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归田录卷)

文言文翻译(归田录卷),第1张

孙何、孙仅都因为擅长写作一时远近闻名。孙仅担任陕西转运使,写了两首《骊山诗》,第二篇有“秦帝墓成陈胜起,明皇宫就禄山来”的语句。当时正建造玉清昭应宫,有一个憎恨孙仅的人,想诬蔑他,就抄写他的两首诗献给真宗。真宗读了第一首诗“朱衣吏引上骊山”句子,就说:“孙仅是个器量小的人,这值得夸耀什么!”于是丢弃不读它,而写陈胜、安禄山的语句,最终也没有听到,人们认为孙仅幸运。

自己翻译,仅供参考。

仁宗在东宫,鲁肃简公宗道为谕德。其居在宋门外,俗谓之浴堂巷,有酒肆在其侧,号仁和,酒有名于京师,公往往易服微行,饮于其中。一日,真宗急召公,将有所问,使者及门,而公不在。移时,乃自仁和肆中饮归,中使遽先入白,乃与公约曰:“上若怪公来迟,当托何事以对,幸先见教,冀不异同。”公曰:“但以实告。”中使曰:“然则当得罪。”公曰:“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中使嗟叹而去。真宗果问,使者具如公对。真宗问曰:“何故私入酒家?”公谢曰:“臣家贫,无器皿,酒肆百物具备,宾至如归。适有乡里亲客自远来,遂与之饮。然臣既易服,市人亦无识臣者。”真宗笑曰:“卿为宫臣,恐为御史所弹。”然自此奇公

翻译:

仁宗住在东宫,鲁简肃公做谕德,他住在宋门外面,俗称浴堂巷。有酒肆在它的旁边,店号叫仁和酒,在京师很出名,公(鲁简肃)常常换掉服装在那裏饮酒。一天真宗急忙召见公(鲁简肃),使者在门边而公不在裏面。一段时间后仁宗从仁和酒肆回来,使仁跟公约定说:“真宗要是怪罪你来迟了,应该用什麽话来推托?公说:“以实情告诉他。”使者说:“这样的话要得罪的。”公说:“饮酒,人之常情,欺骗国君,是君子的大罪状。”使者叹息著走了。真宗果然问使者,使者具体地像公说地那样对答。真宗问公说:“为什麽擅自进入酒家?”公道歉说:“臣家贫穷没有器皿,酒肆什麽都具备,宾去到好像回家一样,正好有乡里亲客从远方来,于是跟他们饮酒。”真宗说:“你是宫里的官,恐怕会被御使(各官)弹劾。”然后从此认为他是奇人,忠诚实在可以重用。晚年每次对章献明肃太后说群臣中可重用的多数人,他也在其中。之后章献都任用他

《归田录》这书,是史官不记载的朝廷中的轶事,与夫士大夫笑谈之馀而可纪录的,把它记录下来以供闲暇的时候看的书。有人听说了就讥笑我说:“太迂腐了! 你所学的东西,是把修养仁义作为学业,把诵读《六经》作为言谈的,你对待自己又该当如何呢 而且你有幸蒙受皇帝赏识,在朝廷做官,参与评议国家大事,到现在有八年了。你既不能趁此时机发奋,遇到事情努力去做,有所建树,作出增添补益;又不能阿谀谄媚来顺应世俗。使得怨嫉谤怒,集于一身,致使被那些小人侮辱。正值那惊风骇浪猝然之间从深渊发生,而蛟鳄鼋鼍之类的鱼怪,正齐头并举闯入伺候,竟然置身其中,来踏入践行死路。多亏皇上仁德圣明,心生不忍而怜惜,把你从流着口水的怪兽口中解脱出来,这样来赐给你以后的活路生命,难道没有听说过大蛇吐珠、黄雀衔环的典故,效仿蛇雀报恩么?大约正当壮年的时候,尚且没有作为,现在又老又病,这终究还是对不起皇帝的恩情,又长时间耗费农民钱谷,是官仓中偷食白吃的大老鼠啊!替你考虑,最好是向朝廷请求保全身体,辞去一切荣耀而归隐,在田园之间优游消遣,终老一生,还可以偷得一个懂得满足进退的好名声。你却徘徊不定,久久不作决定,这都不想,还弄什么归田录呢!”

我起身答谢说:“凡是您责问的都是对的,我这就辞官归去,您姑且等着看。”

治平四年九月乙未,庐陵人欧阳修作序

太祖(宋太祖)时,郭进为西山巡检,有告(诬告,告发)其(指郭进)阴通(私通,暗地里)河东刘继元,将(将要)有异志(异心,指谋反)者(。。的人,指告发者),太祖大怒,以(以。。为由)其(指告发者)诬害(诬陷,陷害)忠臣(指郭进),命缚(绑)其人(指告发者)予(交给)进,使(让)自处置(处理,安置)。进得(省略代词“者”指告发者)而不杀,谓曰:“尔能为我取继元一城一寨,不止(不禁)赎(饶恕)尔死(动词用作名词,死罪),当(应当,还要)请当(动词实用“使。。当”)尔一官。”岁馀(这年末),其人诱其一城来降。进具其事送之於(通“于”)朝,请赏以官。太祖曰:“尔诬害我忠良,此才可赎(判决,赐)死(动词用作名词“死罪”)尔,赏不可得也 ! ”命以其人(以此为由,吧这个人)还进,进复请(奏请)曰:“使臣失信,则不能用(使。。为用)人矣(虚词,五实意))。”太祖於(通“于”)是赏以(以。。为赏赐)一官。

宋太祖赵匡胤当皇帝时,郭进是西山巡检,有人告发他私通河东的刘继元,将要谋反,太祖听后大怒,以他(告发之人)诬陷忠臣为由,命令把他绑起来送给郭进,让郭进自行处置。郭进没有杀他,对她说:“你要是能帮我夺取刘继元的城寨,我不但恕你死罪,还要为你请功让你当官”。这年末,这个人引诱刘继元的一城的人来投降。郭进把他所做的事情全部报告朝廷,请求朝廷赏以官位给他。太祖说:“你是一位诬陷我的忠臣,这才赐你死罪,奖赏是不让你得的”命令以这个理由退回给郭进,郭进再次奏请说:“让臣失信,那么谁还能为我用呢?”太祖于是就赏赐他(告发之人)一官位。

原文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译文

康肃公陈尧咨善于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比,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有一次),(他)曾经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箭,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打发走了。

这是一篇富含哲理与情趣的小品文章,通俗易懂,意味深长,非常具有教育意义,因此多年来为中学课本必选篇目。这篇文章的成功之处在于将熟能生巧这个大道理。用一个生动的小故事加以阐释,达到了发人深省、心领神会的目的。

第一段:写陈尧咨善射,卖油翁略表赞许。 文章开头就对陈尧咨作概括介绍,他”善射”,”当世无双”并”以此自矜”。射技高超,以常理而论,定然是人人赞赏,射者自命不凡也是常情。这就为下文做了伏笔。但是,卖油老范云”发矢十中八九”,却只”但微颔之”。这里以极其精练的笔墨提出了矛盾,在读者心中产生了悬念,就自然地引出了下文。[6]

第二段:说明熟能生巧的道理。 康肃公一贯”自矜”,对卖油老头对其箭术所表示的不以为然的态度,是不会轻易放过的,自然要追问:”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卖油老头回答:”无他,但手熟尔。”这一问一答,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就是”熟能生巧”。康肃公一时还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反认为是”轻吾射”,至此矛盾更加激化,卖油老头只好现身说法”以我酌油知之”。又用具体事实证明”熟能生巧”,”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作了这一番表演之后,卖油老头为解除康肃公的疑虑,说道:”我亦无他,惟手熟尔。”这个回答很重要,既回答了并非”轻吾射”,又再次说明道理。康肃公心中豁然开朗了,由”忿然”到”笑而遣之”结束了全文。 本文以卖油翁自钱孔沥油而钱不湿的这件小事,说明了”熟能生巧”这个普通的道理。 一般说理文章,常常要发议论,说为什么应该这样,为什么不应该那样。而这篇文章并没有高谈阔论,只是记叙卖油翁与陈尧咨对答和卖油翁酌油的经过,来说明道理。本文着重写的是射箭和酌油都可以由于手熟达到高超的技艺,而不是写陈尧咨的射箭。所以写陈尧咨的射箭只用了”矢十中八九”五个字,写得十分简略。这样繁简得当,突出文章的重点。

陈尧咨学问不小,官职做得也很大,而且是文武双全,不愿屈居人下,可是却不得不在卖油翁面前认输,因为卖油翁指出的道理辩驳不倒,只得”笑而遣之”,没有责备”犯上”的小百姓,对于”用刑惨急,数有杖死”的陈尧咨确实不大容易。”笑”,既是有所领悟,也是自我解嘲,自是”传神之笔”。

第一,归田录是宋代欧阳修所作

第二,归田录可以说是一本笔记,是欧阳修晚年辞官闲居颍州时作,故书名归田。多记朝庭旧事和士大夫琐事,大多是亲身经历、见闻,史料翔实可靠

第三,具体情况请参见:>

以上就是关于文言文翻译(归田录卷)全部的内容,包括:文言文翻译(归田录卷)、欧阳修《归田录》、求:《归田录》自序翻译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68820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6
下一篇 2023-04-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