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古今异义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古今异义,第1张

1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全部古今

古今异义无: 古义:不,不要 今义:没有 例句:无自信也是: 古义:这 今义:今表判断 例句:是吾剑之所从坠至于: 古义:到了 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例句:至于夏水襄陵或: 古义:有 今义:或者,表选择 例句:或王命急宣良: 古义:真的,实在,的确 今义:好,善良 例句:良多趣味 岁: 古义:年,年成 今义:年纪、年龄等 例句:岁以大穰 但: 古义:只,只是 今义:但是,可是 例句:但逐层布板讫 患: 古义:嫌,担心 今义:患病、患难、祸患 例句:患其塔动 三: 古义:多次 今义:数词,三 例句:吾日三省吾身 可以: 古义:可以(凭借)把 今义:可能、许可 例句:可以为师矣。

2 求七年级上册语文书中所有古文中的古今异义

古褒今贬如,“爪牙”古时指武臣或得力助手,属于褒义,如韩愈《与凤翔邢尚书书》:“今阁下为王爪牙,为国藩垣。”

而现代汉语中的“爪牙”则是“比喻坏人的党羽和帮凶”,为贬义。

如,“明哲保身”古时指通达事理,洞见时势,善于避威就安,适应环境,是褒义词,如《诗经·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而现代汉语中的“明哲保身”指不坚持原则,只顾自己的处世态度,为贬义。 如,“浑浑噩噩”古时用来形容人浑厚严正,为褒义,如杨雄《法言·问神》:“虞夏之书浑浑尔,……周书噩噩尔。”

句中的“浑浑”是“浑厚”的意思,“噩噩”是“严肃”的意思。现代汉语中则用来形容人浑浊无知,愚昧糊涂,为贬义。

如:“卑鄙”古义:地位低,见识浅。今义:品德低,含贬。

例:《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古贬今褒 如,“乖”古时指偏执,不驯顺,为贬义,如《林黛玉进贾府》:“行为偏僻性乖张。”

而现代汉语中则用来形容人听话,安顺。 如,“锻炼”其本义为“冶炼”,古时多用来指玩弄法律,罗织罪名,对人进行诬陷,属于贬义,如《后汉书·韦彪传》:“忠孝之人持心近后,锻炼之吏持心近薄。”

而现代汉语中则指通过体育运动是身体强壮,培养勇敢机智的品德,或通过生产劳动和工作实践来提高素质和能力,变成褒义词了。 如,“泼辣”古时指凶悍,蛮横不讲理,为贬义,如《水浒传》(第十二回):“(牛二)专在街上撒泼辣,行凶。”

而现代汉语中多指勇猛,有魄力,是褒义。太多了。

这些足矣。

3 人教版7年级上册语文言文实词归纳,通假字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古文《世说新语》古今异义1:儿女古义:子侄辈,指家中的年轻一代人今义:指子女2:因 古义:趁,乘,凭借今义:因为3:文义古义:诗文 今义:文章的意思4去 古意:离开 今意:到、往5委 古意:丢 下、舍弃 今意:委屈、委托6顾 古意:回头看 今意:照顾7引 古义:拉 今义:领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古文《世说新语》通假字1、尊君在不 “不”通“否” 读fou(二声)表示否定。

相当于“吗?”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古文《世说新语》词类活用1、友人惭 意动用法,感到惭愧2、门外戏:名词作状语,在门外3、寒雪日内集,内:名词作状语,在家里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古文《世说新语》一词多义1、则:A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就是) B学而不思则罔(就)2、信:A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守信) B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3、日:A谢太傅寒雪日内急(日子)B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太阳)4、是:A日中不至,则是无信(是,判断词)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代词)5、时:A元方时年七岁(当时)B故时有物外之趣(时常)6、乃:A去后乃至(才)B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7、而:A相委而去(然后,就)《论语十二章》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古文《论语十二章》通假字1、不亦说乎:“说”“悦”的古字,愉悦,高兴。2、吾十有五而至于学: “有"通“又”,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

3、学而不思则罔:“罔”通“惘”,迷惑。[3]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古文《论语十二章》古今异义学而时习之:“时”:古义:按一定的时间,今义:时间。

“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每日,今义:一日。

“三”古义:泛指多数,虚数 今义:数词,三。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古义:真诚,诚实,今义:相信。

温故而知新:“故”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此古义变今义是意扩大了范围)。可以为师矣:“可以”:古义:可以(凭借)把,今义:可能、许可。

有朋自远方来:(朋) 古义:志同道合的人。今义彼此有交情的人。

为人谋而不忠乎:(忠)古义:做事尽心竭力。今义:忠诚。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古义:真诚,诚实。今义:书信,相信。

不亦君子乎:(君子)古义: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今义:泛指人格高尚的人。

饭疏食饮水。(水)古义:泛指冷水。

今义:冷水和热水的统称。《论语十二章》词类活用1学而时习之时:名词--状语,按时2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词--状语,每日3温故而知新故、新:形容词--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4传不习乎传:动词--名词,传授的知识5饭疏食饮水饭:名词--动词,吃饭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名词--意动。

以……为乐《诫子书》通假字非澹泊无以明志:澹,通“淡”。《诫子书》古今异义非宁静无以致远:宁静,安静,精力集中。

今义是指环境上的安静,不嘈杂。险躁则不能治性:险,轻浮。

今义:危险,不安全。*慢则不能励精:慢,懈怠懒惰。

今义:速度缓慢。[6]《诫子书》词类活用非学无以广才:广,使动用法,活用为使……广的意思,即为增长的意思。

《狼》通假字止有剩骨、止增笑耳:止,同“只”。《狼》词类活用1、狼不敢[前](名词作动词,上前)。

2、恐前后受其[敌](名词作动词,攻击)。3、一狼[洞]其中(名词作动词,打洞)。

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名词作动词,钻洞)。5、其一[犬]坐于前(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地)。

6、[苫]蔽成丘(名词作状语,盖上)。7、一[屠]晚归(动词作名词,屠夫,宰杀牲畜卖肉的人)。

8、一屠[晚]归(名词作状语,傍晚)。9、[弛]担持刀(形容词作动词,卸下)。

《狼》古今异义1、去 (一狼径去)古义:离开今义 : 到某—地方2、少(少时)古义:稍微今义 : 数量小3、几何(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古义:多少今义 :几何学的简称4、耳(止增笑耳)古义:古文言文出现在句尾时,通常解释为“罢了”。今义:耳朵。

5、股(屠自后断其股)古义:大腿今义:大腿,自胯至膝盖的部分6、盖(盖以诱敌)古义:原来是今义:遮蔽、覆盖7、弛(弛担持刀)古义:卸下今义:放松、松弛8、薪(场主积薪其中)古义:柴草今义:工资9、暴(屠暴起)古义:突然今义:强大。

4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全部古今义

古今异义

无: 古义:不,不要 今义:没有 例句:无自信也

是: 古义:这 今义:今表判断 例句:是吾剑之所从坠

至于: 古义:到了 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例句:至于夏水襄陵

或: 古义:有 今义:或者,表选择 例句:或王命急宣

良: 古义:真的,实在,的确 今义:好,善良 例句:良多趣味

岁: 古义:年,年成 今义:年纪、年龄等 例句:岁以大穰

但: 古义:只,只是 今义:但是,可是 例句:但逐层布板讫

患: 古义:嫌,担心 今义:患病、患难、祸患 例句:患其塔动

三: 古义:多次 今义:数词,三 例句:吾日三省吾身

可以: 古义:可以(凭借)把 今义:可能、许可 例句:可以为师矣

5 七年级课文论语十二章里的所有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

通假字:1不亦说乎 说:同悦,喜悦、愉快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同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古今异义古今异义:1不亦君子乎 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2可以为师矣 古:可以、凭借 今:可能、许可古今异义3饭疏食饮水 古:粗劣 今:疏通、疏散4饭疏食饮水 古:冷水 今: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5匹夫不可夺志也 古:普通人 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6吾日三省吾身 ? 古:多次 今:数词,三词类活用:学而时习之 时:名词-状语,按时吾日三省吾身 日:名词-状语,每日温故而知新 故、新:形容词-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词类活用传不习乎 传:动词-名词,传授的知识饭疏食饮水 饭:名词-动词,吃饭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名词-意动一词多义知 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当、做替了解 懂得而 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博学而笃志转折 顺承 并列其 仁在其中矣 其不善者而改之它的 他人特殊句式省略句: 可以为师矣“以”后面省略代词“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动词“择”判断句: 贤哉,回也!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老师讲的,一定对!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望采纳O(∩_∩)O谢谢。

1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全部古今义

古今异义无: 古义:不,不要 今义:没有 例句:无自信也是: 古义:这 今义:今表判断 例句:是吾剑之所从坠至于: 古义:到了 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例句:至于夏水襄陵或: 古义:有 今义:或者,表选择 例句:或王命急宣良: 古义:真的,实在,的确 今义:好,善良 例句:良多趣味 岁: 古义:年,年成 今义:年纪、年龄等 例句:岁以大穰 但: 古义:只,只是 今义:但是,可是 例句:但逐层布板讫 患: 古义:嫌,担心 今义:患病、患难、祸患 例句:患其塔动 三: 古义:多次 今义:数词,三 例句:吾日三省吾身 可以: 古义:可以(凭借)把 今义:可能、许可 例句:可以为师矣。

2 新课标七年级上学期文言文整理: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

七年级上:

1、通假字

而置之其坐(坐: )

反归取之(反:)

略无阙处(阙: )

土人谓之“傍不肯”(傍: )

人皆伏其精练(伏: )

2、古今异义

至之市,而忘操之(操: )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及: )

是吾剑之所从坠(是:指示代词,这儿,今是判断动词)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求:)

至于夏水襄陵(至于: )

沿溯阻绝(沿: 溯: )

虽乘奔御风(奔: )

不以疾也(疾: )

方为秋田之害(方: )

岁以大穰(岁: )

但逐层布板讫(但: )

匠师如其言(如: )

3、词类活用:

虽乘奔御风(奔: )

不以疾也(疾: )

每至晴初霜旦(霜: )

匠师如其言(如: )

七年级下

1、通假字

2、古今异义

处决如流(处决: )

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龌龊: )

既薨(既: )

普明日复奏其人(明日: )

普颜色不变(颜色: )

卒用其人(卒: )

非显者刺(刺: )

池中奇峰绝壑(绝: )

3、词类活用

亦荆吴形胜之最(最: 副词用做名词,最美的地方??)

富人于五所园也(园: )

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下: )

3 求七年级上册语文书中所有古文中的古今异义

古褒今贬如,“爪牙”古时指武臣或得力助手,属于褒义,如韩愈《与凤翔邢尚书书》:“今阁下为王爪牙,为国藩垣。”

而现代汉语中的“爪牙”则是“比喻坏人的党羽和帮凶”,为贬义。

如,“明哲保身”古时指通达事理,洞见时势,善于避威就安,适应环境,是褒义词,如《诗经·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而现代汉语中的“明哲保身”指不坚持原则,只顾自己的处世态度,为贬义。 如,“浑浑噩噩”古时用来形容人浑厚严正,为褒义,如杨雄《法言·问神》:“虞夏之书浑浑尔,……周书噩噩尔。”

句中的“浑浑”是“浑厚”的意思,“噩噩”是“严肃”的意思。现代汉语中则用来形容人浑浊无知,愚昧糊涂,为贬义。

如:“卑鄙”古义:地位低,见识浅。今义:品德低,含贬。

例:《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古贬今褒 如,“乖”古时指偏执,不驯顺,为贬义,如《林黛玉进贾府》:“行为偏僻性乖张。”

而现代汉语中则用来形容人听话,安顺。 如,“锻炼”其本义为“冶炼”,古时多用来指玩弄法律,罗织罪名,对人进行诬陷,属于贬义,如《后汉书·韦彪传》:“忠孝之人持心近后,锻炼之吏持心近薄。”

而现代汉语中则指通过体育运动是身体强壮,培养勇敢机智的品德,或通过生产劳动和工作实践来提高素质和能力,变成褒义词了。 如,“泼辣”古时指凶悍,蛮横不讲理,为贬义,如《水浒传》(第十二回):“(牛二)专在街上撒泼辣,行凶。”

而现代汉语中多指勇猛,有魄力,是褒义。太多了。

这些足矣。

4 人教版7年级上册语文言文实词归纳,通假字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古文《世说新语》古今异义1:儿女古义:子侄辈,指家中的年轻一代人今义:指子女2:因 古义:趁,乘,凭借今义:因为3:文义古义:诗文 今义:文章的意思4去 古意:离开 今意:到、往5委 古意:丢 下、舍弃 今意:委屈、委托6顾 古意:回头看 今意:照顾7引 古义:拉 今义:领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古文《世说新语》通假字1、尊君在不 “不”通“否” 读fou(二声)表示否定。

相当于“吗?”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古文《世说新语》词类活用1、友人惭 意动用法,感到惭愧2、门外戏:名词作状语,在门外3、寒雪日内集,内:名词作状语,在家里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古文《世说新语》一词多义1、则:A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就是) B学而不思则罔(就)2、信:A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守信) B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3、日:A谢太傅寒雪日内急(日子)B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太阳)4、是:A日中不至,则是无信(是,判断词)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代词)5、时:A元方时年七岁(当时)B故时有物外之趣(时常)6、乃:A去后乃至(才)B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7、而:A相委而去(然后,就)《论语十二章》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古文《论语十二章》通假字1、不亦说乎:“说”“悦”的古字,愉悦,高兴。2、吾十有五而至于学: “有"通“又”,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

3、学而不思则罔:“罔”通“惘”,迷惑。[3]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古文《论语十二章》古今异义学而时习之:“时”:古义:按一定的时间,今义:时间。

“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每日,今义:一日。

“三”古义:泛指多数,虚数 今义:数词,三。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古义:真诚,诚实,今义:相信。

温故而知新:“故”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此古义变今义是意扩大了范围)。可以为师矣:“可以”:古义:可以(凭借)把,今义:可能、许可。

有朋自远方来:(朋) 古义:志同道合的人。今义彼此有交情的人。

为人谋而不忠乎:(忠)古义:做事尽心竭力。今义:忠诚。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古义:真诚,诚实。今义:书信,相信。

不亦君子乎:(君子)古义: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今义:泛指人格高尚的人。

饭疏食饮水。(水)古义:泛指冷水。

今义:冷水和热水的统称。《论语十二章》词类活用1学而时习之时:名词--状语,按时2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词--状语,每日3温故而知新故、新:形容词--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4传不习乎传:动词--名词,传授的知识5饭疏食饮水饭:名词--动词,吃饭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名词--意动。

以……为乐《诫子书》通假字非澹泊无以明志:澹,通“淡”。《诫子书》古今异义非宁静无以致远:宁静,安静,精力集中。

今义是指环境上的安静,不嘈杂。险躁则不能治性:险,轻浮。

今义:危险,不安全。*慢则不能励精:慢,懈怠懒惰。

今义:速度缓慢。[6]《诫子书》词类活用非学无以广才:广,使动用法,活用为使……广的意思,即为增长的意思。

《狼》通假字止有剩骨、止增笑耳:止,同“只”。《狼》词类活用1、狼不敢[前](名词作动词,上前)。

2、恐前后受其[敌](名词作动词,攻击)。3、一狼[洞]其中(名词作动词,打洞)。

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名词作动词,钻洞)。5、其一[犬]坐于前(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地)。

6、[苫]蔽成丘(名词作状语,盖上)。7、一[屠]晚归(动词作名词,屠夫,宰杀牲畜卖肉的人)。

8、一屠[晚]归(名词作状语,傍晚)。9、[弛]担持刀(形容词作动词,卸下)。

《狼》古今异义1、去 (一狼径去)古义:离开今义 : 到某—地方2、少(少时)古义:稍微今义 : 数量小3、几何(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古义:多少今义 :几何学的简称4、耳(止增笑耳)古义:古文言文出现在句尾时,通常解释为“罢了”。今义:耳朵。

5、股(屠自后断其股)古义:大腿今义:大腿,自胯至膝盖的部分6、盖(盖以诱敌)古义:原来是今义:遮蔽、覆盖7、弛(弛担持刀)古义:卸下今义:放松、松弛8、薪(场主积薪其中)古义:柴草今义:工资9、暴(屠暴起)古义:突然今义:强大。

5 七年级上期文言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成语归纳全部

《童趣》沈复(二)、重点字词解释1、余忆童稚时( ) 2、明察秋毫( )3、故时有物外之趣( ) 4、项为之强( )5、徐喷以烟( ) 6、作青云白鹤观( )7、果如鹤唳云端( ) 8、以丛草为林( )9、方出神( ) 10、鞭数十,驱之别院( )( ) 答案:1、我 2、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的非常纤细的羽毛。

后来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3、这里指超出事物本身4、“强”通“僵”,僵硬5、慢慢地6、景象,景观7、鸟鸣8、把------作为 9、正 10、用鞭子打; 赶、驱逐 (三)、词类活用 鞭数十:鞭:名词作动词,译为:用鞭子打 (四)、文言句式1、状语后置句式:(1)、“徐喷以烟”等于“徐以烟喷”。

译为:慢慢地用烟喷它们。(2)、“留蚊于素帐中” 等于“于素帐中留蚊”。

译为:又在白色帐子里留几只蚊子。2、省略句式:(1)、“使与台齐” 等于“使(之)与台齐”。

译为: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2)、“见二虫斗草间” 等于“见二虫(于)草间”斗。

译为: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3、被动句式:“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

译为: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4、判断句式:“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等于“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5、固定句式:以丛草为林:以-----为 译为:把------当作 (五)、一词多义1、为:项为之强( )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 以虫蚁为兽( ) 谓为信然( )《陈涉世家》答案:因此;被;作为;是2、或:则或千或百( ) 或以为死( ) 《陈涉世家》或以二者之为( )《岳阳楼记》答案:有时;有人;或许3、故:故时有物外之趣( ) 公问其故( ) 温故而知新( ) 桓侯故使人问之( ) 答案:所以;原因;旧的;特意4、观:作青云白鹤观( ) 观之,兴正浓( ) 答案:景观;看5、其:常蹲其身( )必细察其纹理( ) 其如土石何( ) 答案:代词:自己;代词:藐小之物;用在“如------何”前,加强反问语气6、之:驱之别院( ) 使之冲烟而飞鸣( ) 观之正浓( ) 昂首观之( ) 答案:代虾蟆;代蚊子;代二虫;代夏蚊 (六)、古今异义词1、余忆童稚时2、则或千或百 答案:1、余:古义:我;今义:剩余 2、或:古义:有时;今义:或者,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 山市(二)、重点字词解释1、然数年恒不一见2、高插青冥3、无何,见宫殿数十所4、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5、高垣睥睨,6、连亘六七里7、居然城郭矣8、堂若者,坊若者9、城市依稀而已10、惟危楼一座11、直接霄汉12、则黯然缥缈13、或凭或立14、倏忽如拳如豆15、逾时,楼渐低16、见山上人烟市肆 答案:1、经常2、青天,天空3、不久,不一会儿4、屋檐;明白5、高墙6、连绵不断7、城市8、厅堂;街巷9、隐隐约约10、高11、云霄和天河12、隐隐约约,若有若无13、靠着14、突然15、过了一会16、店铺 (三)、通假字1、一切乌有: 同 译为: 2、裁如星点: 同 译为: 答案:1、“乌”同“无” 没有2、“裁”同“才” 仅仅 (五)、一词多义1、若:中有楼若者( )若为佣耕( ) 若听茶声然( )2、顾:相顾惊疑( )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 元方入门而不顾( )3、一:惟危楼一座( )或凭或立,不一状( )上下一白( )《湖心亭看雪》4、然:尘气莽莽然( ) 然数年恒不一见(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 答案:1、好像;你;好像2、看;难道;回头看3、数词,一;统一;全,都4、------的样子;可是;这样 (六)、文言句式1、叛断句式: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

译为:奂山的“山市”,是淄川县八景中的一景。2、省略句式: (1)、“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等于“(他们)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

译为:(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又惊奇又疑惑,心想这附近并没有佛寺啊。(2)、“始悟为山市” 等于“始悟(这景象)为山市”。

译为:这才省悟到原来是(出现)“山市”了 (3)、“与同人饮楼上” 等于“与同人饮(于)楼上”。 译为:(有一天)孙禹年公子跟他的同业朋友在楼上喝酒 (七)、词类活用1、窗扉皆洞开 洞:名词作状语 译为:像洞一样2、逾时,楼渐低 低:形容词作动词 译主:降低 (八)、古今异义词1、高垣睥睨 睥睨:古义: 今义:2、惟危楼一座 危:古义: 今义:3、或凭或立 或: 古义: 今义:答案:1、睥睨:古:指城墙上呈凸凹形的矮墙;今:斜着眼看,形容高傲的样子2、危:古:高,高耸;今:危险3、或:古:有的;今:连词,或者 《论语》十则(二)、重点字词解释1、学而时习之(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吾日三省吾身( )( )( )( )4、传不习乎( )5、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8、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9、择其善者而从之( )10、士不可以不弘毅( )11、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2、其恕乎( )( ) 答案:1、时常地复习2、生气、发怒3、人称代词,我;每天;泛指多次;反省4、老师传授的知识5、真诚,诚实6、旧的;可以把7、迷惑,这里指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有害8、这9、优点10、刚强,勇毅11、凋谢12、大概,也许;指儒家的推。

6 七年级人教版上册语文古今异义字

一、童趣

1盖

古义:承接上文,解释原因,可译为"原来是"。例句:盖一癞虾蟆。

今义:名词、动词,盖子、盖上。

2余

古义:第一人称代词,我。例句:余忆童稚时。

今义:形容词,多余。

二、<<;论语>>;十则

1君子

古义: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例句:不亦君子乎。

今义:对人的敬称。

2已

古义:停止。例句:死而后已。

今义:已经。

3是

古义:此、这。例句:是知也。

今义:表示判断。

三、山市

1危

古义:高。例句:惟危楼一座。

今义:危险。

2直接

古义:一直连接到。例句:直接霄汉。

今义:不经过中间的事物。

3恒

古义:经常。例句:然数年恒不一见。

今义:持久。

4或

古义:有的,有的人。例句:或凭或立。

今义:连词,表示选择。

四、<<;世说新语>>;两则

1去

古义:离开。例句:太丘舍去。

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2儿女

古义:子侄辈的人。例句:与儿女讲论文义。

今义:儿子与女儿。

五、智子疑邻与塞翁失马

1亡

古义:逃跑,丢失。例句:马无故亡而入胡(逃跑)。 暮而果大亡其财(丢失)。

今义:消失,死亡。

2居

古义:经过。例句:居一年。

今义:住,住处。

3吊

古义:对其不幸表示安慰。例句:人皆吊之。

今义:多指祭奠死者;悬挂。

4十九

古义:十分之九,意思是绝大部分。例句:死者十九。

今义:数词。

7 七年级古文中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

七年级上 第六单元

通假字:

说——悦 罔——惘 不——否 著——着 帖——贴 火——伙

一词多义:

闻:1 余闻之也久(听说) 2 不能称前时之闻(好名声)

从:1 择其善者而从之(听从) 2 从先人回家(跟随)

自:1 自是(从) 2 自为其名(自己)

然:1 泯然(。。。。的样子) 2 利其然(那样)

市:1 愿为市鞍马(买) 2 东市买骏马(集市)

识:1 未尝识书具(认识) 2 默而识之(记住)

时:1 元方时年七岁(当时) 2 学而时习之(常常)

顾:1 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2 左顾右盼(看)

帖:1 军帖(文告) 2 帖黄花(现在写作贴)

>

1.“扳”通“攀”,牵,引

2:“帖”通“贴”,粘贴

3“邪”通“耶”,语气词。

4“坐” 通“座”, 座位

5“知”通"智”。聪明,智慧

6“止”通“只”,仅有、只有

7“火”通“伙”,同伍

8“著”通“着”, 穿

1众人:古义:常人;今义:全部人

2稍稍: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3市:古义:买;今义:市场

4博士: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5往事: 古义:历史 今义:过去的事

6中间:古义:中:其中 间:夹杂 今义:在事物两端之间或两个事物之间

7汤:古义:沸水或热水。今义:汤水,烹调后带各种食品味道、营养的液体

8)走:古义“跑”;今义:“行走”

9去,古义:离开,今义:是到(某个地方)

10古义:大腿,今义;事物的一部分

11几何:古义:多少。 今义:几何学,数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空间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的相互关系等

12乞 :古义:求取,讨取,今义:向人讨、要、求

以上就是关于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古今异义全部的内容,包括: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古今异义、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古今异义、古今异义词语200个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69217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7
下一篇 2023-04-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