右搭翅。也只有左搭翅才能叫的响,摩擦出声。

3、蝈蝈的左右膀在构造上不同,左膀下面有摩擦脉与刮片,摩擦脉末端处有刷毛;右膀上面有凸起的摩擦脉,更为明显的有透明的发音镜,在发音镜的左侧边缘有特别厚的凸起新月形的摩擦边。

4.蝈蝈的前翅侧区宽大厚长,特别发达,大多呈翠绿色,与革质化的黄褐色前翅背区、臀区相连接,构成了一个直角,组成芒鸣的音箱。故双翅磨擦鸣叫声音响亮,音量大大超过蟋蟀,但蝈蝈的后翅已完全退化了。

螽斯、蝗虫的共通点:

1生活史是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属于不完全变态的昆虫。

2这一目昆虫幼生期叫做若虫,因为和成虫在外观上差异不大。

3上翅平直覆盖在体背上,下翅是膜质则缩折在上翅之下,飞行的时候才会舒展开来。

有咀嚼式口器。

4螽斯、蝗虫的前、中脚比较细短,后脚则粗长结实。

5螽斯、蝗虫体色都是绿色、褐色系,在草丛中是很好的保护色。

差异处:

1螽斯细长的触角比身体还长·蝗虫的触角比较短。

2螽斯多半是杂食性的,蝗虫则是植食性的。

3螽斯的后脚比较细长,蝗虫则是比较粗壮。

1、外形不一样,蝈蝈形似于蚂蚱,蛐蛐是蟋蟀的一种。蛐蛐和蟋蟀是一种动物,黄褐色至黑褐色,头圆,胸宽,丝状油葫芦触角细长易断。

扩展资料:

一、蝈蝈:

蝈蝈是昆虫纲,直翅目,螽斯科一些大型鸣虫的通称,个子较大,外形和蝗虫相像,身体草绿色,触角细长。雄虫的前翅互相摩擦,能发出“括括括”的声音,清脆响亮。喜欢吃瓜果、豆类等,人们用小竹笼饲养观赏。作为欣赏娱乐昆虫在中国已有悠久历史,如在古易州(今河北省易县)就有几百年编笼捕蝈蝈的历史。

蝈蝈的别名很多,如哥哥、蛞蛞、蚰子等。蝈蝈在中国分布很广,与蟋蟀、油葫芦被称为三大鸣虫。蝈蝈的食物主要是豆类、菜叶、蚂蚱等。公蝈蝈叫声洪亮,深受广大鸣虫爱好者的喜爱。

二、蟋蟀:

蟋蟀(xī shuài)(Gryllulus;Gryllus)无脊椎动物,昆虫纲,直翅目,蟋蟀总科。亦称促织,俗名蛐蛐、夜鸣虫(因为它在夜晚鸣叫)、将军虫、秋虫、斗鸡、促织、趋织、地喇叭、灶鸡子、孙旺,土蜇,“和尚”则是对蟋蟀生出双翅前的叫法。据研究,蟋蟀是一种古老的昆虫,至少已有14亿年的历史,还是在古代和现代玩斗的对象。

全世界已知 22 亚科55 族 595 属(包括 17 个化石属),约 4649 种(亚种)(包括 50 个化石种)。该科昆虫体长大于 3mm,缺少鳞片;触角丝状,长于身体;跗节 3 节,前足为步行足,胫节常具鼓膜听器,后足为跳跃足;多数种类雄虫前翅具发声结构;雌性产卵瓣发达,呈刀状、矛状或长板状。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蝈蝈

百度百科蟋蟀

夏秋晚上会叫的虫子有蝈蝈,纺织娘,蝈蝈,直翅目,螽斯科,蟪蛄,黑蚱蝉。

蝈蝈是昆虫纲,直翅目,螽斯科一些大型鸣虫的通称,个子较大,外形和蝗虫相像,身体草绿色,触角细长。雄虫的前翅互相摩擦,能发出“括括括”的声音,清脆响亮。

喜欢吃瓜果、豆类等,人们用小竹笼饲养观赏。作为欣赏娱乐昆虫在中国已有悠久历史,如在古易州(今河北省易县)就有几百年编笼捕蝈蝈的历史。

形态特征:

成虫体色翠绿,少数淡褐。触角发达60mm,复眼2只,单眼3只。前胸背板宽大,背板下缘有**边。胸部腹板各具1对锥状刺,后胸的刺最大。

附式4-4-4, 1-3附节有垫,后足第一附节附垫分成2个叶片。后足胫节端距6个,背面2个,腹面4个,中间的2个小。后足腿节略比胫节稍长。

螽斯科,触角细长,比身体还长,身体颜色不是绿色就是褐色系,是植食性或杂食性昆虫‧雌虫腹部末端有产卵管,是分辨雌雄的特征。 1、生活史是经过 卵─若虫─成虫 三个阶段,属于不完全变态的昆虫。2、这一目昆虫幼生期叫做“若虫 ”,因为和成虫在外观上差异不大,这一目昆虫幼生期叫做“ 若虫 ”,因为和成虫在外观上差异不大。

3、上翅平直覆盖在体背上,下翅是膜质则缩摺在上翅之下,飞行的时,飞行的时候才会舒展开来。

4、有咀嚼式口器。

5、螽斯科、蝗虫的前、中脚比较细短,后脚则粗长结实,

6、螽斯科、蝗虫体色都是绿色、褐色系,在草丛中是很好的保护。 1、螽斯科细长的触角比身体还长,蝗虫的触角比较。2、螽斯科多半是杂食性的,蝗虫则是植食性。

3、螽斯科的后脚比较细长,蝗虫则是比较粗壮。

中国螽斯科3种昆虫的染色体核型,结果表明:中华螽斯Tettigonia chinensis 2n♂=31均为近端着丝粒染色体,暗褐蝈螽Gampsocleis obscura 2n♂=31也均为近端着丝粒染色体,中华螽Atlanticus sinensis 2n♂=29第1对染色体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其余为近端部着丝粒染色体,这3 种螽斯的性别决定机制均为XO♂/XX♀型。

以上就是关于螽斯是什么虫子全部的内容,包括:螽斯是什么虫子、蛐蛐、蝈蝈、蟋蟀有什么区别、夏秋晚上会叫的虫子有哪些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juke.outofmemory.cn/read/369712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