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歌曲有哪些

羌族歌曲有哪些,第1张

《幸福羌寨》、《莎朗》、《西呀啦沙》、《萨朗姐》、《清亮亮的咂酒》、《羌族歌舞喊太阳》、《羌族歌舞啊拉伊沙》、《羌族歌舞惹红特》、《羌族歌曲-纳吉纳鲁》、《好景永在羌家留》、《云朵上的羌寨》、《花儿纳吉》、《太阳里走出来的羊角花》、《我的小妹》、《云朵上的姑娘》、《阿拉依》、《纳谷勒》、《羌笛》。

扩展资料

自古以来,羌族多居于高山之上,逐水草而居,羌族文化源远流长,没有文字,多以口口相传,羌族勤劳善良,能歌善舞,其刺绣独具特色。羌族的民间音乐主要是民间歌曲及歌舞音乐。本期的羌族文化要带给大家的就是经典的羌族歌曲。

歌曲一般有:

山歌:这类歌多是即兴演唱,音域较宽,调子高亢,且较自由,因而旋律较特殊,以独唱为主。

酒歌:羌族生活中的婚、丧、喜庆、节日、请客迎宾都离不开咂酒。酒歌有齐唱、对唱、独唱。

情歌:以对唱和独唱为主,乐句结构完整,音乐形象集中,词意富于比兴,很易上口。情歌开头“纳吉纳那,那尤西,尤西惹那,惹那杂沙”,译意:“纳吉纳那的歌要唱,不唱纳吉纳那的歌,就不是自己的民族,会忘掉自己的祖辈”,这四句唱完,再引伸内容。

劳动歌:是羌族历史上最早的歌,歌词中,多以“咳、嘞、哟、嗒衣、哦、罗”等衬词。

风俗及仪式歌: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羌族特定唱歌节,羌语叫瓦尔俄足。祭山后走村串寨,挨家挨户唱歌。这类仪式歌,在婚丧中打得以表现。巫师在请神、驱邪、招魂、安葬等活动中形成的仪式歌,曲调简单,类似说唱。

        这里生活着最古老的民族之一,512地震几乎摧毁了整个龙溪乡,这里有最古老的羌民居、碉楼,可以感受淳朴的民风民俗和羌族的传统文化。羌人谷的整个建筑以石堆砌,沿着青石板路徐徐前进。古时的羌人谷是著名的茶马古道西北线,地处汶川西北杂谷脑河东岸,羌语“阿扎窟”意为秀丽神秘。羌人谷内的阿尔羌寨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至今保存完好民风民俗的古老羌寨。这里释比人数众多,居所有羌族聚居之首,是我国唯一的羌族释比文化发祥地。释比, 是羌族中最权威的文化人和知识集成者,在古老的羌民族遗留至今的奇特原始的宗教文化里,人们相信万物有灵,信仰多神教,而释比被尊奉为是可以连接生死界,直通神灵的人。于长期交通闭塞,羌人谷平时几乎没有外人进入,因此保存了较为完整的羌族习俗和自然风景。寨子里随处都可见农家乐等落脚处,这是羌人谷内的特色汤锅/像小火锅,这里有烤全羊/还带着你跳锅庄舞,羌族人民自强不息您的到来也算是重建后的一种支持,每年六月大概是羌人谷最热闹的时候,六月樱桃成熟/游客前来尝鲜,就在羌人谷附近还有一个达拉布庄园,庄园里的陈设也是很具有民族风味,来这小憩/吃饭喝茶/和家人聊天,都很有情调因为羌人谷以建筑为特色,所以一年四季皆可前往,感受羌族风俗/尝羌食/跳锅庄舞

羌族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老的民族,自称“日麦”、“尔玛”,被称为“云朵上的民族”。羌民族和其他历史悠久的民族一样,传承着特有的文化技艺。本期的羌族文化要带大家去了解的是羌族的四绝:羌红、羌绣、羌笛、羌碉。

羌红

羌红是羌族人祈求吉祥的信物,羌族人年年祈福,岁岁挂红,用红红细细的布条,悬挂在庙宇前的树枝上,称之为羌红。“献红”,俗称挂红,是羌族在长期的社会交往中数为庄重的礼仪形式。“献红”所祝词﹙羌语﹚纳吉纳鲁即万事如意。阿特依娜既一生幸福之意。

羌族“献红”的来历有一段传说:炎帝为羌人的始祖,炎帝又称赤帝,赤为红色。羌人为世代牢记自己是炎帝子孙,每逢盛大节庆或各种典礼仪式,均以红色为吉庆物,以示永远不忘自己的始祖炎帝。天长日久,这种“献红”习俗逐步规范成羌族的最高传统礼仪。

羌绣

在羌族地区,随处可见穿着民族服装的羌族人,衣服上漂亮的图案,大多为手工刺绣,这些刺绣在羌族的历史上可谓源远流长。羌族刺绣,是农村妇女在劳动间隙完成的民间工艺品,如今的羌族人,大多还保持着穿着传统的民族服装的习俗。

云云鞋和绣花围腰是羌族刺绣中最具代表性的工艺品。其他还有藏式统包、挎包、帽子、氆氇、毡子、褥子、壁挂等,也都精美绝伦。刺绣本身是在织物上用针穿引各色彩线所绣成的图案花纹,是我国传统性美术工艺,而羌绣则有着本民族自己独具的审美价值、审美造型、纹饰图案及色彩规范,蕴含着深厚的羌族历史文化内涵。早在明清之时,羌绣就已普遍盛行,而后,逐渐吸收挑花技艺并发展成挑花刺绣。挑花刺绣素为羌族妇女所擅长,几乎每个羌族妇女都精于挑绣。

羌笛

羌笛是我国古老的单簧气鸣乐器,已有2000多年历史,流行在四川北部阿坝藏羌自治州羌族居住之地。

羌笛两管数孔(以前五孔,现在多为六孔,)用当地高山上生长的油竹制成,竹节长、管身较细,生长在海拔3500-4000米的地方。双管并排用线缠绕连结在一起。终身全长13 ~19 厘米,管口直径2 厘米左右,笛管上端装有4 厘米长的竹制吹嘴。吹嘴正面用刀削平,并在上端约3 厘米处,用刀切开一薄片作为簧片。羌笛主要用于独奏,有十余首古老的曲牌,乐曲内容相当广泛,主要是传达羌族人的思念向往之情。

羌碉

羌碉是羌族人居住的地方,主要集中在四川的阿坝自治州。羌碉大多为石头雕砌,外面是白色的,屋顶上有像猫耳朵一样的房角。因为羌族人以白色为美,以石头为神。

羌碉的建造在选址、取水、结构等方面极具安全性和实用性。羌碉一般建造在背靠高山,门前有河流经过的地方,方便上山取材,下河取水。泉水自雪山上而来,从地下暗道通向各家各户,所有的地下水道相连,走在很多地方都能听见脚下汩汩的流水声。正中所见即为羌碉,从废墟中拔地而起的羌碉,高达28米/用石片和黄泥土堆砌,不绘图掉线/全凭工匠精湛技艺和经验修建,在羌族文化中/碉楼是最具民族特色的建筑,羌碉是中国建筑艺术活化石,享有“东方神秘金字塔”的美誉(羌人谷中现有两个羌碉)

此为木祭

羌族人民信仰万物有灵,以木头为载体/崇拜天地自然,拜木祭为自然之灵气,在上雕刻日月星辰/释比图经等神秘万物,为子孙后代祈福,像这样的木祭/羌人谷内有许多,展现了他们的信仰和独有的民族文化皮鼓舞/羌绣等是羌族的民艺,据说千年前金丝猴帮助村民找到罪恶山羊,因此每到祭祖时/巫师带金丝猴头帽,以表对金丝猴的崇敬与感谢龙溪羌人谷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古羌人的繁衍生息地。沿杂谷脑河逆流而上汶川县城仅10余公里的公路右边,能看到“龙溪羌人谷”崭新的旅游招牌。走近羌寨深处,村寨一派安然平和的景象会让你风尘仆仆的身心沉静下来。两排房屋间的小路既是通道又像街巷,曲折地将一个个村子巧妙地连在了一起,仿佛是一个小型迷宫。从村寨尽头的山道一路朔溪而上,可抵达最古老的羌寨之一,被称为“落在云朵上”的阿尔村,这是个典型的羌族聚居村,更是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释比文化的传承地。

        车厘子:四川两个地方产车厘子,一是汶川,茂县这一带,二是汉源,每年汉源由于气候原因车厘子都早于汶川至少半个月左右上市,但因汉源车厘子口感较差所以市场价比汶川便宜一半以上,这对于奸商就有了动力,每年一到了5月初就有大量的汉源果子拉到汶川摆在路边卖,同时成都市场也会有大量上市,但都不会给你说是汉源的,都只会告诉你是正宗汶川货,等5月中下旬真正的汶川果子上市时,山东的果子也同时大量上市,这时低价的山东货又来抢占市场,因此在成都市场上一般的水果店是根本买不到正宗汶川果子的,只有在少部分高档超市才有卖。

线路特色

1、车厘子:车厘子果实硕大、坚实而多汁,入口甜美,略带粉红润泽,果肉细腻,色清,汁无色,入口清香可口,甜美细嫩。营养丰富,含铁量高,具有促进血红蛋白再生,对贫血患者有一定的补益作用。

行程介绍

      车上自我介绍,在一片欢声笑语中轻松抵达我们今天的目的大约10:30点左右到达理县桃坪村,下车先来一个大合影集体照,之后在领队的带领下整装出发,中午当地农家品尝特色农家菜(AA自理)以后跟随农户进入果园采摘车厘子,吃到打嗝以后集合前往羌人谷游玩。自由活动,下午17:00准时返回下车点登车返回成都。预计25小时车程抵达成都散团,结束愉快的旅程。

羌族人对初次见面问候的问候语:纳吉纳鲁!祝愿你一切如意的意思,包含了“”这个意思。羌族人喜欢汉族,不一定需要羌族礼仪迎接,汉族流行的他们都喜欢!

另外提示:松潘县领导很可能是藏族,如果确为藏族,使用羌语问候会弄巧成拙!

建议你使用藏族见面问候的问候语:扎西德勒!意思同上!如要更隆重,可以献哈达,敬接风酒,放藏歌碟,唱藏歌卡拉OK!

吉祥如意。纳吉纳鲁娅咪是羌族语言,意思是吉祥如意。羌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使用羌语的人口约有12万,羌语分布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汶川、理县、松潘、黑水等地。

以上就是关于羌族歌曲有哪些全部的内容,包括:羌族歌曲有哪些、龙溪羌人谷、羌族语“啊恰达根”是什么意思啊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68972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6
下一篇 2023-04-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