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跟铜有什么区别

青铜跟铜有什么区别,第1张

1、性质

铜,就是紫铜又名红铜,因其颜色为紫红色而得名。各种性质见铜。紫铜是工业纯铜,无同素异构转变,相对密度为89,为镁的五倍。同体积的质量比普通钢重约15%。

青铜是金属冶铸史上最早的合金,在纯铜(紫铜)中加入锡或铅的合金。

铜:

2、特点

紫铜:具有很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塑性极好,易于热压和冷压力加工,大量用于制造电线、电缆、电刷、电火花专用蚀电蚀铜等要求导电性良好的产品。紫铜是比较纯净的一种铜,一般可近似认为是纯铜,导电性、塑性都较好,但强度、硬度较差一些。

青铜:具有熔点低、硬度大、可塑性强、耐磨、耐腐蚀、色泽光亮等特点,适用于铸造各种器具、机械零件、轴承、齿轮等。青铜器的类别有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车马器、农器与工具、货币、玺印与符节、度量衡器、铜镜、杂器十二大类。

青铜:

3、熔点

铜:纯铜(紫铜)的熔点为1083℃与纯铜(紫铜)。

青铜:与纯铜相比,青铜强度高且熔点低(25%的锡冶炼青铜,熔点就会降低到800℃)。

西周青铜器具有更多的本时代特点,趋向简朴、长铭。酒器爵、角、斝、觚、觯、方彝等基本消逝了,壶、罍、盂、樽、鸟兽樽仍继续保留。

盛食器的簠、盨和注水器匜是新出现的器种,造型大方而实用。匜、盘足一套盥器,相需为用,发现常一起出土。《礼记•内则》记载:“进盥,少者奉盘,长者奉水,请沃盥,盥卒,授巾。”贵族豪华生活可见一斑。青铜钟由先前3件为一组发展到大小8件为一组。这一时期的列鼎制度尤其盛行。簋也常常成2、4、6、8双数出现,与鼎相配。

器型上鼎、甗多做蹄形足,毛公鼎可作为典型代表。鼎与盘有的有流口,盘有的有腹耳。簋的圈足下常有3足。鬲多做折沿,弧裆,出现了带有火灶的一种特殊形制的鬲,在方鬲灶门外还铸一受刖刑的俑人浮雕。壶一般有套环双兽耳。戈援前锋多呈三角形。

西周后期还出现了有时代艺术风格的纹饰,如环带纹、窃曲纹、鳞纹、重环纹、瓦纹。但也有许多素面或器身仅有几道弦纹的器物。

由于制器者多注重铭文,因而新出现的纹饰不免有粗犷潦草之感。兽面纹一般已不再作为主题装饰了,而常做器足上端的装饰。鸟纹则继续流行。

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工艺的最大特征时候出现了新的制作工艺,尤其是春秋中晚期失蜡法的出现,使青铜艺术迈向了一个全新的境界。出现了一批新奇清秀的器形,做工精雕细镂、玲珑剔透 、瑰丽典重,异常的典雅辉煌。

铜式铸镶法、嵌错法、鎏金、刻镂、锻打、铆接等多种工艺的到来空前的发展,该时期的青铜工艺品呈现出多样性,种类繁多,造型美观,图样花纹翻新,艺术风格丰富多彩。

扩展资料

春秋早期的器物形制城西西周的体制,基本与西周晚期特征相同。流行列国之器,如鼎、簋、簠等与西周后期器相同。酒器扁方体壶较多见,造型厚重质朴,此时的列鼎常辅以簋、鬲、簠、壶、尊等器物成组出现。器物功能开始向生活实用器皿转变。

春秋中晚期,宴乐、骑射、狩猎及水陆攻战为题材的青铜任务活动画像纹,反映社会活动的团在青铜器上首次出现。春秋晚期流行有盖的附耳鼎,新出现了敦、缶、扁壶、鉴、杯、卮等新颖的器物。

战国时期的器物形制崇尚精巧细致,器物制作精致,胎壁均薄,规矩,纹饰的纤细繁缛是前所未有的。新颖器类频现。日用工艺品铜镜、带勾、铜灯、铜玺印章等大量出现。

特别是铜镜的制作极富特色,镜体薄,图案精美,犹如织锦缎面。此时纹饰的构图,由各种动物纹向几何纹转变,用精细繁缛的装饰手法将传统的龙、蛇等纹饰微型化。战国晚期出现了大量流行于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简朴实用器物。

战国时期,楚地青铜器具有鲜明的地域风格,其主要的特点是承受的失蜡法的运用,器体出现精雕细镂的镂空装饰与繁密大花纹,在器物上攀附众多圆雕动物形象,如河南淅川下寺出土铸工精良的铜禁,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盘尊。方鉴缶等,一批镂空楚器精美绝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青铜艺术

汉代的青铜器以生活日用器皿为主,装饰纹样以素面最为流行,比较华贵的则施以鎏金及装饰金银错。品种主要有鼎、釜、甑、鍪、鐎斗、钟、钫、耳杯、樽、盉、盘、洗等。新出现的及在原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灯、博山炉、熨斗、炉、漏壶、案等。还有货币、符、节、带钩、铜镜、玺印、度量衡器及边远地区的贮备器、铜鼓、装饰品、艺术品等。青铜雕塑品也有发展,著名的马踏飞燕(也称铜奔马)铜塑,于1969年出土于甘肃武威台东汉墓,马的造型为抬头扬尾,三足腾空作飞奔状,右后腿踏着一只飞燕,体态极为优美。广西合浦出土的铜屋模型,甘肃灵台山出土的铜俑,河南偃师出土的铜奔羊等,都是极珍贵的青铜工艺品。在纹饰上,有羽毛纹、三角形纹、菱形纹、回纹、柿蒂纹、锯齿纹、几何纹及马、牛、羊、犬、鹿、虎、豹、龙、凤、鱼等。各种动物形象或伫立、或张望、或奔驰、或缓步,极为生动。云南的铜贮备器,常铸有立体浮雕,内容主要为杀人祭祀和捉缚俘虏的场面,也有表现农业和手工业劳动的场面。中国西南地区的云南、广西、四川、贵州、广东、湖南等地的少数民族,在古代流行制作铜鼓,造型基本为圆墩式,鼓身由鼓胴(鼓胸)、鼓腰和鼓足组成,胴与腰交界处铸对称的双耳。常见的装饰纹样有太阳纹、蛙纹、鹭鸟纹、竞渡纹、羽人舞蹈纹、云雷纹及马纹等。最早的铜鼓是作为乐器使用的,也常作为财富的象征。

一般把中国青铜器 文化 的发展划分为三大阶段,即形成期、鼎盛时期和转变期。下面我整理了不同时代青铜器的特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青铜器每个时期的特点是什么

1、原始社会

随着原始社会的发展,鼎由最初的烧煮食物的炊具逐步演变为一种礼器,成为权利与财富的象征。鼎的多少,反映了地位的高低;鼎的轻重,标志着权力的大小。在商周时期,中国的青铜器形成了独特的造型系列:容器、 乐器 、兵器、车马器,等等。青铜器上布满了饕餮纹,夔纹或人形与兽面结合的纹饰,形成神灵的图纹,反映了人类从原始的愚昧状态向文明的一种过渡。

2、夏朝时代

夏朝青铜器是我国青铜 历史 上的快速发展时期,偃师二里头遗址青铜铸造作坊面积超过1万平米。二期至四期都有冶炼青铜器的出土,一期青铜铸造遗迹里也有冶炼痕迹。现已 清理 出二至四期的铸造工场遗址,其周围遗留不少陶范、坩埚、炉壁、铜渣、木炭,及一些小件铜器、少量大件铜器。青铜器是二里头遗址出土的主要遗物之一,有礼器、工具、兵器等。

3、商代早期

商代早期青铜器具有独特的造型。鼎、鬲等食器三足中必有一足与一耳成垂直线,在视觉上有不平衡感。鼎、斝等柱状足成锥状足和器腹相通,这是由于当时还没有掌握对范芯的浇铸全封闭技巧。方鼎巨大,容器部分作正方深斗形,与殷墟时期长方槽形的方鼎完全不同。爵的形状承继二里头文化式样,—律为扁体平底。流甚狭而长。青铜斝除平底型的以外,还出现了袋足斝。觚、尊、瓿、罍等圈足器皆有+形大孔,相当二里冈上层的器,+字形有成为大方孔的。有的更在圈足的边沿,留有数道缺口,郑州和黄陂盘龙城都出土过这种实例。管流斜置于顶上的半封顶袋足盉,后侧有一大鋬可执,在本期内颇具特色。罍皆狭唇高颈有肩,形体亦偏高。商代早期壶有提梁的有长颈小口鼓腹形和小口体呈悬瓠形的两种,也有小口器颈不高不设提梁的。

商代早期青铜器纹饰主体已是兽面纹,以粗犷的勾曲回旋的线条构成,全是变形纹样,除兽目圆大,以为象征外,其余条纹并不具体表现物象的各个部位,纹饰多平雕,个别主纹出现了 浮雕 ,二里冈上层尊、罍等器肩上已有高浮雕的牺首装饰。所有的兽面纹或其它 动物 纹都不以雷纹为地,是这一时期的特色。商代早期的几何纹极其简单,有一些粗率的雷纹,也有单列或多列的连珠纹,乳钉纹也已经出现。

4、商代中期

这时的圈足器上的+形和方形的孔,与早期相比,有所缩小。鼎、鬲类器比较突出的变化是一耳不再与—足对立,形成不平衡状,而是三足与两耳对称,成为以后所有鼎的固定格式,但这时浇铸时芯范悬封的方法还没有完全解决,因而中空的鼎足还有与器腹相通的情形。

纹饰分为两类,一类是二里冈期变形动物纹的改进,原来粗犷的线条变得较细而密集,一股如平谷的兽面纹鼎和肥西的斝与爵,而阜南龙虎尊和嘉山泊岗的主纹兽面纹已较精细,圈足上的兽面纹仍保持早期的结构和风格。第二类是出现了用繁密的雷纹和排列整齐的羽状纹构成的兽面纹。这类兽面纹双目往往突出。如果不是浮雕,则无论是头像还是体躯都没有明显的区分。这方面的实例如藁城的瓿和故宫博物院 收藏 的大罍,已采用较多的高浮雕附饰,但线条轮廓有浑圆感,与晚期浮雕轮廓线峻直锐利的风格不同。

商代中期青铜器一般仍保持着不铸铭文的习惯,但个别器上发现铸有作器者本人的族氏徽记,但是没有发现被祭祖考的日干之称。

5、商代晚期

①商代晚期前段:本期新出现的器类有方彝、觯、觥等。方形器大为发展,几乎所有的酒器都为方形。纹饰方面,动物形象比较具体,有的甚至有写实感,主体花纹和地纹明显区分,地纹常为细雷纹,与主体花纹构成强烈对比。主体花纹多采用浮雕手法,风格有浑圆、峻锐两种。铭文多为一二字,为器物所有者的族徽。器形方面,鼎的变化较大,除通常样式外还出现了分档鼎。方鼎都是槽形长方,柱足粗而偏短。簋仍为无耳,腹变浅,最大腹径上移。觚的造型向细长发展,喇叭口扩展,大十字架镂孔退化为十字孔,或穿透或不透。扁体爵大减,圆体爵盛行。斝的变化是斝板上始见兽头装饰。三足明显增高。戈出现了带胡带穿。

②商代晚期后段:器类方面,无肩尊和扁体卣是新出的典型器,始见马衔等车马器。多沿用商代晚期前端的器类。这一期纹饰最为发达,艺术装饰水平达到高峰,以动物和神怪为主体的兽面纹空前发展。纹饰不仅仅施在器身,有些视线不及的底部也装饰花纹。花纹总体风格森严庄重。这一期出现了记事形式的较长铭文。但最多不过三四十字。铭文铸工精细,内容有族徽、祭祀祖先、赏赐、征伐等。器形方面鼎除柱足外,出现了蹄形足;圆鼎较多,直耳略向外撇。簋最大变化是双耳簋急剧流行觚基本似前段,仍为细长身喇叭口。爵的变化不大,仍为圆体爵,平底爵消失,爵柱后移。斝仍见兽头装饰,继续流行袋足斝,但体较低而宽,柱饰粗壮。戈多有胡,胡上有一二穿。

古代青铜器器类与用途

早期的青铜器种类很多,用途广泛,主要种类有酒器、食器、炊器、兵器、水器、乐器、铜镜、车马饰、带钩、度量器、动物造型等。西周社会还对青铜器使用制定严格的等级。以礼器来说,就有"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的规定。许多贵族视青铜器为身份的象征,除身前大量享用,死后也把大量的青铜器随葬。此外,青铜器的文字,对后世了解当时社会发展、重大事件、生活习俗,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一、 酒器

酒是祭神享祖、 礼仪 往来、宴宾会客等活动的必备之物,盛酒的青铜器具也就 自然 成为礼器了。青铜酒器种类最为繁多。夏商时流行饮酒的习俗,因此商代的青铜器中,酒器已是五花八门,形制各异。商代酒器最简单的组合是一爵一觚(gu),用以斟饮。爵这种酒器的命名,是由于它的造型象一只雀鸟,前面有流,好象雀缘,后面有尾,腹下有细长的足,古代"爵"与"雀"同音通用。觚为圆柱形酒具,器体较高且细,多为喇叭形,通体呈X形。商周时觚非一般饮器,有一句 成语 为"不能操觚自为",即指觚的多寡与饮者的身份地位、人品、酒量相关,只有高品位的人方可用此器。

此外爵、角、斝(jia)均为饮器,但形制有区别。角无柱,尾和流均呈三角形的尖端。斝的容量一般较大,有两柱而没有流和尾。商末周初出现觯(zhi),与爵组合一起;觥(gong)也是一种饮器,其形制有盖,有流,有鋬(pan),下有方座或四足。觥的纹饰多极精美,大多有生动的动物花纹,在当时应是最贵重的器物。至于作为饮器的杯、樽出现在战国中期,至汉而流行。

盛酒器主要有尊、卣、方彝、瓿(bu)、罍(lei)、壶、盉(he)等。尊、卣相配套使用。方彝出现较晚,也与尊相配合。一组尊、卣或尊、方彝,在古代是尊贵的酒器,有人以为尊贵之"尊"即由此而来。罍和瓿都是象坛罐的形状,习惯上把矮而粗的称为瓿,而将器体较高的称为罍,二者用途相同,在器物组合中居同等的地位。壶,根据不同形状可分为圆、方、扁壶三种,战国以后,大腹的圆壶自名为钟,汉代时方壶自名钫,扁壶在战国时自名为钾。盉盛行于商代至西周,造型多为深腹、圆口、有盖,前流后鋬,三足或四足,多为温酒之用。有些盛酒器内附有挹酒用的勺,勺为长柄,前端作杯状。此外,中国古代尚有许多动物形状的酒器,或像鸟、象、牛等,动物多有神话色彩,这类器物也称为尊。

禁也可归属为酒器类,它是承托酒器的长方形台座,此类置酒器出土较少。

二、食器

青铜饪食器是古代王公贵族在进行祭祀、丧葬、朝聘、征伐和宴享、婚冠时举行礼仪所使用的器物。作为礼仪重器,不同规格大小的青铜器皿盛煮食物可以代表相应的贵贱等级。从广泛的意义上讲,饪食器又细分为用于烹饮的鼎、鬲(li)等和用于盛装黍稷的簋(gui)、簠(fu)、敦、豆等。附属于饪食器的有刀俎。

鼎是青铜礼器中最重要器种之一,是用于烹煮肉食和盛贮肉类器具。后来青铜鼎逐渐演变为统治阶级制定的等级制度和权力的象征。史书有载,夏朝首领禹广聚 天下 之铜,熔铸九鼎以象征天下九州。从此鼎便成为三代及秦汉延续两千多年里最常见和最神秘的传国重器。若按具体形制分有三足圆鼎和四足方鼎两类,又可分为有盖和无盖的两种。无盖的,器耳立于腹壁上,叫立耳;有盖的,器耳多自腹壁外延伸出,称附耳。有一种成组的鼎,形制由大到小,成为一列,称为列鼎。随着礼乐制度的日趋完善,不同的列鼎数目代表王公贵族相应的身份等级,自成一套完整严格的用鼎制度。据文献及考古发现,天子十二鼎,诸侯九鼎,卿大夫七或五鼎,士三或一鼎。而庶民不能拥有,否则就是死罪。

簋是用来盛放黍、稷、粱、稻等饭食的器皿,与现今的大碗用途类似。形状一般为侈口、圆腹、圈足。耳的数量不一,有无耳、双耳、四耳几类。簋在商时无盖,西周、春秋时常带盖,且有方座或三足,战国之后渐为敦所替代。商周时期簋是与鼎一样重要的礼器,从出土情况看,簋常以偶数出现,并常与奇数列鼎相配合,这与史书记载的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卿大夫用五鼎四簋的礼制完全吻合。

鬲是炊粥之具,《汉书》称空足鼎为鬲。青铜鬲的出现是在商代早期,形状多为侈口,有三个中空的袋足,其主要作用是增大与火的接触面积,以便炊煮加热。到商代后期,大多数的鬲均有精美的纹饰,为避免薰黑影响美观,于是演变为盛粥的器物。直至战国末期,青铜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簠是祭祀和宴飨时盛放黍、稷、粱、稻等饭食的器具,《周礼·舍人》:"凡祭祀共簠簋。" 簠的基本形制为长方形器,盖和器身形状相同,大小一样,上下对称,合则一体,分则为两个器皿。簠出现于西周早期,主要盛行于西周末春秋初,战国晚期以后消失。

敦也是用来盛放黍、稷、粱、稻等饭食的器皿,由鼎、簋的形制结合发展而成,产生于春秋中期,盛行于春秋晚期到战国晚期,秦代以后渐趋消失。

豆是专备盛放腌菜、肉酱等调味品的器皿。豆作为礼器的一种,常以偶数组合使用,《礼记·礼器》载有"礼有以多为贵者……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之说。青铜豆出现在商代晚期,盛行于春秋战国。

三、乐器

古人使用的乐器品类繁多,最早的莫过于距今四千年前后的铜铃。其他如铙(nao)、钲、钟、鎛(bo)、錞(chun)于、鼓、铎等,都是于商代后期才流行开来。

铙是我国最早使用的青铜打击乐器之一,又称钲和执钟,流行于商代晚期,周初沿用。钲的形体似铙,而比铙高大和厚重,俗称为大铙。钟是西周和东周的青铜打击乐器,钟的形式是从铙演化而来。鎛是大型单个打击乐器,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是贵族在宴飨时,与编钟、编磬相和使用的乐器。铎是撞击乐器,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从古文献记载看,铎应是一种军阵乐器,具体用于军旅和田猎。铃是我国最早出现的青铜乐器,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中曾出土一单翼铃。錞于也是古代的打击乐器,始于春秋时期,盛行于战国至西汉前期据古文献考证,錞于用途较广,既是军阵乐器,又可用于祭祀集会等。鼓在古代应用范围也相当广泛,商周时期的鼓大部分是木质的,也有陶质的,而青铜鼓遗存的只有两具。

四、水器

水器主要有盘、鉴等形式:

盘 承水器,与匜配合使用,以之水浇于手,以盘承接弃水。青铜盘初见于商代中期,自商末起一直流行到战国。形制为敞口、浅腹下有圈足或三足,两侧有耳。

匜 盛水器,与盘配合使用。青铜匜最早见于西周中期,流行于西周晚期和春秋时期。匜的形制,口的前端有弯曲的流,椭圆形的腹部下有三足,四足或圈足,战国时代为平底。

鉴 盛水器,也可盛冰为冰鉴。形体一般很大,大口、深腹、平底,也有圈足,两侧有兽耳。青铜鉴出现于春秋中期,春秋晚期和战国时代最为流行,西汉时期仍有铸造。

五、兵器

青铜兵器是商周时代军队作战的重要装备,铸造数量非常大,虽然在战争中大量消耗,遗存至今的种类和数量还是很多,主要有戈、戟、矛、钺、刀、剑、匕首、殳、弩机、矢镞、胄等。

戈 是用以钩杀的兵器,完整的戈是由戈头、冒和末的樽构成的,目前所见仅存戈头。戈有长和短,戈的每一部分都有专名。青铜戈最早见于夏代晚期,一直沿用到战国时代。

戟 是用以钩杀的兵器,形体与戈相似,但在顶有矛的装置,这样在作战时多了一种杀伤功能。

矛 是用以冲刺的兵器,矛体分锋刃和交雨部分,锋又分前锋和雨翼,交即矛的銎,矛有用整条藤制的,也有用积竹制成。青铜矛最早见于商代早期,一直沿用到战国时代。

钺 是砍杀的兵器,也可作为刑具。有些钺形制很大,而制作又精的,可作为仪仗用具。青铜钺初见于夏代晚期,一直沿用到战国时代。

刀 是指砍杀用的兵器,翘首刀一般都是短柄的,卷首刀和平刃刀都是长武器。

剑 古代贵族和战士随身佩带,用以自卫防身、进行格斗、可斩可刺的兵器。青铜剑最初见于西周早期,但形式已经相当成熟,春秋晚期至战国是剑最为流行的时代,剑的每一部分都有专名,剑的形式愈到后期,体部愈益增长。

匕首 是一种短剑,近身杀伤武器。匕首出土甚少见,大多是战国时期器。

弩机 是具有远射和杀伤力较强的武器。最早发现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弩机均无廓,仅有钩弦用的牙、作瞄准用的望山和作板械用的悬刀,西汉以后弩机均有廓。

矢镞 是箭铤前端的锋刃,是由尖锐的锋,张开的两翼以及脊和铤组成,各部分都有专名。青铜矢镞最早见于夏代晚期,以后大量铸造。

胄 又称盔,作战时用以保护头部,青铜胄最初见于商代晚期,形制呈帽形,顶端有一管,用于安插缨饰,左右及后部向下延伸,以保护耳部和颈部。

猜你感 兴趣 :

1 商朝青铜器的特点

2 春秋战国的青铜器有什么特点

3 商朝的青铜器有什么特点

4 夏朝青铜器的特点

5 青铜器是什么颜色

夏朝

这个时期青铜器的造型还很幼稚古朴、率简凝重,还没有脱离原始意味。甚至有的青铜器没有任何装饰,通体素面。

商朝 前期

造型规整,器壁较薄,纹饰简洁疏朗。

后期

工艺更加精湛,器形凝重,结识,纹饰华丽,表现出庄严,神秘,狞厉,沉重的艺术风格。

西周 早起

直接沿袭晚商传统,总体分割凝重,繁复,发现过一些形制奇特,纹饰更加华丽的器具。

中期

青铜器中卣,彝等器具逐渐减少,食器增多,纹饰也逐渐简朴,饕餮纹已少见,带状花纹增多。

春秋中期

青铜礼器逐渐变为生活用具,在形式风格上发生了更为明显的变化,其标志是大量使用新的铸造工艺,流行蟠螭纹。

战国

主要是日常生活用品。鎏金,镶嵌,金银错等制作工艺己广泛流行,并产生了不同地方特色,使青铜器更加绚丽灿烂,形成我国青铜器发展史上的第二高峰。

以上就是关于青铜跟铜有什么区别全部的内容,包括:青铜跟铜有什么区别、西周时期的青铜器有什么特征、春秋战国时期青铜艺术的特点是什么呢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69471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7
下一篇 2023-04-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