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凌散》作曲者是谁

《广凌散》作曲者是谁,第1张

嵇康

琴曲《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史记》上记载,这首曲子讲述的是战国时期一个叫聂政的韩国义士为好友刺杀政敌韩国宰相的故事。故事体现了一种“士为知已者死”的情操。另有文献记载的故事情结与《史记》有些出入,说《广陵散》讲的是聂政为父报仇的故事。聂政的父亲为韩王铸剑,违了期限,被韩王所杀。聂政为了报仇自毁面容,并苦学琴艺。10多年后,进宫为韩王弹琴时,从琴腹内抽出匕首刺死韩王,他自已同时也壮烈身亡。

《神奇秘谱》所载《广陵散》,分开指,小序,大序正声,乱声,后序共45段。乐曲定弦特别,第二弦与第一弦同音,使低音旋律同时可在这两条弦上奏出,取得强烈的音响效果。

《广陵散》之所以能跻身十大古曲之一,还得部分归功于嵇康。魏末著名琴家嵇康因反对司马氏的专政而惨遭杀害,在临行前嵇康从容弹奏此曲以为寄托,弹奏完毕他叹息道,《广陵散》今天成为绝响。之后《广陵散》名声大振,人们在理解这首乐曲时又多了一层意义,它蕴涵了一种蔑视权贵、愤恨不平的情绪。

作者不可考

内容是聂政刺韩侠累

据赵西尧等著《三国文化概览》的描述,《广陵散》乐谱全曲共有四十五个乐段,分开指、小序、大序、正声、乱声、后序六个部分。正声以前主要是表现对聂政不幸命运的同情;正声之后则表现对聂政壮烈事迹的歌颂与赞扬。正声是乐曲的主体部分,着重表现了聂政从怨恨到愤慨的感情发展过程,深刻地刻划了他不畏强暴、宁死不屈的复仇意志。全曲始终贯穿着两个主题音调的交织、起伏和发展、变化。一个是见于“正声”第二段的正声主调, 另一个是先出现在大序尾声的乱声主调。 正声主调多在乐段开始处,突出了它的主导体用。乱声主调则多用于乐段的结束,它使各种变化了的曲调归结到一个共同的音调之中,具有标志段落,统一全曲的作用。

《广陵散》的旋律激昂、慷慨,它是我国现存古琴曲中唯一的具有戈矛杀伐战斗气氛的乐曲,直接表达了被压迫者反抗暴君的斗争精神,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及艺术性。或许嵇康也正是看到了《广陵散》的这种反抗精神与战斗意志,才如此酷爱《广陵散》并对之产生如此深厚的感情

、嵇康,jī kāng,字叔夜。谯国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嵇康自幼聪颖,博览群书,广习诸艺,又喜爱老庄学说;身长七尺八寸,容止出众。

2、阮籍,ruǎn jí,三国时期魏国诗人。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竹林七贤之一。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取谨慎避祸的态度。

扩展资料:

正始之后,阮籍与嵇康、山涛、刘伶、王戎、向秀、阮咸诸人,共为“竹林之游”,史称他们为“竹林七贤”。当今学术界通常把竹林七贤的学术思想活动时间称为“竹林时期”。

景元四年(263)十月,司马昭被晋封位晋公,位相国,加九锡,这是司马昭正式实施其篡权的重要一步。

按照例行公事,由曹魏傀儡皇帝曹奂下诏加封晋爵,司马氏谦让一番,然后再由公卿大臣"劝进",当时阮籍担任步兵校尉之职,也被受命执笔,但阮籍依旧喝酒,等到使者来催稿时,阮籍只好带酒拟稿塞责。

阮籍死于景元四年(263)冬,也就是在他写了《劝进表》之后的一二个月,享年五十四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阮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嵇康

作者不祥,嵇康所弹奏的《广陵散》是这一古代名曲经嵇康加工而成的一首曲子,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正象一首民歌一样,凝聚着历代传颂者的心血。据《世说新语·雅量》载: 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 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 正因为嵇康临刑索弹《广陵散》,才使这首古典琴曲名声大振,一定程度上,《广陵散》是因嵇康而“名”起来的。但所谓“于今绝矣”则非指曲子本身而言,它主要反映了嵇康临刑时的愤激之语。事实上,琴曲《广陵散》经《神奇秘谱》保存,一直流传到今天。 广陵散:古琴曲。又名《广陵止息》,据《战国策》及《史记》中记载:韩国大臣严仲子与宰相侠累有宿仇,而聂政与严仲子交好,他为严仲子而刺杀韩相,体现了一种“士为知已者死”的情操。这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看法,《神奇秘谱》关于此曲的标题就是源于这个故事。 东汉蔡邕的《琴操》谈到与该曲相关的历史故事:聂政是战国时期韩国人,其父因为韩王铸剑,违了期限,被韩王所杀。聂政为父报仇行刺失败,但他知道韩王好乐后,遂毁容,入深山,苦学琴艺10余年。身怀绝技返韩时,已无人相识。于是,找机会进宫为韩王弹琴时,从琴腹内抽出匕首刺死韩王,他自已当然也是壮烈身亡了。 近代琴家杨时百,其所编《琴学丛书》的《琴镜》中就认为此曲源于河间杂曲《聂政剌韩王曲》。 相关历史故事 关于《广陵散》的两个历史故事。 “散”有散乐之意。先秦时已有散乐,是一种民间音乐,有别于宫迁宴会与祭祀时的雅乐。汉晋伺《广陵散》曾作为相和歌流传。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将《广陵散》列为楚调曲,可能是由于当时流行于楚国地域之故。 《广陵散》一曲,渊源已久。东汉末至三国时,《广陵散》已在流行。汉应璩(190~252)与刘孔才的书信中言及“听广陵之清散”。魏嵇康的《琴赋》中提到的琴曲亦有《广陵止息》。嵇康因善弹此曲而闻名一时,即使到了刑前,仍从容不迫,索琴弹奏此曲,并慨然长叹:“《广陵散》于今绝矣!” 隋唐以前,《广陵散》与《止息》尚为2曲。唐代始见有称《广陵散》为《广陵止息》之说。唐李良辅撰《广陵止息谱》一卷,为23段,见于《新唐书 · 乐志》;唐吕渭撰《广陵止息谱》一卷为36段;宋元时《广陵散》已增至44段。 《广陵散》与聂政故事相联系,始见于宋元人的诗文,乐曲的规模、调式、乐段的标题等,与今日所见的《广陵散》谱大抵一致。今所见《广陵散》谱重要者有三:一为明朱权《神奇秘谱》本;再,明汪芝《西麓堂琴统》有两个不同的谱本,称甲、乙谱。此3种不同谱本经琴家研究,以《神奇秘谱》的《广陵散》为最早,也较完整,是今日经常演奏的版本。全曲共45段,即开指1段、小序3段,大序5段、正声18段、乱声10段、后序8段,谱中有“刺韩”、“冲冠”、“发怒”、“投剑”等分段小标题。全曲贯注一种愤慨不屈的浩然之气,“纷披灿烂,戈矛纵横”,以致朱熹指斥“其曲最不和平,有臣凌君之意”。

以上就是关于《广凌散》作曲者是谁全部的内容,包括:《广凌散》作曲者是谁、广陵散的作者及思想、“广陵散绝”的两位作者是谁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69675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7
下一篇 2023-04-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