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迈小城

清迈小城,第1张

                          清迈小城

“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若是你到小城来,收获特别多……”这首优美动听的歌曲,在台湾女歌手邓丽君深情演绎下,曾经让我产生过无数次冲动的遐想 。1995年邓丽君香消玉损于泰国清迈,从此,全世界人民知道了泰国有个清迈,而我从此将泰国清迈长埋于心。

我相信在邓丽君出名之前,泰国清迈一定是座小城,时至今日,泰国清迈虽然是泰国第二大城市,然而在我的心中,它永远是座小城。

我是听邓丽君的歌声长大的,在我的心中她永远是不可代替的歌神。曾经在台湾旅行时,我专门到邓丽君的家乡去祭拜过她,但来到清迈我并没有想过要去祭拜她,因为这里已经没有了她的踪迹。此次到泰国清迈旅行,我事前确实没有做好思想准备,是朋友强行将我“绑架”而来。

北京时间下午3:50分,泰国亚航飞机准时降落在清迈国际机场。三个小时前在长沙为抵御春寒,我还穿着保暖的冬衣,而此刻的清迈是滚滚的热浪扑面。地面温度38度,导游说现在清迈还不算热,最热的天气温度可达50度以上。清迈虽然空气清新,森林覆盖率比较高,但气候非常潮湿而闷热,一年只有二季,而且大部分属于高温气候,既然如此,那么病人为什么喜欢到清迈疗养,它的意义何在呢?我搞不懂邓丽君为什么不辞辛苦,先后三次跑到酷热的清迈疗养?稍微懂一点医学知识的人都知道,哮喘病人应该生活在空气干燥的地方。

此次清迈之行,朋友定的是一个高品质的旅行团。我们一行四人配备一台专车一个专职导游,旅行路线我们可以向导游提出参考意见,导游基本上会遵照我们的意见执行。旅行这么多年,我还从没有享受一次这么高的规格,所以一上车,我就向导游提出到邓丽君曾经生活的地方看看。导游是泰国第三代华人,他要听懂我们衡阳普通话显得比较难,在好不容易听懂我的意思后,他说邓丽君留在清迈的痕迹已经很难找到,邓丽君曾经住过的宾馆也是挂了几个字而已,已没有任何可看之处。朋友也说伤心的地方还是不看为好,免的伤怀失望,我想了想也只好作罢。

因为热,导游听从我们的意见先将我们安排回宾馆换单衣短袖。宾馆的环境无话可说,有游泳池有花园,宾馆四周树木葱茏,置身其中仿佛就在生态公园,我相信在家乡衡阳市是不可能找到比这更好环境的宾馆。晚餐导游也安排的不错,四个人一大桌都是当地有名的泰国菜。然而尽管如此,但当我一想起这个导游比我们年龄都要大,而且与我们进行交流时,他的汉语是那么的生疏,我就对我们这次高品质的旅行充满沮丧。

从导游的简单介绍中,我们得知清迈城区共分为三个部分:新城区,老城区,位于新老城区中间的古城区。 晚饭后,我们委婉的拒绝了导游请我们喝燕窝汤的一番好意,要求司机帮我们送到清迈最有名的小商品市场,小商品市场位于古城区。

清迈市的小商品市场与国内,以及所有的东南亚小商品市场没有什么很大的区别。尽管如此,漫步在长达两公里的小商品市场上,一路细细的看过,商品所展示的民族特性还是深深的吸引了我。清迈市曾经在历史上一段很长的时期,它是作为一个国家的国都所在,在泰国,清迈是仅次于曼谷的一个文化遗产古都……

下午6:00钟,小商品市场中段小广场电线杆上的喇叭突然响了起来,它用汉语和泰语向人们广播现在是播放国歌的时间。于是喧闹的市场瞬间安静了下来,人们即刻停止走动,正在做生意的商贩们马上终止了手中的交易。人们静静地仰望着发出国歌声音的地方,神情肃穆垂手而立,嘴唇轻轻地随着国歌声咏唱。这是我从未在国外见到过的场景,在国内也是在正规大会场上见过,而在大街上,在交易市场却从未见过。

我静静地望着这看似普通而不能再普通的场面,心里有一丝丝的感动。这里没有警察,没有管理者的要求,完全是一种人们长期以来自发自觉的行为,是人们发自内心对祖国的热爱,对生养他们土地的热爱。随着泰国国歌声的结束,我心里也产生了一种莫名其妙的酸,此刻,我多么希望这种场景能在我们国内,在我们的大街小巷上,在我们的商品交易市场上也能见到……

      2019年3月16号 晚 匆草于泰国清迈Woodfield宾馆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20年的数据,泰国清迈市的GDP为1,025亿美元。与中国城市相比,这个数字不算很大。以2019年数据为例,中国最小的省会城市海口市GDP约为1,200亿美元左右,略高于清迈市。

需要注意的是,将两个国家或地区之间的经济规模进行简单比较并不完全准确和恰当。因为它们具有不同的历史、文化、政治和社会背景,并且可能存在着各种差异和特殊情况。

所有的国家都各具特色、有所不同,而有些国家则尤其特异。

泰国,在许多人眼里堪称是东南亚地区中最具异国风情的国度,就满足于自己特别的气质。

在她七百年来的独立历史中,泰国举国上下展示了一种令人惊异的坚毅传统,这个传统的基石,是人对国教"佛教屹立不摇的信仰,以及对君主制度的尊崇,尽管民主立胄已在公元一九三二年完成,王室尊严一如昔日国王尚是人民的救世之主时代般受到崇敬。

素可泰

素可泰意为"幸福的开端",是泰族人历史上建立的第一个真正独立的王国。

从13世纪中叶至14世纪末,素可泰王朝曾盛极一时,是泰国文明史上的黄金时代。

这一时期的宗教艺术和建筑被认为代表着最经典的泰国风格,其最大特色是莲花座的装饰和钟形佛塔。

素可泰地区有两座历史公园:素可泰历史公园和西萨差那莱历史公园。

素可泰历史公园:

素可泰古越是素可泰王朝都城遗址,距曼谷约420公里,在14世纪末被大城王朝吞并后成为一座弃城,逐渐淹没于丛林之间。

近些年来,经过大规模的修缮,这座占地45平方公里的古城已被辟为历史公园,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文化遗址。

近100座历史遗址和4个大型池塘散落于修剪整齐的绿茵之间。

游览素可泰古城的最佳时间是每年水灯节,即泰国阴历12月的满月之日(一般为西历11月)。

用芭蕉叶和鲜花作成的水灯漂浮在池塘中,水波中闪映着古刹、佛像的倒影,充满了诗情画意。

蓝干亨国家博物馆:

蓝干亨大帝是素可泰王朝功绩最显赫的君主,他统一的国家,扩大了疆域,崇尚小乘佛教,创制了现代泰国文字。

他还积极与中国发展关系,曾派人到中国访问过两次,学习陶器制作工艺。

这家博物馆将为你探索素可泰古城的秘密提供一些感性知识。

馆内收藏有素可泰王朝最优秀的佛像创作,其中那尊行走佛像,被认为是泰国佛像中的极品。

馆内展示的一块蓝干亨大帝碑文记载:"素可泰日益繁荣。

水中有鱼,田中有稻……自由买卖,无需纳税。

"这块碑文是泰国文字的最早纪录,也是泰国古典文学中的著名片段。

玛哈塔寺:

建于13世纪,是古城中规模最大的寺庙,四周围有砖墙和护城河,是素可泰古城的精神和行政中心。

院内有198座佛塔,在佛殿残存的砖柱中间还坐着一些幸存下来的佛像。

洒溪寺:

坐落在一个大池塘中间的小岛上,环境十分幽雅。

佛殿建筑为典型的素可泰时代风格,佛塔则是典型的锡兰卡式钟形佛塔。

西川寺:

位于玛哈塔寺西北15公里。

这里被紧紧围在据说有3米厚的高墙内的坐佛今天依然受到泰国人的尊崇,因此绝对不要动爬到佛像身上留影的念头。

佛像高15米,宽11米。

西萨差那莱历史公园

位于素可泰历史公园以北约50公里的雍河旁,占地45平方公里,是素可泰古城姐妹城市遗址,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文化遗址。

这个历史公园掩映在青山绿草之间,游人不多,很适合骑自行车游览,也可以骑大象在公园里绕一圈。

考盘家蓬寺:

这个寺本身没有特别之处,但从落在一座小山上,是远眺公园全景的上佳地点。

章隆寺:

意为"大象寺",是西萨差那莱古城的中心,由蓝干亨大帝建于13世纪末期。

钟形的锡兰式佛塔底座是39头大象,当年曾经很宏伟的台阶象征着登上天堂之路。

在这座寺庙前,你往往可以发现真的大象。

差达尤塔寺:

在章隆寺对面,意为"七排塔寺",因为这里的33座小佛塔排成七排。

寺内所有的佛塔都有莲花顶,是典型的素可泰风格。

据传,这里的佛塔下埋着素可泰王朝王室成员的骨灰。

南帕亚寺:

建于15世纪或16世纪,比古城内的所有其他寺庙都晚。

主塔是典型的锡兰式钟形佛塔,底座也曾雕刻有大象。

主殿外墙上刻有大城王朝早期的装饰图案。

普拉西拉塔那玛哈塔寺:

位于古城以南3公里。

据认为这座寺庙建成素可泰王朝以前,因此有比较浓重的古高棉风格。

入口的门楣上雕有古高棉风格的佛头,主殿里供奉着一座大型素可泰风格的坐佛,旁边是一尊行走佛像,充分展示了素可泰佛像雕刻流畅圆润的艺术风格。

寺庙旁有一座木头吊桥横跨雍河,当地人骑着摩托车晃晃悠悠地过桥也可算作一景。

大城

大城意为"和平之城",位于曼谷以北86公里,从1350年至1767年是暹罗国的首都,大城王朝可谓泰国历史上的全盛时代:统治范围包括今天的老挝、柬埔寨和缅甸,历经417年,33个国王,到17世纪大城的人口达到100万,欧洲、中国和日本的商人不远万里来到这里经商。

当时,所有到过此地的人都为它的繁华所折服。

虽然这座和平之城最终于1767年被入侵的缅甸军队烧毁并劫掠一空,但从数量众多的宫殿庙宇遗迹中仍可以依稀看到大城王朝当年曾有过的辉煌。

到大城游玩的是佳方式是从曼谷乘船溯湄南河北上,沿途欣赏两崖的怡人风光,遥想当年郑和下西洋率船队前往大城时的壮观场面。

到邦巴茵王宫下船游玩后,搭乘巴士前往大城历史遗迹公园,租辆自行车徜徉于散落在萋萋芳草间的残垣断壁,感怀历史的无常。

傍晚时分搭巴士回曼谷。

菩拉司山碧寺:

在所有古迹中最有名的要数菩拉司山碧寺。

这座建于14世纪的寺庙是当年大城规模最大的寺庙,也曾做过几代国王宫殿和皇家寺庙。

这里曾经供奉着一座16米高的大佛像,像身表面贴的金重达250公斤。

缅甸军队占领大城后为了熔解出金子,烧毁了整座寺庙和佛像。

该寺的标志性建筑是屹立在废墟中的3座具有典型大城时代风格的大佛塔。

大城历史遗迹公园:

大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址。

这座用护城河围起来的古城内外共有375座寺庙。

菩拉玛哈塔寺:

这座寺庙也建于14世纪。

尽管经过缅甸军队的大肆烧掠该寺的原貌早已荡然无存,但那座高棉风格的佛塔依稀保存着几分风韵。

据传,这是大城年代最久远的佛塔之一。

寺庙里那尊裹在树根里的佛像头也是一外奇特的景观。

帮巴茵王宫:

位于大城以南约20公里,在大城王朝时代曾是国王的夏宫。

重建于19世纪末拉玛五世朱拉隆功大帝时代。

这里集合了东西方多种风格的建筑,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建于湖中央的埃萨旺帖帕耶阿殿(Aisawan Thiphaat Hall)。

这是一座木结构的尖顶宫殿,仿造曼谷大王宫内的一座宫殿建成。

据说当年朱拉隆功大帝经常于日落时分在此吟诗。

王宫内唯一开放的宫殿威哈甲隆殿(Wehat Chamrun Hall)是一座纯中国式建筑,中文名叫"天明殿"。

该殿是由一批华人出资修建献给朱拉隆功大帝的。

这座木结构宫殿的造型类似广东潮汕一带的殿堂建筑,屋内外装饰品及家具大多来自中国,格局布置也是完全中国式的。

游人还可以登上天明殿旁边的斜塔,一览这座掩映在绿茵与波光中的宫殿建筑群。

北碧府

北碧府是泰国第三大府,位于曼谷以西约130公里,西临缅甸,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修筑的桂河桥而闻名于世。

北碧城内:

桂河桥:

桂河桥是一座铁路桥,是连接泰国和缅甸的一条长约415公里的铁路和一部分。

当时,日军为征服缅甸和缅甸以西的亚洲国家,急需一条给养供应线,便于1942年9月16日起,先后役使61万名盟军战孚和20万名亚洲劳工,用16个月便修完了原计划需要6年时间才能完工的铁路。

由于当时铁路沿线气候和生活条件恶劣,加之日军的残酷役使,先后有16万名战俘和近10万名劳工死于劳累、疾病和营养不良。

因此这条铁路也被称为"死亡铁路"。

战争接近尾声时,大桥被盟军炸毁。

战后,泰国政府重新修建。

现在的桂河大桥共有11节钢梁,全长300米,并仍在使用之中。

游客可以在大桥上行走,领略桂河的秀美。

也可在北碧府境内的任何一个火车站搭乘开往桂河桥方向的列车。

沿途山清水秀,泰国中部的田园风光尽收眼底,并有机会接触到普通泰国人,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

战俘宫博物馆:

这座博物馆建在一座寺庙旁,紧临北碧府的另一条主要河流麦公河。

整个建筑仿造当年盟军战俘居住的竹屋顶的长条窝棚。

馆内展示的照片显示,战俘们瘦骨嶙峋,浑身上下只有胯间一块粗布遮体。

馆内还陈设有二战期间的地图、武器、和其他战争纪念品,并收集了大量有关桂河桥和死亡铁路的新闻报道。

这座博物馆的名字JEAATH是用当年与桂河桥有关联的六个国家英文名字的缩写组成的。

这六个国家是:日本,英国,澳大利亚,美国,泰国和荷兰。

北碧府盟军公墓:

这座公墓在火车站对面,共有6982个来自英国、荷兰、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印度、新西兰、加拿大和缅甸等盟军战俘的墓碑,他们多在修建"死亡铁路"时去世。

公墓内绿草萋萋,鲜花盛开,几千个16K纸大小的大理石墓碑整齐排列。

算算战俘们去世时的年纪,很多都年轻的令人心碎。

公墓环境优美恬适,间或看到泰国年轻人在次温习功课或会友。

北碧城外:

很多游客到北碧府只为看桂河桥,实际上北碧府外有茂密的从林,秀丽的河流,品种繁多的野生动植物种类和飞珠泻玉的大瀑布。

很有罗曼蒂克思想的商人在深山里的河上建造了竹船房,也不通电,晚上用煤油灯照明。

在黑 ``的夜晚,蓦然发现久居都市的你早已忘却原来天上还有这么多星星。

地狱之火通道:

位于北碧城西北80公里处。

为纪念在修建"死亡铁路"最艰难地段而死亡的盟军战俘和亚洲劳工而建。

在这一地段战俘们用最简单的工具在一座山中凿出了一条1000米长的通道。

由于当时日军役使战俘日以继夜地工作,晚上点着火把,铁凿撞在山体上溅起簇簇火花,远看好象地狱之火。

通道完成时,大约70%的战俘因过度劳累和饥饿疾病而死亡。

这座纪念性项目建有一座博物馆,馆内陈列有战俘的照片,配有较详细的英文说明,讲述当年修建"死亡铁路"时的情形,并连播放一个短记录片。

从博物馆旁边的小路下去,就是地狱之火通道。

当年战俘们用最简单的工具开凿了7处山体,全长35公里。

如果时间有限,只需爬过一座小山,就可以到达一个通道。

看看通道两旁山体上依然清晰的凿痕,以及依然插在山石中的敲断了的凿子,不难想象战俘们的艰辛。

爱侣湾瀑布:

爱侣湾瀑布位于同名的国家公园内,是泰国最大的瀑布之一。

瀑布有7层,要爬到最高了一层,需要跋山涉水,因此一双适合走路的鞋子是必不可少的。

瀑布下的水潭也是游泳的好地方,所以也别忘了带游泳衣。

塞要瀑布:

有大小两个瀑布,都很美丽。

其中小瀑布比较近,距北碧城西北约60公里,大瀑布离城约100公里。

小瀑布附近有火车站,可以从那搭车回城。

清迈,是泰国第二大城市,是清迈府的首府,也是泰国北部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其发达程度仅次於首都曼谷。面积175平方公里,人口18万。市内风景秀丽,遍植花草,尤以玫瑰花最为著名,有“北国玫瑰”的雅称。清迈的天然环境优美,平均海拔300米,是泰国的高原城市,气候凉爽,是著名的避暑胜地。清迈曾长期作为泰王国的首都,至今仍保留着很多珍贵的历史和文化遗迹。城区内代表着泰北灿烂历史文化的古老寺庙,同时,清迈的丝绸、纺织品等也著称于世,每年都有大批丝绸、纺织品出口,是泰国制造业的重要支柱。

②泰国北部第一大城,清迈府首府。泰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宾河两岸。人口102万 清迈风光

(1980)。市郊土地肥沃,农产富饶。1296年起曾为兰那王朝(或称“南掌”)都城。旧城在河西,新城在河东,有两座桥梁相连。以手工艺著名,有珠宝首饰、银器、陶器、木雕、丝绸等。工业有柚木初步加工和锯木等。交通发达,为北线铁路终点站,距曼谷752公里。设有机场。有清迈大学、工艺学院、农学院等大专院校。市内寺庙约百座,有建于十三世纪的清门寺。市郊素贴山,有建于十六世纪的佛寺,为各地佛教徒朝拜圣地。旅游业发达。 清迈素以“美女和玫瑰”享誉天下,手工艺品名闻全国,远销国外,是泰国北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也是泰国第二大城市。距曼谷700公里,位于海拔300米的高原盆地,四周群山环抱,气候凉爽,景色旖旎,古迹众多,商业繁荣,是东南亚著名的避暑旅游胜地。

清迈是泰国古都,著名的历史文化古城,建于1296年。1296年4月14日清晨4点,清迈在曼格莱王(King Mengral)的领导下落成,伏着良田千里、滨河(Maeping)护卫,清迈成为泰国黄金时期的根据地,并逐渐成长为现今泰国最大的一府、第二大城。 清迈大象

在清迈的府会厅前有一座三王雕像,述说着清迈城是得到了另外两位国王的帮助。传说曼格莱王在一次打猎时发现这里出现被视为吉祥象征的白色水鹿、白鹿与白老鼠,因此决定在此建城。曼格莱王与素可泰的蓝坎亨王(King Ramkhamhaeng)、帕尧(Phayao)的南蒙王(King Ngam Muang)互结友好条约,形同兄弟,在建造清迈城时,得到二王非常大的帮助,集结了9万人参与城市的兴建。建好后的清迈城绕着一条18公尺的护城河,是一个长方形,东西宽1800公尺,南北长2000公尺。 清迈的黄金时代是在提洛卡拉王在位期间(西元1441到1487年),他盖了柴尤寺(Wat Chet Yot)、 完成了柴迪隆寺(Wat Chedi Luang),并于西元1455年在柴尤寺举办了第八次的世界佛教会议,将兰那的文化带到全盛时期。

帕烘寺

帕烘寺(WatPhuakHong)靠近松旁门,一进门就可以看见一幢美丽的僧院,金色配上红色的镶板,是典型的兰那式的僧院。但是此寺的重点景点是屋后少见的的圆锥型7层塔,西元1517年建造,塔上有52个佛 清迈建筑

龛,里面坐着冥想佛,可能受到中国式宝塔的影响才有此形状,基层还有一圈陶瓷装饰呢!清迈另外有两座相似的塔,一座在WatRampoeng,一座是ChediProng。

布帕壤寺

布帕壤寺(WatBuppHaram)就在圣方寺的对面,西元1497年同KingMuangKaew建造,正值兰那王朝佛教最兴盛的时候,是座混合缅甸和兰那两种风格的寺庙。寺中最吸引人的是年代久远的小木造僧院,有超过300年的历史,19世纪末曾经修复过,屋宇还保存原样,风檐上及廊柱上的细致灰泥装饰依旧叫人心动,有点倾斜的前门,让人有种年华老去的感叹。紧邻小木造僧院的是一座较大的僧院,也有200年的历史,走在两座院间的小道上,思古之情油然而生。左边新建造的僧院则是色彩斑斓、金碧辉煌,与单沉老旧的僧院像是两间不同的寺庙,塑着人行金鸟的山形墙特别值得细看。寺庙的后方有一座大佛塔,白色的外观加上巨大的塔身颇为雄伟。

兰花园

兰花虽然不是泰国的国花,但确是泰国人迎宾、装饰最常用的花,兰花的种类有上百种,清迈附近的梅萨山庄就有许多家兰花培植场,展览并销售各式兰花。养殖场还将兰花幼苗培育在真空瓶中,以便游客携 清迈大象

带,另外也有真花拿来镀金、镀银、上胶做成的别针,特别生动,也是送礼的好选择。

乌孟寺

一进入乌孟寺,就像到了山里,四周全是树林,唯一有人气的便是入口的小摊与树上一片片的箴言。沿着小路可以通过前人暝想用的洞穴,路旁的箴言是最佳的伙伴,上面皆以泰文和英文标示,都是一些诗句,深刻感人,例如:“LoveisaFlowergardentobewateredbytears”。穿过这一片树林后,左手边便是一个草药园,沿着路上种植一些药用植物,而后方则是一些顷圯的佛像,散落在草地上,其间有一颗很大、神情愉悦的佛像头,布满了青苔。看到寺中的精神柱之后右转,便是三道直的洞穴,里面可以相通,以往和尚便是在此修行,但 清迈

是现在已经重新铺设,开放给一般人参观,三道洞穴的尽头各有一尊至数尊佛像供人膜拜,洞穴的命运多难,曾经遭弃、日军的破坏及小偷的滥挖乱盗,据说洞穴中曾经有14-15世纪的壁画,但是现在已经消失不见了。

古道寺

古道寺(WatKuTao)的全名叫“WatWeruWanKuTao”,“Weru”是“竹子”的意思,“Wan”就是钵的形状,所以全部的意思就是“竹林旁里埋葬骨灰的钵形佛塔”。古道寺果真有数排竹林,但最大的看头还是那不寻常的塔,由5个类似和尚的钵形物组成,上面并覆有多彩的琉璃片。清迈建筑

南邦府

南邦府(LamPang)位于清迈东南方26公里处,这里环境优雅,以美女著称,是缅甸式庙宇集中之地,亦是泰境内惟一仍保留着以马车为交通工具的省府。这里的南邦鲁安寺(PhraDhatHairpoonchai),其展堂建于1925年,气派豪华。正门贴满金箔,极尽奢华。主殿内供有两尊青铜佛像。齐里骚佛寺,是以20座佛塔 清迈

并立而著名的寺庙。据说,游览该寺的人,如能数得出有20座佛塔,必获吉兆。自南邦府再南走不远有泰国的棉织中心村。这里盛产泰国棉花,村内有约2000架手工纺纱机,是著名的棉织品产地。 藏有佛祖舍利子的双龙寺 双龙寺位于素贴山山顶,建於1383年,又称‘舍利子佛寺’。称为双龙寺是因为寺门外石阶两侧各雕有一条长达500米的巨龙,十分壮观。称为舍利于佛寺是因为寺内有一座建于16世纪的金塔,据说塔内藏有佛祖释迦牟尼的舍利子,故被视为圣地。清迈王朝历代帝王对此寺都十分崇敬,常来此朝拜。而来此朝拜的各地信徒更是络绎不绝,每年6一7月均在此举行礼佛盛会。登上素贴山顶可远眺清迈市全景。

素贴山

素贴山,位于清迈以西16公里处,海拔1,667米,是清迈天然的了望台。普拉素贴寺(WatPhraThatDoiSuthep)是山上的主要游览点之一。素贴山DolSuthepMountain位于清迈市南6公里处,海拔1000米,是清迈市的标志。当地华语称此山为“遇仙山”或“会仙山”,因山上有著名的素贴寺而闻名。山坡上开满五色玫瑰,山顶白云缭绕,风光秀丽。登临山顶,清迈市全景尽收眼底。

普拉辛寺

普拉辛寺(WatPhraSingh)又译帕辛寺,别名双龙寺或舍利子佛寺,是泰国著名的旅游景点,清迈规模最大的佛寺,与契迪龙寺(WatChediLuang)同为清迈地位最崇高的寺庙。位于旧市街西端(SamLanRoad)、海拔1000多米的市内最高峰素贴山上,由孟莱王初建于1345年,后经多次扩建才形成现有规模。寺内供奉的帕辛佛像,据说600多年前从锡兰传入。 寺院周围苍松翠柏,古木参天,两条用彩色玻璃片和扇形彩釉小瓷砖镶嵌的巨龙,各有大小7个龙头,雄踞石阶两侧,龙首高翘,威风凛凛。长约150多米的龙身随石级起伏而上,一直伸展至佛寺门口。石阶重重叠叠,具309级,俨然佛家龙道,十分壮观。寺内有东西南北4座佛殿,分别有长廊相连,成四方形。每座殿内供有一尊金身大佛,正殿莱甘堂内供奉有被视为泰北最具灵性的三尊佛像。寺院正中有一座高约20米的大金塔,建于16世纪,据说塔内保存有佛祖释迦牟尼的圣物(舍利子)。清迈王朝历代帝王对此寺都十分崇敬,常来此朝拜。右侧有呈高床式的七旋塔,被誉为泰国建筑的精华。每年4月13日至15日,帕辛寺是人们庆祝泼水节的主要地点之一。

其它景点

仅存的泰北式庙宇清曼寺、契迪龙寺、蒲屏行宫泰式的美丽、马沙山谷、老清迈、查育寺、部族研究中心、培山苗族村、泰北文化公园、清迈植物园、清迈动物园、清迈国家博物馆、清曼寺、杜英沙那国家森林公园。

区别:日本是一个位于亚洲东部的发达国家,以其高技术水平和历史文化而闻名于世。而清迈则是泰国北部的一座城市,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传统,以及著名的清迈夜市。日本有着更加发达的基础设施,如交通、医疗卫生、教育、信息技术等,而清迈则更具有自然风光和文化多样性特色。

以上就是关于清迈小城全部的内容,包括:清迈小城、清迈gdp相当于中国哪个城市、泰国清迈有哪些旅游景点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68780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6
下一篇 2023-04-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