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的体例是什么

史书的体例是什么,第1张

体例指著作的编写格式,史书的体例当然就是指历史书的编写格式。总的来说,史书的编写体例有六种,即编年体纪传体,纪事体,国别体,通史和断代史。

一、编年体

顾名思义,编年体是以年代为线索编写历史。时间为经,史事为纬,比如《春秋》,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由鲁国史官编写,后经孔子整理修订,以后成为儒家经典之一。又如《左传》,春秋三传之一,也是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编年体的写法让我们对历史的发展可以有纵向的认识,同时,又可以有横向的了解,是最好的体例。

二、纪传体

纪传体是以人物活动为中心,叙述历史事件的一种写法。这种体例以司马迁的《史记》为先河。《史记》里面有七十列传,是最为典型的代表。这种写法突出了历史人物的活动情况,对于我们了解人物在历史事件中的具体参与情况可以集中了解,但由于很多历史事件是有很多人物参与其中的,又造成了要想了解历史事件,就要对很多人物传记进行综合归纳的问题。

三、纪事体

纪事体是以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为主线,将有关材料集中在一起来编写历史的一种写法。这种体例的首创者是南宋的袁枢,他的《通鉴纪事本末》就采用这种体例。这种写法有利于全面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过程,相比于编年体和纪传体来说,有很多优点。

四、国别体

国别体是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的一种体例。《国语》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晋代陈寿《三国志》记载了魏、蜀、吴三国的历史,也是国别体的一个典范。国别体的写法有利于了解某一国的历史发展情况,对于一个国家的兴衰历程更容易把握。

五、通史

通史是把历史事件按照先后发生的顺序进行叙述的一种写法,感觉与编年体相类似,但其实,它是与断代史相对应的。司马迁的《史记》是一部通史,这主要意思是说这部史书把自古及今的历史全部写出来了,其后,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也是编年体的一个例子。至于现在,很多历史书都是以这种形式来写的。

断代史

断代史主要特点是只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录了上起汉高祖元年,下至王莽地皇4年,共229年历史。二十四史中,除《史记》,其他都是断代史。

以上的六种体例是按不同的标准分的。实际上,同一史书按不同标准可同时归入不同的体例。如《三国志》,就既是纪传体史书,又是国别体史书,同时还属断代史。

1、史记的体例是“纪传体”。共分为130篇,其中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表(10篇) 。

2、《史记》最初称为《太史公》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3、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史记》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比《淮南子》多三十九万五千余字,比《吕氏春秋》多二十八万八千余字。《史记》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

4、《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

5、《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着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可以将史书分为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根据编排的年代跨度长短的情况,又分为通史和断代史;也有以国家为单位来分别记叙历史的,称国别体。

1.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因为它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如:《春秋》,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的《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的;《左传》,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原名《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末年的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名为《春秋左氏传》,简称《春秋》;《资治通鉴》,是我国编年体通史的杰作,北宋司马光(1019—1086)主编,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花了19年的时间编写成的。

2.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纪传体史书的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从体裁的形式上看,纪传体是本纪、世家、列传、书志、表的综合。本纪,基本上是编年体,兼述帝王本人事迹。世家,主要是记载诸侯和贵族的历史。列传,是各方面代表人物的传记。书志,是关于典章制度和有关自然、社会各方面的历史。表,是用来表示错综复杂的社会情况和无法一一写入列传的众多人物。优秀的纪传体史书把这些体裁配合起来,在一部史书里形成一个相辅相成的整体。它既有多种体裁的混合,又有自己特殊的规格。如《史记》、《汉书》等,西汉史学家司马迁首创纪传体史书之后,我国古代的“二十五史”都是这种体例。《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叙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共约3000年的历史。共计130篇,包括本纪12篇,表10篇,书8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共约52万余字,由西汉司马迁著。

3.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创者是南宋的袁枢,他的《通鉴纪事本末》就采用这种体例。纪事本末体,既不同于编年体之以纪年为主,也不同于纪传体之以传人为主,而是以记事为主,把历史上的大事,详其首尾,集中表述其过程。无论是编年体还是纪传体,在记事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4.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国语》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记,又称国记,是一部分国记事的历史散文,起自西周穆王,讫于战国初年的鲁悼公,分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等八国的历史。它最初的记录者可能是各国的史官,在春秋战国之际由晋国的史官编纂成书。《国语》的记事比《春秋》详细生动的多,也保存了许多珍贵的史料。《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西汉后期的刘向校理群书,加以整理,去其重复,得33篇,按国别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宋、卫、中山12国策,定名为《战国策》。晋陈寿《三国志》记载了魏、蜀、吴三国的历史。

5.通史:主要特点是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资治通鉴》。

6.断代史:主要特点是只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汉书》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断代史,分为12篇纪、8篇表、10篇志、70篇传,共100篇,80来万字。记事上起汉高祖元年,下至王莽地皇4年,共229年历史。从《史记》到《明史》的二十四史,除了《史记》以外,均为断代史。

以上的六种体例是按不同的标准分的。实际上,同一史书按不同标准可同时归入不同的体例。如《三国志》,就既是纪传体史书,又是国别体史书,同时还属断代史。

您好!著作的编写格式或文章的组织形式叫体例。体例包括的具体内容有:标题、断限、序言、评议、注解、目录、凡例、索引等项内容。

清代桐城史学家姚仲实在《史学研究法》一书中说:“史之为法大端有二:一曰体(指体裁——引者);二曰例(指类例——引者)。必明乎体,乃能辨类,必审乎例,乃能属辞,二者如鸟有两翼,车有两轮,未可缺一也。”

体例拼音

注音: ti li

体例解释

意思:著作的编写格式;文章的组织形式。

体例造句:

1、体例前后不一致。

2、请按体例修改这份手稿。

3、第二,侵权行为一般条款应当采纳“埃塞俄比亚体例”,概括全部的侵权行为内容;

4、悬空寺内现存的各种铜铸、铁铸、泥塑,石刻造像中,不少风格,体例具有早时期的特点,是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珍品。

5、中央电大版《大学语文》教材在编选的指导思想、选文的思想性、编辑体例及知识的系统性等方面均存在着缺憾;

6、运用比较法学的方法,介绍了各国人身保险利益的立法体例。

7、在具体体例安排上,论文主体部分,每章皆分为总论、正文与余论三部分。

8、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老子》的主要思想,唐以前《老子》注释的大致情况和它们的体例。

9、因而在语文教材的研究中,关于选文制度和编排体例的深入研究成为一个相当紧迫且极具现实意义的课题。

10、文章对《汉代文献学研究》一书在著作体例、写作内容、研究方法和范式以及资料运用等诸方面的创新作了评价。

11、给出了数学分支学科思想方法的界定,探讨了开展数学分支学科思想方法研究的意义、研究方向和体例。

12、在制度体系,从立法体例安排、不同路径的救济制度之间如何协调及其与破产程序如何协调提出了完善建议。

13、作为迄今第一部通宝币制的专题通史,该书对货币史著之结构、体例和内涵等范式进行了深入探索和成功创新。

14、婚姻家庭编的立法体例和内容如何确定,直接关系到民法典体系的科学性和制作的完整性。

15、文章论述了将二者分开,建立亲权制度的必要性,并对我国亲权制度的立法体例作了构想。

16、商法的体例与体系是目前我国商法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17、第二种以近似的体例操作,穿过皮肤经由过程两个感应器获得电能,一个感应器在体内,另一个体外。

18、但是,关于此书的思想内容、撰写体例、文本演变及其文献价值等等,仍然是有待研究的问题;

19、充分认识《唐会要》体裁体例及其编撰思想,对于推动会要体政书的研究实有助益。

20、以这种体例跟客户合作,将有助于创立一个“进修铸造组织”,解决铸造厂的问题,使他们对各类系统解决方案的利用有一个普遍的认识。

21、所制定的编排体例规范,成为祖国医学早期的期刊出版的范型。

22、时候和日期以尺度体例标出。

23、通过对三个发展阶段的梳理以及对经典著作的重新审视,可以发现其中隐埋着一条包含小说史体例、小说史视野以及小说史观在内的编撰模式流变的线索。

24、包括教科书的编订概况,教科书编制的指导思想、内容、体例及结构的变化,现行人教版教科书的编写特色等几块内容。

25、方志修纂大多采用自上而下的官修形式,统一的编纂体例,在编修中重视援引国史编纂的方法和要求。

26、新加坡1970年颁布施行的《防止贿赂法》,则属于惩治贿赂犯罪中的复合式立法体例。

27、第二个部分商事登记制度的基本法律问题。主要谈论商事登记法的性质与立法体例。

28、而实行“廉价政府”这一战略选择,恰恰与我国政治体系体例改造的内在精神是一致的,也是政治体系体例改造的方向。

29、《吴越春秋》是一部有价值的野史,其史学价值主要休现在史料价值和写史体例有所创新两个方面。

30、在危机管理中,树立新闻发言人轨制既是我国政治体系体例改造的必然请求也是与国际接轨的体现。

史书体例分类及代表作:

1、编年体——史书编著的一种体裁。编年体史书是按在世皇帝的年号记载(即按年代顺序记载)历史事件。代表作:《资治通鉴》(由宋代司马光编纂,是我国现存编年体史书中影响最大的一部)。此外,编年体史书还有孔子《春秋》、"春秋三传":左丘明《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等。

2、国别体:以国(诸候国)为主体记载,即按国家分类记载历史。(共两部)最早的一部春秋时期左丘明作的《国语》;较好的一部是汉代初期刘向编订的《战国策》(国别体史书代表作)。

3、纪传体——史书的一种形式,以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即以人物活动为中心记载历史,就是为人物立传,代表作《史记》。例如《三国志》《史记》等都是纪传体。《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4、断代史体例——以朝代为断限的史书。此体裁创始于东汉史学家班固,他所著的《汉书》,写高祖元年(前206年)到王莽地皇四年(23年)西汉王朝230年的历史。二十五史中除《史记》为通史外,其余的二十四史都属此体。

其中《南史》、《北史》、《五代史》包举数朝,仍然属于断代史的范围。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的史书,以朝代为断限的也属于断代史。今人所著的《秦汉史》、《隋唐史》等,也属于断代史范围。

5、纪事本末——纪事本末体,是以事件为中心的著史体裁它与编年体,纪传体,合称为古代三大史体纪事本末体裁,每事一题,为一专篇,把分散的材料,按时闲先后加以集中敍述,兼有编年体和纪传体的优点,详於记事,方便阅读。它创立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早期的史书

都是以编年史的形式存在,晋朝太康年间汲冢出土的《竹书纪年》也是编年体。东汉末年,荀悦撰成《汉纪》,开创了编年体的断代史。北宋司马光撰《资治通鉴》,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至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编年体的优点是方便考查历史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还避免叙事重复,《资治通鉴》的成功开创了撰写编年史的高潮。

陈寅恪曾说:“中国史学莫盛于宋。”。编年体盛行起来,从而产生了纲目体与纪事本末体,梁启超以为:“盖纪传体以人为主,编年体以年为主,而纪事本末体以事为主。夫欲求史迹之原因结果以为鉴往知来之用,非以事为主不可。”

以上就是关于史书的体例是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史书的体例是什么、史记的体例是什么 史记的体例介绍、书的体例有那些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69029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7
下一篇 2023-04-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