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脂酸生成多少ATP。

软脂酸生成多少ATP。,第1张

106个,

计算过程:

1mol软脂酸(含16个碳)彻底氧化产生8个乙酰辅酶A1MOL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产生10个ATP,8个总共产生80个,一次B-氧化有两次脱氢,一次交给FAD+,一次交给NAD+,两者得到氢后氧化磷酸化,分别产生15,25个ATP。

所以一次下来产生4个ATP,1mol软脂酸(含16个碳)彻底氧化要经过7次B-氧化,总共生成28个ATP因此,1mol软脂酸(含16个碳)彻底氧化产生108个ATP但是,脂肪酸的活化阶段要消耗1分子ATP中的两个高能磷酸键,相当于2分子ATP,所以要减去这过程消耗的,最后净生成106个。

扩展资料

物性数据

1 性状:白色带珠光的鳞片。

2 密度(g/mL,25/4℃):08527

3 相对密度(25℃,4℃):0841480

4 熔点(ºC):63

5 沸点(ºC,常压):351,2715(133kpa)

6 沸点(ºC, 133kPa):267

7 折射率(n60D):143345

8 常温折射率(n20):1430970

9 常温折射率(n25):1427280

10 气相标准燃烧热(焓)(kJ·mol-1):-101324

11 气相标准声称热(焓)( kJ·mol-1) :-7372

硬脂酸是饱和的十八碳羧酸,通常从动物油脂中通过皂化反应得到的。

软脂酸是饱和的十六碳羧酸,比硬脂酸少两个碳,熔点比硬脂酸低,形成的油脂熔点也比较低。

油酸是含有一个双键的十八碳羧酸。通常大量存在于植物油脂中,例如大豆油等,形成的油脂常温下是液体。

皂化反应就是将油脂加入碱性的溶液中,使油脂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钠的反应过程。

软脂酸

palmitic acid

一种饱和高级脂肪酸。学名“十六烷酸”分子式CH3( CH2 )14COOH。分子量:25643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几乎所有的油脂中都含有数量不等的软脂酸组分 。中国产的乌桕种子的乌桕油中,软脂酸的含量可高达60%以上,棕榈油中含量大约为40%,菜油中的含量则不足 2% 。软脂酸为正构十六碳酸。白色鳞片状晶体,熔点63℃,沸点267℃(100毫米汞柱),相对密度08527(62/4℃)。几乎不溶于水,易溶于热乙醇、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微溶于冷乙醇。商品软脂酸中含软脂酸约67%。软脂酸的钠盐或钾盐可作乳液聚合时的乳化剂,软脂酸的钠盐是肥皂的主要成分之一,其铝盐和锌盐等用于润滑剂、涂料、油墨和增塑剂中。

工业上软脂酸由牛油、猪油、棕榈油等动植物油脂经皂化、中和制得。

软脂酸 palmitic acid

CH3(CH2)14COOH,是脂肪酸的一种,它和硬脂酸、油酸都最广泛地分布于油脂类中。尤其是在木蜡、棕榈油、高级木蜡中分布较多。它和高级醇结合存在于各种蜡中。在棕榈油中,它占组成脂肪酸的35—40%,在棉籽油中占20%。它通过线粒体酶系活化,变成软脂酰CoA,再经β-氧化进入三羧酸循环,最后被完全氧化。这些已在肝脏、肾脏、心肌和发芽期花生子叶中被证明。

硬脂酸

硬脂酸( 质量标准:Quality Standard

执行GB9103-88标准:According to the Standard of GB9103-88

指标名称 指标值 型号 Y-4 Y-8 Y-10

凝固点℃ ≤ 54-57 ≥54 ≥52

碘值g/100g 20 40 80

皂化值mgKOH/g 206-211 203-214 193-220

酸 值mgKOH/g 205-210 202-212 192-218

水份(%) ≤ 02 02 03

色泽(HAZEN) ≤ 200 400 400

包装:25Kg塑料编织袋。

Package:25Kg Plastic weaved bag

产品英文名:Stearic acid 产品别名:十八碳烷酸;十八烷酸

分子式:CH3(CH2)16COOH C A S 号:57-11-4

毒性防护:本品无毒 质量标准:GB 9103-88

物化性质:纯品为带有光泽的白色柔软小片。熔点696℃。沸点3761℃(分解)。相对密度09408(20/4℃)。折射率nD(80℃)14299。在90~100℃下慢慢挥发。微溶于冷水,溶于酒精、丙酮,易溶于苯、氯仿、乙醚、四氯化碳、二硫化碳、醋酸戊酯和甲苯等。 工业品呈白色或微**颗粒或块,为硬脂酸与软脂酸的混合物,并含有少量油酸,略带脂肪气味。

产品用途:主要用作助剂的原料及日用化工产品的原料。

油酸

oleic acid

一种脂肪酸。分子式CH3(CH2)7CH=CH(CH2)7COOH。学名顺式-9-+八(碳)烯酸 。油酸与其他脂肪酸一起,以甘油酯的形式存在于一切动植物油脂中。在动物脂肪中,油酸在脂肪酸中约占40%~50%。在植物油中的变化较大,茶油中可高达83%,花生油中达54%,而椰子油中则只有5%~6%。

纯油酸为无色油状液体。熔点163℃,沸点286℃(100毫米汞柱) ,相对密度08935(20/4℃)。易溶于乙醇、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中。油酸与硝酸作用,则异构化为反式异构体,反油酸的熔点为44~45℃;氢化则得硬脂酸;用高锰酸钾氧化则得正壬酸和壬二酸的混合物。油酸由于含有双键,在空气中长期放置时能发生自氧化作用,局部转变成含羰基的物质,有腐败的哈喇味,这是油脂变质的原因。商品油酸中,一般含7%~12%的饱和脂肪酸,如软脂酸和硬脂酸等。

油酸的钠盐或钾盐是肥皂的成分之一。纯的油酸钠具有良好的去污能力,可用作乳化剂等表面活性剂,并可用于治疗胆石症。油酸的其他金属盐也可用于防水织物、润滑剂、抛光剂等方面,其钡盐可作杀鼠剂。

油酸

1、高碱性油酸钙制备的低硫、低灰、低磷润滑添加剂包

2、共轭亚油酸的生产方法

3、共轭亚油酸的制造方法

4、共轭亚油酸的制造方法

5、共轭亚油酸的制造方法

6、共轭亚油酸的制造方法

7、共轭亚油酸的制造方法

8、共轭亚油酸的制造方法

9、共轭亚油酸的制造方法

10、共轭亚油酸的制造方法

11、共轭亚油酸的制造方法

12、共轭亚油酸生产装置

13、含有共轭亚油酸钙的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

14、使用混合溶剂合成共轭亚油酸的方法

15、微囊化共轭亚油酸

16、一种共轭亚油酸的制备方法

17、一种共轭亚油酸生产工艺

18、一种制备共轭亚油酸的方法

19、由脱水蓖麻油制备共轭亚油酸的方法

软脂酸和硬脂酸的区别如下:

1、化学性质不同:软脂酸是十六酸,别名棕榈酸,硬脂酸是十八酸。两者都是饱和脂肪酸,但硬脂酸比软脂酸多两个亚甲基,硬脂酸熔点更高。

2、外观不同:十六酸(软脂酸)为白色鳞片状晶体。十八酸(硬脂酸)在常温下是白色片状、珠状或块状固体。

3、来源及生产方法不同:十六酸(软脂酸)由椰子油、棕榈油所得的混合脂肪酸或脂肪酸甲酯进行真空分馏而得。

硬脂酸中几乎所有油脂中都有含量不等的硬脂酸,在动物脂肪中的含量较高,如牛油中含量可达24%,植物油中含量较少,茶油为8%,棕榈油为6%,但可可脂中的含量则高达34%。工业硬脂酸的生产方法主要有分馏法和压榨法两种。

脂肪酸的β-氧化过程具有以下特点。首先要将脂肪酸活化生成脂酰CoA,这是一个耗能过程。中、短链脂肪酸不需载体可直拉进入线粒体,而长链脂酰CoA需要肉毒碱转运。

β-氧化反应在线粒体内进行,因此没有线粒体的红细胞不能氧化脂肪酸供能。β-氧化过程中有FADH₂和NADH+H+生成,这些氢要经呼吸链传递给氧生成水,需要氧参加,乙酰CoA的氧化也需要氧。因此,β-氧化是绝对需氧的过程。

脂肪酸β-氧化也是脂肪酸的改造过程,机体所需要的脂肪酸链的长短不同,通过β-氧化可将长链脂肪酸改造成长度适宜的脂肪酸,供机体代谢所需。

脂肪酸β-氧化过程中生成的乙酰CoA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中间化合物,乙酰CoA除能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供能外,还是许多重要化合物合成的原料,如酮体、胆固醇和类固醇化合物。

扩展资料:

碳原子个数为偶数的脂肪酸进入人体后,其羧基在细胞质基质中与乙酰辅酶A(乙酰CoA)结合,之后循环往复地被催化脱去乙基,产生新的乙酰CoA,直至碳原子全部脱去。

新产生的乙酰CoA大多进入线粒体基质中脱羧脱氢,进而被柠檬酸合成酶催化产生柠檬酸,参与三羧酸循环(又名Kreb循环或柠檬酸循环)。

在胞液中进行的,而催化脂肪酸氧化的酶系又存在于线粒体基质内,故活化的脂酰CoA必须先进入线粒体才能氧化,但已知长链脂酰辅酶A是不能直接透过线粒体内膜的,因此活化的脂酰CoA要借助肉碱,即L-3羟-4-三甲基铵丁酸,而被转运入线粒体内,在线粒体内膜的外侧及内侧分别有肉碱脂酰转移酶I和酶Ⅱ,两者为同工酶。

位于内膜外侧的酶Ⅰ,促进脂酰CoA转化为脂酰肉碱,后者可借助线粒体内膜上的转位酶(或载体),转运到内膜内侧,然后,在酶Ⅱ催化下脂酰肉碱释放肉碱,后又转变为脂酰CoA这样原本位于胞液的脂酰CoA穿过线粒体内膜进入基质而被氧化分解。

一般10个碳原子以下的活化脂肪酸不需经此途径转运,而直接通过线粒体内膜进行氧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β氧化

以上就是关于软脂酸生成多少ATP。全部的内容,包括:软脂酸生成多少ATP。、什么是硬脂酸,软脂酸,油酸。他们的区别在哪里以及皂化反应是什么谢谢、软脂酸/硬脂酸/硬脂酸甘油酯/油酸/的化学简式是怎么写的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68553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6
下一篇 2023-04-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