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姓是怎么来的

蔡姓是怎么来的,第1张

 1、出自姬姓。

为周文王姬昌的的后裔,以国为氏。武王灭商后,封其五弟叔度于蔡,史称蔡叔度。周成王时,改封蔡叔度之子蔡仲于蔡,新蔡国在河南的上蔡县。楚灭蔡后,国人以国为姓,散居各地。

2、出自姬姓,为周文王得后裔。

据《姓氏考略》、《华亭蔡氏新谱序》、《元和姓纂》、《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等有关资料所载,出自姬姓,为周文王的后裔,以国为氏。

3、少数民族改姓而来。女真族乌林答氏、满族蔡佳氏改汉姓为蔡姓。

得姓始祖:蔡仲。据有关资料所载,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灭商后,武王大封同姓诸侯于各地,将其弟叔度封于蔡(故址在今河南上蔡西南),让他与管叔、霍叔一起监管殷的遗民,称为“三监”。

蔡姓的名人:

1、蔡锷:湖南省邵阳人,自幼聪明好学,立志献身我国民族事业,早年积极参加民主革命运动,反对封建专制,为我国的共和事业奉献了终生。

2、蔡畅:湖南省双丰人,我国着名的女革命家、党员,早年积极参加民主救国运动。

3、蔡襄:兴化仙游(今属福建省)人,北宋时杰出书法家,工书善画,其楷、行、草书皆具特色,为“宋四家”之一。着有《茶录》、《荔枝谱》等。

蔡伦 东汉 50年-121年 尚方令、改进造纸术

蔡邕 东汉 133年—192年 文学家、书法家

蔡文姬 东汉 生卒不详 女诗人

蔡襄 北宋 1012年-1067年 书法家,政治家

蔡元定 南宋 1135年-1198年 理学家

蔡锷 1882年-1916年 军事家、革命家

蔡元培 1868年-1940年 教育家、革命家

蔡和森 1895年—1931年 政治家、革命家

蔡畅 1900年-1990年 革命家

蔡廷锴 1892年—1968年 民国陆军上将

蔡氏有哪些历史名人有:蔡邕、蔡伦、蔡襄、蔡文姬、蔡京等。 1、蔡邕 蔡邕(yōng)(133年—192年),字伯喈。陈留郡圉县(今河南省开封市圉镇)人。东汉时期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才女蔡文姬之父。 蔡邕早年拒朝廷征召之命,后被征辟为司徒掾属,任河平长、郎中、议郎等职,曾参与续写《东观汉记》及刻印熹平石经。后因罪被流放朔方,几经周折,避难江南十二年。董卓掌权时,强召蔡邕为祭酒。 三日之内,历任侍御史、治书侍御史、尚书、侍中、左中郎将等职,封高阳乡侯,世称“蔡中郎”。董卓被诛杀后,蔡邕因在王允座上感叹而被下狱,不久便死于狱中,年六十。 蔡邕精通音律,才华横溢,师事著名学者胡广。除通经史、善辞赋之外,又精于书法,擅篆、隶书,尤以隶书造诣最深,有“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力”的评价。所创“飞白”书体,对后世影响甚大。 唐张怀瓘《书断》评蔡邕飞白书“妙有绝伦,动合神功”。他生平藏书多至万余卷,晚年仍存四千卷。有文集二十卷,早佚。明人张溥辑有《蔡中郎集》,《全后汉文》对其著作也多有收录。 2、蔡伦 蔡伦(?-121)字敬仲,东汉桂阳郡人。汉明帝永平末年入宫给事,章和二年(公元88年),蔡伦因有功于太后而升为中常侍,蔡伦又以位尊九卿之身兼任尚方令。 蔡伦总结以往人们的造纸经验革新造纸工艺,终于制成了“蔡侯纸”。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奏报朝廷,汉和帝下令推广他的造纸法。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因权力斗争自杀身亡。 蔡伦的造纸术被列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千百年来备受人们的尊崇。被纸工奉为造纸鼻祖、 “纸神”。 麦克·哈特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蔡伦排在第七位。美国《时代》周刊公布的“有史以来的最佳发明家”中蔡伦上榜。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特别展示了蔡伦发明的造纸术。 3、蔡襄 蔡襄(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字君谟。兴化军仙游县慈孝里赤岭(今福建省仙游县)人。北宋名臣,书法家、文学家、茶学家。 天圣八年(1030年),蔡襄登进士第,先后任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等职,出任福建路转运使,知泉州、福州、开封和杭州府事。治平四年(1067年),蔡襄逝世。累赠少师,谥号“忠惠”。 蔡襄为官正直,所到之处皆有政绩。在福州时,去民间蛊害;在泉州时,与卢锡共同主持建造万安桥(洛阳桥);在建州时,倡植福州至漳州七百里驿道松,主持制作北苑贡茶“小龙团”。 所著《茶录》总结了古代制茶、品茶的经验,而《荔枝谱》则被称赞为“世界上第一部果树分类学著作” 。其诗文清妙,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为“宋四家”之一。有《蔡忠惠公全集》传世。 4、蔡文姬 蔡琰,字文姬,又字昭姬。生卒年不详。东汉陈留郡圉县(今河南开封杞县)人,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 初嫁于卫仲道,丈夫死去而回到自己家里,后值因匈奴入侵,蔡琰被匈奴左贤王掳走,嫁给匈奴人,并生育了两个孩子。十二年后,曹操统一北方,用重金将蔡琰赎回,并将其嫁给董祀。 蔡琰同时擅长文学、音乐、书法。《隋书·经籍志》著录有《蔡文姬集》一卷,但已经失传。现在能看到的蔡文姬作品只有《悲愤诗》二首和《胡笳十八拍》。 历史上记载蔡琰的事迹并不多,但“文姬归汉”的故事却在历朝历代被广为流传。 5、蔡京 蔡京(1047年2月14日-1126年8月11日),字元长,北宋权相之一、书法家。北宋兴化军仙游县慈孝里赤岭(今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枫亭镇东宅村)人。 熙宁三年进士及第,先为地方官,后任中书舍人,改龙图阁待制、知开封府。崇宁元年(1102年),为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右相),后又官至太师。 蔡京先后四次任相,共达十七年之久,四起四落堪称古今第一人。蔡京兴花石纲之役;改盐法和茶法,铸当十大钱。北宋末,太学生陈东上书,称蔡京为“六贼之首”。宋钦宗即位后,蔡京被贬岭南,途中死于潭州(今湖南长沙)

蔡姓的来源和历史名人和现状研究报告如下:

1、蔡氏相传自黄帝,远祖与黄帝裔孙周文王有关。据些蔡姓谱牒记载,前后延续约600年。公元前447年蔡国被楚国灭掉,蔡国移民变改姓蔡。开始迁居中原各地。

2、蔡姓氏名人:蔡泽,战国秦昭王丞相。蔡义,西汉昭帝丞相。蔡茂,东汉光武帝司徒。蔡邕:是东汉四大画家之一。蔡佑西魏文地门下待中,祖先陈留圉县。蔡齐,北宋仁宗参知政事。蔡伦:东汉宦官改进了造纸术。蔡丕:汉末五原太守。蔡文姬:其入胡的故事家喻户晓。蔡确:宋神宗时宰相。蔡元定:南宋著名理学家。

3、蔡氏人口数量:全中国大约共有552万人,国外有1,480,000人统计不完全,是中国人口排名第40四位。

4、结论:众多说法之一:蔡氏出于姬姓,为周文王的后裔。周朝建立后,蔡国被楚国所灭,蔡国的子孙为了纪念故国,就把国名“蔡”作为了姓氏。在历史的光阴里才是人才辈出。我为我们蔡氏感到自豪并希望自己也能像先祖们学习。

1、出自姬姓。为周文王姬昌的的后裔,以国为氏。武王灭商后,封其五弟叔度于蔡,史称蔡叔度。 周成王时,改封蔡叔度之子蔡仲于蔡,新蔡国在河南的上蔡县。楚灭蔡后,国人以国为姓,散居各地。

2、源自姞姓。出自黄帝支裔姞姓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姞姓是黄帝的直系后裔,在尧舜夏时期,姞姓所属的燕、阚、尹、蔡、鲁等氏族分布于渭河流域,沿黄河向西到豫东和豫西一带。蔡系姞姓的支系,在部落中担任祭祀的职责,具有很高的地位。蔡、祭二字古代通用,故蔡出自祭。

3、源自少数民族。蔡姓中流入外族血液的事件,主要发生于宋朝以后,金国的女真人乌林答姓族后来全部改为汉姓蔡,清朝满洲八旗姓蔡佳氏、乌灵阿氏、萨玛喇氏等后来也全部改为汉姓蔡。

这些外族在与汉族长期混居后逐渐同化为北方汉族的蔡姓,兴盛于东北地区。贵州和广西的少数民族中的蔡姓有很大一部分被同化为南方汉族,主要发生于明清之际。

人口分布:

宋朝时期,蔡姓大约有44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57%,排在第三十六位。福建为蔡姓的第一大省,约占全国蔡姓总人口的212%。

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福建、山东、河南,这三省蔡姓占蔡姓总人口的51%,其次分布于江西、浙江、河北、湖北、江苏五省。全国形成了闽赣浙苏东南沿海区域、鲁豫冀鄂中原地区两个蔡姓人口聚集中心。

明朝时期,蔡姓大约有46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49%,为明朝第四十六位姓氏。浙江为蔡姓第一大省,约占蔡姓总人口的202%。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西、福建、江苏,这四省蔡姓大约占蔡姓总人口的63%,其次分布于广东、湖南二省。

宋元明期间,蔡姓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南方迁移,特别是向江浙闽沿海地区移民。全国重新形成了浙、赣、闽、苏蔡姓人口聚集地区。

当代蔡姓的人口已达552万,为全国第四十四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46%。蔡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广东、浙江、江苏三省,大约占蔡姓总人口的35%;其次分布于四川、湖北、台湾、安徽、福建,这五省又集中了32%。

广东居住了蔡姓总人口的137%,为蔡姓第一大省,占省总人口的1%。全国形成了东南沿海地区高比率的蔡姓区域。

在近600年中,蔡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的流动有些区别,虽存在向华中、华北的回迁情况,但向东南移民仍是主流,同时也出现了向西、以及东北的移民。

以上就是关于蔡姓是怎么来的全部的内容,包括:蔡姓是怎么来的、历史上蔡姓的名人、古代蔡姓名人的故事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69282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7
下一篇 2023-04-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