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咽困难怎么办

吞咽困难怎么办,第1张

吞咽困难怎么办,首先要区别吞咽困难不同的原因,临床上最担心的就是肿瘤,比如食道癌所导致的吞咽困难,这种吞咽困难是进行性的加重等,需要进行检查,比如食道钡餐透视检查、CT的检查,查是否有食道的恶性肿瘤。第二个,其他的一些引起了吞咽困难,比如瘫痪性的吞咽困难,主要是中枢病变,比如脑梗塞、脑出血以及周围的神经炎病变,导致咽支的麻痹所导致的吞咽困难。这种困难需要治疗主要是内科方面的治疗,活血化瘀的治疗、营养神经的治疗甚至用胃管进行流质饮食的注入这些方面的治疗。还有常见的比如咽喉部炎症疼痛所导致的功能障碍性的吞咽困难,比如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或者急性肺炎,导致了吞咽时的疼痛,加重不愿进食和吞咽,这是功能障碍性的,主要是治疗原发病,进行治疗。

吞咽困难的康复治疗

(一)康复训练

可分为不用食物、针对吞咽功能障碍的间接训练(基础训练)和在进食的同时,通过调整体位及食物种类,应用辅助吞咽动作练习等的直接训练(摄食训练)。

1.间接训练

间接训练从预防废用性功能低下、改善吞咽相关器官的运动及协调动作入手,为经口腔摄取营养做必要的功能性准备。由于间接训练不使用食物,安全性好,因此适用于从轻度到重度的各类吞咽困难患者。间接训练一般先于直接训练进行,直接训练开始后仍可并用间接训练。常用的间接训练方法有:

⑴口唇闭锁练习:口唇运动训练可以改善食物或水从口中漏出。让患者面对镜子独立进行紧闭口唇的练习。对无法主动闭锁口唇的患者,可予以辅助。当患者可以主动闭拢口唇后,可让患者口内衔以系线的大纽扣,治疗师牵拉系线,患者紧闭口唇进行对抗,尽量不使纽扣脱出。其他练习包括口唇突出与旁拉、嘴角上翘(作微笑状)、抗阻鼓腮等。

⑵下颌运动训练:可促进咀嚼功能,做尽量张口,然后松弛及下颌向两侧运动练习。对张口困难患者,可对痉挛肌肉进行冷刺激或轻柔按摩,使咬肌放松;通过主动、被动运动让患者体会开合下颌的感觉。为强化咬肌肌力,可让患者做以臼齿咬紧压舌板的练习。

⑶舌的运动训练:可以促进对食丸的控制及向咽部输送的能力。可让患者向前及两侧尽力伸舌,伸舌不充分时,可用纱布裹住舌尖轻轻牵拉,然后让患者用力缩舌,促进舌的前后运动;通过以舌尖舔吮口唇周围,练习舌的灵活性;用压舌板抵抗舌根部,练习舌根抬高等。

⑷冷刺激(ice-massage):冷刺激能有效地强化吞咽反射,反复训练,可使之易于诱发且吞咽有力。将冰冻棉棒蘸少许水,轻轻刺激软腭、腭弓、舌根及咽后壁,然后嘱患者做吞咽动作。如出现呕吐反射即应终止刺激;如患者流涎过多,可对患侧颈部唾液腺行冷刺激,3次/日,10分钟/次,至皮肤稍发红。

⑸构音训练:吞咽困难患者常伴有构音障碍,通过构音训练可以改善吞咽有关器官的功能。

⑹声带内收训练:通过声带内收训练,以达到屏气时声带闭锁,防止食物进入气管。具体方法是,患者深吸气,两手按住桌子或在胸前对掌,用力推压,闭唇、憋气5秒钟。

⑺咳嗽训练:吞咽困难患者由于肌力和体力下降、声带麻痹,咳嗽会变得无力。强化咳嗽有利于排出吸入或误咽的食物,促进喉部闭锁。

⑻声门上吞咽训练:声门上吞咽又称“屏气吞咽”,具体做法是由鼻腔深吸一口气,然后屏住气进行空吞咽,吞咽后立即咳嗽。这一方法的原理是:屏住呼吸使声门闭锁、声门气压加大、吞咽时食丸不易进入气管;吞咽后咳嗽可以清除滞留在咽喉部的食物残渣。

⑼促进吞咽反射训练:用手指上下摩擦甲状软骨至下颌下方的皮肤,可引起下颌的上下运动和舌部的前后运动,继而引发吞咽。此方法可用于口中含有食物却不能产生吞咽运动的患者。

2.直接训练

直接训练的适应证是:患者意识状态清醒、全身状态稳定、能产生吞咽反射、少量吸入或误咽能通过随意咳嗽咳出。

⑴体位:由于口腔期及咽期同时存在功能障碍的患者较多,因此开始训练时,应选择既有代偿作用且又安全的体位。开始可先尝试30o仰卧、颈部前倾的体位。该体位可利用重力使食物易于摄入和吞咽;颈部前倾可使颈前肌群放松,有利于吞咽。偏瘫患者应将患侧肩背部垫高,护理者于健侧喂食。

⑵食物的选择:一般容易吞咽的食物具有下述特征:①柔软、密度及性状均一;

②有适当的黏性、不易松散;③易于咀嚼,通过咽及食道时容易变形;④不易在粘膜上滞留等。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饮食习惯进行选择,兼顾食物的色、香、味等。

⑶一口量:即最适于患者吞咽的每次喂食量。一口量过多,食物易从口中漏出或引起咽部滞留,增加误咽的危险;一口量过少,则难以触发吞咽反射。应从小量(1 - 4 ml)开始,逐步增加,掌握合适的一口量。

⑷调整进食速度:指导患者以较常人缓慢的速度进行摄食、咀嚼和吞咽。一般每餐进食的时间控制在45分钟左右为宜。

⑸咽部滞留食物的去除法:可训练患者通过以下方法去除滞留在咽部的食物残渣。①空吞咽:每次吞咽食物后,再反复做几次空吞咽,使食块全部咽下,然后再进食;②交互吞咽:让患者交替吞咽固体食物和流食,或每次吞咽后饮少许水(1 – 2ml),这样既有利于激发吞咽反射,又能达到去除咽部滞留食物的目的;③点头样吞咽:颈部后仰时会厌谷变窄,可挤出滞留食物,随后低头并做吞咽动作,反复数次,可清除并咽下滞留的食物。④侧方吞咽:梨状隐窝是另一处吞咽后容易滞留食物的部位,通过颏部指向左、右侧的点头样吞咽动作,可去除并咽下滞留于两侧梨状隐窝的食物。

(二)其他治疗

1.物理治疗:可应用低中频电疗法、肌电图生物反馈疗法等,增强吞咽相关肌肉的肌力,促进吞咽动作的协调性,达到改善吞咽功能的目的。

2.针灸治疗:常用穴位有风池、翳风、廉泉、人迎、合谷、内关、金津、玉液等。

吞咽困难。原因有两个:

1、喉痛,吞咽时加重,吞咽时明显,所以患者不敢吞咽;

2、喉保护下呼吸道的功能障碍。主要疾病包括急性会厌炎、喉软骨膜炎和喉脓肿、喉疱疹、喉结核、环杓关节炎、喉癌晚期、喉神经麻痹等。还有喉部外伤、喉部手术后损伤了喉返神经或者喉上神经均会引起喉神经麻痹,引起吞咽困难。

有些人在进食时,咽部或胸骨后有一种食物通过不顺畅或难以下咽的感觉,这就是吞咽困难。

吞咽困难可由口咽部、食管、贲门功能障碍或疾病引起。

给脑卒中病人喂饭时,常可见到有些病人的食物在口中停留很长时间难以下咽,这属于口咽部的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支配吞咽动作的神经受损造成的。

胃肠道疾病引起的吞咽困难往往是食管、贲门异常所致,如食管蠕动减弱、消失或异常,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食管狭窄。这其中包括单纯性的食管病变,如贲门失弛缓症、弥漫性食管痉挛、食管癌;某些全身性疾病在食管中的反映,如皮肌炎、硬皮病等;还有食管邻近器官疾病对食管的影响,如纵隔肿瘤、主动脉瘤等。

吞咽困难的调治首先应根据病因进行调治,由全身疾病引起者,应处理相应的原发病。口腔、咽部炎症,可据细菌培养结果选用敏感的抗菌素。

(1)慢性食管痉挛、贲门失迟缓症者,应首先解除思想压力,必要时给予镇静剂。调治可选硝酸盐类如消心痛,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如心痛定,配合小剂量促胃动力药可增强疗效。药物调治无效者,可选用扩张疗法或手术疗法。肿瘤者应争取早期诊断、早期手术,适时选用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

(2)反流性食管炎可选用提高食管下括约肌张力,增强食管蠕动药,如吗丁啉、胃复安;黏膜保护剂,如胶铋、硫糖铝。中和及抑制胃酸药,如氢氧化铝凝胶、法莫替丁、雷尼替丁、奥美拉唑。

当吞咽困难伴有疼痛、声音嘶哑、呼吸不畅、咳嗽或明确地感觉出食物难以通过的部位,都不可掉以轻心,一定要到医院就诊。

平时多做以下几项练习,可以有效预防吞咽困难:

吸吸管

做喉部上抬运动可以锻炼喉部肌肉,有助及时关闭呼吸道。

具体方法:将吸管的一端含在口中,用手指堵住吸管的另一端,用力吸,直到喉结上抬到最高处,维持5秒,重复进行8次。

假声练习运动

这一训练可以帮助喉部上提,关闭呼吸道。

具体方法:发“一”的声音,慢慢提高音调,越高越好,在最高音处维持5秒,重复进行8次。

吞口水

练习吞咽动作可以增加舌根和咽部肌肉的力量,减少食物残留。

具体方法:舌头前伸,用牙齿轻咬舌尖,吞口水,注意舌尖仍要维持在外面,重复吞8次。

需要提醒的是,如果老人频繁发生吞咽困难,应引起高度重视,及时就诊,结合具体情况分析。临床上,食管癌、反流性食管炎、贲门失弛缓症等都可能引起吞咽困难。

以上就是关于吞咽困难怎么办全部的内容,包括:吞咽困难怎么办、吞咽困难该如何治、吞咽困难是为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68539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6
下一篇 2023-04-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