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气候特点

重庆气候特点,第1张

重庆位于北半球副热带内陆地区,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北部和东南部分布有山,构成四川盆地边缘山地。形成了"夏热冬暖, 无霜期长"的气候特点,为长江三大"火炉"之一。

重庆的气候特征是:

(1)夏热冬暖, 无霜期长。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有78℃, 无霜期340--350天, 大于0℃活动积温6000--6900℃, 是同纬度无霜期最长的地区。

(2)降水量充沛, 时空分配不均。多暴雨, 受青藏高压和副热高压的影响, 7、8月份常出现30--50天的干旱。

(3) 秋多阴雨, 冬多云雾, 日照时数少,素有"雾都"之称。

(4)气候垂直分布明显。因受地形影响, 重庆地区一般存在着500--600米、800米左右二个逆温层。降水量随海拔增高而增多, 多雨带各地不一。

重庆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6到18摄氏度,长江河谷的巴南、綦江、云阳等地达18点5摄氏度以上,东南部的黔江、酉阳等地14到16摄氏度,东北部海拔较高的城口仅13摄氏度,最热月份平均气温26到29摄氏度,最冷月平均气温4到8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较丰富,大部分地区在1000到1350毫米,降水多集中在5月到9月,占全年总降水量的百分之七十左右,春夏之交夜雨尤甚,素有“巴山夜雨”之说。

重庆气候温和,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是宜居城市,年平均气候在18℃左右,冬季最低气温平均在6-8℃,夏季较热,七月八月日最高气温均在35度以上。极端气温最高419℃,最低-17℃,日照总时数1000-1200小时,冬暖夏热,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常年降雨量1000-1450毫米,春夏之交夜雨尤甚,因此有"巴山夜雨"之说,有山水园林之风光。重庆多雾,素有“雾重庆”之称。重庆雾多,是由于重庆地理环境形成的。重庆年平均雾日是104天,有世界雾都之称的英国伦敦年平均雾日只有94天,远东雾都的日本东京也只有55天。重庆是名符其实的“雾都”,而重庆璧山县的云雾山全年雾日多达204天,堪称“世界之最”。

重庆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6~18℃,长江河谷的巴南、綦江、云阳等地达185℃以上,东南部的黔江、酉阳等地14~16℃,东北部海拔较高的城口仅137℃,最热月份平均气温26~29℃,最冷月平均气温4~8℃,采用候温法可以明显地划分四季。

年平均降水量较丰富,大部分地区在1000~1350毫米,降水多集中在5~9月,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0%左右,春夏之交夜雨尤甚,素有“巴山夜雨”之说。

重庆年平均相对湿度多在70%~80%,在中国属高湿区。

年日照时数1000~1400小时,日照百分率仅为25%~35%,为中国年日照最少的地区之一,冬、春季日照更少,仅占全年的35%左右。

主要气候特点可以概括为:冬暖春早,夏热秋凉,四季分明,无霜期长;空气湿润,降水丰沛;太阳辐射弱,日照时间短;多云雾,少霜雪;光温水同季,立体气候显着,气候资源丰富,气象灾难频繁。

重庆在地形和气候双重作用下,多雾,素有“雾重庆”“雾都”之称。

年平均雾日是104天,有世界雾都之称的英国伦敦年平均雾日只有94天,远东雾都的日本东京也只有55天。

壁山区的云雾山全年雾日多达204天,堪称“世界之最”。

扩展资料

重庆的主要河流有长江、嘉陵江、乌江、涪江、綦江、大宁河、阿蓬江、酉水河等。

长江干流自西向东横贯全境,流程长达665公里,横穿巫山三个背斜,形成著名的瞿塘峡、巫峡和湖北的西陵峡,

即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嘉陵江自西北而来,三折于渝中区入长江,乌江于涪陵区汇入长江,有沥鼻峡、温塘峡、观音峡,即嘉陵江小三峡。

重庆北有大巴山,东有巫山,东南有武陵山,南有大娄山。

重庆主城区海拔高度多在168~400米之间。

市内最高峰为巫溪县东部边缘的界梁山主峰阴条岭,海拔27968米;最低为巫山县长江水面,海拔731米。

重庆海拔高差27237米。

境内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山地面积占76%,丘陵占22%,河谷平坝仅占2%。

其中,海拔500米以下的面积318万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3861%;

海拔500~800米的209万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2541%;海拔800~1200米的168万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2042%;海拔1200米以上的128万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1556%。

重庆地势由南北向长江河谷逐级降低,西北部和中部以丘陵、低山为主,东南部靠大巴山和武陵山两座大山脉,坡地较多,有“山城”之称。

总的地势是东南部、东北部高,中部和西部低,由南北向长江河谷逐级降低。

重庆的主要河流有长江、嘉陵江、乌江、涪江、綦江、大宁河、阿蓬江、酉水河等。

长江干流自西向东横贯全境,流程长达665公里,横穿巫山三个背斜,形成著名的瞿塘峡、巫峡和湖北的西陵峡,

即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嘉陵江自西北而来,三折于渝中区入长江,乌江于涪陵区汇入长江,有沥鼻峡、温塘峡、观音峡,即嘉陵江小三峡。

重庆是中国唯一辖有民族自治地方的直辖市,辖4个自治县、1个享受民族自治地方优惠政策的区(黔江区)、14个民族乡。

2012年,重庆人口以汉族为主体,此外有土家族、苗族、 、满族、彝族、壮族、布依族、蒙古族、藏族、白族、侗族、 尔族、朝鲜族、哈尼族、傣族、傈僳族、佤族、拉祜族、水族、纳西族、羌族、仡佬族等55个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人口总数为193万人,其中土家族人口最多,有1398万人,其次苗族约48万人。

少数民族人口占重庆市人口的58%。

重庆经济建设基本形成大农业、大工业、大交通、大流通并存的格局,是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

2017年,重庆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950027亿元,比上年增长93%。

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增加值133962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859661亿元,增长95%;

第三产业增加值956404亿元,增长99%。

三次产业结构比为69:441:490。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3689元(9433美元),比上年增长83%。

民国十九年(1930年)9月,中国西部科学院在北碚创立,该院由卢作孚发起,下设生物、理化、地质、农业四个研究所和博物馆,图书馆、兼善学校等单位,从事科学研究及人才培养。

 [70]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四川中心工业试验所在重庆成立,四川中心农事试验场在重庆磁器口成立。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中国化学会重庆分会成立。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中国水利工程学会、中国护士学会由南京迁重庆。

2017年,重庆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约350亿元。

截至年底,市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共148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8个。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527个,其中国家级中心10个。

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4个。

全年共受理专利申请65万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9万件。

获得专利授权35万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6138件。

截至年底,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2027家,有效发明专利22万件。

全年技术市场签订成交合同2129项,成交金额1217亿元。

以上就是关于重庆气候特点全部的内容,包括:重庆气候特点、重庆的气候、重庆是属于什么气候为什么会那么热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69470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7
下一篇 2023-04-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