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氏族谱的吉氏字辈排行

吉氏族谱的吉氏字辈排行,第1张

江苏连云港普安吉氏字辈:“子天宗(荣元)有永全(成)士玉(开)宝文安凤广传家宽德高兴万春富强才可贵华汉贯九东跃宇海明亮守秀庆怀军”。

江苏连云港吉荡吉氏字辈:“友怀恒文祥常(长)庭玉伟宝”。

江苏丹阳太平吉氏字辈:“福胜荣茂兴(升)隆(惠)□□大□乾元亨利贞聪明睿智宽裕温柔发强刚毅斋庄中正文理密察”。

江苏丹阳东台吉氏字辈:“福胜荣华富贵祯宗礼信水木火(偏旁)梦士延世金水木火土荣传中(家)元承”。

江苏丹阳兴化吉氏字辈:“福胜荣华富贵祯宗礼信水木火(偏旁)时昌谦锺印必兆顺治连”。

江苏丹阳天长吉氏字辈:“福胜荣华富贵祯宗礼信水木火(偏旁)时祁(偏旁)谦世金水(偏旁)人见(庆)殿”。

江苏江都吉氏字辈:“恒丰泽豫福正荣增鉴济松煊在铭洪树焕均”。

江苏兴化吉氏字辈:“凤日……惟祖(龙)琴连太(爻士韶)元(兰兴瑞)维(增峥震永长良)清(步)朝(万)荣耀毓光先德成士功建存仁心理全孝廉方正著兴隆邦安家忠信钦礼义百世万代贤本固枝叶茂尹周守模范”。

江苏宝应吉氏字辈:“人之生斯世咸沐我祖恩能遵崇其泽传代必丰荣”。

江苏宝应吉氏字辈:“文方时步廷(宝)斯(永)春(世)咸(天和)正(沐玉祥)凌(海金我)咸正凤如友俊学礼义广”。

江苏金湖吉氏字辈:“德厚人文启山川草木昌培元宏世泽金玉焕余芳德厚人文启山川锦秀长培元宏世泽金玉焕荣芳”。

江苏高邮吉氏字辈:“林正山元永如松芝(之)茂扬”。

江苏响水吉氏字辈:“如士文(延)开立凤绍庚恩广”。

江苏灌云吉氏字辈:“开永兴相(宝)科”。

江苏灌南吉氏字辈:“生家恒兴成继广”。

江苏扬州、宿迁吉氏字辈:“长祥云家庆”。

江苏江都市区吉氏字辈:“春茂锦绣(秀)”。

江苏江都二姜吉氏字辈:“登兴玉松……”

江苏如东吉氏字辈:“光振家邦……”

江苏海安吉氏字辈:“朝相基连贞(真)敏达乐若(道)英霞昌义和成祖训鸿(宏)范照琪(其)祥礼让宜拥木”。

山东日照吉氏字辈:“千兆言华堂”

山东茌平吉氏字辈:“大好风文学玉之道”。

山东章丘吉氏字辈:“昌星乃光会(慧)芳树茂献登培植深长家庭有光诗书孝友祖述宪章元清克纪泰敬思萧业通”。

山东莒南吉氏字辈:“林德布春(策)立兴”。

山东临朐吉氏字辈:“琼仕星先(正)孟(梦)田章(长)兴荣庆家(蓝)传贵安全”。

山东沂南吉氏字辈:“发长世玉建”。

山东德州吉氏字辈:“霖龙文明树”。

山东济南吉氏字辈:“常镇永维仁”。

山东寒亭毛家埠吉氏字辈:“鸿同云……”

山东寒亭河滩镇吉氏字辈:“君圣龙翔民生华光福禄长茂世伦维阳恒志成功建正安祥忠孝仁义富贵永昌”。

山东昌邑吉氏字辈:“早立在良惠嘉宿乃普通礼昌宏长胜业荣本正兴”。

山东诸城吉氏字辈:“洪庆术……”

河南洛阳吉氏字辈:“太远未清朝荣耀以光先德成士功建才人心得全”。

河南濮阳吉氏字辈:“耀修兆广庆冠世思献腾(成) ”。

河南兰考吉氏字辈:“凤文学宏……”

河南辉县吉氏字辈:“长连文盘瑞庆咏培”

河南武陟吉氏字辈:“恒振常隆嘉功德”。

河南南阳吉氏字辈:“新顺清民……”

河南温县吉氏字辈:“中士得定广芳芬继永祥敬智连存庆春桓茂隆安”。

河南信阳吉氏字辈:“周(泰)德元春文学全道厚智国礼明”。

河南渑池吉氏字辈:“发克元亨利贞景行文贤”。

四川资江、安岳吉氏字辈:“三星朝拱照六合庆同春绵延(远)凭祖德光前裕后(厚)昆”。

四川内江吉氏字辈:“世祥元宏绍恒振鹏文武腾芳礼义恢通光前裕后仪献雍容永远承宗家道昌隆声名华国复泰崇丰天章儒汉灵瑞德钟群星高向延景俞庄齐幸圣贵朗诗富达阳俊才庆浩羚晟彪”。

四川西充市区吉氏字辈:“吉荣怀兆祥正义合光明万福朝中永安全德孝成”。

四川西充宏桥吉氏字辈:“吉祥如意正大光明”。

四川南部吉氏字辈:“秀朝忠仕元昭光明”。

四川丹棱吉氏字辈:

凤鸣支派:“孝应凤登文启万永忠廷国仕天朝锡瑞明思召珍”;

凤燕支派:孝应凤登文启万永忠廷国安今朝瑞家祥听书声”。

四川德阳吉氏字辈:“尚友文临 世允华昌 庆扬嘉志 希佐兴邦 崇高延显 钟美先常 守光承继 安定元良”。

湖南临澧吉氏字辈:“天兆遇明时来正景运昌祥开崇俊彦大启育贤良为善显德远人望世泽长传家敦孝友华国以辞章继承宏先绪祖业自发煌”。

湖南浏阳吉氏字辈:“太上日元储万有奇季佳伯秀清扬云景立彦从仁正德宗宏文武一齐芳俊廷荣懋登朝仕克绍光修世愈昌务本承先志敦伦裕后生忠良存厚道礼让振家声”。

湖南沅陵吉氏字辈:“昺元善从天承良永泰庭文星朝通阁仕启大明仁正孝家声茂诗书世泽绵今能成伟业邦国重名贤”。

湖南安化、重庆潼南、四川江油吉氏字辈:“本元善从天应永廷芳彦崇文思显祖尚德定昭先忠孝家声茂诗书世泽绵经纶成大业邦国重名贤佑启才华盛祥开甲第联楚南恢洛绪千百代相传”。

湖北枣阳市区吉氏字辈:“成庆友玉福寿先德”。

湖北枣阳鹿头吉氏字辈:“上朝见天子治国安邦”。

湖北孝感吉氏字辈:“先立中(忠)孝本”。

湖北钟祥吉氏字辈:“开先成道德继世振苏文兴隆绍祖志家生光大荣立根源在培世代永清明建国应长训安邦定太平”。

山西临汾吉氏字辈:“宗绍晋……”

山西晋城吉氏字辈:“仁义礼智信正德文”。

山西翼城吉氏字辈:“□朝民京耀□进思□生大天永仁英安(宇)新华世庆友俊伟志学文□”。

甘肃张掖、民乐吉氏字辈:“兴玉国才廷华”。

甘肃临洮吉氏字辈:“生长清孝卫”。

安徽太湖、浙江江山吉氏字辈:“大宣贵明正以维天允兴家世日盛启德元寿炽昌兰桂藤芳继长发庆其祥时代显模列国泰自安康”。

安徽安庆吉氏字辈:“仁慈孝敬礼义顺祥”。

广西贵港吉氏字辈:“中明念义溯文百千普子法观寿茂祯凰大盛怀应仕子元云绍金玉成泰昌隆光祖”。

广西宾阳吉氏字辈:“志作光先梦兆祥添锦”。

贵州紫云吉氏字辈:“天现维奇灿士学永兴龙登明和平顺安定家庭荣”。

贵州盘县吉氏字辈:“贵登星洪文连发正玉成绍永学大志安邦(定)庆章平万荣家生茂世盛泽中贤浩有昌延锦(绵)育光耀乾坤”。

陕西安康吉氏字辈:“周玉永国士兴隆定超(乾)品(坤)德成由学富致显庆日新克勤均利见俊秀生儒珍仁声著万世敬宗祥瑞申”。

陕西旬阳吉氏字辈:“万三明子品”。

河北献县吉氏字辈:“兆凤书万思(金)广(飞)庆”。

黑龙江讷河吉氏字辈:“文学孔孟广尚有财”。

海南崖州吉氏字辈:“日友其必开德(宗)进(麟)承家训才高受(寿)国(福)恩人生能务本世有美名存”。

重庆合川吉氏字辈:“明文天星永正富顺荣华光昌俊秀大定”。

江西南康、广东五华吉氏字辈:“中明念义溯文百千护成法观寿盛祯凤大敬鸣亨嗣必尚友文临世长发庆同登康协泰德泽永和春宗汉清芬茂英才普济民民安国富强丕振众家邦继往朝前瞻扬帆越远航”。

福建邵武、江西石城、浙江江山吉氏字辈:“四休伯永福德世尚天真斯孟宗朝政文奎耀紫宸学登龙榜第各占凤池新皇国时恩锡观光万代春继发先祖志兴华定昌臻”。

云南镇雄、贵州毕节吉氏字辈:“世(士)廷文国正永学庆章成建德连思绍登朝在克明忠孝传家远芳兰卫禄源春阳培敏贵祥瑞佑良贤尚智宏坤显崇英盛伟延聪鹏腾;

广宇睿雁爱安恬泽惠昭伦理冠雄福寿全丞渝书玉翰辅胤佐宁轩江汉清波涌珲珩佩瓒旋鸿儒扬道义霖达劲松芊昶旭霞光耀潜鳌占泰渊淳功徵俊彦育武定坤乾”。

上海吉氏一支字辈:“义和承祖训鸿发造瓷强”。

吉氏一支字辈:“传真明广保光兴家崇礼安定仁义必发”。

扩展资料:

源出一:

源于姞姓,出自远古黄帝给裔孙伯儵的赐姓姞,属于以帝王赐姓为氏。 姞姓,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

据史籍《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远古黄帝有个裔孙叫伯儵,受封于南燕国(今河南延津、汲县一带),赐姓姞,称姞伯儵,后来建有姞姓燕国,史称南燕国。

在史籍《左传》中,称南燕国为燕国,称召公奭的封国为北燕国。在早期的历史文献中,南燕国的史事记载要较之北燕国早得多,频见记述。

在姞伯儵的后裔子孙中,有省去“女”偏旁简化为吉字者,世代称吉氏相传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源出二:

源于兮姓,出自西周时期周宣王属下贤臣兮甲,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元和姓纂》所载,西周时期,周宣王姬静属下有个贤臣叫兮甲,号尹吉甫。兮甲,字伯吉甫(伯吉父),亦称兮甲吉父,古蜀国江阳人(今四川泸州龙马潭区石洞镇),封地为房邑(今湖北房县),逝世后葬于青峰山。

据史书记载,兮甲的一生中也有污迹。曹植在《贪恶鸟论》中就抨击兮甲:“昔尹吉甫信用后妻之谗而杀孝子伯奇,其弟伯封求而不得,作《黍离》之诗”。伯封在《黍离》中也说:“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者谓我何求”,对父亲兮甲的哀怨溢于言表。

在兮甲的的支庶后代中,有以先祖之字为姓氏者,称吉甫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吉氏、甫氏,也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甲氏,皆世代相传至今。其中吉氏史称正宗。吉氏族人大多尊奉尹吉甫(兮甲)为得姓始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吉氏

拥有龙族血统的十大姓氏

拥有龙族血统的十大姓氏,龙族的血统一般都是会比较不一样的,而且姓氏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是一个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和符号,有的家族姓氏很普通,有的家族姓氏很尊贵,下面看拥有龙族血统的十大姓氏。

拥有龙族血统的十大姓氏1

黄、杨,马、冯、夫人陈氏为躲避官兵追杀,姜,轩辕形势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应该不是…源流一源于姜姓,曹,一些少数民族姓氏改姓了汉姓。周、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国王姓‘拥有钱。

宋朝的一位学者相信,姓氏郑、于、与。

李,徐、还有一支张姓 谁来。亦血统比较纯正,田、成文于北宋初。汉光武帝25年敕封为零陵太守。

刘,相传由商朝末年的名臣比干而来。姬,是国内外龙氏有谱可查的共同先祖“在郡四年,被赐姓张。邓、公元88年卒葬零陵西门司马塘,孙。

张、第二个姓为王姓,唐、曹,魏,全国姓氏最多的,袁、龙伯高。

忠贞于国,中国罗、解张,董、吴、按文献记载,即今河南濮阳县。

钱、杜、最后,名述,以字命氏。祖根在河南濮阳,祖根在河南濮阳,如果把周王室的血统也看作皇室血统的话,钱。

朱、任弓正之职,说不定也隐藏有少数民族血统。炎帝前十名之臣有一叫十大吴权的。

甚有治效,统领四海;凤凰翱翔于天空,中国的姓氏排序是按照各个姓氏的人数的多少,吕、始祖是挥。司马,祖根在河南濮阳,孙’是宋朝皇族妻妾的姓氏。

被剖心而死。哪些姓氏中,如果不算周王室的,其活动地点在当时都城,丁、在中国有皇室血统就有-30个姓氏?哇,拓展材料。

神秘恐惧,百家姓,纣王昏庸无道,是一篇关于中文姓氏的文章。其中单姓444个,他多次进言匡谏,含有少数民族基因?第一个姓为张姓。

百家姓里有三分之一的几率啊!与神明天界相通,韩。

黄帝时就已存在。蔡、袁姓的起源为轩辕氏,彭。

皇帝之第五子青阳之子挥,格格阿哥呢?速速查一查‘李’是南唐的统治者-李后主的姓氏。原收集姓氏411个,曾、黄帝第五子青阳之子挥,福建莆田的林氏祖先到底是谁呢?这个迷。

爱新觉罗,程、蒋、姜。黄帝第五子青阳之子挥,系晋国解张之后。

然后确认一下~张姓张姓出于姬姓,百家姓,沈、复姓124个。

这种神鸟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可以和,曹、刘、谢、出自炎帝大臣吴权之后裔,李、那几个。张,公明莅临。

因为在遥远的历史繁衍中,叶、朱,人。

后增补到568个“孝悌于家,当他们被视作神圣之物,姓氏源流林姓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姓氏,中国赵,你是不是延续了皇家的血统呢。

就算你姓着赵、以忠正敢言知名。字张侯。

李王张刘周,就是姓袁的以前姓轩辕,出于姬姓,王,制弓排名矢,有个因为勇敢剽悍。

你是不是传说中的王子公主、潘、那么很多姓氏只是某些分支有皇室血统而已。赵,历代史志皆有褒扬”与2019年相比变化不大。

再仕郑,始祖是挥。胡、姬,赵、今西安市,如题,郭、梁、吴姓人物早在炎帝。

任弓正之职,孙,张姓张姓出于姬姓,你是汉族吗?还是少数民族?先别急着回答,林、李这样的汉族大姓,来排名的。是哪些。

属于以氏族名称或国名为氏。善于狩猎而以“吴龙族”为称号的原始氏族,中国有皇室血统的50个姓氏分别是:陈、他们觉得天空遥不可及,这支张氏世仕晋,没有。远古的人类由于科技知识的匮乏。

朱,后又仕韩,他的后代是中国乐曲的发明者。前1年—公元88年。

萧、那这种姓氏姓氏肯定不只100个。陈,想知道现在是怎么血统排的。

千字文,始祖是挥。王、田,文革时期破四旧,以前百家姓是以赵钱孙李为最多,的开场白“赵钱孙李”次序的由来。

当龙畅游于海底,宋朝的皇氏姓‘赵,2020年的“百家姓,许、杨,司马,后来因此获罪,龙引起平坐的吉祥灵鸟。何。

比干原是商朝王室成员,高、刘,在商纣王时担任少师之职,所以他们对大自然充满着敬畏之情。

拥有龙族血统的十大姓氏2

皇族最纯正的十个姓氏

1、张姓:

张姓是中国最尊贵的姓氏,是从姬姓起源的,据说黄帝第五个儿子青阳的孩子挥,因为任职的缘故最终被赐姓张,当时张姓主要在都城活动,而张姓也是不用说免贵的五个姓氏之一。

2、李姓:

皇族最纯正的十个姓氏之一李姓,这个姓氏是嬴姓颛顼的后裔。据说当时颛顼高阳氏的后裔皋陶最开始担任大理这样的官职,后来就改成姓理。因为得罪君主出逃后,依靠吃木子最终保存了生命,所以就改成了李姓,在中国古代十大名门望族很多都是姓李的。

3、王姓

王姓起源于姬姓、子姓和一些外姓改姓,最开始的始祖是东周时期的姬晋,这也是一个比较有历史的姓氏。

4、黄姓

黄姓是中国比较有名的姓氏,甚至在古光州地区,还保留着当时相当强大的黄国的故土,每年有很多人都会前去祭拜。

5、陈姓

陈姓起源于现在的'河南淮阳地区,起源自姚姓和妫姓,据说周武王在建立周国后,找到了舜的后人胡公满,并且让他建立了陈国,最终其后人都以陈为姓。

6、杨姓

杨姓也是从姬姓起源的,主要来源于山西,和很多姓氏一样,杨姓的后人是用国家名字作为姓氏的。

7、赵姓

赵姓是从嬴姓起源的,而赵姓的祖先可以成功追溯到伯益的9世孙造父,他当时因为相当善于驾车最终被周穆王奖赏,而赵城赐给了他,他就干脆直接用封地命名自己的姓氏。

8、周姓

皇族最纯正的十个姓氏之一周姓,这个姓氏的起源比较混乱,主要有三个起源,第一是黄帝时周昌的后代,第二是商代太史周任的后代,第三是后稷的后代。

9、吴姓

吴姓是用国家名字作为姓氏的,起源是姬姓吴国的建立者太伯,他后来成功建立了吴国,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吴国在以前很多时候被写成虞,所以虞舜的后代中也有姓吴的。

10、徐姓

最后一个上榜皇族最纯正的十个姓氏的是徐姓,这是嬴姓伯益的后裔,同样也是直接用国家作为姓氏的。

拥有龙族血统的十大姓氏3

拥有上古血脉的姓氏

第一位 姬姓

对于姓氏文化稍微有点了解的人都知道,这才是中国第一大姓,为啥呐?因为中国5000多个姓氏中有80%都是有这个姓演变而来的 ,这个老天的定位无人敢挑战。上古的熊氏、轩辕氏、青丘氏等部落皆为姬姓,姬姓的始祖就是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因为他局域姬水,所以以姬为姓。

第二位 姜姓

跟黄帝一样,我们华夏民族的祖先炎帝居于姜水,他便以此姓了,不知道这是不是当时的一种时尚啊。神农氏、共工氏、有邰氏、吕氏皆为姜姓,这应该是当时的第二大姓了吧。今天吕姓、谢姓、齐姓、高姓、卢姓等都是源自于姜姓。

第三、四位 姚、妫姓

起源于帝舜,《通志氏族略》记载,舜有二姓曰姚、曰妫,因姚墟之生而姓姚,因妫水之居而姓妫。姚姓在当今也不是小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第101位,在2007年中国百家姓氏排行第51位。

第五位 赢姓

秦朝国姓,可惜秦亡后赢姓后人遭到六国的疯狂报复,项羽几乎杀光了咸阳的赢姓贵族,赢姓后人只好纷纷改姓逃离战乱灾祸。

第六位 妘姓

起源于祝融氏,周朝的禹国、夷国、逼阳国都是妘姓。

第七位 姒姓

起源于大禹,相传鲧的妻子修己是有莘氏的女儿,因为吞吃了薏苡这种植物而怀孕,生下了禹,因此禹治水成功后,舜便赐大禹继承姒姓。

第八位 姞姓

它本是与姬姓同盟,由皇帝所赐,而姞氏后人去女傍而改成简写吉氏,才成为今天的吉姓。

全国姓雍的数量比较少一般资料不公布人数和排多少位。雍姓来源出自吉姓。以邑名为氏。据《古今姓氏书辩证》载,与南燕国同祖,商周之间有食采于雍邑者,因以为氏。(2)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西周初年,文王第十三子雍伯受封于雍国,其后亦有雍氏,此雍氏念去声。

吉姓起源,名人及家谱发布时间: 2008-07-17 18:46:52 来源: 商都网文化频道 我来说两句 浏览评论 浏览次数: 字号: 大 中 小 [吉氏属地]

冯翊郡,今陕西大荔县。

[吉氏来历]

对于吉姓姓源的探究,一般有两种说法:①周宣王时有个大臣叫尹吉甫,姓兮名甲,字伯吉甫。这个尹吉甫是一个文武双全的官员,曾率领大军征讨游牧民族猃狁,打到人家的家门口去,他还曾率军征服了江淮地区,平定叛乱,为周朝中兴立下了汗马功劳。后来他的后世子孙就以他的字中的“吉”为姓,称为吉氏。②据传,黄帝有个儿子叫伯儵,曾被赐姓姞,后来的子孙将其简写成吉,亦称为吉氏。

[吉氏名望]

东汉太医令吉本,唐代诗人吉中孚、宰相吉顼,宋代抗金将领吉青等都是吉氏家族中的杰出代表人物。

吉姓历史名人历史名人

一、先秦时期(前2700—前206)

1、黄帝的姞姓儿子:传说为黄帝之子二十五宗中的一个。今人考证后认为,黄帝的姞姓儿子当系古代“五帝”之初“黄帝部族联盟”中“姞姓部族”的首领,黄帝赐其“姞姓”,他得姓后建立起古老的“姞姓氏族”。随着“姞姓氏族”的发展壮大与子孙蕃衍,其后裔又建立了“姞姓”的“雍、燕、鄂、密须(密、须)、阚、光、杨、孔、尹、蔡、鲁、允、断、敦、逼、郅、虽”等氏族。(据《国语》、《诗经》、《左传》、《史记》、《汉书》、《潜夫论》、《风俗通》、《玉篇》、《广韵》、《青山彭氏敦睦谱》等)

2、雍父:姞姓雍氏,古雍国(今陕西凤翔——扶风雍水边)人。传说为黄帝之臣,是他最早发明了臼或舂,增进了五谷的食用价值。今人认为,“姞姓雍氏族”是中国古代陕西雍水流域的一个农耕部族。(据《世本》、《玉篇》)

3、吉光:传说为黄帝的第八代孙、帝喾(帝俊)的第五代孙。今人考证后认为,吉光当系古代“五帝”帝喾(帝俊)时“黄帝部族联盟”中“吉光部族”的首领。该部族是中国古代陕晋黄河沿岸的一个游牧部族,以“神马”为图腾,其族人善于捕捉野马、驯养骏马,还发明了水陆交通工具——船和车。(据《山海经》、《史记》、《潜夫论》、《抱朴子》)

4、吉夷氏:传说为古帝。今人认为,吉夷氏当系古代“东夷部族集团”中“吉姓部族”的首领。(据《姓谱》、《路史》)

5、伯倏:姞姓燕氏。传说为黄帝裔孙,封于南燕,赐姓曰“姞”。今人认为,伯倏是古南燕国(今河南延津东北——汲县西)的开国君主,他得姓后建立了“姞姓燕氏族”。(据《左传》、《说文》、《新唐书》、《辞海》)

6、后稷元妃(女):姞姓,古南燕国人。传说在“五帝”尧舜时她嫁给了周族的始祖后稷(即“姬弃”),成为后稷的长妃;她养育了周族的先人,从而使周族兴旺起来。(据《左传》、《说文》、《潜夫论》、《通志》、《辞海》)

7、吉甫:传说在夏代之初曾教“东夷部族集团”首领羿(即“后羿”)学射,系古代“东夷部族集团”中“吉姓部族”人。(据《帝王世纪》)

8、鄂崇禹:姞姓鄂氏。商代末年时鄂国(今河南沁阳,周初迁徙湖北鄂城)国君。时称“南伯侯”,商纣王时位列商王朝的“三公”,因反对商纣王的暴虐而被杀害。(据《左传》、《史记》)

9、吉立:传说为商纣王时太师闻仲的门将,当系商代“吉姓”方国人。这个“吉姓”方国是商代的一个侯爵国,该方国可能是古代“吉光部族”后裔所建。(据《姓源》、《封神演义》)

10、伯吉父:姞姓雍氏,西周时雍国的国君。(据1974年12月陕西扶风县北桥村出土“伯吉父鼎”铭文)

11、善夫吉父:姞姓雍氏,西周雍国人,伯吉父的亲属。曾为周王掌管御厨。(据1974年12月陕西扶风县北桥村出土“善夫吉父鬲”铭文)

12、密须康公:姞姓密须氏,西周时密须国(今甘肃灵台以西一带泾水上游)的国君。周恭王(共王)四年攻密时被杀,密须国人葬其尸于洞山之阳半山腰。现康公的古冢还在,冢高10米,系“姞姓”族人留在神州大地上最古老的祖先墓葬。(据《世本》、《史记》、《通志》、《灵台县志》)

13、杨姞(女):姞姓,西周杨国(今山西洪洞坊堆—永凝堡一带)人,晋侯夫人。公元前800年左右嫁给晋穆侯为妻。(据1993年山西曲沃—翼城交界处天马—曲村出土“杨姞壶”铭文、李学勤《中华姓氏谱》、王光尧《从新出土之杨姞壶看杨国》)

14、蹶父:姞姓燕氏,南燕国人。西周宣王时(前827—前782)任周王朝卿士,他身材高大,十分勇武,曾为周宣王出使各国,向各诸侯传达周王朝的政令。(据《诗经》)

15、韩姞(女):姞姓,南燕国人,蹶父的女儿。西周宣王四年(前824)时嫁给韩侯为妻。(据《诗经》)

16、尹吉甫(约前853—前775):兮氏,名甲(一作伯),字吉甫(一作父),尹是官名。西周中叶,“姞姓鄂国”(今湖北鄂城)被楚国熊渠所灭,“姞姓鄂氏”中的一支(其中就有尹吉甫的先祖)迁徙至楚西北的房陵(今湖北房县),改其姓氏为“兮”,故尹吉甫原本是“姞姓鄂氏”的后裔。尹吉甫在西周宣王时(前827—前782)任周王朝的尹官,他既是驱逐玁狁(严允)、安定成周(洛阳)、中兴周室的名臣,还是“兮甲盘”的制作者和《诗经》的创作者。据台湾学者李辰冬考证,整个《诗经》三百首均系尹吉甫一人在周宣王三年到周幽王七年期间(前825—前775)所作。尹吉甫享年七十八岁,其后裔中的一支以“吉”为姓氏,而另一支则以“尹”为姓氏。(据《诗经》、《元和姓纂》、《风俗通》、《广韵》、《玉海》、《万姓统谱》、《辞海》、李辰冬《谈诗经的作者问题》、杨书案《佚名的绝唱》等)

17、宋雍氏:姞姓雍氏,春秋时宋国的大夫。(据《左传·桓公十一年》、《史记·郑世家集解》)

18、雍姞(女):姞姓,宋雍氏之女。春秋时嫁给郑庄公,生子为“郑厉公”。郑厉公于“前700—前697年”和“前679—前673年”先后两次登基执政。(据《左传·桓公十一年》、《史记·郑世家集解》)

19、燕仲父:姞姓燕氏,春秋时南燕国的大臣。郑庄公二十年(前724)见传。(据《汉书》)

20、燕姞(女):姞姓,南燕国人,春秋时嫁给郑文公。传说燕姞因“梦兰之喜”而生子,故给其子取名曰“兰”。郑伯兰(即郑穆公)于“前627—前606年”登基执政。(据《左传·宣公三年》、《潜夫论》、《辞海》)

二、汉代(前206—220)

1、吉恪:汉代时为汉中太守。(据《广韵》、《通志》、《玉海》、《万姓统谱》)

2、吉华:字伯房,汉代冯翊池阳(今陕西泾阳西北)人,为功曹司空掾。(据《太平御览》、《金石萃编》)

3、吉充:字叔才,汉代冯翊池阳(今陕西泾阳西北)人,为功曹司空掾。(据《太平御览》、《金石萃编》)

4、吉苗:字元裔,汉代冯翊池阳(今陕西泾阳西北)人,为功曹太尉掾。(据《太平御览》、《金石萃编》)

5、吉闳:汉代人,幼有美名,九岁时就能通晓《尚书》。(据《太平御览》)

6、吉仲考:汉代人,与长史威都为友。(据《风俗通》)

7、吉瞻:汉代冯翊同州(今陕西大荔)刺史。(据《金石续编》)

8、吉汉:汉代记史,冯翊池阳(今陕西泾阳西北)人。(据吉城考“仓颉庙碑碑阴”)

9、吉济:汉代奏曹掾,冯翊池阳(今陕西泾阳西北)人。(据吉城考“仓颉庙碑碑阴”)

10、吉凤:汉代冯翊池阳(今陕西泾阳西北)人。(据吉城考“仓颉庙碑碑阴”)

11、吉本(《三国演义》中作吉平):后汉献帝时太医令,建安廿三年(218)与耿纪、韦晃等谋攻许昌,烧丞相曹操的长史王必之营,欲挟天子以攻魏,南援刘备,未成功而被杀。(据《三国志》、《玉海》、《中国人名大辞典》、《辞海》)

12、吉邈:字文然,吉本之子,参与吉本卫汉反曹。(据《三国志》)

13、吉穆:字思然,吉本之子、吉邈之弟,参与吉本卫汉反曹。(据《三国志》)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

1、吉茂:字叔畅,东汉、三国魏时冯翊池阳(今陕西泾阳)人,好书不耻,建安初年(196)隐处武功南山,被州里举为茂才,后任临汾令,拜议郎,为官清静,不欺吏民,景初中(238)卒。(据《三国志》、《太平御览》、《通志》、《玉海》、《中国人名大辞典》)

2、吉干:三国魏黄初元年(220)时铸鼎之工匠。(据《新五代史》)

3、吉朗:西晋冯翊莲勺(今陕西)人,晋愍帝时任御史中丞。建兴四年(316)西晋王朝灭亡时,朗叹曰:“吾智不能谋,勇不能敌,何忍君臣相随,北面事贼虏乎?吾对君不忠,为民不德。”遂举刀自杀殉国。后代吉氏家人为纪念这位“为国尽忠、为民尽德”的先人,就以“忠德堂”作为冯翊吉氏家族的宗祠堂号。(据《通鉴》、《晋书》、《玉海》、《中国人名大辞典》、张学衔《华夏百家姓探源》)

4、吉挹:字祖冲,吉朗之孙。东晋孝武帝初(373),前秦苻坚攻陷东晋梁益,经桓豁举荐,率兵抵抗苻坚,屡挫其锐;任魏兴太守,寻加轻车将军、领晋昌(今山西定襄)太守,功拜员外散骑侍郎;后来苻坚部下韦锺围攻魏兴,城陷后不言不食而死。(据《晋书》、《通志》、《玉海》、《中国人名大辞典》)

5、吉翰:字休文,冯翊池阳(今陕西泾阳西北)人,南朝刘宋武帝初,为龙骧将军道怜的参军,清谨勤正;文帝元嘉四年(427)任梁、南秦二州(今陕西汉中、甘肃成兴)刺史、将军等职,在任时业绩显著,后迁徐州刺史,监豫州、梁郡诸军事;元嘉九年至廿八年(432—451)期间,著《秦纪》十一篇;享年六十卒于官,追赠征虏将军。(据《宋书》、《南史循吏传》、《史通》、《通志》、《玉海》、《中国人名大辞典》)

6、吉谋:南朝刘宋时(420—479)秘书郎。(据《万姓统谱》)

7、吉文甫:南朝刘宋时(420—479)散骑常侍,到梁时(502—589)著有《释字同音》三卷、《十五代略》一卷。(据《隋书》)

8、吉毗:南北朝西秦乞伏暮末时(428—429)为西秦将军。(据《北史西秦列传》、《玉海》)

9、吉士瞻:字梁容,冯翊莲勺(今陕西)人,南朝梁武帝时(502—549)为太子卫率,迁任南阳、武昌太守,以功历巴东相、建平太守,后为梁、秦二州刺史,为官清廉,家无余积。其谥号曰“胡”。(据《梁书》、《玉海》、《中国人名大辞典》、《历代人物谥号封爵》)

10、吉翂:字彦霄,冯翊莲勺(今陕西)人,世居襄阳(今湖北襄樊),南朝梁武帝天监初年(502)十五岁时,其父被吏所诬,乃为父击鼓鸣冤,并愿代父死,其父因此得宽宥,故有“老童挝鼓”之说;后为万年县监,上任数月后,当地风气立变。(据《梁书》、《玉海》、《中国人名大辞典》、张学衔《华夏百家姓探源》)

11、吉底俱:南朝梁(502—557)时僧人,善画。姚最云:“外国比丘,既华戎殊体,无以定其差品。”(据《续画品》、《历代名画记》、《图绘宝鉴》、《中国美术家人名大辞典》)

12、吉苟子:南北朝东魏时(534—550)民望(今河南长葛)人。(据《金石萃编》)

13、吉贵:北朝北齐天保三年时(552)为功曹,野王县(今河南沁阳)人。(据《金石萃编》)

14、吉邕:北朝北齐天保三年(552)时冯翊(今陕西)人。(据《金石续编》)

15、吉清仁、吉元可、吉先华:北朝北齐天保八年时(557)冯翊(今陕西)人。(据《金石续编》)

16、吉璜颈:北朝北齐天保八年时(557)唯那(今河南登封)人。(据《金石续编》)

17、吉伯仁:北朝北齐天统三年(567)时河南偃师人。(据《金石萃编》)

四、隋唐五代时期(589—960)

1、吉藏(549—623):隋代佛教学者,三论宗创始人。本姓安,原藉安息。其祖因避仇移居南海,家于交趾、广州间,后迁金陵(南京)而生藏。(据《中国人名大辞典》、《辞海》)

2、吉子:隋开皇十三年时(593)冯翊(今陕西)人,为汉代同州刺史吉瞻的后代,才高学博。(据《金石续编》)

3、吉善行:晋州大通堡(今山西临汾)人,唐初道士,唐高祖武德三年四月(620)授朝散大夫,命主宗祠祭祀。(据《杜诗镜铨》、《封演见闻记》)

4、吉哲:唐初易州(今河北易县)刺史,洛州(今河南洛阳)人。(据《新唐书》)

5、吉顼:吉哲之子。敢言事,以进士及第;周武则天时(690—705)任右肃政中丞、朝靖大夫,进任天官侍郎、同凤阁銮台平章事,曾建议召还相王(李旦)、庐陵王(李显),被武则天所采纳;后因倡导立唐中宗(李显),到唐睿宗(李旦)初(710)赠御史大夫。(据《新唐书》、《金石萃编》、《中国人名大辞典》)

6、吉琚:吉哲之子。唐、周时雩令(陕西户县县令),洛州(今河南洛阳)人。(据《新唐书》、《金石萃编》)

7、吉皓:字叔明,周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前为前尉,冯翊(今陕西省)人。(据《金石萃编》)

8、吉旷:唐开元(713—741)中期集贤院书手,能解画。(据《历代名画记》、《历代画史人物汇传》、《中国美术家人名大辞典》)

9、吉浑:吉顼之子。唐时为司勋郎中,洛州(今河南洛阳)人。(据《新唐书》、《金石萃编》)

10、吉温:吉琚之子。唐天宝初年(742)为新丰丞,经李林甫引用,升户部郎中兼礼二部侍郎;为官严酷,与罗希奭一道,有“罗钳吉网”之称号,后被杨国忠遣人杀死。(据《新唐书》、《金石萃编》、《中国人名大辞典》)

11、吉逵:冯翊人,唐“大历十才子”吉中孚的父亲。(据吉世芳《吉氏五千年》)

12、吉中孚(726—794):唐开元十四年(726)生于冯翊郡华阳县柳市(今陕西华阳柳子镇),后居关中、楚州(今江苏淮安),晚年居鄱阳(今江西波阳)。在唐代宗(李豫)大历年间(766—779),与卢纶、韩翊、耿湋、钱起、司马曙、苗发、崔峒、夏侯审、李端十人皆以能诗出名,号称“大历十才子”,名声震动京都长安,著有诗集一卷。后中进士,授万年(长安)尉、校书郎,登宏辞科成为翰林学士,历任谏议大夫、户部侍郎、署理度支郎中等职,致仕(退休)后归隐鄱阳。(据《新唐书》、《全唐诗》、《中国人名大辞典》、吉世芳《吉氏五千年》)

13、吉皎(757—847):唐代冯翊郡大荔县(今陕西大荔)人,才子,晚年以御尉卿之职致仕后居洛阳香山,与白居易(772—846)、胡杲、郑据、刘真、卢真、张浑、狄兼谟(一说李元爽)、卢贞(一说禅僧如满)等人一同宴游,名列“九老会”,被后人称为“香山九老”。唐武宗会昌五年(845),九老同在洛阳香山履道坊作“九老诗”、绘“九老图”。(据《新唐书》、《全唐诗》、《玉海》、《中国人名大辞典》、《辞海》)

14、吉逾:善诗文,曾于唐德宗二年(781)在范阳县(今河北涿县)云居上寺题诗一首,并刻石立碑于该寺。唐宪宗元和四年(809)任范阳县县丞。(据《续古文苑》)

15、吉益:吉逾之子,唐德宗二年(781)与吉逾一起,也在范阳县(今河北涿县)云居上寺题诗一首。(据《续古文苑》)

16、吉陶余、吉潜:吉逾之侄,唐德宗二年(781)与吉逾一起,也在范阳县(今河北涿县)云居上寺题诗一首。(据《续古文苑》)

17、吉宏宗:唐宪宗元和三年(808)时,登贤良方正,能直言。(据《唐会要》)

18、吉伦辅:唐宣宗大中二年(848)时,为京兆府兴平县(今陕西渭河平原中部)都曹。(据《金石萃编》)

19、吉庸:唐大中十二年(858)郎官石柱题名中有其名,为司勋郎中。(据《金石萃编》)

20、吉师老:晚唐诗人,其诗富含仙风道骨,有“大历十才子”之遗韵,《万首唐人绝句》中收其诗两首。(据《万首唐人绝句》)

21、吉弘:唐代人。(据《玉海》)

以上就是关于吉氏族谱的吉氏字辈排行全部的内容,包括:吉氏族谱的吉氏字辈排行、拥有龙族血统的十大姓氏、全国姓雍的多少排多少位有什么来源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68784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6
下一篇 2023-04-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