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女神像的和平女神像

和平女神像的和平女神像,第1张

2004年6月3日,中国艺术家遥远创作的“和平女神像”在法国西部城市格朗康迈西市揭幕。这座雕像将在诺曼底西部的格朗康迈西市面对大西洋的广场上永久竖立。这是中国“和平女神基金会”在纪念诺曼底登陆60周年之际,以中国人民的名义赠送给法国人民的珍贵礼物。

在法国隆重纪念诺曼底登陆60周年之际,一座由中国雕塑家遥远创作的世界和平女神像3日在昔日诺曼底登陆战场——法国西部格朗康迈西市揭幕。

这是中国世界和平女神创建委员会在纪念诺曼底登陆60周年之际,以中国人民的名义赠送给法国人民的珍贵礼物。法国政府和地方官员、格朗康迈西市及其附近的居民近千人出席了揭幕仪式。世界和平女神像表达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热爱和平、呼唤和平和维护和平的美好愿望。 这座世界和平女神像高10米、重16吨,完全用不锈钢制作。她那舞动绸带的双臂一前一后地

舒展着,高高的左手上一只和平鸽展翅欲飞。那似在微风中展开的飘带与女神的双臂连为一体,远远看去好似汉字“中”字、“和平”的“平”字;又像英文单词WORLD(世界)的第一个字母“W” 和VICTORY(胜利)的第一个字母“V”。这种中文和西方文字的有机融合,表达了中法两国人民渴望和祝愿世界和平永存的共同愿望。遥远创作的这尊世界和平女神像于2005年1月18日在中国广州动工制作,4月初完工,4月15日从广州港启运,25日运抵法国。

世界和平女神像还有一同比例复制品,矗立于著名211工程大学南昌大学的正校门前,与号称“亚洲第一大门”的南昌大学校门和遥远的另一著名雕塑品“中华正气龙”相互辉映。该塑像也是和平女神像的唯一同比例复制品。

和平女神的作者简介:遥远,原名文元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的第二十四代传人,现移民美国。多年来长期从事着以和平为主题的艺术创作,走过了漫长而艰巨的和平艺术创作之路,其和平主题的代表作有:

1991年 电视连续剧(联林珍奇),编剧、导演、作曲、制片人。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对联为形式的电视剧。在中国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反响强烈。当时的政治局常委李瑞环亲自写贺信表彰。1996年,在香港无线电视台连续播出6个月,名为《联中传奇》,收视率高达25%。 1995年 铜雕(海螺女)

经中国政府李岚清副总理提议,由海南省政府代表中国人民赠送给韩国人民,安放在韩国济洲道雕刻公园。这是该国唯一的外国艺术家的作品。

1997年 交响诗大合唱《长城颂》作词、作曲、导演、制片人。1997年6月30日19:35分香港回归前夕,由中国中央电视台向海内外首播,歌颂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反抗侵略,维护和平的奋斗精神。该作品由解放军交响乐团、合喝团,中国中央交响乐团合唱团联合演出。

1998年 大型文艺晚会《中华颂》作词、作曲、导演、制片人。这是庆祝香港回归一周年,迎接澳门回归的一束礼花。由中国八个高水平的艺术团联合演出。 7月1日凤凰卫视首播,7月6日中国中央电视台连续播出十余次,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1999年 雕塑《中华正气龙》于2000年1月1日安放在中央广播电视塔广场。联合十家部委机构和海内外爱国侨团主办了《中国正气龙》爱国工程系列活动。中华正气龙造型威而不狂,傲而不骄,大义凛然,正气昂然,是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浩然正气、万里长城、九曲黄河、人民民主的象征。现已成为北京亮丽的风景点。

2000年 铜雕《保卫和平》

为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5周年,2000年10月,由中俄友好协会赠送给俄罗斯人民,安放在莫斯科胜利博物馆。也是该博物馆唯一的一件外国艺术家的作品。

2001年 书法作品《正气歌》

中国民族英雄文天祥的著名爱国诗篇。遥远首创的以篆、魏、隶、简四书合一的书法艺术获得欧洲东方美术大赛特别荣誉金奖。

2001年 不锈钢雕塑《和平万岁》

2001年1月1日安放于北京和平友好广场。受到许多世界和平友好人士、各国驻华使节、中国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2004年 不锈钢雕塑(世界和平女神)

经法国诺曼底议会的邀请将于6月5日安放在法国诺曼底登陆的中心位置,以纪念诺曼底登陆60周年。

《和平女神》汉白玉雕塑坐落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和平公园内。纪念馆占地面积7.32公顷,总建筑面积2.31万平方米。设计总体构思体现战争、杀戮、和平三个概念,有老馆、新馆、万人坑遗址、冥思厅及祭场、和平公园。空间布局寓意为“铸剑为犁”,平面布局映现“和平之舟”。工程于2005年12月13日奠基,2007年12月13日竣。

和平公园内的主题雕塑《和平女神》基座高18米、主体高12米,雕塑由母亲、孩子及和平鸽组成,本体为汉白玉制作;年轻的母亲怀抱幸福的婴儿,手托展翅欲飞的和平鸽,汉白玉的雕塑在阳光下更显得纯洁、美好;雕塑以艺术形式表达中国人民痛恨战争与屠杀、追求和平与发展、期盼人类美好未来的心愿;雕塑总高30米,寓意纪念南京大屠杀中遇难的30万同胞;正面有9级台阶拾级而上,象征人类走向持久的世界和平。和平雕塑面向东方、迎着朝阳,展示的是中国母亲的伟大风采。《和平女神》 的艺术造型静中有动、优美和谐、端庄大气、且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充分地表达出了中国人民痛恨侵略战争、追求和平发展的伟大民族情怀。

《和平女神》雕塑由我国雕塑大师孙家彬教授设计、制作。孙家彬教授是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前系主任,1976年,他因作品《毛泽东主席》坐像而被邀请参加北京毛主席纪念堂雕塑工程并参与完成《毛泽东主席》汉白玉纪念像,随后上海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汉白玉纪念像,(获首届全国城市雕塑评选最佳奖)南京梅园新村纪念馆《周恩来在梅园》铜像,江苏淮安周恩来纪念馆的《周恩来总理》汉白玉纪念像,等伟人雕像让他的艺术作品名扬海内外。进入二十一世纪,他以抗日为题材的一系列作品备受瞩目,中国国防大学《转战于白山黑水的抗日勇士》(获第三届全国城市雕塑优秀奖)、《抗日名将》以及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和平女神》,展现了其50年的功力。

女战神指的就是雅典娜,希腊神话中,战神指两人,分别是雅典娜和阿瑞斯。

在希腊神话中,阿瑞斯视雅典娜为对头,雅典娜也是一位战神。在特洛伊战争期间,尽管阿瑞斯曾答应过母亲赫拉他将帮助希腊人,但他出尔反尔,站在了特洛伊人一边战斗。

后来雅典娜操纵着狄俄墨得斯的手,刺伤了阿瑞斯。在最后决定特洛伊命运的大决战中,阿瑞斯和雅典娜面对面地厮杀起来,阿瑞斯再次败下阵来,并为雅典娜所伤。

形象:

雅典娜从古希腊雕像看一般是鹅蛋脸,头发披着或挽髻。日常穿自己织的精美绣裙,肩上有只猫头鹰。作战时戴盔冠,上身裙覆蛇甲,右手持矛或胜利女神,左手拿金流苏的埃吉斯。

扩展资料

阿瑞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战争之神,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是众神之王宙斯和天后赫拉的儿子。在奥林匹斯诸神中,阿瑞斯是战争、战斗、魄力、民事秩序与暴乱之神。阿瑞斯是力量与权力的象征,嗜杀、血腥,人类兵灾的人格化。在古希腊艺术中,他被描绘成一个戴着头盔、拿着长矛的青年。

雅典娜的记载最早见于克里特岛的线形文字,她源于克里特岛母系社会的少女地母神,是母系社会的宫殿城池女神、鸟和蛇之女神。与赫斯提亚、阿尔忒弥斯被视为奥林匹斯山上的三处女神。初民最早把她作为霁色初开的境界崇拜,代表处女和纯洁的光明。

作为女战神,雅典娜的智慧和力量都超过战神阿瑞斯。在赫西俄德的《神谱》中这样描述她:“宙斯从自己头脑里生出明眸女神特里托革尼亚。她是一位可怕的、呼啸呐喊的将军,一位渴望喧嚷和战争厮杀的不可战胜的女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雅典娜

远看像中文“中国”的“中”字、“和平”的“平”字;又像英语“世界”及“胜利”的第一个字母W和V,其多处隐现的“∞”纹理像是数学中象征无穷大的符号,表达了和平女神要以广阔的胸怀和爱心创造永无止境的世界和平

妈祖,以中国东南沿海为中心的海神信仰,又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娘妈等等 ,是历、现代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祗。妈祖,原名林默,宋建隆元年(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诞生于莆田湄洲岛,因救助海难于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逝世。

目前,全世界45个国家和地区共有上万座从湄洲祖庙分灵的妈祖庙,有3亿多人信仰妈祖。 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有关机构授予妈祖“和平女神”称号。2009年9月30日,妈祖信俗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遗产

扩展资料:

妈祖流传于中国沿海地区的民间信仰。妈祖文化肇于宋、成于元、兴于明、盛于清、繁荣于近现代。民间在出海前要先祭妈祖,祈求保佑顺风和安全,在船舶上立妈祖神位供奉。妈祖是集无私、善良、亲切、慈爱、英勇等传统美德于一体的精神象征和女性代表。

林默娘的“里中巫”身份,是妈祖信仰的原始形态。妈祖信仰产生在特殊的生态环境之下,与海洋渔业生产及其海事活动密切相关。渔民因海难生者不可计数,所以希望有海上守护神庇佑安全。妈祖的巫女身份,正好适应了人们的希求。

她的能言人间祸福,济困扶危、治病消灾顺应了人们的愿望,所以在她死后立庙祭祀。此后,她的一个个神迹才接踵而至,并将她塑造成一位完美的女神。所以民间对巫术的信仰是妈祖文化得以形成的思想基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妈祖

1、和平女神。

是中国“和平女神基金会”在纪念诺曼底登陆60周年之际,以中国人民的名义赠送给法国人民的珍贵礼物, 在法国西部城市格朗康迈西市,表达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热爱和平、呼唤和平和维护和平的美好愿望。

和平女神

2、枪筒上卷。

又名“打结的手枪”,它是是卢森堡1988年送给联合国的礼物,位于联合国总部花园里。它的寓意:联合国的主要职责是“议会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

枪筒上卷

3、铸剑为犁。

1960年,在联合国大厦北花园里竖起了一尊名为“铸剑为犁”的青铜雕塑。出 处 《孔子家语·致思》:“铸剑习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意思是说 销熔武器以制造务农器具。寓意是要和平不要战争 。

铸剑为犁

柏林的永恒象征----勃兰登堡门。

新古典主义风格,设计者的初衷是希望它能成为通向和平之门。

勃兰登堡门(Brandenburger Tor)位于柏林市中心菩提树大街和6月17日大街的交汇处,是柏林市区著名的游览胜地和德国统一的象征。

公元1753年,普鲁士国王弗里德利希·威廉一世定都柏林,下令修筑共有14座城门的柏林城,因此门坐西朝东,弗里德利希·威廉一世便以国王家族的发祥地勃兰登命名。初时此门仅为一座用两根巨大的石柱支撑的简陋石门。

1788年,普鲁士国王弗里德利希·威廉二世统一德意志帝国,为表庆祝,遂重建此门。当时德国著名

建筑学

家卡尔·歌德哈尔·阆汉斯受命承担设计与建筑工作,他以雅典古希腊柱廊式城门为蓝本,设计了这座凯旋门式的城门,并于1791年竣工。重建后的城门高20米,宽65.6米,进深11米,门内有5条通道,中间的通道最宽。据史书记载,中间的通道在1918年德皇退位前仅允许皇族成员行走。门内各通道之间用巨大的砂岩条石隔开,条石的两端各饰6根高达14米、底部直径为1.70米的多立克式立柱。为使此门更辉煌壮丽,当时德国著名的雕塑家戈特弗里德·沙多又为此门顶端设计了一套青铜装饰雕像:四匹飞驰的骏马拉着一辆双轮战车,战车上站着一位背插双翅的女神,她一手执杖一手提辔,一只展翅欲飞的普鲁士飞鹰鹫立在女神手执的饰有月桂花环的权杖上。在各通道内侧的石壁上镶嵌着沙多创作的20幅描绘古希腊神话中大力神海格拉英雄事迹的大理石浮雕画。30幅反映古希腊和平神话“和平征战”的大理石浮雕装饰在城门正面的石门楣上。此门建成之后曾被命名为“和平之门”,战车上的女神被称为“和平女神”。

1806年10月普法战争爆发,法国将军拿破仑率领法军打败普鲁士军队,同年10月23日法国军队穿过勃兰登堡门进入柏林,后拿破仑下令拆卸门顶上的女神及驷马战车作为战利品拉回巴黎。1814年欧洲同盟军在滑铁卢大败拿破仑后,普鲁士将其索回,重新安放在此门顶上。为此,德国著名雕家申克尔又雕刻了一枚象征普鲁士民族解放战争胜利的铁十字架,镶在女神的月桂花环中。从此,和平女神被改称为胜利女神,此门也逐渐成为德意志帝国的象征。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勃兰登堡门遭到严重损坏,门顶上的女神及驷马战车亦被盟军炸毁。1945年5月苏联红军正是穿过此门攻入柏林,攻克了希特勒的地堡和国会大厦,宣告了第三帝国的灭亡。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后,曾于1956—1958年全面修复勃兰登堡门。东、西柏林的文物修复专家根据在二战中抢拓下来的石膏模型和档案照片重新铸造了一套驷马战车及女神雕像,民主德国政府在安装时去掉了女神权杖中的铁十字架和普鲁士鹰鹫。

1961年8月13日,民主德国政府围绕西柏林修筑了一道围墙,封锁了勃兰登堡门,并在东、西柏林分界处建起“柏林墙”,勃兰登堡门处在东、西柏林的交界点上,成了柏林墙的一部分。柏林墙在勃兰登堡门后划了一道弧形并向左右两边延伸将整个柏林隔成两半。作为德意志统一象征的勃兰登堡门成了军事禁区,也成了德国分裂的标志。

1989年12月31日,两德重新统一前夕,勃兰登堡门重新开放。1992年,经过彻底维修后的铜车马及女神像又重新安放在勃兰登堡门上

这座世界和平女神像高10米、重16吨,完全用不锈钢制作。她那舞动绸带的双臂一前一后地舒展着,高高的左手上一只和平鸽展翅欲飞。那似在微风中展开的飘带与女神的双臂连为一体,远远看去,好似“中国”的“中”字、“和平”的“平”字;又像英文单词WORLD(世界)的第一个字母“W” 和VICTORY(胜利)的第一个字母“V”。这种中文和西方文字的有机融合,表达了中法两国人民渴望和祝愿世界和平永存的共同愿望。遥远创作的这尊世界和平女神像于今年1月18日在中国广州动工制作,4月初完工,4月15日从广州港启运,25日运抵法国。

以上就是关于和平女神像的和平女神像全部的内容,包括:和平女神像的和平女神像、请问古希腊神话中的女战神是指的谁武器是长枪。、"世界和平女神雕像"的造型有什么含义注意,是从它的造型解释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68510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6
下一篇 2023-04-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