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和秦桧谁更忠于宋朝呢

岳飞和秦桧谁更忠于宋朝呢,第1张

历史长河,淹没了多少是是非非,所谓大忠似奸,大奸似忠,无论是谁生在封建王朝,都得站队,也得站“对”。宋朝虽然在经济上在世界范围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但在政治、军事方面却过的比较窝囊,宋朝的武将们过的就更加委屈。

岳飞,南宋名将,据说《满江红》即为岳飞所作,表达了驱除鞑虏,收复山河的强烈愿望,大小战争数百次,鲜有败绩,在抗金的过程中独树一帜,打的完颜家族喊出了“撼山易,憾岳家军难”的感叹。将再猛,终究受君王的节制,代表着君王的利益。岳家军作为当时民族的脊梁骨,宋朝百姓肯定是希望能直捣黄龙,灭金收复失地。岳飞最大的失误,就是口号没喊对,“迎二帝,恢复旧山河”,这样就让宋高宗听着多么害怕呀?眼看岳家军越战越猛,这再不阻止下,自己的皇位都有可能不保了,十二道金牌召回,以莫须有罪名处死。如果一旦迎回宋微宗、宋钦宗,那宋高宗的位置极为尴尬,这样就出现三“帝”并存的局面,面对父亲和哥哥,宋高宗将如何安排?出于个人的自私自利,宋高宗只能出此下策。

秦桧,通过科举考试,也曾经是一位有为青年,在当时民族受到伤害之时,也肯定是热血男儿,也想通过自己的能力协助朝廷,秦桧也曾经是力主抗金的官员之一,只是随着时间和局势的变化,随波逐流了,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终究抵挡不住高官厚禄的诱惑,褪去原来的色泽,变成了趋利避害的人。

其实,从某种角度来讲,岳飞和秦桧都是忠臣,岳飞舍己为民,为了人们,为了国家,为了民族,抛头颅,洒热血,一心一意忠于国家,而并非仅仅是宋朝,更不是宋高宗的个人。秦桧则不然,为了自己的前程和名利,为了宋高宗的个人私利,选择了忠于宋高宗,选择了宋高宗个人的朝廷,把民族利益抛于脑后,这是不可取的。岁月绕过谁,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正义从来不缺席,只会迟到,历史从来不负人,终究还人以公道!

秦桧污蔑岳飞谋反罪导致岳飞被处死。

在绍兴十年的时候,也就是1140年,宋军大败金军,取得了顺昌,颍昌等大捷。正当宋军北伐节节胜利,准备收复失地的时候,宋高宗赵构与宰相秦桧想趁机像金军议和。

高宗皇帝发了12道金牌,要把岳飞招回来。当时岳家军的兵力分散在河南中西部和陕西局部地区作战,他战线拉得很长。张俊,韩世忠等人率领的各路宋家军已经奉命后撤了。

这样一来岳家军就孤军奋战了,只好班师回朝。议和是因为秦桧在暗中做手脚,他在南宋的朝廷中一直属于主和派,他在”靖康之变”的时候就被金国拉过去当俘虏,成了汉奸。

为了保卫自己财产和官职,他极力想和金军讲和。因为岳飞是主战派,所以他一心要除掉岳飞。在破坏完岳飞的军事行动以后,他用了一个更歹毒的做法迫害岳飞。

联合了朝廷的一位大臣张俊,用威逼利诱的办法让岳飞手下的将领王贵告岳飞谋反。还诬陷岳飞的儿子岳云和岳家军的大将张宪,说他们都是同谋。

高宗一听要谋反,下令把岳飞父子和张宪关进监牢。秦桧派自己心腹万俟卨审理此案,极力构陷他们谋反之罪。

在秦桧的指使下,岳飞等人被判处死刑。绍兴十二年(1142年)除夕前夜,岳飞等人在临安的风波亭遇害。

扩展资料:

秦桧夫妇跪像:

明宪宗成化十一年(公元 1475 年)乙未科进士常熟名士周木在杭州任浙江布政使,为表达人民对民族英雄岳飞的敬仰及对权奸秦桧厌恶憎恨之情,重修岳飞墓。

并首次用铁铸造秦桧夫妇跪像后因天长日久,风吹雨打,两具跪像成为形象模糊的烂铁。明武宗正德八年 (公元 1513年),浙江都指挥李隆将军出于对岳飞的钦慕敬仰之情。

用铜铸秦桧、王氏、万俟禼三具双手反剪的跪像于岳飞坟前后来,这些跪像被游人捶打而损坏。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 (公元1594 年)。

著名文学家 安徽休宁名士万历进士浙江按察副使范涞用铁重铸了秦桧、王氏、万俟禼跪像,并增添了残害忠良的帮凶张俊跪像一具谁料,翌年,巡抚浙江的右副都御史王汝训。

因与奸相秦桧之妻王氏同宗,有失王氏家门的体面,而冒天下之大不韪,竟丧心病狂地指使心腹,在黑夜里偷偷地把秦桧之妻王氏和帮凶张俊的跪像沉进了西湖。

一石激千层浪,沉像之事在杭州城立即激起千万人民的愤怒,强烈要求官府追查沉像的罪魁祸首 。王汝训吓得连夜逃离杭州城后来,盐商马伟为了顺应民心。

重新补铸了王氏张俊两具跪像,置放原处,才平息风波数年后,秦桧等跪像又被游人击坏。明神宗万历三十年 (公元 1602年),曾任浙江按察副使范涞又到杭州。

任浙江布政使,看到秦桧等跪像模糊难辨,便把自己的俸银捐出来重铸了四具铁跪像。第五次是明神宗万历三十四年 (公元1606 年),苏杭织造孙隆。

用铜重铸了秦桧、王氏、万俟禼、张俊四具跪像,各镌刻姓名在胸,并用木栏栅围住,但不久跪像仍被游人挞击而坏正。

因为明代成化年间以后,岳坟前有了秦桧等奸佞跪像,所以在文人墨客游览岳坟时所写诗词中也可看到描写当时人们对秦桧等跪像鞭打痛击的情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岳飞

秦桧之所以要诬陷岳飞,主要是因为以下三方面原因,第一、秦桧与岳飞的主张有冲突;第二、秦桧知道宋高宗容不下岳飞;第三、秦桧担心岳飞对自己下手。

一、秦桧与岳飞的主张有冲突

首先,导致秦桧要设计谋害岳飞的主要原因,其实就是秦桧和岳飞各自的主张是相互冲突的。当时是南宋时期,而南宋面临的敌人则是强大的金国,岳飞作为一个爱国将领,自然是主张全力攻打金国,必须要灭掉金国报当初“靖康之耻”的血海深仇,而秦桧却不这么认为,秦桧认为南宋并不是金国的对手,所以秦桧认为议和对南宋朝廷来说才是最好的选择,由于秦桧的想法和岳飞的想法处于两个极端,所以他们两个人自然是敌对关系,那么秦桧陷害岳飞也很正常了。

二、秦桧知道宋高宗容不下岳飞

其次,秦桧当时本就是宋高宗最信任的大臣,所以秦桧陷害岳飞之事就算不是宋高宗指使的,那也是宋高宗一直以来就想做的事情。宋高宗经历了靖康之耻以后本就疑心重重,尤其是对岳飞这种威望非常高的将领,更是毫无信任可言,所以宋高宗也很担心岳飞若是急眼了会抢夺自己的皇位,秦桧自然是知道宋高宗的顾虑的,所以便主动替宋高宗解决掉了岳飞。

三、秦桧担心岳飞对自己下手

最后,秦桧之所以要陷害岳飞其实也是为了自保。当时的岳飞已经是“功高震主”了,而且岳飞手里可是有兵权的。秦桧当时主张与金国议和,而岳飞是绝对不会同意与金国议和的,所以秦桧和岳飞之间几乎是水火不容的,秦桧担心若是岳飞成功说服宋高宗的话,那么自己就没有活路了,于是便先下手谋害了岳飞。

金兵突袭北宋京城。破城前秦桧一直主张抗金,反对割地求和。后城破,在金人的威逼下,宋朝百官议立张邦昌为帝。只有秦桧等少数人站出来反对,立议状要存赵氏。秦桧此举,颇受人民赞扬,表现出了忠君爱国和民族气节,结果被金人俘虏到金国。秦桧到金国后做了一件事,这件事是绝对是值得中国人唾骂的、最不齿的事----替徽宗起草《乞和书》。后代的中国人(大概是清康熙以后吧)有个很恶毒的传统,无论是谁,只要和不平等条约沾了边,也不管这个人是不是能做得了主,在中间起了多大作用,一概汉奸帽子伺候。如果秦侩当初知道后来的中国人会固执到如此程度,就是打死他也不会干这件事。但当时他没有选择,做为宋臣他只能是忠君之事,总不能让皇帝自己亲自动手吧。重新回到自己的祖国,此时的秦侩确实有了很大的变化,那就是他从主战派一变而成了主和派。这是因为秦侩的几年北国生活使他充分了解了金国和北方其他政权的势力,并与当时南宋的实力做了客观比较的结果。 当时金的军事实力最强,蒙古部族已然崛起并已经开始挑战金的地位,而南宋的实力最弱。如果坚持抗金,宋、金彼此消耗实力,那么一旦蒙古各部落完成了统一,对尽和宋都是灾难性的。只有与金议和,使金成为宋与蒙古的缓冲带,宋才能赢得备战的时间和空间。当时的金太宗完颜晟面对即将两面作战的危险也是主张与送议和的。后来宋与今鉴定条约,金不在侵宋。后来金兀术政变成功撕毁和议,举兵南下。岳飞出兵抵抗,当时宋军各路惨败,只有岳飞一路胜利,尽管岳飞有超群的军事才能,但现实环境与条件无法实现他的壮志雄心。我个人认为岳飞的死是他个人性格所至。岳飞忠事不忠人,且因其少年得志(32岁建节度使)稍显轻狂。 应该说岳飞是赵构一手提拔的大将,襄阳大捷之后,皇帝赵构和宰相张俊,对岳飞十分倚重,在解除刘世光兵柄后,有意把这支部队并到岳家军中,并在《御扎》中提出以“将雪国家之耻,拯海内之穷”的重任交给岳飞,可见对岳飞的器重。岳飞被杀不是因为他能打胜仗,更不是民间传言的杀岳飞是议和条件,而是因为他说话、做事无避讳,惹恼了皇帝。岳飞平时常以宋高祖伟业自比,从人性的角度高宗赵构不可能不多想。再则岳飞常年驻防在外,威信又与日剧增,保不齐哪天也来个“陈桥兵变”,谁当皇帝也得惊啊。尽管皇帝以下杀岳飞的决心,但秦侩还是想保下岳云的命。他以刑部大理寺的名义上书。“岳飞私罪斩,张宪私罪绞,岳云私罪徒(徒就是流放)。”结果“奉圣旨根勘,合取旨裁断”,还是全杀。在宋朝就是皇帝杀普通的臣子都是少见的,更何况像岳飞这样的朝野重臣。若不是皇帝的旨意,秦桧是哪有能力杀岳飞呀。说是秦桧陷害,想陷害还救岳云干嘛,再者说想加害岳飞早在十几道金扎传不回岳飞的时候添一把火就够了,岳飞还用得着进风波亭吗。 秦侩作为弱国的宰相极力推行自己认为最国家有利的政治主张是没错的,也是符合当时的历史条件的。而且秦侩终其一生都很廉洁。关于岳飞和秦侩是如何被赋予英雄称号和被钉在耻辱柱上的呢?岳飞的孙子岳珂对祖父是秦桧害死之说起了关键作用。岳珂字肃之,晚号倦翁,是南宋著名作家,在其所做的《吁天辩诬》、《天定录》等书中为其祖鸣不平,而因无法罪及宋高宗,也只能把罪责都加在秦侩等身上了。

故事太长了,随便说点吧。

绍兴和议之后,兀术派使者送密信给秦桧说:“你天天向我们求和,但是留着岳飞,我

们不放心。一定得想法子把他除掉。”

秦桧接到主子的密信,就向岳飞下毒手了。

秦桧先唆使他的同党、监察御史万俟卨(音mòqíxiè,万俟是姓)向朝廷上了一道奏章,攻击岳飞骄傲自大,捏造了岳飞在金兵进攻淮西的时候,拥兵不救,放弃阵地等许多“罪名”。万俟卨开了第一炮以后,又有一批秦桧同党接二连三上奏章攻击岳飞。

岳飞知道秦桧跟他过不去,就主动要求辞去枢密副使的职务,高宗马上批准。

事情并没有到此结束。大将张俊原来是岳飞的上司,后来岳飞立了大功,遭到张俊的妒忌。秦桧知道张俊对岳飞不满,就勾结张俊,唆使岳家军的部将王贵、王俊,诬告另一个部将张宪想占据襄阳,发动兵变,帮助岳飞夺回兵权,还诬告岳飞的儿子岳云曾经写信给张宪,秘密策划这件事。

秦桧根据王贵、王俊两个奸徒的诬告,先把张宪抓起来送进大理寺大狱,严刑拷打,张宪宁死不招。接着,秦桧又奏请高宗下令逮捕岳飞、岳云,到大理寺受审。

秦桧的使者去逮捕岳飞,岳飞笑着对使者说:“上有天,下有地,会证明我是无罪的。”

岳飞、岳云两人被逮捕到大理寺的时候,张宪已被拷打得遍体鳞伤,浑身是血,不像个人样儿。岳飞见了心里又难过,又气愤。

审问岳飞的就是万俟卨。万俟卨拿出王贵、王俊的诬告状,放在岳飞面前,吆喝着说:“朝廷哪里亏待你们三人,为什么要谋反?”

岳飞说:“我没有什么对不起国家的地方。你们掌管国法的人,可不能诬陷忠良啊!”

旁边一些官员们也七嘴八舌地附和万俟卨,硬说岳飞想谋反。岳飞知道这批家伙都是秦

桧的同党,申辩也没有用,就长叹一声说:“我今天落在奸贼的手里,虽然有一片忠心,也

没法申诉了。”

秦桧又派御史中丞何铸审问,岳飞一句话也不回答,他扯开上衣,露出脊梁让何铸看,只见岳飞背上刺着“尽忠报国”四个大字,痕迹很深。何铸一看,大为震动,不敢再审,就把岳飞押回监狱,再看了一些案卷,觉得说岳飞谋反确实没有证据,只好向秦桧照实回报。

秦桧认为何铸同情岳飞,不再让他审问,仍叫万俟卨罗织罪状。万俟卨一口咬定岳云曾

经写信给张宪,布置夺军谋反的计划。他们没有物证,就诬说原信已经被张宪烧毁了。

万俟卨反复拷问岳飞等三人,岳飞受尽酷刑,什么都不承认。有一天,万俟卨又逼岳飞

写供词,岳飞在纸上只写下八个大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这个案件拖了两个月,审讯毫无结果。朝廷官员都知道岳飞冤枉,有些官员大胆上奏章

替岳飞申冤,结果也遭到秦桧陷害。

老将韩世忠忍不住亲自去找秦桧,责问他凭什么说岳飞谋反,到底有什么证据。秦桧蛮

横地说:“岳飞给张宪的信,虽然没有证据,但是这件事莫须有(就是‘也许有,或许有’的意

思)。”

韩世忠气愤地说:“‘莫须有’三个字,怎能叫天下人心服!”

韩世忠反复力争,没有结果,就自己上奏章把枢密使职务辞了。

有一天,秦桧上朝回家,跟他妻子王氏在东窗下一起喝酒。秦桧手里拿着一只柑子,心神不定地用手指甲在柑子皮上乱划。王氏是个比秦桧还狠毒的人,她看出秦桧对要不要马上杀岳飞,还在犹豫,冷笑着说:“你这老头儿,好没有决断,要知道缚虎容易放虎难啊!”

秦桧听了王氏的话,狠了狠心,马上亲手写了一个纸条,秘密派人送到监狱。公元1142年一月的一个夜里,这位年仅三十九岁的民族英雄在牢里被害牺牲。岳云、张宪同时被害。

岳飞被害以后,临安狱卒隗顺偷偷地把他的遗骨埋葬起来。直到宋高宗死后,岳飞的冤狱得到平反昭雪,人们把岳飞的遗骨改葬在西湖边栖霞岭上,后来又在岳墓的东面修建了岳

庙。现在,在庄严雄伟的岳庙大殿里,端坐着全身戎装的岳飞塑像,塑像上方悬挂的匾额上,刻着岳飞亲笔写的“还我河山”四个大字,使人肃然起敬。在岳飞墓门对面,还放着用生铁浇铸的秦桧、王氏、万俟卨和张俊四个反剪双手的跪像,反映了人民对民族英雄的景仰

和对卖国贼的憎恨。

以上就是关于岳飞和秦桧谁更忠于宋朝呢全部的内容,包括:岳飞和秦桧谁更忠于宋朝呢、岳飞是怎么被秦桧给陷害的、秦桧为何要诬陷岳飞,这其中有哪些秘密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69012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6
下一篇 2023-04-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