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是怎么定历法的

中国古代是怎么定历法的,第1张

中国古代历法演变大致又可以分为五个时期,

一 古历时期:汉武帝太初元年以前所采用的历法;

二 中法时期:从汉太初元年以后,到清代初期改历为止。这期间制订历法者有七十余家,均 有成文载于二十四史的《历志》或《律历志》中。

三 中西合法时期:从清代期苏会传教士汤若望上呈《新法历书》到辛亥革命为止;

四 公历时期:辛亥革命之后,于1912年孙中山先生宣布采用格里高历(即公历,又称阳 历)

五 阴阳历结合期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采用公历的同时,考虑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还颁发中国传统的农历。

历法,简单说就是根据天象变化的自然规律,计量较长的时间间隔,判断气候的变化,预示季节来临的法则。中国古代天文学史,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就是一部历法改革史。 纵观中国古代历法,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大致说来包括推算朔望、二十四节气、安臵闰月以及日月食和行星位臵的计算等。

我国从夏朝开始使用真正意义上的历法,主要用于指导农业生产等方面。

扩展资料:

现在被称为夏历的中国传统历法,是辛亥革命使用西历后,一些人以为中国传统历法行的是夏正,所以就叫夏历。其实现在使用的这部传统历法,其基

本规则是沿用汉代制定的汉历(太初历),所以应该叫汉历。目前称为农历、阴历、古历、旧历等。属于一种阴阳历,平均历月等于一个朔望月,这一

点与阴历原则相同,所以有阴历的成分;另一方面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为一个回归年,并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反映季节(太阳直射点的周年运动)的变

化特征,所以又有阳历的成分。至今几乎全世界所有华人以及朝鲜半岛和越南等国家,仍使用夏历(汉历)来推算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节日。

夏历与殷历、周历,秦历不同,主要在于以哪个月为正(作为一年之始)。一年十二个月,分为子月、丑月、寅月、卯月、辰月、巳月、午月、未

月、申月、酉月、戌月(注意:不是戍)、亥月。中气冬至所在的月(仲冬之月)为子月,大寒所在的月(季冬之月)为丑月,雨水所在的月(孟春之

月)为寅月余类推。夏历以寅月为正月(与今汉历(农历)正月相同)、殷历以丑月(相当于今汉历(农历)12月)为正月、周历以子月(相当于今汉

历(农历)11月)为正月。秦历以亥月为正月(相当于今汉历(农历)10月)。比如说,夏历的三月就是殷历的四月、周历的五月。从汉武帝开始至

今,都采用夏正。这样后人误以为现在历法是夏历,其实只是用了夏正而已。

参考资料:

夏历-百度百科

中国使用最久的历法是元朝时期开始实行的授时历,总共使用了364年,这种历法是在古代天文学家长久的观测后,根据数据分析计算出来的,比西方同样准确度的历法早了将近300年。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种古老的历法。

一、授时历的起源

授时历于1281年正式实行,元朝初期使用的是金国的历法,这种历法缺乏科学依据,观测数据不准确,随着时间的累积,记录的时间误差越来越大,因此,忽必烈就下令修订新的历法,他召集了一大批古代天文学家,对国家内现有的天文观测仪器进行了全面的修复整改,随后用了多年时间,让人搜集我国各地的天文学数据,最后在多位天文学家的精密测算之下,修订出了授时历。

二、授时历的历史意义

授时历比西方同样精确度的历法早出现了300多年,这意味着我国天文学在当时的世界上处于领先的地位。这次大规模的测算活动,为元朝保留下来了许多天文数据,这对研究其他知识也有很大的帮助。随着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活动的开展,授时历也被带到了其他国家,这对促进现代历法的发展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三、授时历的编订者

授时历的主要编订者是许衡、郭守敬、王恂。他们不仅是我国古代优秀的天文学家、数学家,也是中国文人的代表。他们数十年如一日的进行学习和研究,除了授时历外,许衡还制定了元朝的官制,郭守敬还负责修建了大运河,王恂创造出了历率计算法,他们都为我国古代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关于这种古老的历法,大家还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太初历》由西汉落下闳[hóng]创制,是中国第一部有完整文字记载的历法,规定以正月为岁首,把二十四节气编入历法,是中国历法史上的第一次大改革。

《大明历》又称《甲子元历》,南北朝祖冲之创制,改进闰法、首次引入了“岁差”的概念,从而使得历法更加精确,是中国历法史上的第二次大改革。

《戊寅元历》由博仁钧和崔善为创制,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颁行全国的历法,废除平朔,改为定朔、废除闰周,是中国历法史上的第三次大改革。

《授时历》由元代许衡、郭守敬、王恂创制,用近世截元法代替了上元积年法,并推算出了365日为一年,是中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一部历法,是中国历法史上的第四次大改革。

《时宪历》由明代徐光启创制,废除自西汉以来的“平气”二十四节气推算法,正式采用以太阳在黄道上位置为标准的“定气”,是中国历法史上的第五次大改革。

根据中国史书的记载,黄帝在炎帝之后,统一了中国各部落。他推算历法;教导百姓播种五谷,兴文字,作干支,制乐器,创医学。纪时:帝使大挠作甲子,以十天干配合十二地支以纪时沿用至今农历,即道教之六十元辰。

古六历是黄帝、颛顼、夏、殷、周、鲁六种古历的合称,是我国最早的历法,古六历是从春秋战国到秦朝时期制定的黄帝、颛顼、夏、殷、周、鲁六种历法。

黄帝,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

扩展资料:

中国历法,是中国历史上由我国先民黄帝创制出来的。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历法的国家之一,历法的出现对国家经济、文化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夏历(农历)、彝历、傣历、羌历、和藏历等是我国现阶段在广泛使用的几部自有历法。

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 ,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

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黄帝以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而统一中华的伟绩载入史册。黄帝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作《黄帝内经》等。

以上就是关于中国古代是怎么定历法的全部的内容,包括:中国古代是怎么定历法的、我国从哪个朝代开始使用历法、中国用最久的历法是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68887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6
下一篇 2023-04-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