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黄河以北、黄河以南地区都有那些城市

河南省黄河以北、黄河以南地区都有那些城市,第1张

河南省内黄河以北的地区,包括安阳、新乡、焦作、濮阳、鹤壁、济源六市。

河南省黄河以南地区包括商丘、驻马店、周口、漯河、许昌、平顶山。

1、商丘市

商丘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多偏北风,寒冷干燥;春季风多日暖,干旱少雨;夏季受偏南风影响,炎热多雨,水热配合较好,适宜农作物生长,但亦间有阵雨、冰雹带来危害;

秋季雨量偏少,日照充足。按候平均气温划分四季,候平均气温10℃以下为冬季,22℃以上为夏季,10-22℃之间为春、秋季。商丘市冬季较长,夏季次之,春、秋两季明显较短。

2、漯河

漯河位于暖温带的南部边缘地区,属于温暖过渡型季风气候,一年当中,冷热交替,四季分明。气候特点表现为“冬季寒冷雨雪少,夏季炎热雨集中,秋季凉爽日照长,春季干旱多大风”。全市累年平均气温为146℃。7月份最热,累年平均为274—277℃。1月份最冷,平均为05一07℃。

极端最高气温432℃(临颍1966年7月19日),极端最低气温为-16℃(舞阳1969年2月2日)。气温年际变化不大,年内变化明显,以7月份为界限,以前各月气温是逐月上升,以后各月为逐月下降。

全市年均降水适中,但降水的年际变化大,年内时空分布不均。一般是冬春降水少、夏秋降水多,并且雨量多集中于7、8两个月内。

3、濮阳

濮阳市位于中纬地带,常年受东南季风环流的控制和影响,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沙,夏季炎热雨量大,秋季晴和日照长,冬季干旱少雨雪。光辐射值高,能充分满足农作物一年两熟的需要。

年平均气温为133℃,年极端最高气温达431℃,年极端最低气温为-21℃。无霜期一般为205天。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4545小时,平均日照百分率为58%。年太阳辐射量为1183千卡每平方厘米,年有效辐射量为579千卡每平方厘米。

年平均风速为27米每秒,常年主导风向是南风、北风。夏季多南风,冬季多北风,春秋两季风向风速多变。年平均降水量为5023~6013毫米。

4、焦作

焦作市属温带季风气候,日照充足,冬冷夏热、春暖秋凉,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28°C-148°C,7月最热,月均气温为27-28°C,1月最冷,月均气温为-3-1°C。

5、新乡

新乡市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冬寒夏热,秋凉春早,历年平均气温14℃。7月最热,平均273°C;1月最冷,平均02°C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豫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商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漯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濮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焦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新乡

黄河流经的省份: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

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干流全长五千四百六十四公里,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等省份,成「几〕字形,向东注入渤海,沿途汇集了三十多条主要支流和无数溪川,流域面积达七十五万多平方公里。中游段流经广大的黄土高原地区,许多支流夹带大量泥沙汇入,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河水呈**,因而得名。

黄河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占宗列渠,海拔五千四百多公尺,四周高山终年积雪。黄河源流段有星宿海,是一片无数小湖的沼泽。出星宿海后进入鄂陵湖和札陵湖,穿过龙羊峡到达青海贵德,长一千九百多公里。

河南的大部分在黄河以南,但却有小部分在黄河以北。黄河以北的地区包括安阳、新乡、焦作、濮阳、鹤壁、济源六市。黄河以南地区包括商丘、驻马店、周口、漯河、许昌、平顶山。河南省东接安徽、山东,北接河北、山西,西连陕西,南临湖北,总面积167万平方千米。

河南省地势呈望北向南、承东启西之势,地势西高东低,由平原和盆地、山地、丘陵、水面构成;地跨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四大流域。

河南地处黄河中下游,是中国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至迟在50万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生息和繁衍。七八千年前的裴李岗文化时期,这里就产生了农业、畜牧业和制陶等手工业;到了40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中晚期,中原进入了石、铜器并用时代,产生了私有制和阶级的萌芽。

截至2021年3月,河南辖17个地级市,1个省直辖县级市,20个县级市,82个县,54个市辖区,1791个乡镇,660个街道办事处。河南省政府驻郑州市金水区金水东路22号。

从西往东走,分别是:青海省、四川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山西省、河南省、山东省 ,一共9个地区。最后在山东垦利县流入渤海。

黄河,中国北部大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中国第二长河,世界第六长河。黄河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查哈西拉山的扎曲,呈“几”字形自西向东流入渤海。

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下游的改道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每年都会生产十六亿吨泥沙,其中有十二亿吨流入大海,剩下四亿吨长年留在黄河下游,形成冲积平原,有利于种植。

扩展资料:

一、黄河流域地貌特征:

黄河流域西界巴颜喀拉山,北抵阴山,南至秦岭,东注渤海。流域内地势西高东低,高差悬殊,形成自西而东、由高及低三级阶梯。

最高一级阶梯是黄河河源区所在的青海高原,位于著名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北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耸立着一系列北西——南东向山脉,如北部的祁连山,南部的阿尼玛卿山和巴颜喀拉山。

黄河迂回于山原之间,呈“S”形大弯道。河谷两岸的山脉海拔5500~6000米,相对高差达1500~2000米。雄踞黄河左岸的阿尼玛卿山主峰玛卿岗日海拔6282米,是黄河流域最高点,山顶终年积雪,冰峰起伏,景象万千。

黄河出鄂陵湖,蜿蜒东流,从阿尼玛卿山和巴颜喀拉山之间穿过,至青川交界处,形成第一道大河湾;祁连山脉横亘高原北缘,构成青藏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分界。

第二级阶梯地势较平缓,黄土高原构成其主体,地形破碎。这一阶梯大致以太行山为东界,海拔1000~2000米。白于山以北属内蒙古高原的一部分,包括黄河河套平原和鄂尔多斯高原两个自然地理区域。白于山以南为黄土高原,南部有崤山、熊耳山等山地。

河套平原北部阴山山脉高1500余米,西部贺兰山、狼山主峰海拔分别为3554米、2364米。这些山脉犹如一道道屏障,阻挡着阿拉善高原上腾格里、乌兰布和等沙漠向黄河流域腹地的侵袭。

鄂尔多斯高原的西、北、东三面均为黄河所环绕,南界长城,面积13万平方公里。除西缘桌子山海拔超过2000米以外,其余绝大部分海拔为1000~1400米,是一块近似方形的台状干燥剥蚀高原,风沙地貌发育。

黄土高原北起长城,南界秦岭,西抵青海高原,东至太行山脉,海拔1000~2000米。黄土塬、梁、峁、沟是黄土高原的地貌主体。

塬是边缘陡峻的桌状平坦地形,地面广阔,适于耕作,是重要的农业区。塬面和周围的沟壑统称为黄土高原沟壑区。梁呈长条状垄岗,峁呈圆形小丘。

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植被稀疏,在长期暴雨径流的水力侵蚀和重力作用下,滑坡、崩塌、泻溜极为频繁,成为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地。

汾渭盆地,包括晋中太原盆地、晋南运城——临汾盆地和陕西关中盆地。太原盆地、运城——临汾盆地最宽处达40公里,由北部海拔1000米逐渐降至南部500米,比周围山地低500~1000米。

关中盆地又名关中平原或渭河平原,南界秦岭,北迄渭北高原南缘,东西长约360公里,南北宽3080公里,土地面积约3万平方公里,海拔360~700米。

这些盆地内有丰富的地下水和山泉河,土质肥沃,物产丰富,素有“米粮川”、“八百里秦川”等美名。

崤山、熊耳山、太行山山地(包括豫西山地),处在此阶梯的东南和东部边缘。豫西山地由秦岭东延的崤山、熊耳山、外方山和伏牛山组成,大部分海拔在1000米以上。

太行山耸立在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之间,最高岭脊海拔1500~2000米,是黄河流域与海河流域的分水岭,也是华北地区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界线。

第三级阶梯地势低平,绝大部分为海拔低于100米的华北大平原。包括下游冲积平原、鲁中丘陵和河口三角洲。鲁中低山丘陵海拔500~1000米。

下游冲积平原系由黄河、海河和淮河冲积而成,是中国第二大平原。它位于豫东、豫北、鲁西、冀南、冀北、皖北、苏北一带,面积达25万平方公里。本阶梯除鲁中丘陵外,地势平缓,微向沿海倾斜。黄河冲积扇的顶端在沁河河口附近,海拔约100米,向东延展海拔逐渐降低。

黄河河口三角洲为近代泥沙淤积而成。地面平坦,海拔在10米以下,濒临渤海湾。以利津县的宁海为顶点,大体包括北起徒骇河口,南至支脉沟口的扇形地带,黄河尾阊在三角洲上来回摆动,海岸线随河口的摆动而延伸。近百年来,黄河填海造陆,形成大片新的陆地。

二、径流量

1、实测年径流量

1954年编制黄河综合利用规划时,在进行复查和插补的基础上,采用1919~1953年系列,计算陕县实测年径流量为412亿立方米。

1962年提出《黄河干支流各主要断面1919~1960年水量、沙量计算成果》,其中陕县站实测年径流量4235亿立方米,秦厂站4724亿立方米。

1975年黄委会规划办公室编制治黄规划时,采用1919~1975年56年系列,计算黄河干、支流各主要站的实测年径流,其中三门峡站实测年径流4185亿立方米,花园口站4698亿立方米。

1982年黄委会设计院又按1919年7月至1980年6月61年系列,三门峡站实测年经流量4172亿立方米,花园口站4664亿立方米。

2、天然年经流量

1975年对黄河干、支流主要站的实测年径流量进行了还原,选用1919年7月至1975年6月56年系列,还原了引黄灌溉耗水量及大、中型水库调蓄水量。

1976年提出,三门峡站天然年径流量4984亿立方米,花园口站5592亿立方米。1986年提出《黄河水资源利用》报告。

根据黄河的实测情况,对年径流系列又进行了延长,采用1919年7月至1980年6月61年系列,通过还原,提出了黄河干支流主要站天然年径流量成果,其中三门峡站为5038亿立方米,花园口站为5634亿立方米。

3、年径流特性

黄河流域年径流量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因受大气环流的影响,降水量较少,而蒸发能力很强,黄河多年平均天然年径流量580亿立方米,仅相当于降水总量的163%,产水系数很低。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黄河

很多城市是以黄河为界的:

郑州、洛阳、开封、三门峡在南,焦作、新乡、濮阳在北。这些城市的以黄河南北为界。其中三门峡的北边是山西省运城市,被黄河隔开。

黄河不经过的城市:

黄河以北:安阳、鹤壁、济源

黄河以南:信阳、南阳、驻马店、周口、漯河、平顶山、许昌、商丘。

综上:

以南:郑州、洛阳、开封、三门峡、信阳、南阳、驻马店、周口、漯河、平顶山、许昌、商丘。

以北: 安阳、鹤壁、济源、焦作、新乡、濮阳

长江、黄河都流经的省区是:青海、四川。

长江流经:青海(青)-四川(川)-西藏(藏)-云南(滇)-重庆(渝)-湖北(鄂)-湖南(湘)-江西(赣)-安徽(皖)-江苏(苏)-上海(沪)注入东海,黄河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最后流入渤海。

长江流域北以巴颜喀拉山、西倾山、岷山、秦岭、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淮阳丘陵等与黄河和淮河流域为界,南以横断山脉的云岭、大理鸡足山、滇中东两向山岭、乌蒙山、苗岭、南岭等与澜沧江、元江(红河)和珠江流域为界,东南以武夷山、石耳山、黄山、天目山等与闽浙水系为界。

黄河流域的日照条件在全国范围内属于充足的区域,全年日照时数一般达2000~3300小时;全年日照百分率大多在50%~75%之间;仅次于日照最充足的柴达木盆地,而较黄河以南的长江流域广大地区普遍偏多l倍左右。

黄河流域的太阳总辐射量在全国介于中间状况,北纬37°以北地区和东经103°以西的高原地带,为130~160千卡/平方厘米·年;其余大部分地区为110~130千卡/平方厘米·年,虽然不及国内西南部,尤其是青藏高原地区强,但普遍多于东北地区和黄河以南地区,为我国东部地区的辐射强区。

扩展资料:

长江径流主要由降水补给,降水超过一半被蒸发,因此,蒸发量是长江流域水量平衡的重要要素之一。流域平均年水面蒸发量为922mm,流域平均年陆面蒸发量为541mm,占平均年降水量1067mm的51%,平均干旱指数为086。

总的来说,流域西部的金沙江及流域东部的汉江唐白河、赣江流域、长江三角洲大于其他地区,水面蒸发量在1000mm以上;在云南元谋地区有一个小范围大于2000mm的高值区,是长江流域水面蒸发最大的地区。长江流域其他地区水面蒸发量在700~1000mm。

长江流域水面蒸发的年际变化较小。年内分配由于各地高程、地理位置及所受气象因素的影响不完全相同,一般以夏季最大,冬季最小。上游地区春季大于秋季,中游地区秋季大于春季,下游地区春、秋季相差不大。

以上就是关于河南省黄河以北、黄河以南地区都有那些城市全部的内容,包括:河南省黄河以北、黄河以南地区都有那些城市、黄河流经哪几个省、河南在黄河以南还是黄河以北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68955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6
下一篇 2023-04-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