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名言是我国哪位领导人在1988年提出的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名言是我国哪位领导人在1988年提出的,第1张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最早表述(邓小平)

(一九八八年九月五日、十二日)

一(九月五日)

世界在变化,我们的思想和行动也要随之而变。过去把自己封闭起来,自我孤立,这对社会主义有什么好处呢?历史在前进,我们却停滞不前,就落后了。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的根本问题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原则,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为此就必须开放。否则,不可能很好地坚持社会主义。拿中国来说,五十年代在技术方面与日本差距也不是那么大。但是我们封闭了二十年,没有把国际市场 竞争摆在议事日程上,而日本却在这个期间变成了经济大国。

二(九月十二日)

从长远看,要注意教育和科学技术。否则,我们已经耽误了二十年,影响了发展,还要再耽误二十年,后果不堪设想。最近,我见胡萨克时谈到,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对科学技术的重要性要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方面的投入、农业方面的投入要注意,再一个就是教育方面。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于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

要注意解决好少数高级知识分子的待遇问题。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尊重他们,会有一批人做出更多的贡献。我们自己的原子弹、氢弹、卫星、空间技术不也搞起来了吗?我们的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在全世界也是居于前列的。知识分子待遇问题要分几年解决,使他们感到有希望。北京大学一位老教授说:“我的工资从建国时候开始就是这么多,但是现在物价涨了,我的生活水平降了三分之二。”我们不论怎么困难,也要提高教师的待遇。这个事情,在国际上都有影响。我们的留学生有几万人,如何创造他们回来工作的条件,很重要。有些留学生,回来以后没有工作条件,也没有接纳他们的机构,有些学科我们还没有。可以搞个综合的科研中心,设立若干专业,或者在现有的一些科研机构和大学里增设一些专业,把这些人放在里面,攻一个方面,总会有些人做出重大贡献。否则,这些人不回来,实在可惜啊。科教投资的使用要改进,这也是改革的重要内容。要把“文化大革命”时的“老九”提到第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嘛。

当然,我这里说的关于教育、科技、知识分子的意见,是作为一个战略方针,一个战略措施来说的。从长远看,这个问题到了着手解决的时候了。

(这是邓小平同志两次谈话的节录,分别摘自一九八八年九月五日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时的谈话和一九八八年九月十二日听取关于价格和工资改革初步方案汇报时的谈话。)

所以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最先是总设计师邓小平说的

中国第一生产力是“科学技术”。

第一生产力是指在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而且科学技术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

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其中的生产资料是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劳动者也同样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并向现实生产力迅速转化,改变了生产力中的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和管理水平。

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要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人才强国的战略意义。

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

这是由科学技术在现代生产力体系中的作用决定的。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使科学技术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进入生产领域,使现代物质生产力成为一个复杂的体系。在这个复杂的体系中,科学技术自身不但体现为生产力,而且在生产力诸要素中成为最主要的推动力量,成为第一位的构成要素。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当代的自然科学正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应用于生产,使社会物质生产的各个领域面貌一新。特别是由于电子计算机、控制论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正在迅速提高生产自动化的程度。同样数量的劳动力,在同样的劳动时间,可以生产出比过去多几十倍、几百倍的产品。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邓·小·平强调科学技术在现代生产力体系中的第一地位,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的观点结合时代特征进行的创新,是符合唯物史观的科学结论。

2、这是由科学技术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决定的。现代科学已经广泛渗透到经济活动中,渗透到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其对国民经济增长所起的作用之大,已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程度。科学技术不仅使经济在量上即规模和速度上迅速增长,同时也使经济发生质的飞跃,在经济结构、劳动结构、产业结构、经营方式等方面发生了深刻变革。据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达国家国民经济增长中科技因素的贡献率迅速提高,最高已达80%左右,远远超过其他因素。邓·小·平对此有敏锐的察觉,他把21世纪称为“高科技发展的世纪”,在1988年就前瞻地提出:“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时代警示,并且提出,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3、这是由知识创新和创造知识的劳动在现代社会生产中所起的作用决定的。科学研究是进行知识创新或进行创造知识的劳动,知识也属于生产力的要素。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已经被认为是提高生产率和实现经济增长的驱动器。在知识经济中,作为经济驱动器的知识必须不断创新,而对从事知识创造新劳动的人就必须倍加重视。肯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就是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特别是进行知识创新、技术发明创造的人才,注意现代工人阶段状总和结构发生的深刻变化,不但肯定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而且随着知识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产力系统中作用的提高,知识分子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

以上就是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名言是我国哪位领导人在1988年提出的全部的内容,包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名言是我国哪位领导人在1988年提出的、中国第一生产力是什么、必须坚持什么是第一生产力什么是第一资源什么是第一动力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69188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7
下一篇 2023-04-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