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孤烟直,这句话是出自哪首诗全诗是什么

大漠孤烟直,这句话是出自哪首诗全诗是什么,第1张

- - 诗词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使至塞上》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有。本诗运用了“燕然勒功”的典故,其出自《后汉书》的《窦融列传·窦宪》东汉窦宪破北匈奴,直至燕然山,有就是今天的蒙古境内的杭爱山,刻石记功“燕然勒功”指把记功文字刻在石上勒,雕刻这首诗不但写出了出使边塞的艰苦行程,还描绘了塞外壮阔奇丽的景象及到达边塞访问的情况,表达了诗人飘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难以排遣的孤寂之情

萧关:古关名,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候骑:侦察兵。王维出使河西并不经过萧关,此处大概是用何逊诗"候骑出萧关,追兵赴马邑"之意,非实写。

都护:官名。唐朝在西北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护府,每府派大都护一人,副都护二人,负责辖区一切事务。

燕然:古山名,即今蒙古国杭爱山,代指边防前线。《后汉书�6�1窦宪传》:宪率军大破单于军,"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此两句意谓在途中遇到候骑,得知主帅破敌后尚在前线未归。

:“萧关”,唐时防御吐蕃的军事重地,在今甘肃省固原县;“候骑”,侦察情况的骑兵;“都护”,汉代官名,这里指守卫边塞的最高军官;“燕然”,燕然山,即杭爱山,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诗人袭用虞世南《拟饮马长城窟》中的“前逢锦衣使,都护在楼兰”句,戛然而止,给人留下回味的余地:我们似乎看到了威风凛凛的都护将军,正指挥大军奋勇作战的场面;也隐约感受到了诗人年轻时勇猛威武的神采和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从诗的题目看,使至塞上,写了诗人出使边塞的经历,从内容看,“边”“居延”“汉塞”“胡天”“大漠”“萧关”“燕然”“属国”“都护”等词语(地名、官名)都是写塞外风光和军中生活的,因此这是一首边塞诗。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吏,都护在燕然。

1、运用了“燕然勒功”的典故,其出自《后汉书》卷二十三〈窦融列传·窦宪〉东汉窦宪破北匈奴,登燕然山,刻石记功“燕然勒功”指把记功文字刻在石上勒,雕刻的意思。

2、这首诗写出了出使边塞的艰苦行程描绘了塞外壮阔奇丽的景象及到达边塞访问的情况,表达了诗人飘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难以排遣的孤寂之情。

燕然:古山名,即今蒙古国杭爱山,代指边防前线《后汉书窦宪传》:宪率军大破单于军,"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此两句意谓在途中遇到候骑,得知主帅破敌后尚在前线未归

《使至塞上》

作者:王维 年代:唐 体裁:五律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轻车要前往哪里去呢?出使地在西北边塞。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边境。浩瀚沙漠中醒目的烽烟挺拔而起,长长的黄河上西下的太阳圆圆的。到了边塞,只遇到留守部队,原来守将们正在燕然前线。

运用了两个典故:

萧关:古关名,又名陇山关,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候骑: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王维出使河西并不经过萧关,此处大概是用何逊诗“候骑出萧关,追兵赴马邑”之意,非实写。候骑:一作“候吏”。

都护:唐朝在西北边疆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护府,其长官称都护,每府派大都护一人,副都护二人,负责辖区一切事务。这里指前敌统帅。燕然:古山名,即今蒙古国杭爱山。这里代指前线。《后汉书·窦宪传》:宪率军大破单于军,“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此两句意谓在途中遇到候骑,得知主帅破敌后尚在前线未归。

以上就是关于大漠孤烟直,这句话是出自哪首诗全诗是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大漠孤烟直,这句话是出自哪首诗全诗是什么、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这句诗运用了历史典故了吗、“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中暗含的典故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68770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6
下一篇 2023-04-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